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PCN防雷技术论坛

 找回密码
 轻松注册
楼主: lovintcm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屋面停机坪的直击雷该怎么防护呀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8-7-20 09:25:00 | 只看该作者
SORRY,俺自己也笑晕了,打错个字"天"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08-7-20 09:41:00 | 只看该作者
RE:大胡子 不要乱讲你不清楚或者不知道的东西。 可升降的避雷针很早就有。当时是两段结构,为机械牵引升降。后来,澳大利亚为解决战术导弹群的防护问题,与LPI公司曾开发液压升降模式避雷针支撑。当时使用金属支撑杆。到2006年,我国北斗卫星地面雷达系统也使用可升降避雷针。同样使用液压升降模式,不过为避免波瓣干扰,使用绝缘材料支撑杆,内部使用金属导体引下。此项目由我亲自设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08-7-21 08:19:00 | 只看该作者
气象科普 [被阅次数:1142人] 越野工具车防雷措施 -------------------------------------------------------------------------------- 2004-05-28 军队使用的通信指挥车、工程用的卫星定位车、测控用的雷达车、抢修桥梁用的工具车等均属于野外专用车辆。这些车辆具有高科技设备,集成小型化、数字化,属于工作耐压低、小电流特点,对雷电磁脉冲极其敏感,轻则数据改动,重则设备瘫痪。越野车辆也如同大地上的建筑物一样都有遭受雷击的可能性,而越野车辆往往在空曠的地区布置或居于山顶上屏障角小的地方作业,极易成为雷击的目标。 随着季节转换,地面热能积聚,夏季雷阵雨的来临,雷击会愈加频繁发生,为了越野作业车辆的防雷和人员安全,必须采取必要的防雷安全措施。 一、 防直击雷 1、安装独立避雷针:避雷针设计成可折缷式,方便移动运输。独立避雷针宜远离越野车长边3-5m处,竖立一支6.5m高避雷针,针头长0.5m,铜质φ20mm。钢管支撑,钢管φ50mm,长度6m,分为每3m一节,钢管对接处用法兰盘螺丝连接,铜质针头用螺丝与杆顶法兰盘连接。钢管杆上部焊有三个拉钩,分成60度角一个钩,以便竖杆时用金属拉绳固定。钢管杆底部焊有一块500*500*50mm的钢底座作杆基础。三根7米长的6mm2的软钢绞绳和角钢製地锚用于固定竖杆,角钢地锚规格:50*50*5mm,长度为1m。 经计算:若设车辆与天线总高度为3m,一般车辆短边宽度1.6m,车辆长边长度4.6m,按第二类防雷设计,该针保护半径约7.2m,加上针体距车辆长边3-5m,实际需保护半径等于4.6-5.6m,尙宽裕保护半径2.6-1.6m,整个设备在保护半径之内。 2、埋设接地体:用长沙科友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地址:长沙市河西桐梓高新区办公大楼A座6楼)生产的KY-Ⅱ型接地模块三块,模块尺寸:500*400*60mm,价格:500元/块。用三根35 mm2铜电缆长度4m,一头连接模块,一头连接竖杆钢底座后,将模块离竖杆3m处深埋0.8m(约3m长电缆不必埋入土中,可以放在地面上)。模块相距约6m。模块回填土时应适量洒水,分层夯实,待模块充分吸湿后(24小时)测量接地电阻。一般接地电阻要求小于10Ω。接地电阻估算式:RJ≈0.15ρ。单模块接地电阻:RJ≈0.068ρ/(√A+B)。多模块并联后总接地电阻:Rnj≈RJ/nη。 式中:ρ---土壤电阻率(Ω·m); A、B---KY-Ⅱ型接地模块的长、宽; RJ---单模块接地电阻(Ω); Rnj---总接地电阻(Ω); n---接地模块个数; η---模块利用系数,一般取0.6-0.9。 若当地土壤电阻率100(Ω·m),用三块接地模块,经计算工频接地电阻可达到小于8.6Ω。 3、等电位连接:将车辆金属体用一根35 mm2铜导线与竖杆钢底座窂固连接。若有自备发电机其売体亦用一根35 mm2铜导线与竖杆钢底座窂固连接。这样措施可以觧决当地土壤电阻率过高时,少量接地模块无法达到总接地电阻小于10欧姆时,地电位升高,因“水涨船高”,不致产生过大的过电压差值。 二、防雷击电磁脉冲:虽车辆是金属屏蔽体并进行了接地措施,由于売体外安装有发射接收天线,雷击电磁脉冲可以通过天馈线导入损坏设备,故尚宜安装天馈线用的SPD。车辆内所有设备均实行局部等电位连接,安装LEB接地端子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08-7-21 08:28:00 | 只看该作者
通天:我知道你了解很多军用的绝密技术,但在这里说不怕国安找你喝咖啡?屋顶整个上面俺说的已经转民用的就好了.LPI公司曾开发液压升降模式避雷针支撑万把块能搞定?你想把人家搞破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08-7-21 12:32:0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通天雷神 于 2008-7-20 9:41:00 发表 RE:大胡子 不要乱讲你不清楚或者不知道的东西。 可升降的避雷针很早就有。当时是两段结构,为机械牵引升降。后来,澳大利亚为解决战术导弹群的防护问题,与LPI公司曾开发液压升降模式避雷针支撑。当时使用金属支撑杆。到2006年,我国北斗卫星地面雷达系统也使用可升降避雷针。同样使用液压升降模式,不过为避免波瓣干扰,使用绝缘材料支撑杆,内部使用金属导体引下。此项目由我亲自设计。
我同事说找到知音了,他狂吹他是天才,居然能想出了专家们搞出来的东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08-7-21 16:32:00 | 只看该作者
我知道具体是怎么弄的,应该很早就搞出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08-7-22 14:17:00 | 只看该作者
你知道怎么不说哇,说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08-7-22 17:50:00 | 只看该作者
问通天啊,那玩意从设计到材料都是他搞定的.我还说什么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08-7-23 11:10:00 | 只看该作者
做得出来是一回事 能表述出来是一回事 你啷个不说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08-7-23 11:34:00 | 只看该作者
那东西的材料几乎都是进口,不是我们民用能玩得起的,连液压油都是专用的。一个26米的液压升降杆,顶上一个ESE6000的针,下面像吊车的脚一样的东西是接地用的(脚自带钻机)。牛吧?算了,只敢说这么多了,再说的话要被人骂了。另外,要那个液压升降杆的话找通天,据说是从乌克兰进口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轻松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沪ICP备13015411号-2|ASPCN防雷技术论坛.

GMT+8, 2025-2-24 15:03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