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PCN防雷技术论坛

 找回密码
 轻松注册
查看: 3139|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几篇教师MM清新的文字,文采和通天有得比,呵呵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4-6-1 10:3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散落的记忆

一、元宵节的怀想

明天就是元宵佳节了。

走在苏州的马路上,满挂的大红灯笼和人们喜气洋洋的脸告诉我,元宵节到了!

晚上坐在电脑前,看着有的网友已经在网上早早地祝福元宵节快乐了,心思也猛然一动,回忆起小时侯在乡下过元宵节的种种有趣来。

春节过后的元宵节对于老百姓来说也是一个大节了,而且元宵节一过,热热闹闹的春节也就宣告结束了。既是大节,就一定过得有声有色。可不是,家家户户吃汤圆、挂灯笼、闹花灯,有的地方还有猜灯谜的呢!但在以前的苏州乡下,却没有闹花灯、猜灯谜之类的,汤圆是一定要吃的,而且一定要吃自己做的。

元宵节还没到,母亲就早早的把洗净的糯米打磨成了香香的白白的粉。等到下午的时候,母亲就会撩起袖管,把糯米粉加上热水,开始做汤圆的第一道工序:揉。这道工序估计挺费力气的,因为我总是看到母亲揉到最后总是气喘吁吁的。其实随便揉揉也没什么大问题,可母亲说,如果不用劲揉,那糯米的糯劲就会差,口感就低了个档次。为了让我们在不富裕的年代吃上一顿美餐,母亲也算动了好多的心思了,那时侯猪肉、芝麻的价格比较贵,所以我们的汤圆不全是比较常见的猪肉汤圆和芝麻汤圆,还有我母亲独创的我最爱的萝卜汤圆。很奇怪是吧,萝卜汤圆肯定没听过吧!其实萝卜汤圆的味道比猪肉和芝麻的好多了,只要把萝卜切成细细的丝,加入调料,最主要要加上酱油,若在萝卜丝里面拍上一个鸡蛋,那味道就更棒了。当所有准备就绪,母亲就开始做汤圆了,只见母亲轻轻拈起一团面,一手托一手一边飞快地转动一边捏,不一会儿工夫,面团就成了一个小小的“碗”,然后把馅放入,双手一搓,一个汤圆就这么完成了。根据馅的不同,母亲也把汤圆的外形捏成椭圆和浑圆,方便吃的时候辨认挑选。(写到这里,我都快情不自禁的流口水了,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想吃汤圆什么时候买都行,母亲也几年未动手做了,真的非常想念我的萝卜汤圆啊!)

好不容易等到晚上,终于吃上了母亲为我们准备的汤圆。美餐过后干什么?放鞭炮?闹花灯?猜灯谜?看电视?不对,不对,都不对。美餐过后,有一项有趣至极但现在已经消失的传统节目(当然也是这边特有的):踩田角落!呵呵,没听过这么奇怪的名称吧,也肯定没见过这么奇怪的事情吧!那时候乡下有个风俗,正月十五除了要吃元宵外,还要在自家的田地里、鸡窝旁、猪圈边烧上一把火,以企求今年能够有个好收成。晚饭过后,村民们就会举家点燃一个稻草把,带上一捆稻草,到自家的田地里烧,一边烧嘴巴里还得一边念念有词:踩踩田角落,开年收成多又多。烧完后马上折回家,在猪圈边一边烧一边说:踩踩田角落,开年养只大猡猡(猪)。小时侯,我也挺钟情踩田角落的,每次总是冲在前面,还闯了一次祸,那一次,在猪圈旁烧的不过瘾,于是和东隔壁哥哥跑到西隔壁再烧,结果把人家堆的稻草垛给烧了,惹得很多大人来救火,差点酿成火灾,而我们也趁乱逃跑,直到现在,那些多年未见的叔叔婶婶们还不知道那草垛居然是他们眼中的乖小孩给点燃的。

明天就是元宵节,可这样的场景这辈子都不会出现了,我呀就只能盼望明天的电视节目精彩一点儿了。

14
发表于 2004-6-1 17:24:00 | 只看该作者
哦……

感觉象中学时写的作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04-6-1 13:28:00 | 只看该作者
年轻的!清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04-6-1 13:25:00 | 只看该作者
童年都忘记的差不多了!现在老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04-6-1 11:38:00 | 只看该作者
想起了童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04-6-1 11:01:00 | 只看该作者
八、关于井

每每路过苏州三元坊一带尚存的古井,看着井沿上的绳痕依然历历,心里不免生出几多感慨,几多怀想。怀想的东西很多,比如苏州悠悠两千五百年的历史,比如旧时井边浣衣女子的纤纤素手,比如钩沉在井里的文化,比如旧时家园里中庭的那口井。

别误会,以前家里的那口井可不是什么古井,也没有任何文化的积淀,井台上也未曾停留过如玉的纤纤柔荑。可这些,却丝毫不影响我对它的怀想,不,与其说是怀想,不如说是一份难解的情感。

是的,那一口粗陋的砖井,井中砖缝里顽强生长着的蕨类植物,清澈的井水倒映着的小小身影,伴随着一片坠落于春天的叶子,永久地定格在我的脑海里。

对于井的最初记忆应该是五岁那年。三岁那年家里造起了楼房,一年后铺好了水泥场,庭院中种上了各类花草树木,一派农家小院的清新形象。“还缺一口井”母亲却一直这样念叨着,于是,来年的春天,父亲请人在我家中庭挖了一口井,一口小小的,却带给我无限情思和回忆的井。

初挖好井的那几天,井水总泛着浑浊的晕,我好奇地趴在井台上,看着这浊黄的井水,想不通,为什么母亲非要挖这口井,要这些污浊的水干什么呢?荷塘和小河里的水远比这清冽干净许多,难道要用井水来浇花,哎呀,这样的水浇花,岂不是要开出泥花来,不懂,真不懂妈妈是怎么想的,大人的想法总是那么怪。我对这口井最初的印象就是这样,幼小的我根本就不懂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自身的沉淀,井水会像荷塘的莲一样出淤泥而不染,不仅不染,还会奉献出河水难比的清甜和甘冽。

真的呢,没过几天,井水就渐渐清爽了起来,母亲欢喜地用着它淘米洗菜。我曾问过母亲为什么非要挖井,母亲说这井水干净,冬暖夏凉还带有甜味呢。听了母亲的话,我曾痴痴地透过井台向下望,只见井面倒映着两个小丫辫,井水是甜的,莫非妈妈加了糖,还冬暖夏凉真是太神奇了!我这样想着,突然还发现这井还可以做镜子,瞧,那不就是我吗?当我欢喜地把这个新发现告诉给妈妈的时候,妈妈突然很奇怪的警告我不许趴在井台上向下忘,说是下面有龙王,哪个小孩不乖要抓去当丫头的。妈妈的疾言厉色着实吓了我一跳,很长的一段时间我都不敢靠近它,生怕被龙王抓了去,那样我可就见不到爸爸妈妈了。可是小孩的好奇心是什么也抵挡不住的,当害怕被好奇战胜的时候,我就会偷偷地趴着井台向下看,带着一点点恐惧,可是每次都是失望的发现井里除了水,什么都没有,投一粒石子下去,也只轻轻泛起涟漪,并没有龙王来啊。

夏天说来就来了,闷热的黄昏搞得人心烦意乱,没有冷饮可以消暑,西瓜也热得像刚煮过的。可怜的小孩只能缠着爸爸妈妈发发小脾气,妈妈不停挥动的扇子也不能消解小孩心中的烦躁,太热了便哭,哭了却更热,缠的没办法的爸爸就把西瓜放在铅桶里,用一根长长的绳子荡到井里,安慰小孩,如果乖的话,井就会变魔术,把西瓜变成冰凉冰凉的。在这样的期待中,我居然也停止了哭闹,眼神直勾勾地盯着井,盼望着盼望着。终于,不知过了多久,父亲从井中取出那个西瓜,切开一吃,果真冰凉冰凉的甜。或许,感情就在那口瓜中慢慢延伸开来了,生了根,深深地驻扎在小孩的心里了。

等我长大一点,母亲就不怕我趴在井台上了,也尝试着让我用铅桶去吊井里的水。看大人吊水是很轻松的一件事,“嗵”,铅桶扔下去,用长长的绳子在手里甩几甩,就可以拎起满满的一桶水了。轮到自己上阵了,我也学着把桶扔下去,却不是“嗵”的一声,而是“砰”的一声,甩几甩绳子,把桶拎上来,一看却什么都没有吊到。我疑惑不解,母亲却在一旁大笑不止,原来,我应该把桶颠倒着扔下去,这样才会有水流入桶中,这样,我才能和大人一样吊起满满一桶水。

后来,我对井的认识更多了,也知道了井龙王的故事只是妈妈的担心,也知道了井水为什么冬暖夏凉,也知道经常喝井水其实不利于健康。然后,搬家了,家里的房子空关起来了,偶尔回去,井台上长满了静寂的青苔,默默诉说着忧戚和寂寞,但只须一个驻足,一个眼神,那生命繁杂的触须也会轻轻地招摇。再后来,因为开发建设,房子拆迁了,消失了所有的,包括井,和井边曾有的欢声笑语。现在居住的家里,母亲也请人挖了一口井,但井口封的严严实实,不用桶了,可以直接用专门工具压水,不费丝毫的力气,也没有安全的隐患,于是,那口活在记忆里的井的涟漪,正一圈一圈地渐次消逝……我怕真的有一天会消失,所以,还是让它活在我拙劣的文字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4-6-1 10:54:00 | 只看该作者
七、父亲·二胡
我是听着父亲的二胡声长大的。父亲喜欢拉二胡,在印象中,父亲总爱对着夕阳,沉醉的拉上一曲,也记得小时的我蹲在父亲身边,托着腮凝视着父亲,倾听那悠扬的二胡声。
父亲的二胡声,声声触动我小小的心弦,在父亲颤抖的手指上,从父亲沉醉的神情中,我总会陷入深深的迷恋。
父亲喜欢拉《二泉映月》,那凄美的琴声,带给我无限的遐想,看着父亲紧闭的双眼和那份真切的投入,也总是让我猜度那音乐后面深埋的故事。父亲高兴的时候也会拉一些愉快的曲调,比如《东方红》、《老黄调》什么的,每每拉起这样的乐曲,父亲的脸上也会随之荡起幸福的笑容。
小时侯,父亲的二胡还会给我带来甜甜的味道。我们这里有人娶亲,很多时候会叫上父亲帮忙,父亲也会乐呵呵的带上他的二胡,去帮忙娶亲。在我们水乡特有的迎亲船上,父亲和其他吹笛子的弹扬琴的,会奏出这世界上最幸福的曲子。而我,只要喜船从我们家河边经过,就一准站在岸边翘首而望,望着我的父亲,听着幸福的曲子,心里就像灌了蜜一样美美的。更让我开心的是,晚上父亲还会带回来喜糖,吃着满嘴的甜蜜,我也会央求父亲拉上一曲,送我入梦乡。
记得有一年父亲曾问我想拉二胡吗?我狠狠地点了点头,说我自己长大了要和父亲一样天天拉二胡,不,还要比爸爸厉害,当个二胡音乐家,还煞有介事的拿着弦乱拉一气。然而也在那一年,我读书了,我的妹妹出世了,父亲学校的工作也更忙了,拉二胡的时间慢慢慢慢减少,后来那把二胡落满灰尘,被遗忘在角落里,连一个动听的音都不能完成。再后来,父亲说这把二胡不行了,扔掉吧!于是,就真的扔了,连同我小时候想学拉二胡的梦想,也一并的丢弃了。
已经很多很多年过去了,在这很多年很多年中,我的父亲居然真的没有碰过二胡,有几次我也曾问过他为什么不拉二胡了?父亲只是淡淡的笑笑,说:“那么多年不拉了,想拉也不会了。。”真的不会拉了吗?我都不止一次的问自己,也为自己失落的音乐家之梦感到一丝叹息。
后来工作了,一天回家,远远的就听到一阵悠扬的二胡声,是《二泉印月》,急忙跑到家里,呵,是父亲,伴着夕阳,带着那曾经熟悉的神情,沉醉地在拉二胡。我呆呆的站在门口,好象回到了多年前的那个傍晚,美丽的夕阳,醉人的乐曲,小女孩和父亲。
父亲说,这把二胡是姑父送给他的,一拉起来居然还没忘呢!那么多年了!是啊,那么多年了,父亲的双鬓染上了秋霜,那个痴痴的幼稚女孩已经长大了。“以后啊,天气好的话,爸爸每天傍晚都拉拉二胡,娱乐娱乐,好吗?”“好啊,你拉二胡,我来背诗。”
于是,在天气好的傍晚,我又能听到父亲的二胡声了,父亲的二胡声听来似乎没有以前那么圆润美好,但能听到,我已是满足了。
又是傍晚了,母亲炒菜的声音有了伴奏,那是父亲在拉二胡。我停下笔。此刻,晚霞飞满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04-6-1 10:47:00 | 只看该作者
呵呵~~今天6.1。
童年的点点滴滴,唤起我们心中多少美好的回忆……
童年的故事总是那么富有童趣,而现在我们那份期待与热情却不再像从前,也许这就叫做长大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4-6-1 10:41:00 | 只看该作者
这种文章看起来比较清爽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4-6-1 10:39:00 | 只看该作者
六、竹桥那边的天堂

表姐家屋后有一座小竹桥。

竹桥下面是静静流淌的小河水,丢一粒石子下去,也会激起一阵涟漪。每次过竹桥,总会令我有一种莫名的恐惧感,竹桥嘎吱嘎吱的声音,在宁静的空气中回响,颤抖的手扶着颤抖的扶手,连心也会跟着颤抖。过到一半,脑子里就会冒出是返回是停留还是前进的想法,可是,不管有多害怕,最终,我也会说服自己,大着胆子,穿越那颤颤巍巍的小竹桥,因为穿过小桥,就到我的天堂了。

一大片的农田,还有一湾小池塘,里边有着快乐如我的小鱼小虾,空旷的天地间,有一间破旧的小茅屋,春秋季节,随着风儿轻拂,地里会翻起醉人的波浪,随时有小鸟在空中鸣唱,偶尔有小羊经过的地方,那里便是我的天堂。

第一次发现那么美妙的地方,是我堂哥引的路,爱玩的他总是会带给我许多的惊喜,他成天的在村子里发掘我们小孩未知的地方。他告诉我,穿过那座小桥,会到达一个神秘的地方。

踏上天堂的第一次我就深深被它吸引了。其实那是我们村的“野田”,离人们居住的地方有着一段距离,孩子们很少会涉足那里。那是春季的一天,天空蓝得让人心醉,微熏的风中夹带着麦子的清香,柔嫩的马兰在风中轻轻地招摇,不知名的紫色小花绽放着最原始的美丽。我都快被这样的纯净清新的风景迷住了。好动的表哥才没有那么多的闲情逸致来领略这大自然的美好。他神神秘秘地领我到了小池塘那儿,随手在旁边折了枝芦苇,掏出随身带的鱼线鱼钩,在地上掘了几条蚯蚓,四处张望了一下,便开始钓鱼了。我也没闲着,表哥派给了我一个任务,他让我在池塘边上四处转悠,如果看到有人走过来,就大声吆喝:“下雨喽!”那时的我根本不知道为了什么,还在心里纳闷为什么要喊下雨,喊下雪不可以吗?但我还是老老实实的沿着池塘走,在池塘旁边有一座小茅屋,好奇的我想去探个究竟,但一想到我有任务在身,便只能悻悻的不敢向前一探究竟,只能绕着池塘走,一圈又一圈。

终于,哥哥提着一网兜鱼喊我了。还在认真执行任务的我,像获释一样开心万分。哥哥开心的问我鱼大不大,这里好不好玩,我嘴上嘟哝着真没劲,心里却暗自盘算着下次一定要一个人来!

第一次一个人颤抖着穿越的那座小竹桥,四月迷人的春景马上就把我吸引了。我开心地在田埂上欢叫着,跑着,呼吸着甜润的空气,不时弯腰采下一朵朵小花,我和每一只小鸟打招呼,和每一朵小花亲密接触,和每一片农田交流。自由的我更像是一头脱缰的小鹿,真的像是到了天堂!

我终于一个人走近了那座小茅屋,在我的印象中很神秘的小茅屋。我蹑手蹑脚的打开小屋的门,心里头七上八下:会不会跑出一只小老鼠,或者会不会有一只凶恶的大狼狗,或者有鬼?当我终于拉开门的时候,突然松了一口气,里面除了一张小床一只破桌子,其他什么都没有,突然间,我感到了一点扫兴。不过这扫兴的感觉在刹那间就消失了,因为,我发现池塘里随时有小鱼跳出水面透气,多可爱的小鱼啊,我趴在旁边痴痴的看着,看着,真希望自己也能成为它们中的一员,能在这么美的天堂中自由的呼吸,玩耍、生活!

离开池塘,我一路欢歌,给每一株吸引我的小花起名字,给每一片葱绿一个甜美的微笑,在四月的暖阳下,我尽情地挥洒着自己童年的快乐。

向天堂更深处漫溯的时候,突然一座座小小的房子,比鸡窝还小的房子映入我的眼帘,这是什么呀?好奇的我跳下渠道,一探究竟,不料,这一探把我吓的不清,这些不是小棺材吗?早就听妈妈说过,有小孩子夭折的人家,会把小孩埋在野外,然后砌一座小房子,让他能躲避风雨,以期能够早日投胎。吓坏了的我,赶紧转身,却猛然发现旁边有着一具小羊的尸骨,此刻的我吓的连哭的勇气都没有了。赶紧,跳上渠道,逃离这个可怕的“天堂”!

我没命的跑,却发现自己忽然迷失了来路,太阳也在慢慢向西,害怕孤独涌上心头,什么时候还起了冷冷的风,孤独无助的我终于失声痛哭。可哭也不解决问题啊,于是擦干眼泪,没方向的走,期望能在这儿遇上大人,焦急的我越走越没方向,远远都望到了邻村的房子,怎么办?我只得又原路返回,希望能看到那座小茅屋。太阳越落越下,恐惧感又笼罩上来了,我多么希望此刻妈妈能在身旁啊,多么希望堂哥马上能够出现。

我不安地在田埂上走,路边的小草花也不能吸引我的目光了,小鸟的鸣唱平添了几分凄凉,贪玩的我不识归路……

不知走了多长时间,我远远的看到有一个身影,挑着粪桶在田埂上走,我大声喊着跑着,她终于停下脚步,回头一看,惊讶万分:“妹妹,你怎么一个人在这里呀?”“是姨妈!”我哭着喊着,又破涕而笑,我终于能回家了!

回到家里,姨妈跟母亲说我一个人在野田里晃悠,母亲责问我,我低着头不敢看妈妈。妈妈问我害不害怕,我很勇敢的摇头,其实一想到自己吓哭的熊样就忍不住想笑。

从那以后,我还是隔三差五去“天堂”转悠,只是再也不敢走远。

现在想来,就算吓哭也是幸福的,至少,我现在想找到当时的感觉都难,小竹桥那边的“天堂”,真的成了天堂,留在回忆想象里的天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轻松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沪ICP备13015411号-2|ASPCN防雷技术论坛.

GMT+8, 2025-7-12 20:18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