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PCN防雷技术论坛

 找回密码
 轻松注册
查看: 143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才知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5-9-17 12:5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冲绳历史上是独立王国琉球王国的所在地。自古以来与中国﹑日本﹑朝鲜及东南亚国家保持紧密的文化交流和海外贸易,所以和日本本部的风俗文化﹑食物﹑材料﹑建筑风格与日本有著很大的差异。

琉球王国于中国明朝洪武年间已经向中国朝贡臣服,成为明清的藩属。同时为著受到日本的萨摩藩的侵犯,王国亦向该藩朝贡。1868年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开始觑视琉球﹑朝鲜以至台湾等邻国和周边地区,在1872年日本占领琉球,并废藩置县将琉球王国废止,先变为日本的琉球藩,后于1879年改设冲绳县,岛屿正式被日本吞并。

冲绳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唯一被美军登陆的直属领土,在二战后期,1945年美军登陆冲绳,打败日本守军。战后日本投降,日本被美国军事占领,冲绳由于战略位置优,故此在1945年至1972年期间由美军直接管辖冲绳。1972年美军交还冲绳予日本,但美军仍然驻守其在冲绳建立的军事基地至今。

立国

统一之前的琉球王国古代有关琉球的最早文字记述出现在《隋书•流求传》的相关记载中。

在隋朝史书中出现有关琉球的记载时,该群岛的居民已经从原始社会步入了早期的氏族社会时代,或称按司时代,此时在琉球岛上已经出现了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

15世纪之前,琉球已经存在山南、中山、山北三个王国,三国分别位于琉球大岛的南部、中部、北部。根据《中山世谱》以及《明实录》和朝鲜《李朝实录》的记载,山南王国以大里按司为中心,包括大里、佐敷、知念、玉城、具志头、东风平、岛尻大里、喜屋武、摩文仁、真壁、兼城、丰见,大致疆域相当于今日冲绳岛南端国场川-与那原一线以南的地域。中山王国以首里按司为中心,包括浦添、首里、那霸、北谷、读谷、越来、中城、胜连、具志川各城,大致疆域为南至国场川-与那原一线,北至仲泊地峡。山北王国以今归仁按司为中心,包括今归仁、羽地、名护、国头、金武、伊江、伊平屋(伊是名)等城,大致疆域为冲绳岛仲泊地峡以北的部分,以及附近的伊江岛和伊平屋岛。

需要指出的是,在三王国时代,山南、中山、山北三国的势力并未发展到北方的奄美诸岛和南方的先岛诸岛,而是主要集中在琉球大岛(冲绳岛)本部。在三王国出现之前,外岛按司与琉球本岛各按司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根据带有神话色彩的《中山世鉴》记载,中山王先祖英祖在位时(相当于中国南宋的景定、咸淳时期),奄美、久米、庆良间等外岛“来朝入贡”,但这一朝贡关系只是按司之间的结盟关系,而且到第四代王玉城王时期,随着琉球本岛进入“国分为三”的时代,便已衰落了。

1350年(元朝至正十年),浦添按司尚察度取代英祖第六代世子,被推举为中山王。尚察度王世子尚武宁王被佐敷按司尚巴志推翻,巴志自立为中山王。1416年中山王尚巴志征服山北。1429年尚巴志又征服山南,形成统一的琉球王国。此后尚德王相继征服了喜界、庆良间、久米等岛的按司势力,尚真王征服了八重山、与那国等岛,至1522年(明朝嘉靖元年)尚真王平定与那国岛“鬼虎之乱”后,琉球王国终于将势力扩张到整个琉球列岛,确定了北起喜界岛、奄美大岛,南至宫古、八重山群岛的疆界,即琉球史书中所称“三省并三十六岛”。

[编辑]
覆亡
[编辑]
日本入侵
入侵之初 1871年11月30日,琉球宫古岛民的两艘进贡船(实际上是以进贡为名的商船),离开那霸港驶往中国。不幸中途遇暴风,漂流海上,一艘幸还,另一艘漂到台湾西南海岸高山族牡丹社的八遥湾。该船共有船员69名,其中3名淹死,66名登陆。登陆的船员中,54名被台湾高山族杀死,12名逃出,在凤山县受到清政府保护。同年12月11日,又有琉球八重山岛民的两艘进贡船离开那霸港开往中国,中途遇暴风,漂流海上。一艘下落不明,另一艘于12月28日漂到台湾,45名船员同样受到凤山县政府保护。1872年2月,前后两批琉球难民57人,由当局送到福州的琉球馆,7月平安回到那霸。同年4月,日本小田县民4人,也遇难漂到台湾,被高山族杀害。日本人大哗,要求惩治清朝和琉球。 1875年,日本 明治政府派遣松田道之赴琉球,强迫琉球国王停止向清王朝朝贡。松田道之带来的日本政府的命令包括: 1、使用日本年号,废止琉球对清朝朝贡和庆贺清帝即位而派遣使者的惯例,同时也废除琉球国王更迭之际接受清朝册封的惯例,以及琉球今后与清朝的交涉概由日本外务省管辖处分,撤销在福州的琉球馆,贸易业务由日本领事馆管辖等。日本政府还命令琉球“藩王”入朝,研究政治厘革及兴建之法。 2、强行将琉球纳入日本版图,强迫琉球和中国断绝关系。 松田道之是明治政府的内务大丞。派遣他到琉球,是因为此时明治政府已经将琉球划归内务府管理。1875年的这份命令,直接背景是大久保利通向明治政府提出的关于琉球的建议。1874年在北京签订完《北京专条》的大久保利通,回日本后便向明治政府提出“今通过与清国之谈判,彼承认我征藩地为义举,并出银两抚恤受害难民,虽似足以表明琉球属于我国版图之实迹,但仍难说两国分界业已判然”,为将来计,期望明治政府借机断绝琉球“与中国之关系,在那霸设置镇台分营”。而更远一点说,1871年,日本明治政府废藩置县,完成了新的中央集权国家体制后,第二年即宣布废除琉球王国,设置琉球藩,改琉球国王尚泰为藩王。发展到1875年强迫琉球国王停止向清王朝朝贡,可以说是日本政府吞并琉球这一既定国策的一个必然环节。 琉球王国被迫停止了对清朝的朝贡。1876年,记载琉球王国历史的《中山世谱》、《球阳》的编撰也被迫停止。

《中日北京专条》 (琉球争议的起因)

: 一八七四年十月三十一日,同治十三年九月二十二日,明治七年十月三十一日,北京。

 大清钦命总理各国事务和硕恭亲王,军机大臣大学士管理工部事务文,军机大臣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宝,吏部尚书毛,户部尚书董,军机大臣兵部尚书沈,工部尚书崇,头品顶戴兵部左侍郎崇,理藩院右侍郎成,三品顶戴通政使司副使夏;
 大日本全权办理大臣参议兼内务卿大久保;
 为会议条款互立办法文据事:照得各国人民有应保证不致受害之处,应由各国自行设法保全,如在何国有事,应由何国自行查办。兹以台湾生番曾将日本国属民等妄为加害,日本国本意为该番是问,遂遣兵往彼,向该生番等诘责。今与中国议明退兵并善后办法,开列三条于后:
 一、日本国此次所办,原为保民义举起见,中国不指以为不是。
 二、前次所有遇害难民之家,中国定给抚恤银两,日本所有在该处修道、建房等件,中国愿留自用,先行议定筹补银两,别有议办之据。
 三、所有此事两国一切来往公文,彼此撤回注销,永为罢论。至于该处生番,中国自宜设法妥为约束,以期永保航客不能再受凶害。
 同治十三年九月二十二日 明治七年十月三十一日
 会议凭单
 大清钦命总理各国事务和硕恭亲王,军机大臣大学士管理工部事务文,军机大臣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宝,吏部尚书毛,户部尚书董,军机大臣兵部尚书沈,工部尚书崇,头品顶戴兵部左侍郎崇,理藩院右侍郎成,三品顶戴通政使司副使夏;
 大日本全权办理大臣参议兼内务卿大久保;
 为会议凭单事:台番一事,现在业经英国威大臣同两国议明,并本日互立办法文据。日本国从前被害难民之家,中国先准给抚恤银十万两。又日本退兵在台地方所有修道、建房等件,中国愿留自用,准给费银四十万两,亦经议定,准于日本国明治七年十二月二十日,中国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十二日,日本国全行退兵,中国全数付给。均不得愆期。日本国兵未经全数退尽之时,中国银两也不全数付给。立此为据,彼此各执一纸存照。
 同治十三年九月二十二 明治七年十月三十一
[编辑]
入侵之后
日本占领琉球之后,将王室成员和国家大臣都迁往琉球,抢夺宫廷珍宝,大量文字资料被焚毁。

1879年3月,日本向琉球秘密派出军警人员,采取突然行动,在首里城向琉球王代理今归仁王子命令交出政权。4月4日,日本悍然宣布“废琉置县”,即将琉球国改为冲绳县。随即大肆抢掠中琉往来的文书、文物和宝印,以及琉球国的政府档案,企图销毁和隐匿历史见证。并强迫尚泰王等前去日本。

[编辑]
清日之间关于琉球问题的交涉
1879年日本吞并琉球后,琉球王国仍拼死反抗,发出血泪抗议,并曾秘密派官员赴天津谒见李鸿章,请求中国“尽逐日兵出境”。清政府也据理与日本力争过,但终究未能派兵援助琉球。这也是与清朝政府腐败、实力衰落有关的。当时,琉球国陈情通事林世功还在北京自杀,以死抗议日本侵略,请求中国出兵。

日本占领琉球后,宣称琉球自古为日本属国,伪造许多资料来证明,并将明朝时候萨摩蕃侵略琉球解释为帮助琉球解决困难。

清政府向日本政府提出抗议,认为琉球作为中国的藩属,已经从琉球国的国史和日本人的史料里得到证实,而且琉球与美英法等国也已经缔结条约,而且在条约中,用中国文字,用中国年号纪年,等等事实证明琉球第一是一个独立的国家,第二琉球为清朝的藩属。派遣驻日本公使进行交涉。1877年12月18日,清朝首任驻日公使何如璋、副使张斯桂、参赞黄遵宪等经神户到达东京。此前,滞留在东京的琉球官员前往神户,会晤何如璋陈述琉球国情,何如璋等到达东京后,琉球官员毛凤来又迭次求见"。

1877年4月,琉球王尚泰在日本政府步步紧逼的形势下,派遣妹婿向德宏等人秘密到达福州,陈述琉球国情,后经闽浙总督何璟等人上奏,但是并未离去。时至1879年(光绪五年)7月2日,德宏等人“剃发改装”到达天津,向李鸿章继续呼救。其呈送的文本中,先是言称:现有漂流民来报,敝国已被日本灭亡。继而则称:"主忧臣辱,主辱臣死。宏等有何面目复立天地之间?生不愿为日国属人,死不愿为日国属鬼,虽糜身碎骨亦所不辞!在闽日久,千思万想,与其旷日持久,坐待灭亡,莫如剃发改装,早日北上;与其含垢忍辱,在琉偷生,不如呼天上京,善道守死。合国臣民及商人乡农,雪片信至,催宏上道,效楚国申包胥之痛哭,为安南裴伯耆之号求","伏惟中堂威惠于天下","速赐拯援之策,立兴问罪之师",以"救敝国倾覆之危"。其情之切,"泪随笔下"。

1879年7月23日,琉球使者向德宏向李鸿章上请愿书:

具禀,琉球国陈情陪臣国戚紫巾官向德宏等,为下情迫切,泣恳恩准据情奏请皇猷,迅赐兴师问罪,还复君国,以修贡典事。 窃宏奉主命,来津求援,瞬将十年(按,指1876年12月,向德宏曾奉琉球国王尚泰之命,秘密来华,陈奏日本阻止琉球向中国朝贡之事)。国主久羁敌国,臣民火热水深。宏不忠不诚,以致未能仰副主命。乃近住日本之华裔,带来敝国密函,内云“日人又胁迫敝国主再幽日京。且紫巾官金培义等,于客岁九月间由闽回国,才到国后,日人拘禁狱中,至今不放”等情,前来。闻信之下,肝胆崩裂!嗟乎,人谁无君?又谁无家?乃俾敝国惨无天日!惟所以暂延残喘者,仰仗天皇(按,指中国皇帝)之援拯耳!兹幸法事大定(按,指中法战争结束),天朝无事之日,即敝国复苏之时也。若复任日本横行,彼将谓天朝置敝国于度外。数百年国脉,从是而斩,其祸尚忍言哉!伏惟傅相老中堂,入赞机宜,出总军务,天朝柱石,久已上俞下颂,中外仰如神明,必救敝国于水火,登之于衽席。为此沥情再叩相府,呼号泣血,恳求老中堂恩怜惨情,迅赐奏明皇上,严申天讨,将留球日人尽逐出境,庶乎日人狡逞之心从是而戢,敝国主得归宗社,亡而复存。非特敝国君民永戴圣朝无疆之德,且与国共安于光天化日之下,是有国之年仰沐皇上恩施,实出傅相老中堂之赐也。敝国上自国主,下至人民,生生世世,感戴皇恩宪德于无既矣!临禀苦哭,不胜栗悚待命之至!须至禀者。
又有从被困日本的琉球国王那里派的请求帮助的使者称:

敝国国主被日迫赴日本,革去王号,给予华族从三品职,著令归国,敝世子留质日京等语。伏思敝国国主忍辱至此,无非以敝国素无武备,难以抗拒,故暂屈辱其身,上以延续敝国一线之命脉,下以保全敝国百姓之生灵,断非甘心容忍,屈从倭令。其所以殷殷属望于宏者,冀能吁请天朝拯救。"
日本写了《说略》再三强调琉球为日本藩属,是日本内政,并称琉球上的人口是从日本迁去的。向德宏得知日本种种狡辩之后,写文反驳日本的伪造观点:

一 日本谓敝国属伊南岛,久在政教之下。引伊国史,谓朝贡日本,事实在中国隋唐之际。此谎言也。考敝国在隋唐时,渐通中国,尝与日本、朝鲜、暹罗、爪哇、缅甸通商往来。至明万历间,有日本人孙七郎者,屡来敝国互市,颇识地理。因日本将军秀吉著有威名,孙乃缘秀吉近臣说秀吉曰:倘赴琉球,告以有事于大明,彼必来聘。秀吉听之,致书琉球。略曰:我邦百有余年,群国争雄,予也诞降,以有可治天下之奇瑞,远邦异域,款塞来享。今欲征大明国,盖非吾之所为,天所援也。尔琉球降候出师,期明春谒肥前辕前,若懈愆期,必遣水军,悉鏖岛民。敝国惧其威,因修聘焉。若据日使所言,则敝国隋唐时已属日本,何以至大明万历年间尚未入聘?其言之不实,不辨自明。
一 敝国距闽四千里,中有岛屿绵亘,八重山属岛近台湾处,相距仅四百里,志略所谓去闽(录者注:米氏原文为"阅")万里,中道无止宿之地者,误也。距萨摩三千里,中有岛屿绵亘,敝国所辖三十六岛之内,七八岛在其中。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被日本占去五岛,亦在其中。志略所谓与日本萨摩相邻,一苇可航者,误也。今日本以敝国当萨摩三十一郡邑,谓久属伊南岛,实属混引无稽之词。
一 尚宁王被擒,事固有之。盖因丰臣氏伐朝鲜之后,将构兵于大明,以敝国系日本邻邦,日本前来借兵借粮,敝国不允所请,日本强逼甚严,尚宁更不承服。嗣后[岛津]义久召在萨摩之球僧,亲谕日本形势,还告尚宁王,速朝德川。尚宁王不从,遂被兵。尚宁王为其所擒,此逼立誓文之所由来也。厥后,岁输八千石粮于萨摩,以当纳款,此盖尚宁王君臣被困三年,不得已屈听之苦情也。然而事在明万历三十七年,是时敝国久已入贡中朝。即以所逼誓文法章而言,亦无不准立国、阻贡天朝之事。且天朝定鼎之初,敝国投诚效顺,迄今又二百余年。恪遵会典,间岁一贡。嗣王继立,累请册封。日本向来亦称琉球国中山王甚为恭顺,皆无异说。乃自同治十年(1877年)以来,谬改球国曰球藩,改国王曰藩王,派官派兵前来,此乃起衅天朝之所由来也。
一 自君君、祝祝为掌管祭祀之官时,则敝国已有神教。据云岛祀伊势大神,出自日本,不知敝国亦祀关圣、观音、土地诸神,何尝出自日本也?敝国冠婚丧祭,均遵天朝典礼。至席地而坐,设具别食,相沿已久,亦天朝之古制经典详载也,焉知非日本之用我球制乎?敝国亦多用汉文,并非专用四十八字母也。如以参用四十八字母为据,则日本一向用天朝汉文,不止四十八字母者,日本亦可为天朝之物矣。有此牵强之理乎?
一 敝国自操土音,间有与日本相通者,系因两国贸易往来,故彼此耳熟能道。若未经与日本通商,则日本不能通敝国人之言语,敝国亦不能通日本人之言语。日本以敝国称国作屋其惹为冲绳,形似浮绳,故曰冲绳始祖天孙氏。天孙氏乃天帝子所生,非日本人也。此语言与日本何涉,不待论辩而见误矣。如按此论,则日本能操敝国言语,敝国亦可云日本为敝国之物也。
一 日本谓敝国有饥则发帑赈之,有仇则兴兵报之,以为保庇其岛民。此语强孰甚焉。敝国荒年,虽常贷米贷粟于日本,而一值丰年,便送还清楚,无有短欠。在日本只为恤邻之道,在敝国只循乞籴之文。如即以此视为其岛民,则泰西各国近年效赈天朝山西地方,以及天朝商人之施政奥国,则天朝可为泰西之地耶?奥国可为天朝之地耶?至台湾之役,彼实自图其私,且将生端于琉球。故先以斯役为之兆,何尝为敝国计哉?敝国又何尝乐日本代为寻衅哉?
一 日本谓敝国国体、国政,皆伊所立,敝国无自主之权。夫国体、国政之大者,莫如封爵、赐国号、受姓、奉朔、律令、礼制诸巨典。敝国自洪武五年入贡,册封中山王,改流求国号曰琉球。永乐年间赐国主尚姓,历奉中朝正朔,遵中朝礼典,用中朝律例,至今无异。至于国中官守之职名,人员之进退,号令之出入,服制之法度,无非敝国主及大臣主之,从无日本干预其间者。且前经与法、美、荷三国互立约言,敝国书中皆用天朝年月,并写敝国官员名。事属自主,各国所深知。敝国非日本附属,岂待辩论而明哉?
交涉之后 由于清政府的软弱,加上当时西北,东北被俄国侵略,所以无暇顾及,驻日公使写报告建议:放弃琉球则伤害了琉球的感情,不放弃琉球则惹怒日本,多树一敌,不如拖延搁置问题。 1879年6月12日(光绪五年四月二十三日),格兰特及其随员扬格(J. R. Young)和美国驻华副领事毕德格(W. N. Pethick)在天津会晤李鸿章,李鸿章要求他就琉球问题进行调停。格兰特慷慨答应。在他的建议下,日本与中国就琉球问题提出让琉球国王在南山复国,清朝咨询琉球国王意见。国王说:南山土地贫瘠,无法生存。清政府拒绝了这个建议。 1880年4月4日,李鸿章会见竹添进一,并出示了琉球三分方案,也即包括琉球本岛在内的中部各岛归还琉球,恢复琉球王国,将宫古及八重山以南各岛划归中国,将包括奄美大岛在内的五岛划归日本。据李鸿章讲,这是何如璋访问美国驻日公使平安时,由平安秘密出示的,是平安与格兰特协商决定的。7月30日(六月二十四日),恭亲王等在奏折中也谈到:"臣等接何如璋报晤美国驻日使臣平安称:格兰特拟一办法,球地本分三岛,议将北岛归日本,中岛还琉球,南岛归中国,似此事了,亦两国有光。又称格兰特将大局说定,然后回国云云。" 以上所提的建议后来都没有达成共识。琉球被日本占领,并成为冲绳县已经成为事实,而清朝不在与日本的谈判条约上签字,最终琉球问题搁置下来。 琉球在清朝不尽力的交涉和日本强行占领既成事实的情况下灭亡。

[编辑]
日本废球置县
1879年4月,日本派出了一支由450名军人和160名警察组成的队伍,前去镇压了已有200年不设军队的琉球“藩王”,不容分说将王室强行迁移到了东京,并废除藩政改为由日本政府直辖的冲绳县。


--------------------------------------------------------------------------------
[编辑]
政治

1875年-1879年的琉球国旗琉球的政治架构分为:国王、国相、寨社三个大体的层次。
国王分有王妃、世子、郡主、附宾(驸马的低一级称谓)、摄政(当国王去世,而世子还没有得到古代中国中央政府的正式任命)五种官称。
国相是一国的行政首脑,国相由国王任命。在琉球的历史当中,有很多从中国迁过去的人担任过这个职位。国相统辖的除了各个岛屿的“寨社”的“长官”和“酋长”,还管辖国家机构中的有负责管理出使中国的"朝贡使"的官职"大夫官"、"长史官"和充当翻译的"译官"、负责海事的"通事"、"总管",对内的有"紫巾官"、"法司","司贡"之类的官员。另:长史和长史官不一样,长史和国相是国家的高级官员,而长史官是具体负责某某工作的官员。
寨社(按司),是琉球的地方行政单位,也是各个岛屿所固有的官职。这些寨社的长官或酋长都是世袭,也是琉球的大的贵族和地方势力,曾经参与过琉球国内的政变。
其他官职有如管理贸易,收税等等,不加祥述。
注:琉球王国官职分正从九品,王弟、王叔、国相皆称某地王子,之下为各地按司手中兵权上交国王,聚居于首里,遥控其领地,再下为王舅、法司、紫巾官,称某地亲方。三品以下黄帽官称某地亲云上,无领地者称某里之子亲云上、某筑登亲云上。从六品至从七品为某掟亲云上。八品红帽官称某里之子或某地里主。九品称筑登之,不入流者称某子。

--------------------------------------------------------------------------------
[编辑]
经济
琉球通过与明朝的宗藩关系,不仅从中国获得大量的物资供应,还发展成为当时锁国中国的海上对外贸易“总代理“。琉球的船只,不仅往来那霸与福州之间,还北上日本、朝鲜,又南下安南(越南)、吕宋(菲律宾)、暹罗(泰国)、亚齐、爪哇(印尼)、马六甲等,遍布整个南洋群岛。琉球从这样的“转口贸易“中富裕起来。

琉球商人在福州交易的货物种类繁多,有各种手工业品、医药、香料、矿产、海产、纺织品及其他珍奇货物。福州还有人"代售球商之货"。球商从福建带走的货物,主要是陶瓷、漆器和丝绸三大类。


--------------------------------------------------------------------------------
[编辑]
文化
琉球与中国的大规模文化交流始于明朝。明朝允许琉球与泉州互市,史书记载琉球的察度王已向中国朝贡。

琉球人崇尚汉学。1393年派人来北京国子监学习,此后继续不断。明代有多次派出的“册封使”乘御冠船(船头似冠形)从中国到达琉球。中国使节带去的乐舞,戏曲如《姜诗》、《王祥》、《风筝记》、《昭君和番》等,见明姚旅《露书》及《琉球人座乐并跃图》,《和番》、《借衣靴》和其他音乐舞蹈节目。 琉球人则为迎接中国使节而准备大型乐舞《御冠船踊》。琉球的歌舞有如《团扇曲》(六童舞)、《笠舞曲》(四童舞)、《兰花曲》(三童舞),总名为《太平歌》。其中《老人舞》、《团扇舞》、《笠舞》一直保存到现在。当时所演戏曲《鹤、龟二儿复父仇》,现在仍在上演,名为《二童敌讨》。宗教上琉球亦祀关圣、观音、土地诸神.

琉球国冠婚丧祭都遵循明朝和后来的中国朝代的典礼。他们在生活中席地而坐,设具别食,相沿已久,也是从中国的古代的经典中学到的礼节。

当时来中国的琉球人很多,有使臣、留学生、水手和商人等,而人数最多的是留学生。一部分留学生是王室亲族和大臣子弟,即“官生”,入京都国子监读书,称"唐监生"。另一部分在福州学习,称"勤学人",他们多数是久米村(即唐营,中国人聚居的村落)人。勤学人在福州学习面很广,有儒学、天文、地理、医学、音乐、绘画等;学习技艺的有冶炼、造船、铸钱、烧瓷、烧墨、制茶、制糖、制伞等。

因为琉球与中国的特殊关系的缘故,所以琉球国内建有文庙,用来祭祀孔子和学习他的理论著作。文庙在久米村泉崎桥北,创始于康熙十二年。庙中制度俎豆礼仪都按照《会典》(一本明朝和清朝记录和藩属关系资料的书籍。琉球本土原来没有教育机构,通过向中国派遣留学生来培养人才。

康熙五十八年,琉球国在文庙的南边建起了明伦堂,成为府学(市级别的学校)。从中国人聚居的久米村即唐营,挑选一名任通事官职的人来担当府学讲解师,每月按一定的时间和课时讲读“圣谕衍义”(就是儒家的著作)。每个月的三,六,九这三个日子,还要请紫巾大夫来讲堂讲学,为学生解释对中国往来朝贡典礼,考察学生的勤惰,以便选有才的人保举做官。

琉球国内的儒教教学从八岁开始,学校安排“通事中”一人为训诂师,教授他们学习。

嘉庆三年,琉球王尚温建国学于王府北,又建乡学三所,国中子弟由乡学选入国学。琉球的教育体系开始确立。

[编辑]
外交关系
[编辑]
琉球与中国的藩属关系
琉球按司察度于明朝洪武五年入贡,受册封为中山王,改流求国号曰琉球。至于国中官守之职名,人员之进退,号令之出入,服制之法度,都由琉球国自己管理,明朝从不干涉.
从明洪武五年(1372年)以后,琉球王国一直使用中国朝代的年号,奉行中国正朔。(直至清 光绪五年(1879年,日本强行“废球置县”为止,琉球王国的官方文书、与英法荷订立的外交条约、正史等,都是用汉文写的。其国都首里城的宫殿,都不是坐北朝南,而是面向西方,表示其归慕中国之意。琉球人也与日本人做生意,但每逢中国册封使到琉,必禁用假名、和歌、宽永通宝(日币),改穿唐服。
[编辑]
与元朝的关系
元世祖登基之后,派遣使者赍诏书去晓谕琉球,但是因为路途遥远,风险很大,所以这次的行动没有成功。

[编辑]
与明朝的关系
明史对琉球的的历史记载的最详实,据记载,洪武初年,琉球群岛上存在三个王国,曰中山,曰山南,曰山北,皆以尚为姓,而中山最强。处于三国时期.明太祖洪武五年正月命行人杨载以“即位建元诏”:“朕为臣民推戴,即位皇帝,定有天下之号曰大明,建元洪武。是用遣使外夷,播告朕意,使者所至,蛮夷酋长称臣入贡。惟尔琉球,在中国东南,远据海外,未及报知。兹特遣使往谕,尔其知之。”告知琉球列岛上的国家,位于中部的中山国王察度遣弟泰期等随载入朝,贡方物。明太祖很高兴,回赐给中山使者当时中国实行的历法《大统历》及文绮、纱罗这些绫罗绸缎。在此之后,几乎每年都来朝贡。洪武二十五年,三国向明朝派遣了留学生。明朝为了使留学生能够安心学习,对他们的生活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分季节给他们衣服和住的帷幄等等东西。当时琉球向中国派遣留学生达到了空前的地步。明朝很照顾琉球人,琉球人随朝贡使团来中国大陆,所带的货物往往会因为没有报关而被负责海关的官员查没,造成很大损失。正统元年,其使者言:货物都被“官司所没入,致来往乏资,乞赐垂悯。”皇帝命按照市场价格给了他们很高的费用,算是收购了。在以后的交往中,琉球王国对明朝形成了一种贸易性的依赖情况,所以往往一年来中国好多次"朝贡”,这其实是贸易,明朝政府虽“厌其烦,不能却也。” 在琉球遇到海啸,暴雨,以及台风的侵袭后,明朝政府除了给来朝贡的使团很多的援助物资外,还要求琉球朝贡期延长至十年一贡,以便休养生息,但琉球为了能和明朝继续贸易,以便国内经济的恢复,还是坚持一年一贡或隔年一贡。 琉球在与中国的交往中,吸收了中国的先进技术和文化,在文明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他们有了自己的独特的音乐,崇尚佛教,在岛上修建了崇元寺。宫殿和民房的建筑是带有海岛风格的中国古代建筑模式,而且建筑的方向一律向西,以示倾慕中国,慕义向化之意。 明世宗 嘉靖年间,倭寇猖獗,在中国东南沿海侵扰。琉球王协助中国破倭,不时向中国提供倭寇的动向,琉球王世子尚元还对从浙江败还抵琉球境的倭寇,“遣兵邀击,大歼之,获中国被掠者六人”送还明朝政府。受到皇帝的嘉奖。嘉靖四十四年,日本有取鸡笼山(台湾古地名)之谋,间接还要侵扰福建,尚宁遣使以闻,皇帝诏海上警备。嘉靖四十年,日本侵入琉球,“当是时,日本方强,有吞灭之意。琉球外御强邻,内修贡不绝。四十年,日本果以劲兵三千入其国,掳其王,迁其宗器,大掠而去。”当时琉球王侍从写的《喜安日记》记载:“有如家家日记,代代文书,七珍万宝,尽失无遗!”萨军将琉球王尚宁等百余人俘至鹿儿岛,达三年五个月,逼迫尚宁王屈辱地承认向其“进贡”。同时还强行割占琉球北部五岛,给琉球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但即便如此,也尚未改变中琉关系。明朝礼部官员“乃定十年一贡之例”,但国王还是每年都遣使朝贡。 明朝衰败之后,琉球国还是朝贡不绝,直到南明唐王立于福建,还继续遣使朝贡。明史赞扬琉球国:“虔事天朝,为外籓最。”

军事与其他交流
琉球曾经协助明朝剿灭倭寇。琉球国与明朝非常的关系和密切的交往,使得在明朝实行海禁之后还能通过琉球这扇窗口了解日本和东南亚海上国家的一些事情,增进了明朝对外界的了解。 由于琉球的国土狭小,人口少,物资匮乏,所以军事上没有长足的进步,但有一定的常备军,即王宫卫队,这些军队保持了很高的战斗力,对保护琉球和参与明朝剿灭倭寇的战斗中作出了贡献。但由于军队的数量少,没有抵挡住日本的入侵,国王被掳。

与明朝的关系总结
琉球第一个与之产生官方正式交往的国家是古代中国的明朝,其开始时间是明朝灭元朝统一天下,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又一次稳定的时期。琉球国王形容与中国的关系是“父子之国”,但实质是琉球的每次的朝贡都是在中国当时薄来厚往的“天朝观念”中进行的。所以琉球在与中国的朝贡形式的贸易中获得了巨大的利益,而所的物资销往日本、朝鲜、东南亚等国家,是琉球成为东海之上一个必不可少的贸易中转站。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当时的日本和明朝的关系恶化,明朝的倭禁很严,禁止和日本人贸易,但日本人的奇缺物资还是通过当时的朝鲜和东海之上的贸易王国琉球那里得到里及时的补充,琉球也在与中国交往的国家中形成了重要的一环。

[编辑]
与清朝的关系
清朝顺治三年,琉球国王尚贤遣使金应元来中国请封,因为当时中国战乱未平,所以就滞留在福建省很长时期,福建平定后,琉球使者通过清朝的将领来到了北京,礼部官员认为,明朝赐给琉球王的印和官方文书都没有缴回,不宜封赐,所以,第一次请封没有成功。 翌年,清政府赠给使者衣物和布帛等等等东西,让他们回到了琉球。顺治十年,琉球遣使来中国朝贡。第二年,再遣贡使,并且缴换了明朝敕印,请求封号.顺治皇帝颁布了《敕琉球诏》:“帝王祗德底治,协于上下,灵承于天,薄海信道,罔不率俾,为籓屏臣。朕懋缵鸿绪,奄有中夏,声教所绥,无间遐迩,虽炎方荒略,不忍遗弃。尔琉球国粤在南徼,乃世子尚质达时识势,祗奉明纶,即令王舅马宗毅等献方物,禀正朔,抒诚进表,缴上旧诏敕印。朕甚嘉之,故特遣正使兵科副理官张学礼、副使行人司行人王垓,赍捧诏印,往封为琉球国中山王。尔国官僚及尔氓庶,尚其辅乃王,饬乃侯度,协抒乃忠荩,慎乂厥职,以凝休祉,绵于奕世。故兹诏示,咸使闻知。赐王印一、缎币三十匹,妃缎币二十匹;并颁定贡期,二年一贡,进贡人数不得逾一百五十名,许正副使二员、从人十五名入京,馀俱留闽待命。”这个诏书既对琉球作为中国藩属的肯定,也规定了向新的中国王朝朝贡的级别和时间。但由于当时海上风浪很大,敕封的清朝使者没有出海。 康熙元年,康熙皇帝颁布了新的《敕琉球诏》:“琉球国世子尚质慕恩向化,遣使入贡,世祖章皇帝嘉乃抒诚,特颁恩赉,命使兵科副理官张学礼等赍捧敕印,封尔为琉球国王。乃海道未通,滞闽多年,致尔使人率多物故。朕念尔国倾心修贡,宜加优恤,乃使臣及地方官逗留迟误,均未将前情奉明,殊失朕怀远之意。今已将正副使、督抚等官分别处治,特颁恩赉,仍遣正使张学礼、副使王垓令其自赎前非,暂还原职,速送使人归国。一应敕封事宜,仍照世祖章皇帝前旨奉行。朕恐尔国未悉朕意,故再降敕谕,俾尔闻知。”原来派去而没有去成的使者拿着两道诏书到了琉球,完成了册封典礼。 琉球在康熙时期多次朝贡,但由于贡使在海上遭遇风浪,贡物损失很严重,所以琉球会在第二次朝贡的时候将上一次丢失的数目补足,但康熙皇帝不允许。琉球在向清朝朝贡的时候,总是进贡很珍贵的奢侈品,康熙皇帝对使者说:“所进玛瑙、乌木、降香、木香、象牙、锡速香、丁香、檀香、黄熟香等,皆非土产,免其入贡。其琉璜留福建督抚收贮。馀所贡物,令督抚差解来京。”只允许以后进贡土特产,但琉球的本意,第一是恭顺使然,第二就是在朝贡贸易中获得更多的利润。 当时海上不是很平静,所以册封使者往往不愿远去琉球,所以会让琉球请封使者自己将册封的诏书和印信领回去,但使者非常希望能让册封使去琉球,结果皇帝允准了他们的要求。 琉球先国王去世后,按照规定“琉球国凡王嗣位,先请朝命,具通国臣民结状请封。然后钦命正副使奉敕往封,赐以驼钮镀金银印,乃称王。未封以前称世子,权国事。”琉球国对中国的朝贡贸易在康熙初年已经很发达了。带到中国的货物有:有金银罐、金银粉匣、金缸酒海、泥金彩画围屏、泥金扇、泥银扇、画扇、蕉布、苧布、红花、胡椒、苏木、腰刀、火刀、枪、盔甲、马、鞍、丝、绵、螺盘,额外增加的朝贡之物无定额。康熙十九年,琉球又来贡,皇帝让把一些奢侈品免去,不要进贡。以后的朝贡中,只有马及熟硫磺、海螺壳、红铜等物。 康熙二十一年,康熙皇帝在接待琉球朝贡使时,赐御书“中山世土”额。至今还挂在琉球的宫殿里。这一年,琉球再次向中国派遣留学生。 往往册封使去琉球国,会在海上因为海浪等风险,会迟到琉球,延误册封时间。琉球国请封使建议:“今在五虎门开洋,仅三昼夜而达小国。臣遣官迎护,亲见舟行之次,万鸟绕篷而飞,两鱼夹舟而进,经过之处,浪静波平,倏抵琉球内地,通国臣民以为仅见。”希望能通过改变航道,提高效率。皇帝准许了。琉球接待册封使的时候,会增给他们金银,但他们却不受,保持了作为大国的风范,其实皇帝也命令他们不准接受馈赠的礼物的。 琉球学生来中国后,皇帝命给予琉球留学生以“都通事”(官职称呼)这个级别的待遇,每天的伙食非常丰富,四季会发给他们袍褂、衫袴、鞾帽、被褥等,一应具全,连从琉球来陪侍的从人也会对他们照顾。留学生如果在中国病故,皇帝会“赐银百两,交礼官择近京地葬之,并以二百两赡恤其家。” 雍正二年,皇帝在接见由琉球王舅组成的请封使团的时候,御书“辑瑞球阳”额赐给琉球王。还赠送皇室的一些珍贵玉器和金币等礼物。乾隆三年,御书“永祚瀛堧”额赐给琉球王。并且要求琉球不必为了这个再专程来中国答谢。乾隆四十九年,御书“海邦济美”额赐给琉球往,并赠送玉、磁、缎匹诸物。嘉庆三年,赐御书“海表恭籓”额赠送。 琉球国有许多的商船,渔民因为海风等原因吹到中国境内,清朝政府优待之后,给了他们丰厚的物资遣返了他们。如果有遇难的还会按照规定给予抚恤。雍正八年,琉球的二号贡船,在到达东海海面后遭风漂至台湾,触礁,正贡船亦同时漂没,福州将军玉德等奏报皇帝。皇帝命令搭救官伴、水梢人等,照常例加倍给赏,贡物不用再另外来派人进贡了。对于遭海风侵袭在中国琉球商阜等,皇帝会命令每名日给盐菜口粮,等到回国之日另给行粮一月。 琉球国对中国频繁的交往,除了宗藩关系外,清史做了一个总结:“琉球国小而贫,逼近日本,惟恃中国为声援。又贡舟许鬻贩各货,免征关税,举国恃以为生,其赀本多贷诸日本。国中行使皆日本宽永钱;所贩各货,运日本者十常八九。其数数贡中国,非惟恭顺,亦其国势然也。”非常的准确,也显示了琉球的外交灵活性和明智性。 光绪五年(1879年4月4日),琉球遭到日本入侵,王室成员被掳,之后,废球为县,琉球国正式灭亡。

[编辑]
琉球与日本
日本由于和中国的关系恶化,造成资源的短缺,通过南方的萨摩藩与琉球进行贸易,从东南亚运回海产品和一些奢侈用品,又从琉球与明朝的贸易当中获得所需要的紧缺物资,也使琉球的经济发展增速。日本的萨摩藩于1609年侵入琉球,俘虏了琉球王,还侵占了琉球群岛北部的一些岛屿。从另一方面讲,琉球与萨摩藩的交往还不是正式的官方交往,琉球与日本的地方行政区域:藩的交往保留在了军事和经济层面上。琉球也把日本是为对明朝来讲的“夷”,是处于平等地位的两个国家。当日本定下侵略朝鲜,攻入中国的军事政策后,琉球处在了两大强国之间,必然会因为倾向问题而受到另一方的侵略。琉球直到明亡之后与日本的关系还局限于经济方面,政治上琉球曾经向日本派使者“朝贡”,是被迫的,等于一种军事上压迫后的结果。

萨摩入侵
1609年(明万历三十七年)阴历三月四日,日本萨摩藩家主岛津家久在得到幕府许可的情况下,派兵三千人、船一百余只,自九州岛山川港出发入侵琉球,四月一日在琉球大岛登陆,四月五日占领首里城。五月十七日,萨军带着作为人质的琉球王尚宁和王子官员一百余人撤兵回国。萨摩藩声称入侵琉球国的原因,是因为琉球没有负担丰臣秀吉入侵朝鲜时的兵费,而是由萨摩藩代为垫付,但琉球“不予偿还”。但实际原因当是为了夺占中琉之间的贸易利益,并用入侵琉球的收益来弥补萨摩藩入侵朝鲜和参加日本国内战争(关原之战)的军费开支。据《琉球渡海日记》记载,萨军登陆后一路放火,向首里进军,夺占首里城后进行了大规模的掠夺,将首里城宫殿和那霸金库所积存的金银、丝绸、珍贵物品和典籍悉数扫尽,并将琉球王尚宁俘为人质。萨摩入侵之后,琉球在作为中国藩属国的同时不得不向萨摩称臣纳贡,进入所谓“双属”时期。琉球每年要向萨摩派遣慰问使节,并向德川幕府派出“谢恩使”、“庆贺使”。琉球每年还要向萨摩交纳贡米六千石、芭蕉布三千段、上等布六千段、下等布一万段、唐芋一千三百斤、绵子三十石、棕榈绳一百捆、黑网一百条、牛皮二百张、席子三千八百张。萨摩还在那霸港设置了“在番奉行”,作为监视琉球内政和控制其对外贸易的机构。

可以说日本对琉球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由于琉球人要与日本人进行贸易,进而学会了日本的语言,并且从日本引进了许多的包括饮食,音乐,建筑等方面的观念,使得琉球在饮食上有一些日本人的特点和风俗,音乐上除了以中国的音乐和海岛风情的融合的曲目为主体外,还吸收了日本在音乐方面的造诣。建筑上,琉球的宫殿已经部分吸收了日本在建筑上的独特风格,使得琉球的建筑更像是中国,琉球,日本三国的融合体。

[编辑]
琉球与朝鲜
朝鲜通过琉球向南洋的转口贸易也有发展,从南洋进口药物、香料和珍珠、玳瑁、珊瑚等奢侈品。在琉球王国都城首里城(朝鲜称为海浦)出现了专门航行到朝鲜的琉球贸易船。琉球与朝鲜的关系在政治和经济方面都有发展,但经济的作用大于政治作用,因为他们同属于明朝的藩属。

[编辑]
琉球与东南亚
琉球与东南亚的关系在经济是互补的作用。东南亚在明朝时期已经局部成为了荷兰,西班牙等国的殖民地,他们的产品通过琉球的中转站卖到朝鲜,日本,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编辑]
与日本、朝鲜、东南亚的关系总结
琉球与以上国家和地区的关系由于政治上局限于:

和朝鲜同属于中国的藩属;
日本和琉球是同等的“夷”(按古代中国对外国的称呼);
琉球的地位所决定,琉球位于东北亚和东南亚交流链的中间,是不可分割的一环。
注:琉球与之交往过的东南亚国家有八个。与暹罗国、爪哇国进行过官方文书“咨”的交往。与其他国家实际是琉球商人与之贸易而已。
这三个方面决定了琉球与上述国家和地区的关系保持在经济的层面上,政治上和军事的关系有过发展,但与日本的这方面的交往却是很痛苦的,遭受了侵略。

注:据琉球国史《球阳》记载:1609年日军入侵琉球后,“萨州太守遣高崎氏、尾张氏等,均田地,正经界,始定赋税,纳贡于萨州”。是时,琉球"始授仕上世座奉行职,而专理纳贡于萨州并镇守官饭米等事"。尚宁王之后,尚丰王十一年(1632年),琉球“创建旅馆于那霸(俗叫假屋)。萨州川上氏率横目一员,附众二员,与力、笔者各一员,奉使抵国,以为监守(俗称在番众,又称镇守官)。此时始设旅馆数座,安插其使者也哉”。被迫和日本建立了官方正式关系.当时萨摩藩向琉球派遣官员驻在"假屋”者,不过是为了“监守”。而这种“监守”人,则是“始为大和横目”,其主要是“观察球人及镇守官员行事善恶”。后来,“日本人居住中山者,多授此职”。及至尚贞王在位二十五年(1693年),琉球“创定姑米、马齿两岛,遣大和横目职两员,看守贡船往来"。 "至于近世,本国之人奉萨州之命而任此职也”。这时还被迫让出两个岛屿来供日本贸易之用。
[编辑]
琉球大事记
12世纪 琉球群岛出现山南、中山、山北三国,分别在琉球群岛的南部、中部和北部。
1372年 明太祖 朱元璋给琉球的中山王察度下达诏谕后,琉球的山北、中山、山南三王遂开始向明政府朝贡。从此琉球成为中国 明清两朝的藩属.
1392年 明太祖有见于琉球对于来华使节海上航行的困难,下令善于造船航海的技术者闽人三十六姓移居琉球。这一点是后来促进琉球对海外贸易的关键因素之一。闽人三十六姓中包括‘知书者,授大夫长史,以为朝贡之司;习航海者,授通事,总为指南之备’。可知他们不仅是善于操舟者,且担任通译和其它与朝贡有关的事务。他们在琉球定居以后,便成为代表中国长期协助琉球,增进中琉关系的一群优秀人员。
1416年 中山王尚巴志征服北山。
1429年 中山王尚巴志征服南山,形成统一的琉球王国(第一尚氏王朝),根据琉球的藩属关系,每一代国王都需要接受中国政府册封。
1470年 第一尚氏王朝灭亡,尚圆(尚円)建立第二尚氏王朝。国王依然由中国政府册封。
1400年—1550年 琉球王国的黄金时代,高度发达的商业,与中国、朝鲜、东南亚和日本进行贸易。
15世纪—16世纪 日本对于琉球群岛的倾吐要求开始浮现,大量倭寇海盗骚扰琉球群岛与中国沿海。
1609年(万历三十七年) 德川家康继承丰臣秀吉对外扩张的政策,他派邻近琉球王国的鹿儿岛萨摩藩岛津家九率领三千士兵侵略琉球,俘虏琉球王,派兵监督琉球内政四十五年。
1616年(万历四十四年) 长崎代官(市长)村山等安奉德川家康之命,派其子村山秋安率船十三艘,二、三千人进攻台湾,这是日本首次大规模对台用兵。但此行动被琉球王尚宁侦知,特别派遣通事蔡廛前赴明廷报告。《明实录》说:"琉球国王中山尚宁遣蔡廛来言,迩间倭寇各岛造战船五百余只,欲取鸡笼山,恐其流突中国,危害闽海,故特移咨奏报"(鸡笼山现为台湾基隆)。
1654年 琉球王遣使臣到中国请求册封。清朝顺治皇帝封琉球王为尚质王,定二年进贡一次。
1853年5月 美国海军准将佩里(Matthew C. Perry)的舰队到达琉球。
1854年3月佩里与日本签订《神奈川条约》,佩里误以为琉球是日本的领土,所以要求日本开放包括琉球那霸在内的五个港口,日本的谈判代表向佩里承认琉球是个遥远的国家,日本天皇和政府无权决定它的港口开放权。
1854年7月11日 佩里与日本谈判结束后,赶回琉球与琉球王国政府谈判,最后以中、英两种文字正式签订条约开放那霸港口。
1866年 最后一位琉球国王尚泰继位。
1868年 日本明治维新。
1871年11月 牡丹社事件。一艘琉球渔船遇飓风,飘到台湾南部高山族聚居的牡丹社地方,一些水手因同台湾高山族居民发生冲突而被杀,其余由清政府送回琉球。
1872年 日本宣布琉球王国属于日本的“内藩”,琉球群岛是日本的领土,破坏了自1372年起中国为琉球王国的宗主国地位,正式侵占琉球。并拖延与中国谈判琉球问题。
1874年 日本以"牡丹社事件"为借口,声称"杀害琉球人就是杀日本人",出兵入侵台湾。
1875年7月24日 日本强迫琉球国王停止向清朝中央政府朝贡。
1879年4月4日 日本强迫最后一位琉球国王尚泰流放到东京。把琉球改为冲绳县。
'琉球王国灭亡后与之有关的历史事件

1879年 中日就琉球问题开始谈判,中方提出把琉球群岛分成三部分:接近日本方向的奄美大岛为日本领土,琉球本岛及其附近岛屿作为一个独立的琉球王国存在,而在南部的先岛群岛则作为中国的领土。日本方面建议把琉球划分成两部分:琉球本岛及其北方岛屿作为是日本的领土,而南部的先岛群岛则作为中国的领土(谈判中没有涉及钓鱼台群岛归属)。
1880年9月 中方在谈判中最后妥协,签署了《琉球专约拟稿》,以日本提出的方式把琉球划分成两部分。然而清朝皇帝拒绝同意这一不平等条约,并且指示了中方代表与日本继续协商。日本方面然后离开,协商破裂。
1882年驻天津领事竹添进一郎与清政府恢复谈判琉球问题,但是没有达成协议。琉球问题一直拖延至甲午战争。
1894年—1895年 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作为战败国割让台湾、辽东,在琉球群岛问题上就更没有发言权。从此琉球群岛属于一个国家和中国的藩属这一事实开始被人遗忘。
1898年 日本强迫琉球人服兵役。
1901年 裕仁天皇诞生。
1901年 最后一位琉球国王尚泰去世。
1916年 全冲绳教师大会要求冲绳教师用污辱的手段惩罚在学校说琉球语的学生。
1945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国进攻琉球本岛,日本士兵强迫琉球人跳崖自杀,或干脆被打死以减少山洞中缺少食物的压力,又或因为说琉球语而被认为是间谍惨遭杀害。战争使琉球人口减少四分之一。
1945年—1972年 美国占领时期,美国在琉球实行异化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美国占领琉球的态度是认为该群岛属于美国非法侵占的日本领土。
1947年4月 联合国通过《关于前日本委任统治岛屿的协定》,把北纬29度以南的琉球群岛和原属于中国的钓鱼台群岛交给美国托管。
1970年 美日在没有中国代表参与的情况下签定《美日旧金山和约》,把琉球群岛连同钓鱼台群岛的"施政权"转给日本。但这遭到土地的主人琉球人的群起反对,他们“聚哭于闹市”。
1972年5月15日至今 日本重新恢复对琉球群岛的统治,继续实行同化政策。琉球群岛现在仍然是日本47个地方自治实体中经济最落后的地方。
[编辑]
琉球历代国王列表
琉球国历史上曾分为中山国、山北、山南三国。后中山国统一了琉球群岛,最终国名为琉球王国。这里把三个国家的君主姓名一一列举出来,国姓都是"尚"。明朝之前的君主名已不可考。

中山国 (第一尚氏时代)

尚察度(1372?--1406)
尚思绍(1407--1423)
尚巴志(1424--1441)
尚忠(1442--1446)
尚思达(1447--1451)
尚金福(1451--1453)
尚布里(1453)
尚志鲁(1453)
尚泰久(1454--1461)
尚德(1462--1470)
(第二尚氏时代)

尚圆(1470--1477)(或作"尚円")
尚真(1478--1526)
尚清(1526--1547)
尚元(1547--1573)
尚永(1573--1591)
尚宁(1591--1623)
尚丰(1623--?)
尚贤(?--1647)
尚质(1647--1668)
尚贞(1669--1709)
尚益(1710--1712)
尚敬(1713--1751)
尚穆(1751--1794)
尚温(1794--1807)
尚成(1807--1807.6)
尚灏(1807.6--1837)
尚育(1837--1866)
尚泰(1866--1879.5)
注:1875年起停行清年号,行用日本年号;1879年五月亡于日本

山南国

尚承察度(1378?--1403)
尚汪应祖(1404--1413)
尚达勃期(1413)
尚他鲁每(1413--1429?)
注:1429年山南国最后两次朝贡,其后亡于中山  

山北国

尚怕尼芝(1382?--1392)
尚攀安知(1392--1416)
注:1415年四月山北国最后一次朝贡,其后亡于中山

[编辑]
参考文献
《明史•琉球列传》
《清史稿•琉球列传》
《琉球历史研究》,米庆余著,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年《南开日本研究丛书》。
《明清时期琉球日本关系史》,何慈毅著,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
《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
《使琉球录》,陈侃,商务印书馆, 1937 年
《中国•琉球交流史》徐恭生著
《中山王府相卿传职年谱•位阶定》序, 日本法政大学冲绳文化研究所
《琉球史料丛书》
《中山世谱》
《球阳》
《中山传信录》

沙发
发表于 2005-9-17 16:16:00 | 只看该作者
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05-9-18 11:26:00 | 只看该作者
才知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轻松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沪ICP备13015411号-2|ASPCN防雷技术论坛.

GMT+8, 2025-1-9 01:10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