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气象局:罕见旱情非我独有,全亚洲都喊渴
■特大旱情袭击中国七个产粮大省,全国逾四成小麦产区受灾 ■未来10天有降雨将缓解部分地区灾情
2009.02.05 A02版:晨报·地球 稿件来源:新闻晨报
□安徽亳州市菜地旱情十分严重 除署名外均系新华社图片
新华社图
旱!旱!旱!
没有山崩地裂,没有惊涛骇浪,也没有熊熊火势,但这场无声无息的天灾已肆虐了4个多月!旱魔所到之处,秧苗枯死、土地龟裂、人畜干渴。灾害已经让全国近43%的小麦产区受旱,370万人、185万头大牲畜饮水吃紧,冀、鲁、豫、皖、晋、陕、甘等冬小麦主产省旱情最重。中国气象局表示,此次旱情持续时间之长、受旱范围之广、受旱程度之重,均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少有。
据悉,旱情持续发展,加之入冬以来几次强降温天气造成旱冻交加,已对冬小麦正常生长造成严重影响。
[灾情·数据][灾情·原因]
气温高和降雨少是主因
□晨报记者 葛志浩疑问1:旱情有多重?
河南无降水日已达70年一遇
谈及这场历史罕见的旱情对我国的影响,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主任肖子牛表示,以河南为例,全省目前受旱面积已达到500多万公顷,涉及面很广,由于无降水日数为历史同期最多,已达到了70年一遇的严重程度;而放眼全国,华北地区西部、东部、黄淮西部、江汉等地出现的旱灾都比较严重,这些地区平均无降水日数达到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二位,降水量偏少也达到了历史以来的第三位。
至于原因,肖子牛认为主要原因有两个,即气温高和降雨少。一方面,从2008年11月下旬开始,我国东部地区、北方大部分地区持续无降水,尤其是北方,由于缺乏有效的降雨,土壤湿度急剧下降,干旱由此而生;另一方面,今年冬季平均温度相对略高,对干旱的形成也有加剧作用。疑问2:是意外天灾?
此番持续干旱并非我国独有
当人们为今冬没有出现像去年年初那样的冰雪灾害而感到庆幸时,全国出现的大面积持续干旱又令人深感担忧:今年我国是否又会出现严重的意外天灾?
气候专家分析,我国的持续干旱并非单独现象,亚洲地区普遍以干旱为气候主题。肖子牛说,此次旱灾有一定普遍性,特别是在亚洲地区,包括东南亚地区、中南半岛的越南、缅甸等地,从去年11月、12月开始降水都比较少,属于较干旱地区。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一是来自于南太平洋的水汽输送不足,二是从印度洋、孟加拉湾过来的水汽输送比较弱,最终造成中南半岛、印度次大陆出现比较严重的少雨和干旱情况。“相反,在西半球、北美等地是暴风雨比较强,也造成一些暴风雪、暴雨的自然灾害。”专家表示。疑问3:影响有多大?
豫皖等产粮大省已发出红色警报
气象专家说,目前我国重旱区和特旱区主要是在华北、黄淮以及西北地区东部等地。此外,在青藏高原,比如西藏中南部和东南部以及四川西部、云南西部等地旱情现在也有所加剧。
据了解,今年1月29日,河南省气象局首次发布干旱红色预警信号,预计未来一周内,全省大部分地区干旱仍将持续。这是实行气象预警发布制度以来,河南省第一次发布干旱红色预警信号。而在2月1日,安徽也发布了干旱红色预警信号,同样是该省首次发布最高级别的干旱警报。
“干旱不像其他灾害,它最大的特点就是面积大,俗话说‘一旱就是一大片’,对农业的影响尤其明显。”气候中心专家表示。对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来说,干旱往往就是肌肤缺水、嘴唇发干,这些通过主动补水都可以得到解决,但对于缺水的农作物来说,这一问题就没有那么简单。冬小麦的生长需要水,农田春耕也需要水,如果持续无降雨,人们就不得不采取小水细灌、喷灌以及增肥等措施。不得不提的是,在受旱地区,气侯干燥森林火险等级较高,林业部门尤其还需防范森林火灾的发生。疑问4:还会旱多久?
未来10天有雨有望缓解旱情
来自中央气象台的最新预测显示,7日到9日以及13日前后,我国中东部有两次降水过程,其中陕西东南部、湖北北部和西部、河南西部和南部降水量相对较多,对缓解当地旱情较为有利。
但是,北京、河北、山西、陕西中北部、河南北部等冬麦区的旱区大部降水仍然偏少,旱情仍将持续。预计2月华北、黄淮等地旱情发展势头将有所减缓,但旱情仍然存在,3月华北、黄淮还将出现旱情。
对此,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主任肖子牛表示,今后一个时期,将出现几次冷空气的过程,特别是有比较明显的天气过程产生的时候,可以抓紧时机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关于上海,目前还没受旱情影响,而且在未来一段时间,潮湿依然是主旋律。”上海市气象局首席服务官傅易说,由于上海地理位置的关系,今年1月的降水量与往年同期平均相差不大,眼下数日又受暖湿气流影响,因此天气不会过于干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