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雷击伤亡的调查和分析 在《雷击对人和家畜的效应》(IEC60479-4:2004)中,介绍了导致伤害的原因有:(1)直接雷击、(2)接触电压、(3)旁侧闪络(击)、(4)跨步电压这四种形式。在《雷电防护
第2部分:风险管理》(IEC62305-2:2006)中给出造成人员伤亡的损害类型D1和损失类型L1的主要原因是雷击在建筑物上(雷击点S1型)、雷击在架空线中上(雷击点S3型)。当雷击到建筑物附近时(雷击点S2型),只有医院和建筑物内有爆炸危险时才会出现人员伤亡。为什么特别指出医院,这是由于雷击到医院附近时,感应出的电涌电流可能通过医疗电气设备直接进入人体,属于雷击电磁脉冲(LEMP)造成的伤害,即俗称的“感应雷”灾害。 那么,开县“5.23”的雷灾应如何调查和分析呢? 其一,“球形雷”说似应排除。球形雷是大自然中极罕见的一种。因为罕见,收集到的资料也很少,故而至今没弄明白球形雷的成因。有研究说
“这种发光火球通常总是与强雷暴时的普通闪电联系在一起。然而,这些火球与普通闪电不同,人们可以看到,它们在空气中自由飘游的时间较长,有时能够自由飘游进入室内。正如一些逃避了火球袭击的目击者所证实的那样,火球的速度不太快”[3]。球形雷有呈球状的,也有呈环状的,直径平均在25cm上下,颜色常为橙色和红色,移动速度多为1~2m/s。按上述研究成果,可能不会出现文献[1]中描述的“一声巨响骤然炸开,巨大的鸣动穿云裂帛,似要撕裂耳膜,直冲肺腑。一团橙红色的火焰从天上倏忽而降,快挨到地面时,瞬息间却停止下落,横向漂移,如鬼魅般扑向一栋低矮的平房……”[1]。这生动的一幕可有人目睹?一个球形雷怎么会伤及两间教室?一个球形雷的能量有多大?球形雷“根据接近火球的目击者报导,却没有值得重视的热量”[3]。文献[4]中报导:“根据闪电定位系统资料显示,事故发生时义和镇兴业村附近处于强雷暴控制,雷电流峰值高达53.1千安”可以说明,这次雷灾的形式为直击雷而非球形雷。过去有句老话“画虎容易画猫难”,由于对球形雷的不甚了解,使球形雷不明不白的充当了许多说不清原因雷灾的“元凶”,也可能成了逃避责任的“避风港”。顺便说一下,雷击的一瞬间均会产生一团火光,但是这团火光并非球雷。配电线路短路时,两根电线头之间也会产生一团火光。 其二,大树(铁栏杆)闪络说缺乏证据。从常识出发,雷电可能首先击中高大的树木,之后发生旁侧闪击;雷电也可能选择“偏爱”的金属栏杆,之后发生旁侧闪击。如果是我,首先会仔细查看教室附近树木是否有断裂等痕迹。由于树木遭雷击的样本很多,文献[3]中详细介绍了不同树种(如针叶树、树皮粗糙的落叶树、光滑且较薄树皮的树木等)的宏观结构效应(如树皮外层一片片的剥落、整个树皮剥落、木质外露和树皮剥落、树木变成了平板和碎片、木质撕裂等)和微观结构效应(共分为六种情况)。只有先确定大树遭到雷击,才能考虑是否是发生了旁侧闪击。如果怀疑是铁栏杆接闪后向靠近窗的小学生闪击,只要测一下铁栏杆的剩磁便清楚了。在发生群体伤亡时,有必要绘制一张两间教室内当时孩子们所在的位置图,并具体标出伤亡的严重程度,供分析判断使用。 其三,要对伤亡的具体情况进行鉴定和分析。在文献[5]中根据电流过到人体的效应,对交流电与雷电流过人体的效应进行了详细比较。虽说无论是工频(交流)还是冲击(雷电)电流,只要流过30mA的电流便会致人死亡(心室纤维性颤动阈值为30mA),但在持续时间、致死的方式、烧伤痕迹、肌肉伤害、对肾脏的后果、组织损伤等许多方面还存在着明显的区别,因此医学鉴定至关重要。有些伤会不会是屋面的砖瓦崩裂时所致;有些伤亡是否是由于两个以上身体接触致使跨步电压增大所致;有些伤是否因惊慌碰撞所致等等。俗话说人命关天,为了避免悲剧重演,必须进行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调查和科学的分析。 在没有取得以上的证据之前,我只能估摸着可能是直击雷击中建筑物顶部(特别是易受雷击的檐角,因为从电视画面上可直观地看到裂口)导致了这场灾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