|
过去五年 实力提升前所未有
“气象事业发展经历了不平凡的五年。”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说,“气象工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人民安全福祉做出了突出贡献,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
5年来,重大活动和突发公共事件气象保障水平得到大幅提高。圆满完成了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新中国成立60周年首都庆典、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等重大社会活动的气象保障任务。圆满完成了三峡工程、南水北调、青藏铁路、载人航天等重大工程以及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青海玉树强烈地震、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突发公共事件抢险救灾和恢复重建的气象保障。气象服务积极主动,预报预警及时有效,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及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气象预报服务的满意度稳步提高,公众满意度达83.5%,气象信息公众覆盖率达到90%以上。
2006年“桑美”超强台风、2007年淮河流域特大暴雨洪涝、2008年南方低温雨雪冰冻、2009年冬麦区特大干旱和初冬北方大范围暴雪、2010年西南地区特大干旱等重大气象灾害频繁“造访”,由于应对有效,全国因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死亡数及经济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呈明显下降趋势。农村防灾减灾、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气象服务水平明显提升,为我国粮食连续增产做出了突出贡献。
气候变化问题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气象在应对气候变化总体格局中的地位显著提升,科技基础性支撑作用日益突出。中国气象局发起并组织成立了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积极本论文网专业从事会计论文发表业务!如需转载请保留一个链接:财务会计论文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国际谈判,初步建成了中国气候观测系统和新一代气候系统模式,开展了气候变化对八个区域以及粮食安全、水资源安全、生态安全和重大工程等方面的影响评估,为国家制定应对气候变化政策和战略提供了一系列重要科学依据。
气象现代化建设取得前所未有成就。公共气象服务业务现代化、队伍专业化、机构实体化和管理规范化水平得到大幅提升,气象服务领域得到拓展,服务手段不断完善。目前,手机气象短信用户达1.2亿;中国气象频道、新媒体气象服务为百姓生活提供了便捷的服务;由于气象预报预测系统建设得到进一步强化,预报预测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不断提高——全国24小时晴雨预报准确率达到85%以上,24小时暴雨预报准确率比2006年提高2%,台风路径预报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极端气候事件监测诊断业务系统建成,气候业务系统日益完善,北京气候中心成为世界气象组织首批认可的区域气候中心之一;成功发射4颗气象卫星,自动气象站覆盖全国85%以上乡镇,观测技术装备保障能力有了较大提升。
“十一五”期间,国家和地方在气象方面的投入年均增长15%左右,气象投入产出比达1:50,气象现代化建设的规模和速度前所未有,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