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PCN防雷技术论坛

 找回密码
 轻松注册
楼主: 雷泡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也谈防雷接地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3-12-23 23:43:00 | 只看该作者
雷泡:“雷电通过最小电阻路径泄放”就可以说明‘接地’与‘增加了该处落雷的机会’之间有必然联系吗?我看未必吧。这个概念有一些混淆。

针对我们呆鸟兄的问题,我真的不好回答。首先我不清楚情况。比如:接闪器、引下线所使用的接地网络距离设备、配电线路所使用的地线之间的距离。其次我不知道他说的‘每年都坏’里,坏的是什么?不知道这些可让人怎么说呢?

说一些其他的参考案例也许能说明一些问题。首先,军用标准是使用独立接地网络的,接地网络和线路各自分离。这样避免了很多干扰,比如:静电感应、工频干扰等等。其次,在GB 50057-94标准中有一个关于地网间距离的建议,分离地网间距20米时可以不做连接。为什么呢?因为某一地网泻放雷电或者电涌以后,地网上所产生的高电位经过20米土壤的衰减以后对另一地网所形成的干扰就很小了。雷电必定是一种波,具有波特性。另外,对于独立接地体,在进行分布的时候接地体长度和接地体间距之间有一个要求,为什么?仅仅是因为利用系数吗?想想。我就不说了。

最后,我还是回到你的问题吧。你问我呆鸟老兄那个例子出了什么问题。我只能说:1、可能是由于接地线接入点距离引下线距离过短引起的。2、可能是由于所使用的各接地线路之间屏蔽不够引起的。3、可能是线路绝缘和耐压系数小于IR+L*di/dt引起的。4、可能是所处地理环境中土壤电阻率过高引起的。等等等等。呵呵,让我怎么说?我真的不清楚到底为什么。

等电位连接有它的局限性。这可以从电涌的波特性和阻抗分配特性看出。在某些场合,标准把‘均压’和‘等电位’的概念混淆了,执行标准的人也把这个概念混淆了。我们常说:‘分流’、‘屏蔽’、‘分级泻放’、‘均压’、‘等电位’;其实真正怎么个‘分流’、‘屏蔽’、‘分级泻放’、‘均压’、‘等电位’就不很清楚了。对这些问题我还是保留意见的好。

ASP说: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不说。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03-12-24 09:50:00 | 只看该作者
 雷泡:“雷电通过最小电阻路径泄放”就可以说明‘接地’与‘增加了该处落雷的机会’之间有必然联系吗?我看未必吧。这个概念有一些混淆。

雷神:当然联系是肯定的,“必然”倒不是,因环境不同而已。接地引雷还要以避雷针为条件,避雷针本来就科学地叫“引雷针”
     呆兄所说,铁塔本来就有避雷针,在这个特殊的场合,本来不接地时候不落雷。正是由于接地的原因引起对地电阻减小,形成最小雷电路径,引雷入塔,但是,或者基地电阻太大,或者没有作好后级防护,导致雷击事故。这种情况,还是不接地的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03-12-24 15:11:00 | 只看该作者
呵呵,按老兄的讲法是:如果铁塔本身接地电阻很大,那么铁塔就不容易引雷了,那么设备就不容易坏了,对吗?

不要忘记上世纪50年代法国艾菲尔铁塔被雷击熔化的例子。接地电阻大,铁塔会被打熔掉的。某一地点的落雷几率和此地点的海拔高度、土壤电阻差异度、垂直高差、百帕气压分布、大气流向有直接关系。与接地电阻等等的关系不大吧。

为何要放弃影响重大的因素而追求影响微乎其微的因素呢?感觉象是又一个‘手机引雷’事件的翻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03-12-24 17:27:00 | 只看该作者
凡事没有绝对的, 这种情况总会发生,应县木塔如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03-12-24 17:45:00 | 只看该作者
应县木塔不接地早就毁了。和你说的接地反而落雷几率增大矛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03-12-24 17:47:00 | 只看该作者
应县木塔真的没有接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03-12-24 17:55:00 | 只看该作者
俯瞩桑乾滚滚波涛萦似带
遥临恒岳苍苍岫嶂屹如屏

应县木塔真的没有接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03-12-24 17:55:00 | 只看该作者
九华山上的地藏王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03-12-24 17:56:00 | 只看该作者
应县木塔防雷之谜

位于山西省应县的佛宫寺释迦塔,俗称“应县木塔”,建于公元1056年,是我国现存最古、最高的木结构佛塔,也是我国古建筑中功能、技术和型艺术取得完美统一的优秀范例之一。

应县木塔是辽代统治者宣扬佛法的场所,又是古代作战的瞭望台,塔高67.13米,底层直径33米,呈八角形,有五个明层和四个暗层,共九层。底层为重檐,四周环廊。二层以上都高能 平座勾栏,塔顶为铁刹,高14米,直射蓝天。塔的总高度要比北京北海的接天的塔前,人们不禁会由衷地赞赏镌刻在塔南边的楹联:“拔地擎天,四面云山拱一柱;乘风步月,万家烟火接云霄。”

纵观古塔建筑,当时大数“高层建筑”常因雷击而毁坏。如公元833年,北京法源寺五层木塔因雷击起火。著名的开封佑国寺“铁塔”,原系木结构塔,公元1104年因雷击而焚毁,如今的塔是重建的。

应县木塔是否遭过雷击呢?20世纪以前无从考证,据现代记载,二十世纪50年代在距塔100米的地方曾发生过两次特大雷击,对它毫无影响。那么,它是怎么安全脱险的呢?

原来是在应县木塔塔顶立一铁刹,全为铁杵制成,由迎莲覆钵、相轮火焰、仰目宝瓶及宝珠组成,中间有铁轴一根,插入梁架之内,这不正是避雷针吗?四周八条铁链,不正是引雷的引下线吗?与应县木塔南北呼应的湖南岳阳慈氏塔(公元1100年重建),自塔顶有六条铁链沿六个角下垂到地面上,用以防止雷击。有的古塔也采用这种方法防雷。正是有了这些避雷设施,应县木塔才免遭劫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03-12-24 17:57:00 | 只看该作者
其柱基为青铜嵌石制成。有照片为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轻松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沪ICP备13015411号-2|ASPCN防雷技术论坛.

GMT+8, 2024-6-8 17:30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