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只适用于引下线接地点距接地体最远端距离不大于20米的情况” RE:你的理解没有错。从引下线接地点到接地极最远端距离不大于20米,如你所说:“因为在土壤电阻率为100的情况下,如果有水平接地体的话,冲击接地电阻有效范围半径恰恰是20米。” “而现在我通过BV线连接接地铜排和接地极,这样的20米距离限制是否还有必要呢? BV线从接地铜排上直接引至地下直埋,连接到20米外的一根接地极;和BV线从接地铜排引出,在地上敷设20米,再引入地下与接地极连接,两者接地效果有何不同呢?或许,规范上所谓的“引下线接地点”,在这里应该是BV线和接地极之间的焊接点,而不是BV线和接地铜排之间的连接点。” RE:没有必要了。不过你为什么不用裸铜线地埋至接地体连接呢?这样接地电阻不是更小一点?是因为怕铜线被腐蚀吗?其实你一样是要地埋的,不然那么远的距离一样会在地线感应过电压的。 再有,你说的到没有错,只是你的引下线也太长了点。还有一点忘记说了,一般没有人把建筑物的引下线和电源的工作地线直接在地面上连接,因为这样当外部防雷装置引雷后会直接进入电源系统,比较危险。 再者,你的引下线那么长,从接地导体到汇流铜排间的电压降太大了。如果接地网附近的地面遭受雷击,那么你的设备就很危险了。原因是导线比土壤的电阻率低,而你的系统是分立接地,个支路的压差就很大了。 3.这里我可能没说清楚,大部分雷电流自然会从建筑物基础和人工接地极分流,但是还有一部分会分流至变压器中性点以及其它等电位连接的金属体。 RE:如果是因为反击电压而在此回路产生二次浪涌,通过变压器接地的中性点形成回路,产生电流,那是可能的。单这个已经不是首次雷击泻放了,是大地对云回击产生的了。 4. 牵强吗?也许吧,那么用10/350是否就不牵强呢?按照我的理解(当然理解未必正确),10/350电涌保护器是为了在该点遭到未衰减的直击雷电流情况下,能够卸放大部分雷电流,使雷电流衰减,形成一个LPZ0B和LPZ1的交界点,从而在下一级使用8/120电涌保护。如果说不管是在LPZ1区内还是在LPZ0B和LPZ1的交界点,只要是电源进线开关,就要加10/350,那我觉得很难理解。对于雷电流而言,决定它强弱的是LPZ各区划分,到底是进线开关还是出线开关,对雷电流大小而言毫无意义。 RE:我个人感觉这个区应该是考虑其最极端情况下可能遭受的最大雷电损害来分的。[GB 50057、IEC61024标准在进行分区时也是用这个原则]。因此,假设现在雷击直接击中外部电源进线,那怎么办呢?算几区?如果前级无任何屏蔽和保护设备,那么这里的电源接入点应该是LPZ0A区。也就是可能遭受直接雷击的区域。 再者雷电流参考值的大小是按建筑物等级来区分的,首次雷击一类200KA、二类150KA、三类100KA。这与是什么区有关系吗?雷击本身是个概率问题,我们考虑的是他的危险程度和重要性以及发生事故后的损失。 还有,我个人感觉你的理解和标准有点差异。因为雷电电流分流理论是建立在‘共用接地’的基础上的。为什么外部防雷装置分50%、管道、电缆等等分50%?其中一个关键的问题是他们是共地的。不然怎么分啊?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会分担雷电泻放电流?与其说分担的是雷云对地的放电,不如说是雷电入地后大地对雷云的回击。我们把这来来回回的放电看成一个放电过程才谈‘雷电分流’。 也就是我曾经对朋友说的一笑话:我的电源就用柴油机发电,我把柴油机放在铁房子里屏蔽,我的所有电源线全部用铁管屏蔽起来,我所有的线路全是不接地的,在线路中我看你怎么分流。 5. 呵呵!误会了,我当然见过,我只是觉得很多防雷文章甚至防雷规范,都只知道论述“低压架空线引入”,对其它情况的进线带来的变化视而不见。就像是上面论述的情况,如果低压架空线引入,进线开关用10/350是理所当然的,因为架空线在连接电涌保护器之前,不可能像建筑物那样也搞个接地排分流。我冒昧的揣测一下,雷电对电力系统的伤害最初就是从雷击架空线引起的,防雷产业由此起步,是否防雷界也就认定了这个最原始的配电方式?总是对此津津乐道,对其它进线方式总是那么含糊其辞。 RE:呵呵,是有这个误区。因此我对你的这个观点非常赞同! [老兄,看你的帖子真的是很累的。但是很有意思。那些没有什么味道的东西不看也罢。欢迎你多来,欢迎多谈谈这样的问题,真的很开心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