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人穆旦在1973年给友人的一封信里说:“回想起上海李家的生活,我在1948年有一季是座中常客,那时多么热闹啊。棋以和蕴珍经常互相逗笑。那时屋中很不讲究,厨房是进口,又黑又烟熏,进到客厅中也是够旧的,可是由于有人们的青春,便觉得充满生活和快乐。汪曾棋,黄裳,王道乾都到那里。每天下午都好像成了一个沙龙。我还记得巷口卖混沌,卖到12点,下午还有卖油炸豆腐,我就曾买上楼,大家一起吃。那是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可是人呢?想起来不禁惆怅。 上海李家,指的是当年的淮海坊59号巴金家。岁月的沧桑变迁总是让人惆怅得心酸。穆旦惆怅岁月的酷烈,那些曾经亲爱的脸庞被一一带走。承载在岁月中的那些欢乐再也无法还原无法体会了。空有一腔满溢的怀念。 当我看到穆旦的这封信时,一下子也被他的惆怅所击中。仿佛不知从何时开始,我做得最多的事也是不断感叹继而惆怅。真不明白这二十年,怎么变成了短短的一束,呼啦一下子让我都过掉了。有时想想,假若真有一列2046的列车,那里永远装载这过去,所有东西永远都不会改变,乘上它就是回到了过去,该有多好。 然而似乎眨眼之间,我们已从二十世纪走到了二十一世纪,过去已是既成事实。想想从前,我们老喜欢叫叫嚷嚷“我们是跨世纪的一代”,豪情万丈,似乎一切都锐不可当,然而纵然跨了世纪又如何,该来的仍会来,该去的总会过去,该变的还得变,不该变的还是要变。肯这身边一拨拨亲友,或者衰老,或者离别,或者陌生,或者遗忘,总能让你无言以对。亲爱的面庞和最美好的记忆是否也就这样雨打风吹去,背后写满无数的惆怅?我实在想不出比物是人非更好更残酷的形容词了,时日并不是像开往春天的地铁那般美好。 都说戏如人生,在戏剧中我们总能寻找到一些生活的真相。在电影《燃情岁月》里,曾经威严气势凌利的老父亲由于生活剧变,一夜之间遽然衰老,那沧桑的皱纹里是无法抹去的悲痛与酸楚。桀骜不逊的崔斯汀流浪归来,只能紧紧地拥抱着他的老父亲,像抱着孩子一样,无言地。我的心刹时“噔”地什么东西揪了起来。导演把这画面拍得很漂亮,蓝天白云,父子情深。可是我至今还无法接受如此残忍的一幕,它让我觉得近乎无情。想当年,老父亲曾多么威严气派,高山般沉稳巍峨;想当年,崔斯汀是多么英姿飒爽,桀骜不逊的野马。或许是我过于相信美好而永恒的东西,因而接受这类事情的能力太低了。于是,一切都变得仓卒,变得无比突兀和惆怅。 于是,我试图在音乐中寻找安慰,却听到黄舒骏这样唱:世界不断的改变改变,我的心思却不离开从前,时间不停的走远走远,我的记忆却在停留。停留在1995。我终于知道,一切写满了改变,充满了变数,那一列叫2046的列车并不存在。“那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可是人呢?”唯一留下雁渡寒潭,去不留影的惆怅。 可是,即使惆怅又如何?月宫里的吴刚惆怅,然而刹那时间他很了劲砍的那棵桂树又恢复如初;麦兜惆怅,我终于知道,它还是一头平凡的小猪,并没有成为奥运冠军;我们惆怅,然而,日子还是悄无声息地没了。改变还是来了,不可阻挡。这一切就像我们为逃避黑暗,闭上双眼。只不过是想入非非罢了。惆怅是完全没用的,或许有些事情就是这样,一点情面都没法讲。或许有一天,我们终究会习惯,我们终究得干了这杯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