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PCN防雷技术论坛

 找回密码
 轻松注册
查看: 5730|回复: 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消雷器的讨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3-12-18 21:4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  作者:zbcc
--  发布时间:2003-11-25 13:51:37

--  谁有半导体少长型削雷器的使用经验?
谁有半导体少长型削雷器的使用经验?讨教[replyview][/replyview]
--------------------------------------------------------------------------------

--  作者:通天雷神
--  发布时间:2003-11-25 22:10:54

--  
没有用过。等等看有没有推销这个的厂家,或者用过的。有意思。
--------------------------------------------------------------------------------

--  作者:solemnity
--  发布时间:2003-11-26 9:29:14

--  
这个问题问北京爱劳才对。
--------------------------------------------------------------------------------

--  作者:通天雷神
--  发布时间:2003-11-27 0:31:33

--  
爱劳现在不叫消雷器了。
--------------------------------------------------------------------------------

--  作者:wanjiaju
--  发布时间:2003-12-15 16:11:08

--  
半导体消雷器主要起降低直击雷电流的幅值作用,减小直击雷的二次效应。
--------------------------------------------------------------------------------

--  作者:kunle
--  发布时间:2003-12-16 19:47:57

--  
半导体消雷器发明者提出的两个原理一直受到业界学者的质疑:
1、限(雷电)流原理。依靠半导体针的较大的电阻限制流过它的雷电流;
2、并联原理。一根半导体针引雷后,其它的多根针也跟着并联上去,共同流过雷电流。以降低半导体针损坏的可能性。
我也不赞同上述的原理解释。
不知这些年来它的发明者是否通过研究,又提出其它的新有原理解释没有?
我认为半导体消雷器还是能防雷的,只不过它的半导体针有受损断裂的纪录,原理上也存在争议。此外,它的价格也不菲。九八年我看到一个资料,它在全国的运用已经接近一万台,失效率也极小。不知这些年来,又有多少增加。
--------------------------------------------------------------------------------

--  作者:通天雷神
--  发布时间:2003-12-17 4:30:33

--  
多的去了。我至少见过十几只被打的支离破碎的。
--------------------------------------------------------------------------------

--  作者:wanjiaju
--  发布时间:2003-12-17 10:56:07

--  
国家多部门每年投入巨资在广东进行火箭引雷实验,多次实验证明消雷器具有大幅度限制雷电流的能力,多针自动并联结果成立,降低雷击的二次效应。为此东方时空节目东方之子对解、陈二位教授进行了专访并播出。消雷器采用非金属材料制成,最长的有十几年运行时间,风吹、日晒、雨淋内部支撑材料必然会老化,在雷击电动力作用下出现损坏是必然的,北京爱劳可进行维修。请支持国产技术和产品。
--------------------------------------------------------------------------------

--  作者:通天雷神
--  发布时间:2003-12-17 22:09:48

--  
大约六、七年前,陈慈萱先生开始发表关于半导体消雷技术的论文。比较有代表性的是1996年第11期《电网技术》上的一篇关于半导体消雷器研究与发展的论文。随后,大约在97、98年,武汉水利电力大学解广润、王建国先生开始发表关于半导体消雷器多针并联的论文。比较有代表性的是1999年第3期《高电压技术》上的一篇关于半导体消雷器多针自动并联的论文。

我个人作为晚辈是不好对前辈进行评价的。但是,学术问题是一个科学的问题,不是以年纪作为资本的。八年来,防雷行业所出现的种种新技术我都非常的关注,以我的学识也不足以对其技术提出质疑。但是,实践是检验一切的唯一真理,在实践工作中所出现的种种问题是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去对待去解决的。实践证明此技术存在问题,就应该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去研究去解决问题。一味的隐瞒事实是不好的。

呵呵。可能我说的话会得罪几个专家,几个企业。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坚持正确的东西,不为利益所引诱,不为权威所左右才能得到历史的肯定。

--------------------------------------------------------------------------------

--  作者:solemnity
--  发布时间:2003-12-18 8:56:24

--  
打碎的,北京西土城路附近有个很高的什么塔,上面的消雷器已经掉的差不多了~
--------------------------------------------------------------------------------

--  作者:通天雷神
--  发布时间:2003-12-18 9:40:51

--  
呵呵,我见过的有十几个了。光山西就7、8处。
--------------------------------------------------------------------------------

--  作者:kunle
--  发布时间:2003-12-18 21:14:58

--  
我认为,半导体消雷器的防雷性能比普通避雷针好得多,虽然它的原理尚待更进一步研究。
我也要说,半导体消雷器的主要缺点是它的半导体针有损坏、断裂的纪录,这是它的不足之处。
相比这下,金属少长针(针数在30支以内)消雷器就比半导体的好。金属针肯定不会断裂或变质、发霉。这也是在云南几十座微波站几百台年的无事故运行证实的实事。
人们对“消雷”的概念有不正确的理解,或常有误解。认为消雷器绝对不能受雷击,如果被雷击了,就不是消雷。当然以前解教授提出的“中和”原理也欠妥。他现在也放弃了。我从最初就不同意“中和”。因为雷云中的电荷是中和不掉的。
我们说的消雷,是比普通避雷针少被雷击。或者说,从概率来说,消雷器受雷击的概率比普通避雷针小得多,甚至说,它受雷击的概率极小。那些可能击于普通避雷针而未击于消雷器的雷,不就是被消掉了吗?
世间上,什么事物都不是绝对的,以绝对的观点看问题,许多事物就会出现谬误了。如:
飞机会飞,但也有事故掉下来的,也许有人因此而不敢再坐飞机。但能因此说飞机之能飞为欺骗吗?
我们谈到防洪,也是说某项工程,某个大堤,具有多少年防洪指标,50 年,100年。。。人们从来也没有说,某项防洪工程可以一劳永逸。
一个很有责任心的人管一个仓库,几十年不出事故,相比责任心不强的人,事故少得多。但也许有一天他也出了事故,你能说他与一个不负责任的人一样吗?
也要允许消雷器被雷击,不能因此就完全否定它能消雷。问题是,它受雷击后,仍能保护它周围的设备。
关于消雷器是否能消雷,不能简单地从概念进行争论,要靠科学的试验。可是自从几年前关于消雷器的“辩论”以后,一棍子把消雷器打死,它的研究就完全中断。我想继续这方面的研究,也申请不到费用。不知有哪个单位,或哪位企业家,能具有远见卓识的理想,能在这方面大胆投入那不多的费用,也许抱来的是一个大金娃娃!
--------------------------------------------------------------------------------


 


ccgoods.com   offerglobe.com   netbb.net   sellglobe.com

24
发表于 2004-1-2 02:59:00 | 只看该作者
呵呵,我看到您的‘证明文件’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04-1-1 21:38:00 | 只看该作者
梅老先生(昆雷)不愧是防雷界的前辈,我所提到的两件你都亲自参与了,且有自己的见解,谢谢您的赐教。
              tzg135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楼主| 发表于 2003-12-31 20:56:00 | 只看该作者
我是很认真地在这里参加讨论,为网友们介绍我的研究进展。可是,我觉得有些网友不是在这里进行认真的讨论和提问,而是漫不经心的、开玩笑似地叽讽。对我是否尊重,我不在意,可是对本网站和网站的组织可有不恭啊!

我再回答一下 tzg1355 先生的问题:
1、关于太华山消雷器,那是在1979年,在昆明市气象局要求下由我所进行科学试验给安装的。在装消雷器之前,虽然太华山气象站也有合格的避雷针和接地电阻,但仍然年年挨雷击,有次差点把站长李华给打死。每当雷暴时,值班人员害怕开机进行雷达观测。而在安装消雷器后,气象站没有再挨雷击过,值班人员也敢于在雷雨天开机进行观测,不再担惊受怕了。
2、几年以后,有人对消雷器表示怀疑,认为装一只相同高度的普通避雷针也可以同样保护气象站。为了进行对比,1986年将消雷器周围的12根针撤掉,只保留中心的一颗针,这就成了一根针的避雷器,其高度仍然为60米。在以后运行了三年,气象站年年挨雷击。昆明气象局又来找我们(云南电力试验研究所),说,你们要搞试验,到其它地方去搞,不要拿我们做试验。在他们的要求下,1989年又恢复成13根针的消雷器运行。打那以后,再没有改变消雷器的结构了。我所也没有继续进行观测。气象站的工作也正常进行,相安无事。
3、 tzg1355 说,“每当阴雨天就能看到栅极放电,并听到噼啪响声”,你说的栅极放电,是否是指雷达管的栅极?“并听到噼噼声”。这是否就是消雷器尖端的电晕电流声?只要雷没有打下来,或者打到气象站的什么屋子、设备上,那就是很好地保护了下面的建筑物和设备。“听到噼噼声”而未见雷打下来,这本身就是表明消雷的成功。
4、谈到“消雷器几年前就被否定了”,那不是一场科学的或学术的辩论,相反,那是一场反科学的扼杀运动。本人对此已有专文《消雷器争论的性质》对此进行了评论。(见《防雷》杂志2003年第10期)。
5、你说“昆明市气象局的气象雷达观测站2003年3月搬到棋盘山后,8月份遭到一次雷击,把室内的电话机都击坏掉,避雷针,接地网都按规范标准制安的,但仍然遭雷击。你是怎么看的?”我不知道这件挨雷击的事。不过我想说明一点,我为棋盘山气象站做的防雷设计方案没有为他们所采纳。当然,我是采用我颇有经验的消雷器了。他们还是沿用普通避雷针。我早就指出,普通避雷针有其致命的缺点,所以挨雷击是我意料中的事,是迟早都会发生的事。不过我没有想到,它会发生得如此之快——还不到半年就挨雷击了。
6、我们在云南省几十座电力微波站安装了金属消雷器,共运行500多台年,至今还没有防雷失效的纪录。这有云南电力中心调度所的证明为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03-12-30 15:37:00 | 只看该作者
不会吧,我想最起码它的保护范围也应该和一根铁管一样,怎么会只保它自己,不过有消雷器被打坏的说法,是不是连自己也保不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03-12-30 10:42:00 | 只看该作者
下面引用由昆雷2003/12/29 08:34pm 发表的内容:
ASP说“我只是担心没有打到消雷器上的雷会不会打到“消雷器本体”之外的地方,比如说附近的人”。消雷器有它的保护范围,它比避雷针的保护范围还大许多。在它的保护范围之外,还是不安全的。这正如避雷针一样, ...

我担心的问题正是它的保护范围仅仅是 - 消雷器本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03-12-30 00:20:00 | 只看该作者
昆雷:你好。不知你注意到了没有,昆明市气象局的气象雷达以前安装在西山的太华山制高点,旁边装了60米高的‘消雷器’每当阴雨天就能看到栅极放电,并听到噼啪响声,但是这种‘消雷器’前几年就已经被否定。不知你怎么看的?
  另外:昆明市气象局的气象雷达观测站2003年3月搬到棋盘山后,8月份遭到一次雷击,把室内的电话机都击坏掉,避雷针,接地网都按规范标准制安的,但仍然遭雷击。你是怎么看的?   请赐教        13808712517  :tzg135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03-12-29 20:34:00 | 只看该作者
ASP说“我只是担心没有打到消雷器上的雷会不会打到“消雷器本体”之外的地方,比如说附近的人”。消雷器有它的保护范围,它比避雷针的保护范围还大许多。在它的保护范围之外,还是不安全的。这正如避雷针一样,在其保护范围之外,也不安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03-12-23 17:43:00 | 只看该作者
消雷器,不清楚,但是,爱劳有半导体少长针消雷器,也是避雷针吧,还有别的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03-12-22 17:19:00 | 只看该作者
下面引用由solemnity2003/12/22 08:27am 发表的内容:
深挖滩,低筑堰
是不是可以理解成:多立针,立高针啊~~哈哈

高!这样也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轻松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沪ICP备13015411号-2|ASPCN防雷技术论坛.

GMT+8, 2024-9-28 11:26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