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PCN防雷技术论坛

 找回密码
 轻松注册
查看: 3032|回复: 2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20世纪华人摄影经典作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5-3-12 20:2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http://photo.sohu.com/20050309/Img224610466.jpg

《物理学家杨振宁》

拍摄于1994年2月10日。作者邓伟在详细解读了杨振宁的精彩人生背景后拍摄了这幅作品。

40年代末,杨振宁从主持建造了世界上第一个原子反应堆的费米教授,共同提出基本粒子的

结构模型,成为美国物理学界崛起的一颗新星。“美国氢弹之父”泰勒教授帮助杨振宁选择

了理论物理作为研究方向;1957年,杨振宁与李政道提出:宇称不守恒原理,促进了基本粒

子物理研究的新发展,从尔获得了当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当作者见到杨振宁教授时。他

已是72岁的老人,正在和学生谈话,他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小的多。他坐在一张沙发,背景是

书架,身边有电脑。“我认为这个位置不错,曾有人在这拍过。他提议说:。我说喜欢过道

墙上那几幅爱因斯坦的黑白肖像,拍的如同素描般简洁的,请杨教授坐到靠窗的长木桌前,

继续和学生交流,他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时常会双手合十,像是陷入短暂的沉思。作者

捕捉到了这个充分表现他性格的典型瞬间,他宁静的神态中蕴涵着悠远而跳跃的思绪。

25
发表于 2005-3-14 10:03:00 | 只看该作者
12楼这张最NB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05-3-14 09:49:00 | 只看该作者
体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05-3-13 20:03:00 | 只看该作者
最后一张,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05-3-13 08:18:00 | 只看该作者
嗯,看完了,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楼主| 发表于 2005-3-12 20:58:00 | 只看该作者

http://photo.sohu.com/20050309/Img224610488.jpg

《荣誉》

     第27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于1963年4月5日在布拉格开幕。我国派出了由庄则

栋、李富荣、徐寅生、张燮林、邱钟惠、李赫男等组成的乒乓球队。七个项目的冠

军,鹿死谁手?为世人瞩目。中国男队经过几场硬仗拼搏,决赛时以5:1击败了强大

的对手日本队,夺得了体现一个国家乒乓球整体实力的斯韦思林杯(男子团体冠军

杯)。决赛场拍完后,发奖仪式如何拍摄?我决定不拍领奖台获奖一般化镜头,也不

刻意去照冠军队员捧杯欢呼的瞬间。当出现中国男队教练傅其芬高举奖杯,庄则栋、

张燮林面露夺魁后的自豪,右边日本队荻村、三木等人神情木讷、沮丧,左边瑞典、

西德队表示由衷祝贺这一神态各异的情景时,我毫不犹豫按下了快门。这幅栩栩如

生、耐人咀嚼的作品博得普遍好评。我深切体会到:一个镜头的失去,往往在几秒钟

的犹豫中;一幅照片的成功,常常在一瞬间的果断之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05-3-12 20:57:00 | 只看该作者

http://photo.sohu.com/20050309/Img224610487.jpg

《东方红》

     《东方红》摄于1961年8月。一个清晨听到广播电台播放的《东方红》乐曲,我

突然受到启发,将“日出”和“天安门”两个本来毫不相关的意象联系在一起,头脑

中产生了“一轮红日在天安门的东方透过瑰丽的彩霞冉冉升起”这样一个完整的艺术

意象。遂以比喻和象征的艺术语言,运用摄影艺术手段,将这一头脑里的艺术意象,

表现在摄影画面上,成为凝固的艺术形象。命题《东方红》,歌颂我们年轻的人民共

和国以及共和国缔造者。同时也祝愿祖国在当时经历了三年困难后的复苏,以及光辉

的前程。

  《东方红》从萌生创作动机、立意与构思,深化意蕴,到现场多次观察,反复实

地试拍,直至最后完成,前后历时约两年时间。主要是等待艺术意象中理想的彩霞。

此作在拍摄过程中,曾数次变更拍摄方案,因彩霞变化太快,经常是初见不错,等骑

车赶到现场,全变了样,往往高兴而去,扫兴而归。不过,方案即定,必须耐心等

待,最后总算天公作美,出现了非常难见的彩霞,表达了我的意中之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05-3-12 20:55:00 | 只看该作者

http://photo.sohu.com/20050309/Img224610486.jpg

《战火烧到鸭绿江边》

     1950年6月,美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侵略战争,遭到全世界人民的声讨和谴责。那

时我在解放军画报社任摄影记者,10月中旬去驻安东(今丹东)的部队采访,并准备

随志愿军赴朝参战。安东位于鸭绿江畔,和对岸朝鲜的新义州隔水相望,11月8日,数

十架美军重型机向新义州扑来,一批一批轮番轰炸,整座城市顿时陷入硝烟火海之

中。我带上相机径直向江边跑去。路上不见行人,军车不时呼啸而过。这时我发现有

两位边防战士,正持枪站在掩体中警惕地注视着对岸。心中不由一动,眼前出现的不

正是这几天的感受想通过图片形象地告诉人们,战火正向我国蔓延,我们不能置之不

理而又最具说服力和感染力的一幕吗?我激动的按动快门,记录下这历史的一瞬。照

片在《人民日报》和全国各地报刊发表后,对当时我国正在掀起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运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05-3-12 20:53:00 | 只看该作者

http://photo.sohu.com/20050309/Img224610485.jpg

《飞鹰捕食》

     1985年5月,酷爱足球项目的我参加了中国青年报举办的TDK杯国际青年足球锦

标赛的采访。在中国和英国进行的半决赛中,我拍到了一张英国队的7号安东尼突破中

国守门员的生动瞬间。画面上7号安东尼反越位成功,直插中国队的大门,在一对一的

情况下,中国队的守门员紧急出动。倒地扑球未果,球反弹在空中时,安东尼展开双

臂飞身跃起躲过了守门员的出击,轻松地将球打进大门。我为这张照片起名《飞鹰捕

食》。这幅绝佳瞬间作品,获TDK杯国际青年足球锦标赛摄影大赛的头奖,并在此后祖

国各地的摄影比赛中,这只“鹰”获得大、小奖项二.、三十次,为我赢得了荣誉,也

带来了不少经济效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05-3-12 20:52:00 | 只看该作者

http://photo.sohu.com/20050309/Img224610484.jpg

《鞋穿帮了》

     《鞋穿帮了》创作于1999年。在当年《首届什刹海旅游文化艺术节》开幕式

上,来自非洲和欧洲的外国朋友穿着戏装,表演了一个京剧节目,这个节目受到了在

场中外观众的热烈欢迎。多年来作者一直热衷于拍摄象征中外友谊的照片,友谊颂是

作者一生追求和歌颂的永恒主题,因此他以极大的兴趣拍摄了这幅《鞋穿帮了》表现

中外人民之间友情的作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轻松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沪ICP备13015411号-2|ASPCN防雷技术论坛.

GMT+8, 2025-1-11 07:47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