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藏地区因为其特殊的地形,雷电灾害频繁发生,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甚至生命安全带来了极大的损害和威胁,长期居住在这块高原上的藏民族,他们在生产和生活实践的过程中积累了哪些防御雷电灾害的技术,这些技术对当今的防雷工作能够有什么样的借鉴和指导?带着这样的疑问,笔者采访了西藏自治区防雷办主任桑旦
据桑旦介绍,由于西藏高原特殊的地形,与同纬度其他地区相比,西藏雷电发生的频率要高出四五倍。2005年,曰本某大学、中科院和西藏自治区气象局就西藏的雷电进行了观测,数据表明,西藏是我国的强雷暴区,仅拉萨的年雷暴日数达到90多天,而西藏的雷电多为云闪(云中的闪电),地闪相对来说比较少,但因为西藏的海拔较高,处于大气对流层的中部,所以云闪的危害性不能忽视。
在藏民族对于雷电的认识上,少量经书里有一些记载,如:雷电的产生是由云底的负电和地面的正电相结合而形成,这一认识基本与现代的理论吻合。父到天上做雷,母到地上接雷;并将正电和负电形象地称为“公电”和“母电”等方面的认识,说明了藏民族在很早以前就对雷电灾害有一定的认识。在西藏有97个本教寺庙,其中有79个在牧区和康区,与佛教不同,本教最大的作用就是它的一些教理和教义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这些对于雷电的简单的、初步的认识借助于当地的本教在广大农牧民中流传,起到了很好的防护作用。
在藏民族的生产和生活中,就如何进行雷电的防护,桑旦介绍说,西藏的雷电灾害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牧区发生更为频繁,在民间流传的防雷科技中,在海拔4000米的地方也比较普遍,具体的防护方法也是因地制宜,采取了多种方法防御雷电灾害最为常见的防雷方法是绝缘防雷,在他们的谚语中流传着“拓给(雷电),拓嘎(屋顶)”,意思就是用屋顶来防御雷电灾害,这是一种很常见的方式,主要应用于海拔4000米以下的农区,房屋建设的墙体比较厚,是一种绝缘防雷的方式。
桑旦介绍说,在西藏的牧区,流传最广,使用最多的是一种引雷方法,这种方法是利用黄铜、红铜等导电性能良好的金属器皿或工具将雷电引入大地,而不至于使人受到雷电的伤害,主要有:
射箭防雷
……
抛针防雷
……
旗杆防雷
……
避雷器防雷
……
猎枪防雷
……
铃铛防雷
……
泼水防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