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PCN防雷技术论坛

 找回密码
 轻松注册
查看: 1909|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眼中的天才(兼谈创新、独立思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 11:10: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眼中的天才(兼谈创新、独立思考,原创)


环球科学:天才过人之处
我在转载的另一篇博文“环球科学:天才思维解密”总结出,天才的思维在于整体流畅性。
文中以国际象棋作为研究对象,指出,常人只看到局部时,天才却能纵观整个棋局,能一眼将整个复杂的棋局记住,同时与多位高手对弈。
天才思维还很流畅,在常人只能计算一步、两步时,天才却能准确无误地连续计算七步、八步。
有了这等优势,象棋天才自然具备了常人望尘莫及的棋艺。
天才黄万里的过人之处及深远影响
显然,超强的整体连贯性可以保证天才在广度和深度方面具备常人远不能及水平,其作用意义自不言而喻。下面仅结合我所敬仰的天才黄万里稍作展开。
20世纪中叶,中国和苏联专家认为黄河挟带泥沙为害河,试图建设三门峡水电站来清理黄河,并兼发电。
黄则指出,黄河是一条好河,正是这些泥沙冲击成了黄河三角洲平原,成为中国最大的三角洲,比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都大。这片大平原,养育着几亿中国人口。他说,“黄河清,圣人出”的想法(毛爷爷的念头)不符合自然规律,是荒唐的。黄河出海口的泥沙至今仍在造陆,而中国最缺的就是平川地,因此黄河是中国的利河。
总之,常人看到一水坝时,黄则看到了整个黄河、黄河三角洲平原以及与之相关的整个中国,在常人看到短期的发电效应时,黄则看到了黄河上下五千年的孕育华夏水土作用。
在常人看到建立三门峡水电站可以发电的局部短浅现象时,黄则指出,这会给陕中等整个黄河流域带来深远的灾难,而且,水电站也会逐渐失效,巨额的投资只能被浪费掉,并造成深远灾难,坚决制止。
制止无效后,黄又指出,须在三门峡大坝下方打六个洞以排沙泄洪,得到了初步同意,但操作时又被一批傻瓜拒绝了,因为月亮是苏联的圆,他们相信苏联专家,不相信中国个别天才。
后果则是灾难性的,数百万计的良田被淹,数百万计的人口被迫迁徙,最后政府不得不花费6000万巨资(当时可是天文数字)又在坝底开了六个洞用来排沙防洪。
这仅仅使灾情得到了缓解,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几次改造均未成功,三门峡现已作废。
整个三门峡工程造成损失有人估算不下百亿(成本则无人能估算),还涉及到29万多农民从渭河谷地被迫向宁夏缺水地区移民,其中15万人来回十几次迁移……
而这一切原本全在黄万里预料之中!
更为可怕的是,黄万里还曾竭力反对在三峡工程,指其“祸国殃民,永不可修”,但愿这位天才在三峡问题上预料出错,祈求上帝和如来一起保佑吧!
尽管黄万里反对三门峡工程,三峡工程均未成功,但他的天才理念(主张从江河及其流域地貌生成的历史和特性出发,全面、整体地把握江河的运动态势;认识和尊重自然规律,把因势利导作为治河策略的指导思想)却对整个学术界产生了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但我很奇怪,接受了他理念的整个学术界又是如何以此解释长江三峡的,难道天才用错了他自己建立起来的天才理念,而常人正好用对了)。
另外,黄万里不仅为水利界了不起的天才,还是“20世纪后半叶有良知的中国知识分子的典范,是20世纪中国水利史上的一道亮光,是20世纪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西方文明珠联璧合的最后几颗仅存的硕果。先生一去,大树凋零。先生为天下苍生,不避斧钺,言其所知,先生之头可悬于国门之上矣!”饶毅空间有其更多介绍,baidu、google随处可搜,强烈推荐大家看看。
可惜的是,中国喜欢诸葛亮式的聪明,以为天才就是诸葛亮,却不知道,一个诸葛亮可以由三个臭皮匠抵充,一个伟大的天才却是千万个臭皮匠所不能抵充的。更为糟糕的是,我们还有太多的书记、主任坚持认为三个臭皮匠可以抵得上一个天才。
天才之路常常是悲剧之路
鉴于此,天才之路也常常是一条悲剧之路,至少,沦为悲剧的概率要必然性地高于一般人。既然能在广度和深度上达到常人所不能及的地步,就必定难以被常人所理解和支持,容易遭遇坎坷、不幸。有些甚至会超越一个时代,只能为下一个时代所认同和敬仰,比如,刚刚提到的黄万里,再比如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
数学天才陆家曦的悲剧
再比如鲜为认知的数学天才陆家曦,作为内蒙古包头市第九中学一名普通的物理教师,凭借着一种顽强的钻研精神和艰苦卓绝的努力,于1961年攻克了著名的“寇克曼女生问题”,这是一个世界数学界的难题,当时,世界上还没有一个人能够攻克这个数学难题。于是,满怀欣喜的陆家羲把他的论文寄给了中科院数学研究所以及中国数学界的权威杂志——《数学学报》和《数学通报》。在长时间的等待之后,陆家羲最终得到的回复是三个字:没价值。就在陆家羲这项成果被中国权威机构宣布为“没价值”之后的整整十年,也就是 1971年,两位意大利数学家向全世界宣布:他们攻克了“寇克曼系列”!
之后,陆家曦还解决了世界数学界的另一个百年未解的难题“斯坦那系列”,同样被国内否决,幸好被苏州大学朱烈教授转寄给美国著名的《组合论》杂志。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数学教授门德尔松先生对陆家羲的研究成果作出了如下的评价:“这是世界 20年来组合设计方面最重大的成果之一。”几乎就在一夜之间,这个被自己的祖国藐视并抛弃的一位普通的中学教师,成了闻名于西方数学界的中国英雄,而我们自己却一无所知。
注意:作为一个被世界认可却被中国鄙视的真正人才,陆家曦只是一位中学物理老师,所有成就都是在教学之外时间取得的,长期的过劳透支使得他48岁就离开了人世,一片苍凉的凄苦和无人喝彩的孤寂中,悄然离开了这个世界……
更多参见朱林老师的博文缅怀陆家曦

创新
由于能在深度和广度上达到常人难以企及的水准,因此,要论有意义的创新,还不如论天才,天才不会说自己在创新,但天才全都有着实实在在的创新之举,很多是对人类产生深远意义的创新之举,爱因斯坦、陈家曦、李政道、丘成桐、陈省身、贝多芬甚至曹雪芹等等伟大的天才无一不是如此。
因此,天才之路必是创新之路,不过,是在大量学习前人总结出的经验、理念后推陈出新所致,其创新的基础在于之前的大量积累。比如,爱因斯坦学习综合牛顿的“粒子”说和惠更斯的“波动”说后提出了光的“波粒二象性”,这就是创新,他也因该创新获得诺贝尔奖。
可我们国内呢,以为只要是新的主意就是创新,比如,在新买的牛仔裤膝盖上开两个窟窿。这不,浙江大学公开宣示要“引进300个创新团队”呢,我不知道在新买的牛仔裤屁股上开两个窟窿算不上他们的创新。
独立思考
我想,正是源于“引进300个创新团队”浙大式的创意太多了的缘故吧,很多学生已经深受其害了,这可能包括了鸿飞的某个研究生,惹得鸿飞忍无可忍,终于写下了少一些独立思考也许更好一文。若不是顾及别人面子,我估计鸿飞有可能将“独立思考”改成“浅浮”或者“浮躁”之类的名词。
有道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不会否定“思而不学”式的思考为“独立思考”,但我可以肯定的是,这样的独立思考必成不了什么大器,因为那些伟大的天才的成就全都积累在大量学习的基础上的。而且,人与其它动物的一大根本区别就在于善学。
天才何以成为天才
那么,如何才能成为天才呢?
在天才思维解密一文中,西蒙提出了“十年规则”,他认为要掌握任何技艺,十年的艰辛历程是无法避免的。即便是数学天才高斯,音乐奇才莫扎特,象棋神童菲舍尔,也得去拼搏、去奋斗,也许他们所付出的努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不过,光有长期不懈的努力还不够,需要全身心投入,不断挑战极限、超越自我。
道理非常简单,就拿行走来说,只要努力增大步幅步速,一个月就能大大提高快走技能,否则,一辈子也别想掌握高超的快走技能。
所以,要想成为天才或者大师,必须不断地超越,不断追求更高的修为和境界。
普通人之所以无法成为天才或者大师一大根因就在于缺乏持之以恒超越精神比如,人们刚开始学习打球、下棋或者工作时,技术的进步速度可谓“神速”,但一旦适应了周围群体的节奏后,往往就会松懈下来,从此顿步不前。
全球最聪明的天才陶哲轩、爱因斯坦与中国数学
华裔数学家陶哲轩显然是位超级天才,被《探索》杂志评选为美国40岁以下最聪明科学家,31岁荣获数学最高荣誉“菲尔茨奖”(数学界的诺贝尔奖)。
陶哲轩简直就天才与智慧的化身,其过人之处网上随处可查,不再详述,我关注的是他的成长过程。
刚在小学时,陶哲轩和二年级孩子一起学习大多数课程,数学课则与5年级孩子一起上。
7岁时,陶哲轩开始自学微积分,因为自己喜好。而小学校长也意识到小学数学课程已经无法满足陶哲轩的需要,在与陶象国夫妇讨论之后,他成功地说服附近一所中学的校长,让陶哲轩每天去中学听一两堂数学课。
陶哲轩8岁半升入了中学。9岁半时,他有三分之一时间在离家不远的弗林德斯大学学习数学和物理。
显然,陶哲轩的成就离不开他本身极高的天赋,但也离不开优越的环境,他能够数十年如一日地不断超越自己,能始终不渝地追求更高的数学修为,如在中国内地,很难想象最终后果。
陶哲轩的父亲陶象国说,如果陶哲轩在中国内地成长,恐怕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在国外,我们做家长的可以和学校协商(培养方案),哲轩7岁开始在中学修课,在中国哪个学校肯收他?”
我曾在初一暑假期间,一口气将整个初中数学教材学完,并学习了一些奥数书籍,然后轻松取得了全县奥数第一名(不过,我可不是天才,至少,在高中班只能算中上水平)。不过没敢继续深入下去,因为这会影响中考成绩,中考更需要细心,需要条件反射般地将中等题目快速解完。但如果没有良好的中考成绩,就很难考取较好的学校深造。
高中考取了国家重点示范高中的实验班,高手云集,我拼了命也仅从倒数位置挤到中等水平,考取了武汉大学,整个班级几乎覆盖了全国所有名校。
那么,学校是如何对待各科天才的呢?不仅不培养,反而劝阻,可这确是为了学生的高考好!
因为大量的经验表明,奥数等高手的高考分数往往不高,除非将高考题换成奥数题。因为人的精力非常有限,当你学得更深、更广时,解决中等难度问题就必然不及其他人熟练,难以条件反射般地做出来。你就会被好大学给淘汰!无法在接下来享受优越的教育资源,当然,这里的“优越”是相对其他中国二流、三流大学而言的。事实上呢,爱因斯坦不会熟记所有公式,他会集中精力去做更有价值的事情,忘记一公式后,他会尝试着去推导,只要大脑中有一连贯的知识体系就行,但如果学习爱因斯坦,那么,在中国至多考一个不入流的大学。

沙发
发表于 2010-1-11 14:14:19 | 只看该作者
可悲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0-1-11 14:48:56 | 只看该作者
很多事情都是这样。比如足球。少年足球都是黄金组合,为什么同样的人,长大了却不会踢球了呢。
中庸之道,是祸害中国的一大毒瘤。孔孟是让中华民族衰败的罪魁祸首!
随大流吧,人生忽忽几十年,过好自己,养好家人,善待亲人。
怎么过都是一辈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下水道
发表于 2010-1-11 15:29:20 | 只看该作者
漂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0-6-10 15:15:20 | 只看该作者
孔孟之道真的值得学习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轻松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沪ICP备13015411号-2|ASPCN防雷技术论坛.

GMT+8, 2024-12-23 16:43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