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典型雷击事例和问题
无需置疑,我国每年因雷击造成人员伤亡80%以上发生在农村地区。如2002年5月27日,河南省获嘉县中和镇一中遭受雷击,造成四间两层教室内击伤28名学生群伤惨剧。2007年5月23日,重庆市开县义和镇政府兴业村小学遭遇雷电袭击,造成7人死亡、39人受伤,引起国务院政府的高度重视,分别做出了重要指示或批示。
当地防雷技术人员现场勘查后,事故原因都是该建筑物无任何防雷措施。类似的悲惨事件在全国屡见不鲜,如何有效减少类似事件呢?农村建筑物的增多还要继续留下更多的防雷隐患吗?
2 修改防雷国标的必要性
现行《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规定,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将建筑物防雷设计划分为第一、二、三类,达不到三类防雷时可以不采取直接雷击防护措施。因此,农村住宅、包括学校、仓库、批发城、医院等建筑物,没有采取防雷措施时设计和建筑部门都没有违背技术规范。而实际上,空旷地带的孤立别墅和这类体积较小的建筑物遭受雷击的概率并不少,因此必然会造成建筑物损坏、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
虽然有关专家和学者建议增设第四类防雷建筑物,在《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的三类分类规定中:对历史上雷害事故严重地区或雷害事故较多地区的较重要建筑物,要适当提高建筑物的防雷等级。实际多数设计仍然以国标《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2000年版)按三类进行分类,可见,修改完善现行防雷规范很有必要。
3 新防雷规范在分类方面的变化
在认真拜读新版防雷规范基础上,笔者认为在分类方面主要变化有二:修改了雷击大地的年平均密度计算公式,减小了使用预计雷击次数判定建筑物防雷分类的数值。
3.1 修改了雷击大地的年平均密度Ng计算方法
计算年预计雷击次数:N=k×Ng×Ae公式不变,但修订了计算雷击大地的年平均密度Ng的公式:原来标准 Ng=0.024T d 1..3 ,新标准改为Ng = 0.1×Td
新规范计算公式使用起来方便简捷。以某地Ta=40天计,按原标准Ng=2.9,新标准为4.0,表面上看只增加了1.1,实际上增大近40%。
3.2 减小了判定建筑物防雷分类使用N的数值
防雷依然分为三类,其主要变化是在预计雷击次数N=k×Ng×Ae 后,减小了使用预计雷击次数N的数值(指标放宽),实际上是提高了防雷等级和安全系数、扩大了三类涵盖范围。
使用N的数值判定防雷各类别变化表 (单位:次/a)
建筑物用途、类别 ≧0.012降为0.01 ﹥0.06降为0.05 ﹥0.3降为0.25
公共建筑物(省部级) 第三类 第二类
民用住宅建筑物 —— 第三类 第二类
工业建筑物 —— 第三类
说明 新规范第二类范围里;增加了飞机场、特级和甲级体育馆
可见,按新标准方法,由于Ng的计算公式和N的数值指标的变化,原来有大量的建筑物按原标准规定本不属于第三类防雷建筑物,现在有可能被划进了第三类防雷建筑物。例如新版N=0.055次/a的民宅则属第三类防雷建筑物,防雷工程设计时需安装外部防雷装置。
3.3 计算比较年预计雷击次数的数值和分类影响
以原标准中长60m、宽13m(即四个单元住宅)的一般建筑物,假设高度六层18米为例,分别计算在建筑物基本参数Ae不变和环境因素k=1、k=2的情况下,由于年平均密度Ng公式变化,分析年预计雷击次数 N=k×Ng×Ae数值和分类影响。(见下表):
从计算结果分析可知:1、规模相同的建筑在从高雷暴区到少雷暴区,利用新旧两种Ng算法算出的N值上升幅度明显,最多涨幅超过100%,少雷暴地区各类建筑物防雷类别升级非常明显。2、针对本文提到的中小学具体实例,由于建筑物单体面积较小、高度低,仍然达不到三类范围。因此,我们支持专家增设“第四类防雷建筑物”的意见,从保护古建筑、农村的中小学校教室、养老院、医院等公共聚集场所和重要建筑物安全出发,建议在新规范中应明确要求采取防雷措施。
近几年,在全国先后开展的中小学防雷示范工程和隐患整改工作如火如荼,国务院制定了防御雷电、洪涝和地震及次生灾害的具体标准。政府、教育和气象等社会各部门的共同尽职履责,广泛开展的普及灾害防御知识系列教育活动,加快了构建尤其是农村中小学灾害安全防护网的步伐。
4 结束语
笔者从事防雷工作多年,在调查雷击灾害后常常思索,如果采取很方便、简单的防雷措施就可避免雷击死亡悲剧;在从事图审和检测验收过程时,常常要苦口婆心劝诫用户:别墅、孤立、体积较小的建筑物遭受雷击的概率并不少,但由于找不到技术规范依据,落实排除隐患工作困难。
新版防雷规范的修订,具有较强的操作性,从设计源头进一步提高了防雷等级和安全系数,必然有利于减少防雷安全隐患和灾害,给雷电防护技术增添了理论依据和评判标准,因此,我们期盼尽快颁布实施,给国家民生尤其是广大农村带来了更多安全保障。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