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接收机一般都安装在较高的地方,容易遭到雷击,遭到雷击不仅设备遭到损坏,人身安全也受到威胁,所以天线安装避雷针非常重要。 1、 雷针的保护区 ....避雷针的保护区是避雷针下面45°~ 60°伞形区(图1)。当接收天线处于此伞形保护区域内,就受到保护。避雷针架设越高,保护区的范围就越大。接收天线必须安装在保护范围内。 ....安装避雷针必须注意它与受保护天线距离应大于5m,因为避雷针及下引线受雷电感应能击穿2 ~ 3m的空气。 2、 杆避雷针制造和安装 ....避雷针由接闪器(即避雷针的针尖)、支杆、接地引线和接地体四部分组成。 图2是支杆为木杆避雷针。针尖用粗一点的铜丝、铁丝做成,用粗铁棍更好;支杆可用木杆,也可用金属杆;接地引线可用粗一点的铁丝或其它带状金属条,上端与针尖相连,下端与埋入地下的接地体相连,连接必须用焊接。接地引线必须用整根线,并选择最短矩离接到接地体上,尽量不弯曲。 ....接地体是埋在地下的金属物件,通常用钢管、角钢、钢针等做成,长度应取1 ~ 2m。埋没深度不小于2m。避雷针接地体不能与其它接地体混用,必须独立接地。 3、 金属杆避雷针的制造和安装 ....用金属杆做支杆的避雷针,可利用金属支杆本身导引雷电流而下需另设接地引线。避雷针针尖与金属杆焊接在一起。埋入地下的接地体可用钢管、角钢、钢针等做成。长度应取1 ~ 2m。埋没在深度不小于2m的坑中,坑中可撒些盐。 ....在选择避雷针安装位置时,应尽量离开人们通过的道路和进出口,以防雷击时避雷针附近产生的跨步电压伤害人体。 图1 避雷针的保护区图2 支杆避雷针示意图 【关闭窗口】 从电磁学角度探讨电涌产生的原理 来自:科雷特防雷网 防雷规范上谈到电涌保护器一章的时候,说的是“防雷击电磁脉冲”,从论述中可以看出,电涌来源有两个:架空线遭直击雷入侵、电力线路受雷电波感应。对于前者我们暂且不论,假设没有架空线,着重探讨第二个电涌来源。 根据防雷规范上给出的计算模型,雷击建筑物后,雷电波沿引下线入地,由于雷电波峰值高频率高,在流过引下线的过程中,在引下线周围感应出剧烈变化的磁场。按一位朋友所说,每根引下线就象是一根天线,向周围散发电磁能量。 显然,在这种情况下,决定磁场的是雷电流,接地电阻无济于事。增加引下线数目并不能从总体上降低电磁能量,只不过是把一定的电磁能量分成多个支路散发出去而已,起到的作用只是让形成的磁场尽量均匀。而电磁能量分两个方向散发:一半室内一半室外。怀疑防雷规范34页上所谓“全部雷电流50%流入接地装置”这个50%似乎应该是50%电磁能量散发到室外而不是入地。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闭合回路或线圈中感生电动势e的大小,与穿过闭合回路或线圈的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这就是物理学上对于电磁感应的描述。只要导体环路处在变化的磁场中,就会产生感应电势以及感应电流。从这个角度看来,我们通常所说的等电位连接系统其实也是导体环路,也应该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压也就是电涌,之所以在电磁冲击下没有这样的现象,是因为等电位系统并不是一个环,而是很多个环组成的一个网,每个网格中的感应电流都和它相邻的网格彼此抵消。当然磁场变化并不均匀,实际上不可能完全抵消,应该说网格越小,抵消得越彻底。唯一没有相邻网格的就是最外围的那一圈环路,无法抵消,幸好等电位系统最外围是接地的,最外围的那一圈“环路”其实是大地。那么如果等电位系统无法接地呢?比如飞机,那么此时等电位系统的“最外围”已经不是一个环,而是飞机壳体,已经没有了“边界”。 对比等电位系统,电气回路的结构就没那么幸运了。一个低压配电线路,起点是变压器线圈,终点是用电设备,从N线返回构成环路。在没有电涌保护器的情况下,整条线路上被雷电磁场感应的电势电流无法抵消无法入地,叠加在正常电流上从而形成电涌。 那么假如低压配电回路完全闭合,高压却没有送电,线路中没有正常电流,这时候如果建筑物遭雷击,回路中是否会产生电涌呢?我想答案应该是肯定的,因为雷电感应和正常送电与否完全无关,而数以千计的感应电流电压,无论是否叠加上正常电流电压,都足以破坏电子设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