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工人加工资吧 最近,我们国家的纺织品出品遭欧美设限,贸易战似乎一触即发。在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当今世界,我们不得不痛苦的思索! 一、中国仍然是不平等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受害者。一个美国的大老板来到武汉为一个工厂开工剪彩,完了坐私人飞机飞西安睡觉,原因是当年武汉没有五星级的酒店。数一数中国大企业的老板们,有几个住得起5星级酒店?再看看我们的工人收入吧,我们所谓出口创汇型企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的,就说纺织吧,工人一个月的收入在600块至1000块,1000块以上的就不是很多了,就是说他们一年的劳动收入只相当于美国的失业保障金每月800美元,就是说美国人什么都不干一个月比我们一个工人干一年拿的钱还多!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们出品的衬衫才卖1.5欧元,8亿件衬衫才能换美国的一架飞机!!我们没有办法离开美国的cpu,我们得用150件衬衫、一个工人3个月的工资和他们换!! 二、低工资源于低价、低层次竟争 我们是用低工资形成的低价参预国际市场竟争,这是中国制造最主要的竟争策略了。 90年代初期,中国的丝绸曾经在欧美市场上大赚了一笔。以法国市场为例。当时一件中国真丝衬衫在巴黎的零售价可以达到200至300法郎(相当于30至45欧元),法国人趋之若鹜。更为可贵的是,法国人将能穿上中国正宗的真丝而感到骄傲。300多法郎,对于工薪阶层是贵了一些,但作为高档奢侈品,却很值得。法国不产丝绸,却可以通过这件衬衫感受丝绸的故乡。这是一幅何等美好的文化与商业结合的图画? 中国是丝绸的故乡,资源独享,没有冲击别人市场的问题。产品已经被买主定位为“高档”。说欧美同时掀起丝绸衬衫热,并不过分。但是,中国人正是在这种极为有利的市场条件下,通过中国人之间的恶性压价竞争,在短短数年间,将高档做成了低档,将卖方市场做成了买方市场,将丝绸卖“臭了街”。当一件真丝衬衫挂在“家乐福”中即使50法郎也无人问津时,法国人彻底拒绝了这个曾经让他们动情东方神话。 中国企业如果稍微有一点“独家”意识,一点“物以稀为贵”的常识,一点消费心理学,一点如日本企业那样的团结精神,何至于输得这样惨。今天,真丝衬衫已经完全退出了欧美市场。 真丝大溃败的教训是多方面的。最为值得注意的一点是,“物美价廉”并非百战不殆。当“价廉”到让人看不起时,就是“美物”的末日。对照真丝之死,难道纯棉还想重蹈覆辙? 如果说15年前,刚刚走出国门中国企业缺乏战略眼光,尚可原谅的话,今天中国纺织品所付出的高昂学费,就是不可理解的了。 今天的中国纺织品,应该辨证地看配额的取消。无配额的自由,是一把双刃剑。用的好可以指点江山;用不好也可以自毁长城。丝绸不就是在没有配额时代轰然倒下的吗? 这个教训,不仅是纺织品,也是中国鞋、中国电视、中国汽车应该记取的。总之,中国人必须集体反思“中国制造”时代的到来。(来源:欧洲时报28日评论,摘自中国新闻网编辑:陶光雄) 三、低工资源于经济结构不合理 我们仍然是一个生产技术、管理落后的国家,我们做不出来值钱的东西,我们在高端市场没有什么份额。高新技术还没有形成产业。日用消费品没有形成品牌,我们生产的衬衫贴上人家的商标就能卖几十倍的价钱,而我们只能赚点加工费。高新技术与精密加工产业差距很大。在国际交换中,我们是源源不断的在输出自己廉价的劳动和资源,而发达国家则心安理得的享受着这一切的实惠和便利!。 中国的手机价格从10多万降到几百块,这期间人家赚走的利润是天文数字,而我们在低端产品贸易中赚到的只是蝇头小利,只赚到了国家的出口退税和工人几百块的工资! 四、低工资源于社会分配不公和职业歧视 我们的出口企业即使赚再多的钱也愿意给工人加工资,只要他们600块能请得到人,就不会把工资加到800块。而我们国家的廉价廉价劳动力实在太多了!基层劳动者的低收入会给经济的长远发展和国家长远利益带来伤害,我们很容易忽略他们的利益,我们并没有让他们分享到经济增长的好处,工资并没有按9%的比例增长。中国的8亿农民是没有工资的,他们有没有收入取决于农产品的市场价格,农民在计算生产成本的时候,工夫不算钱!! 中国必须跳出低价、低层次竟争的怪圈。想办法把我们劳动密集产品的价格提高一点,增加的利润给工人加工资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