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PCN防雷技术论坛

 找回密码
 轻松注册
查看: 3548|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企业人才观——防雷行业人才需求概览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6 09:46:4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9-27 13:43: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由于市场竞争的推动和企业发展的需要,人才越来越成为各家防雷公司物色的重要资源,防雷企业纷纷广撒英雄帖,四处招贤纳士。
     上一期《中国防雷》对几所大专院校防雷专业毕业生情况作了简要报道,引起业界关注。不少企业来电来函,表达各自在人才选用上的诉求。在采访中我们了解到,一方面,用人单位对专业人才有迫切的需求,却没有耐心去培养初出校园的毕业生;另一方面,一些院校的毕业生供不应求,一些却无所适从。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防雷企业需要怎样的人才?专业院校的教学模式是否还有改进之处以适应当下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本期我们整理刊发部分企业负责人对防雷人才需求与培养方面的观点,以促进企业与各院校间的沟通与交流。

现代企业努力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福利待遇
曾子成(成都标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我们公司在2008、2009年都招过防雷专业学校的应届毕业生,后因各种原因相继离开,到目前为止一个都没留下来。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实践经验太缺乏,个人潜能在短期内又难以发挥出来。个别毕业生由于缺乏能力,导致工作失误,企业还不得不为其买单。与其他院校毕业生相比,防雷专业学生只是在专业认知上有一些优势,而企业更需要的是头脑灵活,善于沟通并且有丰富设计施工理验的优秀人才。
     通过两年的尝试,我们认为人才还是以自主培训为主,对具有潜力的人才我们除了重点培养和指导,还会给予合理晋升的平台和机会。

何朝文(广州市番禺立信防雷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当前防雷专业院校毕业生有的供不应求,有的依然无所适从,原因在于企业和学校之间没有建立有效的沟通和供求联系。客观上讲,现在的防雷专业院校的教学模式并不能适应企业用人要求,对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在实践中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应该加强。
     我们一般通过人才市场、网上、学校去招聘员工。最近几年进入我们公司的员工绝大部分都没有从业经验,通过我们的培养表现良好。就目前来看,我们公司的技术骨干、业务骨干都是自己培养起来的。我们公司这几年也有防雷专业毕业生加入进来,通过1~2年的锻炼,有些员工的能力开始体现出来。
     对于企业来说,人员流动是很正常的,关键是我们的业务队伍、产品设计团队始终保持稳定。留住人才需要公司提供良好的平台,使得有成长、发展、回报的空间。

曹建春(长沙市雷立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我们很在乎防雷专业院校毕业生的动手能力。我们公司以前招过两个防雷专业毕业的人,理论知识都可以,但一动手就不行了。所以,学校不仅要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更要注重动手能力培养。防雷专业学生毕业出来肯定得从事技术工作,所以教学这块也要侧重实践。搞防雷是个辛苦工作,得经常外出施工和勘测,现在学生普遍眼高手低,吃不得苦,年轻人要摆正自己的心态。
      我们现在最需要的是研发人才和工程技术人员,要求他们专业知识牢固,有工作经验,能吃苦,要诚实守信。最近几年进入公司的员工中,有20%是有工作经验的,他们上手快,能很快派上用场。
      我们公司主要人员都不是从防雷专业学校毕业的,自己培养能有针对性,经过长时间培养员工对公司也产生感激之情。
     我们的人才流动很少。我们每个季度都组织员工开展活动,提高大家的归属感,在待遇这块也尽量多为员工考虑,对待员工像对待自己的小孩一样。有了一个稳定的团队,公司取得了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

李欣(厦门大恒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现在的大学毕业生,走向社会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住宿、吃饭、就医或买房结婚等问题,急功近利的思想往往占到了第一位。新毕业的学生容易忽视两个问题:一是价值观,二是心态,他们如果没有把学习技术看成是财富,就会频繁跳槽。
      企业比较欢迎两类学生:一是具有工程设计施工、管理能力的学生;二是具有产品制造能力的学生。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很受企业欢迎!根据来我司的实习生情况看,基础理论教学还需要加强,比如有的学生连什么是主参数都不知道,这就造成了有的学生毕业后无所适从的局面。
     工程类的学生应侧重在工程设计、施工、管理,主要是动手能力,江西信息应用职业技术学院在这方面做得不错;理论类型的学生应增加结构力学分析、失效模式分析、主参数分析、标准化分析课程,使学生走出校门就能为企业所用。
      我们公司的生产制造一线70%是固定员工,这部分员工具有多年的制造经验,待遇比较高。另外30%是流动员工,这部分是从事包装、上螺丝等技术性要求低的岗位,待遇也比较低。在与流动性大的员工交谈中感知,他们想通过流动增加收入,实际上不太可能,因为他们失去了一个很重要的收入-工龄工资。
      大恒已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江西信息应用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了校企合作(建立计算机网络实训实验室,赠送雷电波形记录仪、防雷器综合测试仪等30多万元的试验仪器),接纳了部分大专生、本科生、研究生来厂实习,他们在工厂接受了产品失效模式分析、主参数分析、防雷标准化、理化实验、EMC试验、环境试验、电源故障试验等方面的培训,初步掌握了分析问题的方法。我们希望通过校企合作,达到学校为公司输送高技术人才,公司为学校提供实习、试验条件的双赢目的。
      公司的技术骨干主要是从本公司培养,引进的很少。自己培养起来的技术骨干敬业精神很强,公司不定期的请专业技术人员来公司讲课,使技术人员能够学到多学科、多领域的防雷知识。从工作能力看,引进的人才强于自己培养的;从敬业精神看自己培养的强于引进的!大恒实验室有一个叫李柏林的新毕业本科生,负责实验室国家认可体系工作,今年放弃了报考研究生,他说了一句很感人的话:对于我来说,实验室国家认可是一生中很难碰到的机会,它比考研更重要!
     大恒拥有防雷行业先进的实验室,能够对产品材料进行表面显微分析、金相分析以及硬度测试;能够对氧化锌压敏电阻防雷器进行摆锤冲击、耐受能力、TOV故障、运输震动、雷电冲击、脱扣、耐压、低温、盐雾、电压跌落、静电以及电快速瞬变等完整的试验。这样的实验平台,对于防雷技术人员来说十分难得。因此技术团队相对比较稳定。技术团队发生过人员辞职现象,但同时又有更加优秀的人员进来。技术人员的横向流动,对工厂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
     因为有强有力的核心团队支撑,这几年大恒不断取得技术上的新突破。比如大恒历经2年开发一种专门为防雷配套的具有延时脱扣及自动重合功能的空气开关,它具有直线型的电流通道,在短路电流达到100A时能够迅速脱扣;而当雷电流流过时具有延时脱扣功能,如果脱扣,自动检测防雷器在恢复正常时自动重合。我们开发的具有失效显示功能的DCS系统防雷保护器、雷电波型记录仪、雷电峰值记录仪、雷电波谱分析仪等,都是值得称道的自主创新技术
     目前我们需要的人才有:金属工艺工程师、结构设计工程师、可靠性设计工程师、失效模式分析工程师、理化分析实验员、EMC实验员、电路硬件设计工程师、防雷技术支持工程师,要求人员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动手能力强,能够解决生产制造中的问题。

邓奇昌(深圳市昌遂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希望防雷专业毕业生更大气一点,眼光独到一点,韧性更强一点。
     我们招聘的多数都是没有经验的。公司的技术骨干、业务骨干都是本公司自己培养起来的。人人皆为才,就看你怎么用人,用人之优点,人皆为才。我们最需要销售精英。
     我们公司的员工队伍非常稳定,同行业内肯定没有那家公司招聘到昌遂公司出去的员工。
     我们是防雷行业专业性最强、品种最多的PDU生产厂家。其中防雷PDU,电流电压表型PDU,智能PDU,顺序上电PDU等皆为行业内领先水平。

邱续东(广州中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有些防雷专业学生毕业后无所适从,我认为主要原因还是学校的知名度不够,就业率低的学校应该做做宣传工作,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加强与外界用人单位联系。学生也应加强执行力和社交处世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防雷专业院校的教学模式还是比较适合的,我们有两个员工是江西应用职业技术学院防雷专业生,从整体综合素质来看工作能力都可以,但还应该加强电子电路方面的知识学习。
     我公司的技术骨干、业务骨干主要是从本公司培养起来的,极少数从外面引进。
     业务骨干跳槽的事还是发生过。我们采取底薪加提成奖励和较好的福利来稳定业务队伍,我们一般会在内部提拔干部。
     四年来我们招聘的17人中,有经验的12人,没经验的5人,从工作表现中来看有经验的上手快3个月的磨合就行,但没经验的员工一般需要9个月到2年不等的时间才会有自己的工作思想。
接地网改造是我们的强项。目前,我们急需市场方面的人员,主要仪表端庄、口齿伶俐就行。

蒙广军(南京江蒙防雷接地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我们公司在招聘时,会特别留意防雷专业院校毕业生,但是招聘进来,发现离我们的基本要求相差甚大,主要是动手能力及实践能力比较弱,过重于偏向理论知识,但不能活学活用。
防雷专业院校应当从实际需求出发,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
     团队的稳定问题,也是困扰每个公司领导人的问题,要创建良好的工作氛围、企业文化、以及员工归属感。个人价值观要持久培养。我公司的技术骨干、业务骨干都是本公司培养起来的,引进的人才会有“水土不服”的现象。
     目前我公司有12名正式在职员工,初始时60%都没有本行业工作经验,但经过半年到一年的学、帮、带,都能胜任岗位工作。
     目前最急需的就是销售岗位的工作人员,我想这也是每个公司遇到的问题吧。

    在采访过程中,我们及时将企业界的信息反馈给几所院校的相关负责人。成都信息工程学院雷电防护教研室主任郭在华率先作出回应。


来自院校的声音——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的人才培养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郭在华

    上一期《中国防雷》对几所防雷院校毕业情况所作的报道很好。很少有专业杂志能够关注防雷人才的培养,《中国防雷》作出了一个表率。一个行业或产业的发展,最终决定成败的是人才。防雷专业人才的培养的目标就是支撑我国的防雷减灾事业。为防雷业务部门、企业提供优秀的人才与技术支撑。

人才培养体系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雷电防护科学与技术专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与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目前的毕业生基本上能够满足防雷企业与业务部门的工作要求。但社会与行业发展很快。我们在完善人才培养体系的同时,不断积累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来修正我们的人才培养计划。在今年的教学计划中,新增加了面向工程实践的分类分级的综合训练项目。分别从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应用(课程群)、工程综合(综合能力培养)三个层次来完成学生的实践训练任务。
      高校的课程设置是严格按照人才培养计划来执行。今年进校的学生执行的是《成都信息工程学院人才培养方案2010版》。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最大的不同在于在大一进校时,增加了〈〈工程导论〉〉课程。其它的改变主要体现在大三和大四的专业课程当中。培养“适应21世纪发展的防雷工程师”是我校本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与宗旨。希望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帮助。我们也会能过自身的努力从科研、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来回报社会支持。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长期以来一直是我校人才培养的一个目标。“上手快,实践能力强、踏实肯干”是我校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得到气象部门广泛认可的最基本特质。也是我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强调的一个亮点。该类型人才培养,是我校本科教育的主要任务。雷电防护科学与技术专业每年在全国范围内招生人数80~100人不等。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另一个途径是对在职从业人员的短期培训。我校这两年已经在开展。
研究型人才培养通常定义为高端人才培养,是指硕士研究生以上的人才培养。目前我校每年招收的雷电方向的硕士研究生人数在50人以上。其中包括30人/年左右的工程硕士。

对外合作

     由于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前身为成都气象学院,与防雷中心的合作是全面的、无缝的。从人才需求、学生培养(实习)、科研到就业都有深入合作。特别是像四川省等中西部省份的防雷中心,与他们的合作每个月甚至每个星期都在进行。其它的省市防雷中心合作的区别在于不同年份,开展合作内容有所不同。
     中国的防雷产业已经做的很大,四川特别是成都是我国防雷产业发展的一块高地。拥有我国最大的防雷企业、最集中的产业集群、最尖端的防雷人才和专家。学校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与东方瀚易、桑莱特、中光、雷安等公司开展了深入的合作与交流。其中与中光已经开始联合培养研究生,与桑莱特共建专业实验室,与雷安共同组织全国范围的防雷减灾宣传、与东方瀚易合作进行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
  通过积极与防雷中心和防雷企业的合作,扩宽了办学思路,充分利用了校内和校外两种资源来培养优质人才。如国际知名防雷企业德和盛在我校设立的德和盛奖学金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起到很大作用。专业建设取得成效、人才培养受到社会肯定。今年暑期,100多名学生在老师带队下,全面进入合作单位进行专业实习,完成校外实践学习任务,效果明显。
     每年有十多位国内知名专家来我校作有关雷电科学领域的学术研究和报告。其中多数已经成为我校的校外研究生导师,为我国高端防雷人才的培养作出了努力。其中包括张义军、李良福、杨少杰、杨维林、罗先俊、王德言、刘寿先、徐志敏等行业知名专家。在此向他们表示感谢。


德和盛(上海)电气有限公司总裁Ralf Metzner先生出席首届德和盛奖学金颁奖典礼,十名“成信”学子获奖。
招生情况

     据统计,2010年我校毕业的学生中,有三分之一进入防雷业务部门。大部分进入防雷企业就业。少部分进入与IT相关的公司。
     今年我校的防雷专业招生形势喜人。我校今年在全国计划招生80人,平均超过录取线在10分以上。90%以上为第一志愿招录。据往年调查与分析,新生报考防雷专业的初衷主要是社会对雷电灾害知识的普及、对雷电科学的兴趣以及对未来就业的看好。
     新生对专业的学习不是很了解。作为学校,希望他们进校后,首先能够学好《专业导论》课程,充分了解雷电科学发展、新技术应用、本领域的知名科学家、雷电灾害、雷电防护技术在国家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渐进角色。

现状和期望

  防雷行业是一个新兴行业,不规范、规模小、技术基础薄弱体现得比较明显,集中度也不高,从业人员专业性不强。该行业企业普遍处在资本积累阶段,未来的产业升级与调整不可避免。因此更需要行业和企业的管理者从更高的角度来规划公司发展,结合国家的产业升级与调整,抓住机遇提高自身竞争力,同时更加注重提高科技含量,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提升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未来的成功者属于早作准备的企业。
  该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随着行业的发展,主要技术人员与管理者将会在十年后完成从非专业转行到专业从业的转变。到那时,才是中国走向防雷强国的开始。
地板
发表于 2010-10-15 10:14:27 | 只看该作者
确实
我作为上一年毕业生
的确是急功近利了
我也不想这样的`但连基本生活都解决不了`怎么能安心工作?
现在努力奋斗能像老一辈那样会有出头的一天吗?

刚出社会`眼光短浅`让我发发牢骚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下水道
发表于 2010-10-18 14:32:02 | 只看该作者
正在努力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轻松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沪ICP备13015411号-2|ASPCN防雷技术论坛.

GMT+8, 2024-12-22 20:56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