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PCN防雷技术论坛

 找回密码
 轻松注册
查看: 116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冲突激烈未失控 中美高层坦率交锋务实沟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5-6-6 14:1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冲突激烈未失控 中美高层坦率交锋务实沟通  

 2005年06月06日 00:58 【文章字体:大 中 小】  

尽快确立争端解决机制促进产业升级已经迫在眉睫

尽管5月31日至6月4日一周之内,美国商务部长、贸易代表和农业部官员三组人马接连到京,但中外媒体更多地还是把关注点放在了新任美国商务部长卡洛斯·古铁雷斯的首次中国之行上。

外电尤其感兴趣于中方高层在与这些美国代表的会晤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

和立场,纷纷使用了“强硬路线”、“强硬反击”等字眼,并评价中国政府现在更多地从维护国内企业和产业工人的利益出发,与美国打交道。

冲突激烈但未失控

6月2日到访的商务部长古铁雷斯对他的北京之行定义为“建立联系,联络感情”,向中方反映美方对当前中美贸易纠纷的关注,并转达布什政府希望通过磋商而非立法的方式,解决与中国存在的所有贸易问题的意愿。

古铁雷斯2日在北京出席一场由中国美国商会和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联合举办的午餐会,向出席午餐会的200多名来宾表示,两国的纺织品纠纷问题是可以协商的,但是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没有什么协商的余地。他还表示,保护知识产权不光是为了美国公司的利益,在中国有越来越多的国内商标和专利也需要得到保护。

古铁雷斯还呼吁中国在各级政府都建立一个透明的制度体系,尤其是在政府给予国有企业补贴的问题上要取得进展。他指出,缺乏实际效果只会让美国国内政治体系中那些主张美国退出全球自由贸易体系的人更加有恃无恐。“(一旦那样)我们所有的努力就会面临危险,所以我们需要中国的协助”。

舆论注意到,在与中国高层会晤之前,古铁雷斯这样的表态和措辞应该是比较强硬的。中国美国商会的有关人士表示,这反映出美国政府目前在国内受到的压力。但要改善美中贸易,应该双方共同努力,最关键是互惠,双方都在贸易当中得到利益。

贸易专家说,尽管贸易争吵日益激烈,但是问题并没有失控,而且两国政府正在争取消除分歧。中国是一个必须重视的很大的贸易伙伴,包括美国在内

的各世贸组织成员不可能把中国排除在国际贸易体系之外。而惩罚性措施对提出这些措施的政府也有反作用,因为它会提高消费价格,减少利润。

中美商务部长坦率交锋

4日上午,中国商务部长薄熙来在北京饭店与美国商务部长古铁雷斯举行正式会谈。

令人瞩目的此次中美商务高官会晤,原定上午10点举行,但由于古铁雷斯身体不适而后延了1小时,会谈更比计划的1小时延长了45分钟。

而会谈的气氛也显示,近期因纺织品争端而引发的中美之间的不快,并没有在此次会谈中显现。相反,在薄熙来的温和问候下,被东道主的热情感染的古铁雷斯,心情也很是明快。

中美双方在会谈中都将各自面临的国内政治和舆论压力向对方进行了解释,这种坦诚务实的做法,也被外界认为是双方希望达成沟通并继续合作的意愿。

中方的立场主要可以概括为5点:

相信双方有能力处理好纺织品纠纷和其他方面的问题;纺织品对中国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有政治和舆论压力;美国设限是不正确的,双方可以通过会谈磋商来交流;纺织品纠纷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将严重影响到中美的双边经贸合作进程;设限对中国纺织生产造成冲击,希望美方妥善解决。

美方的立场也体现在5个方面:

美方珍惜中美双边经贸关系的健康发展,希望纠纷不会影响美中关系;在纺织品问题上,美国也有国内的政治和舆论压力;理解美方对纺织品设限给中国所带来的压力与影响;布什政府奉行公平和自由贸易,重视中美经贸关系;布什为维护中美贸易,作了努力并承担了政治风险。

而从中美商务部长正式会晤后发布的有关信息来看,也体现出了这种坦诚。薄熙来称,双方会谈表述是坦率的、系统的,双方应该有能力处理好纺织品贸易和其他方面的问题。而古铁雷斯也用“建设性”来形容本次会谈,并称今后中美经贸会发展成为“很密切”的关系。

薄熙来希望古铁雷斯在担任美商务部长期间,能够对中国有更多的了解,并将中美经贸关系推上一个新台阶。在纺织品贸易问题上,美国有国内的政治和舆论压力,中国同样也有。中国纺织行业直接就业人数达1900万人,相关行业还有数千万就业人口。纺织品贸易问题涉及广泛,对中国而言也是重要的社会问题。

古铁雷斯也传递了布什政府对去年中美商贸联委会以来,双边经贸发展所持的肯定态度。他对近期美对华纺织品设限给中国带来的压力与影响表示理解,同时表达出对中美纺织品争端可能影响双边长期经贸良好关系方面的担忧,希望这一问题能够妥善解决。

媒体尤其注意到会谈后,古铁雷斯对薄熙来再次私下提醒,希望中国政府能够对中美关系面临的政治压力有一个充分认识。不知道这可不可以看作是美方向中方透露的一个信号:贸易摩擦不是那么轻易就可以从美国的政治中排除出去的。

中国反击强硬罕见

对于4日下午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吴仪与古铁雷斯与贸易代表波特曼的会面,外电不约而同地使用了“强硬”一词。它们罕见地以较多笔墨引用了吴仪的表态,并认为,这是一次中国推行强硬路线的贸易磋商。

在会晤中吴仪表示,她赞赏布什总统自去年以来否决了多项不利于中美经贸关系发展的动议和议案,表现出了一名政治家和战略家应有的远见和勇气。但是纺织品问题是事关中国国计民生的重大原则问题,美国对中国纺织品的设限行动已经对中国的纺织生产造成严重冲击,打击了中国企业和公众对国际多边贸易体制的信心。希望美方能充分认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切实推动这一问题的妥善解决。

很显然,吴仪副总理已经注意到2日古铁雷斯对中国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所持的立场。因此她特别强调指出,美方应该正确评价中国知识产权事业已经取得的成绩,少些指责,多些合作与交流。

她说,中国政府不但重视对国外知识产权的保护,也同样重视对中国本国知识产权的保护。但任何国家知识产权制度的建立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提高,都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中国政府并不否认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但这些问题正在受到重视并不断得到解决。

下月初,第十六届中美商贸联委会将在北京举行,吴仪与古铁雷斯、波特曼将作为共同主席主持该次磋商会议。届时,中美将就纺织品、知识产权、人民币汇率问题、美国贸易逆差等问题进行通盘磋商。即将举行的中美商贸联委会被外界认为将在加强沟通、化解矛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确立争端解决机制迫在眉睫

外界分析,美国商务部长等三拨人马尤其是商务部长的中国之行,重点应该是希望缓解中美双方的摩擦,至于会谈能否取得突破性进展或取得多大成效,恐怕不是此次中美高层会晤的主要目的。尤其是中美商务部长的会晤,中方是希望古铁雷斯回去能够传递一个信息:只有美国认识到中国在国际贸易中应有的权利,双方协商才会有成果。

那么,磋商不成后中国会不会采取相关措施,比如向世贸组织进行上诉?有关世贸问题专家认为,由于美国明确规定其国内法高于国际法,中国如果一味寻求双边解决方案,也许只会让自己陷入更加被动之中。而上诉至世贸组织,存在一定的胜诉机率,而且这一举动本身,也将有助于改善中国在双边框架下的谈判地位。

但还是应该看到,世贸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虽然相对公正,但调查、初裁、终裁等程序相对来说耗时较长,有可能全部程序尚未完成,美欧的设限措施就已经到期,其结果是美欧实现了其目的,而中国却一无所得。因此,确立具有更加务实作用的双边磋商解决方案已是迫在眉睫。

观察人士表示,中国与美欧的贸易摩擦才刚刚开始。可以预计,今后随着中国比较优势产业的不断提升,中国的产品将会不断侵犯美欧的传统产业领域,农产品、半导体、家具、电视、汽车、钢铁……贸易摩擦将会一个接着一个出现。解决贸易摩擦,谈判只是重要的第一步。中国目前缺乏的,是一套规范而有效的贸易摩擦和争端解决机制。这种解决机制不仅应该可以实现多渠道多层次的信息传达,还应该能够确保世贸组织成员各方严格遵守有关规则,把争端限制在贸易领域内,而不是扩大化。

此外,中美欧纺织品纠纷也提醒中国相关企业,应尽快调整产业结构,及时转变出口增长模式,优化配置,将目前这种低劳动力成本、低附加值、同时也是脆弱的数量比较竞争优势,转变为技术含量高、抗风险冲击强的高质量竞争优势,大力发展不依赖于美欧的高新技术产业。这也是中国需要主动改变的地方。

还应该预见到,中国与美欧的这种贸易摩擦将会是一个长期化的过程。中国企业应该更加坚定“走出去”的战略,通过到没有受到限制的国家设厂生产或收购销售渠道等方式,有效回避贸易摩擦所带来的冲击。

贸易纠纷还提醒我们,建立一种出口预警机制也是非常紧迫的工作,要让国内的企业及时迅速地获得包括国际市场需求、贸易伙伴国的政策变化等信息,从而避免中国企业在各种“贸易战”中处于被动应对的地位。

中华工商时报 记者 徐翼


沙发
发表于 2005-6-6 14:32:00 | 只看该作者
纺织品、知识产权、人民币汇率,将是近期中国同美国及欧洲主要的问题摩擦所在,特别是最近在纺织品这一问题上,美国和欧洲已经采取了一定程度上的保护措施。
关于人民币汇率问题,最近也间隙看了一些相关报道,一种说法是美国相当于又拿出当初对日本的那种理由和手段,但是在中国这边却远没有预期的效果,问题的根本并不是人民币汇率所在。试想,如果把人民币汇率调高5%将会发生什么?

瞎分析,有错误的地方还请指出来的,将学习和提高相关认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轻松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沪ICP备13015411号-2|ASPCN防雷技术论坛.

GMT+8, 2025-1-10 12:08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