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PCN防雷技术论坛

 找回密码
 轻松注册
查看: 3577|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长城DF-2、海鸥203、红梅HM-1相机的测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4-9-14 15:1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

   作者:沈阳916

--------------------------------------------------------------------------------


第一部分:相机简介

一、长城DF-2相机

长城DF系列相机是北京照相机厂上个世纪70年代-80年代的产品,从DF-2到DF-5共出了四款相机,除了供国内市场还有非常少量的外销或在当时比较让人眼热的华侨商店[友谊商店]或百货公司的华侨柜台凭侨务券、外汇券购买。不同型号的几款长城DF其实变化是非常小的,DF-3是加了自拍、DF-4是加了闪灯插座,而“最高级”的DF-5也是只是加了自拍和闪灯插座。另外DF-4、DF-5有一种牛皮硬套包装的,也就是所谓的外销型,产量比较少,做工也相对好一些。前几年在北京东单北照厂的商店里卖到1500多元,想想贵也不贵,目前海鸥的双反不也全线涨价了吗?

有人可能会有疑问?长城从DF-2出到DF-5为什么只要四款?是的,因为没有长城DF-1!因为没有资料可查,谁也不敢肯定是为了什么?笔者分析当年第一批出来后是没有想后续的各种型号,只是出了“GREAT WALL”,这种型号的机器应在底部的底盖卡看出来。等正式生产和上市后发现相机有许多的不足,如没有自拍和闪灯插座和连接孔等,于是又想起开发其他的型号来弥补不足,同时也是“新”产品的问世,在讲政治的年代,是件很大的功劳。于是即保存原来的款式为DF-2,又不断的开发了DF-3到DF-5。而DF-1则有与没有就无所谓了,“新产品”的型号只能向前而不能顾后了。这也给后人留下一点寻找的悬念。

长城相机其实是很简易的相机,快门是翻斗式的,震动非常大,速度也是只有简易的5档,取景器没有裂像也很暗,据说后期该厂开发了裂像屏,但没有融入到产品里就不在生产了。镜头是4片3组的结构,做工却很粗,镜片镀单层的蓝膜。镜头同机身没有光圈连带机构,所以取景时要全开光圈,而暴光时要收缩到预设的光圈,使用是非常的不方便和极易出差。这种相机除了可以拍6X6、645,后期还开发了135附件,也可以拍135胶卷。其实七十年代北照厂开发的这款DF相机可以说比较成功的,虽然长城DF相机只是日本三十年代一款相机的模仿机,但当年我国的生产能力也就这个水平。这种相机的优点是简单而不易出毛病。比较其当年其他照相机厂出的许许多多的“问题”相机,北照厂虽说起点低但可谓是明智和冷静的!

我接触这种相机已经是1994年了,在这之前我是先接触了这款相机的配套镜头(90/3.5)。因我一直生活在一个偏僻又不大的城市,这种相机好象我们这里没有卖过几台,拥有的人也很少。在90年代以前我只是在《大众摄影》上看到过这种相机介绍,对我还是有一种神秘和憧憬的感觉,却一直无缘相见的。后来到先看到配套的F90/3.5镜头,是因为厂家在八十年代末期DF系列相机全线停产后积压了许多的配套镜头(现在看来也可能是不合格品),于是便有聪明人(忘了是谁,也可能是北京文博)设计了一个接圈把镜头转到135相机上。根据当时相机的普及情况是两种接口(PK、MD)。阜新有位影友花90元买了一只接到海鸥DF相机上成了90mm的中焦镜头,他还拍了片子拿给我看。我第一个印象就是镜头和接环都粗糙,而相片因拍摄和冲洗的原因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最主要的当时我已经大量接触俄罗斯器材,对俄头85/2崇拜的不得了,对这种粗糙的东西已经看不上了。

1994年夏天我有机会接触长城DF-2相机,在沈阳开明市场一个小摊上有一台品相很差的DF-2,摊主虽然很熟还是少180元不卖。那时我对国产的双反是痴迷时候,只要是没有的,看到不管多少钱都要买的。长城DF虽不是双反而是单反,但也纳入了我收藏的范围,于是也就买下。回到家里擦拭把玩心里并不喜欢。一是这台太旧了,二是相机太粗糙了,唉,就算攒样吧!直到2000年我才将DF-2到DF-5这哥儿四个搞齐。摆在我的书柜里正好一排,但我还是喜欢不起来。太简单、太粗糙了!北照厂的能力不过如此啊!要是后来的几款能在指标上多改动一下该多好啊,如能生产其他焦距的配套镜头、能让镜头光圈和快门连动、快门速度能再多几档。。。

http://www.sy916.net/info/disk/attachments/month_0406/FgNP_FD-2.jpg

因916有专门的文章介绍各项指标,这里不再赘述。只是说一下特点:

优点:快门不易出毛病;镜头是4片3组,在国产普通型120相机里是最好的。标头(M39X1)可以直接连到放大机上当放大头使用。

缺点:取景器暗、快门震动大、没有可以直接换的其他镜头、光圈不联动、拍摄中极易失误。

12
发表于 2004-9-15 10:23:00 | 只看该作者
前两款都用过,现在在垃圾堆里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04-9-14 18:37:00 | 只看该作者
而且价钱巨便宜,机身大都在二百人民币以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4-9-14 18:36:00 | 只看该作者
色彩还原
层次都不错
个人认为我们国家以前还是有一些比较经典的老相机的比如上海58
红旗20东风等等它们是我们民族相机的骄傲,在国外的评价也很高
听说现近年来海鸥4A——109在国外卖的不错,应该是我们国人值得高兴的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4-9-14 18:04:00 | 只看该作者
知道人家是怎么试机的了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04-9-14 15:47:00 | 只看该作者
http://image.cameraunion.net/forum/upload/1229/122942/122942_1094531716.jpg

203i 拍摄数据不详, Kodak 160NC Epson 2450底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4-9-14 15:25:00 | 只看该作者
第三部分:几点感受

1。这次试拍是很随意的,初始愿望是看看这三台相机到底能“好”到啥样!所以拍摄中使用最好的条件和拍摄数据。其结果是就成功的片子而言,还都说得过去,具体比较照片“质量”,我觉得海鸥203第一;长城DF-2次之;红梅HM-1最后。就其使用方便性而言也是海鸥203最好,而红梅HM-1次之,长城DF-2最麻烦。所以大家如果是使用那么就推荐海鸥203相机。

2。拍摄过程中准备不足,没有想到使用遮光罩这一非常重要的环节,致使许多的片子有杂光刺入镜头。过去国产老相机这方面是普遍的缺陷,就是不能拍逆光照或受复杂光线的影响,无论是海鸥的各款双反还是各种折叠皮腔相机,因后者的特殊镜头快门结构,这点更为重要。所以大家今后在使用这类相机是一定要注意这点,尽可能的使用遮光罩,可以有效减少许多想不到的问题出现。

3。使用这三款相机要养成按顺序来操作的习惯,或尽可能作好拍摄笔记,可以有效防止拍摄中的失误。“心细出准活”,用惯了现代相机的人来操作这些史前“古董”,是需要耐心和时间的。

4。这次使用了“最好”的胶卷,而且是专业冲洗,效果达到目的。而影友有许多没有玩过120胶卷的,无论是黑白还是彩色负片拍完后直接拿到彩扩店冲洗,因这些店的技术和工作态度往往会使胶卷的冲洗、照片的印放素质大打折扣。其问题产生原因有时不在相机、不在拍摄,不在胶卷,而是后期冲洗制作出的问题较多,所以大家在拍摄120时一定要考虑好冲洗的问题,这也是能否最后弄出好照片的重要一环。

5。老东西就是老东西。如果你没有收藏的欲望也没有玩大相机的想法,这几台相机对你是没有意义的,不要考虑购买。如果你想在书柜里摆些装饰品,偶尔在把玩一下,可以选择一台或每样来一台。如果你想在摄影上多走几步,目前还没有过多的资金来添置昂贵的中画幅,那么选一台120开始你的中画幅之旅进行扫盲还是很值得的。希望此文能使你对这些国产老相机有所了解,但不要被误导!请一定要清醒着!

注:胶卷拍完第二天便拿到沈阳铁道图片社进行冲洗,然后用图片社专业扫描仪[具体不详]扫成约3.2MB的大文件,再进行数码冲洗。上传的图片均是直接压缩成550X550的较小文件,没有任何的裁减和PS。但图片损失很大,远不如照片清晰漂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4-9-14 15:24:00 | 只看该作者
一、长城DF-2的测试情况:

长城相机是这次的测试重点,我为其准备了三脚架。也是第一个上胶卷的,因以前在这类红窗计数的相机上只是使用过国产胶卷,对于柯达100VS的计数还是不太明了,结构是“六枝划拳--出手就差”!第一张片子无意中就空过了,是从第二张开始拍的。头两张我一直是以设定的F11调焦,感到黑暗的利害,直到第三张同行的小W提醒,我才一拍大腿,怎忘了要全开光圈调焦,再收缩光圈暴光呢?接下来拍了两张好片子后又出了差错,就是又忘了收缩光圈暴光,结果全是使用调焦的F3.5光圈暴光,全都过度!在使用中因同红梅HM-1和海鸥203交替拍摄还犯了重复暴光两次的毛病,就是拍完后忘了及时过卷,而又在原底上拍了一张。结果后来搞得紧张万分,老是怀疑自己忘了过片。。。

从操作的程序看这种相机是要有个熟悉和熟练的过程,具体应该是:一是先要过胶片;二是设定要使用的快门速度;三是全开光圈调焦;四是收缩到使用光圈;五是最后的暴光。这五个程序不能少也不能弄反了,否则就非常容易出差。

这种相机除了操作要牢记要点,调焦时因没有裂像非常的费劲,要使用放大镜来辅助调焦。我在阳光下都有不方便的感觉,如果在较暗的环境里就更不好办了。听说北照厂后期开发了裂像对焦屏,但没有具体应用。所以大家在使用时除了看对焦屏最好还是要看一下具体距离和镜头的调焦距离是否一致,再配合小光圈使用。由于该相机使用了翻斗式的快门,震动很大,建议一定要使用三脚架为好。

最后还是看片子。从六张完好的片子看,这种相机还是可以的,至少用好了使用价值是有的。但镜头虽然是4片3组,不过并不比海鸥203的3片3组要好。颜色也没有203的艳丽,暗部层次也略显“硬”了一些。没有明显的暗角现象。

二、海鸥203的测试情况:

海鸥203是最后测试完的,也是我想好好看看素质的重点相机。应该说我对它的镜头是有信心的,但老是对其折叠的结构不放心,一直认为这种折叠机精度不够,弄不好还会漏光。这次测试也打消了我的一些顾虑。应该说在这三台相机里海鸥203是最成功也是片子最好看的。说它成功是拍足了12张,除了两张没有控制好晕光外十张是成功的。而且片子的颜色和影调也是最好的。我个人认为这种相机是完全可以给一般的业余影友来拍摄中画幅使用的。

从操作看海鸥203相机因多了防重拍功能而使成功率大大提高,有效防止了叠拍和漏拍。其实在真正的拍摄过程中漏拍是无所谓的,只是浪费些胶卷而已,而叠拍是最要命的,甚至会毁掉很多重要的场景,让人很懈气的!其操作过程同红梅HM-1基本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海鸥203相机是有双影重合调焦连动机构的,但我没有使用,而是根据距离来目测调焦的,主要是我自己觉得距离感还行,另外就是使用小光圈又多是拍远景,用不着看双影的重合,反到浪费时间甚至耽误事。海鸥203的双影重合机构同凤凰205一样做的不好,出厂时似乎就有许多不准,而使用一段时间差头就更大了,所以在使用和挑选时不要太过于看中此点,这是普遍性的问题。因红梅HM-1我是用无限远处比较多,在使用海鸥203时我想起了超焦距调焦的原则,所以基本上都是放在7-10米左右,这样出来的片子基本都是非常清晰的。

看片子基本是不错的,除了两张有晕光外,其他的都让人很满意。没有我原来所担心的因精度问题而造成的焦点不清晰或明显焦点不在一个平面上。我有些后悔就是没有给它带上遮光罩,因为手头是有一种外卡式的双反通用遮光罩。海鸥203当年设计时也是考虑得不周,镜头前没有滤镜的螺纹口(红梅HM-1也一样),不能直接拧上遮光罩和滤镜,全部要外卡式的。当年虽然也有些厂家生产,但量不大现在也不好找。这使这款相机在使用中有许多的不便。通过这次的测试我感到有必要向大家推荐这种相机的使用价值。特别是它的折叠后的小巧,是一般喜欢中画幅而又不想买贵相机的选择目标。目前它的价位也只在200-300元之间。无疑是非常超值的。

三、红梅HM-1的测试情况:

红梅相机在测试过程中没有太当回事儿,完全是“一个羊也赶俩羊也放了”。用这种仅值百元的相机使用近40元的反转,似有高射炮打蚊子的感觉。这种相机出了两次差错,一是暴光过度,因为误调了光圈,一是“跑光”全黑,至今我也没有明白是什么原因,在中间而且只有一张,难到是快门变成了B门?

从操作程序看这种相机要相对容易一些,也是:一是先过片;二是设定暴光用的光圈和速度;三是调焦(完全是估计距离,因为没有双影重合机构);四是上弦暴光。其中最易出差的环节是忘记过片而在同一张底片上重复暴光。

使用红梅相机的一个需要注意的地方是调焦。这种相机是完全的目测,没有双影重合的连动机构,在使用上就要求用者有距离感,特别是1.2米到5米这段较进的距离一定要比照好,而7米开外似乎可以允许的误差大一些。好在这种相机人们多用来拍风光,一般放到无限远就可以了。我在拍摄中一直是放到无限远的,这样使用F11的光圈,7-8米以外就都在焦点之内了。

看片子还是发现了这种相机的致命弱点,就是镜头非常易进杂光。我在拍摄时这点考虑不足,只是觉得不要阳光直接刺入镜头就行了。而没有想到周围环境的光线反射影响,这种相机的镀膜是很简易,而前镜片又是非常的靠近外面,镜头内部抗晕光能力是非常差的。加上镜头内部的消光处理和皮腔都有可能的反光,所以使用者一定要注意这点。最后看比较“成功”的片子分析,镜头的分辨率还可以,基本可以接受,但比起海鸥203的片子,明显要“硬”和影调不够细腻。不过一想起它的价格也就没有什么说的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4-9-14 15:24:00 | 只看该作者
3、红梅HM-1相机:拍摄12张。其中有一张暴光过度(可能是设置光圈的问题),一张不知为何“跑光”。有三张有明显晕光。有七张成功。成功率为58%。

http://www.sy916.net/info/disk/attachments/month_0406/ohD3_uuzDui0y.jpg
http://www.sy916.net/info/disk/attachments/month_0406/JoVq_uuzDty0x.jpg
http://www.sy916.net/info/disk/attachments/month_0406/d67n_uuzDty0z.jpg

测试的相机都没有使用遮光罩和滤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下水道
 楼主| 发表于 2004-9-14 15:23:00 | 只看该作者
2、海鸥203相机:拍摄12张。没有暴光过度和重叠片子情况,但有两张有轻微晕光。有十张是完全成功的。成功率为83%。

http://www.sy916.net/info/disk/attachments/month_0406/uApV_203-3.jpg
http://www.sy916.net/info/disk/attachments/month_0406/DkPs_MjAzLTIgv72xtA==.jpg
http://www.sy916.net/info/disk/attachments/month_0406/I4Yu_MjAzLTEgv72xtA==.jpg
http://www.sy916.net/info/disk/attachments/month_0406/2g9A_203.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轻松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沪ICP备13015411号-2|ASPCN防雷技术论坛.

GMT+8, 2025-8-17 00:20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