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PCN防雷技术论坛

 找回密码
 轻松注册
查看: 156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有线电视系统的防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7-12 15:33: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雷电对人类的危害是人所共知的。由于有线电视系统设施的特殊性,使其受雷害的程度相对更大,因此如何采取有利的防雷措施,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1 雷电对有线电视系统的损害

    电对有线电视系统的损害主要分2个方面。一是闪电对有线电视系统前端和线路的直击;二是闪电的电磁脉冲对系统设备的袭击,也称感应雷击。多次观察处理有线电视雷击现场,发现受损部位主要为以下几处:
 
    (1)前端放大器被击毁。天线前端箱内的电源被损坏,电源保险烧断,保险底座与金属底壳击穿。分配放大器被击毁。

    (2)干线架空电缆上的干线放大器和分支、分配器损坏。

    (3)用户终端盒及接收设备损坏。

2 受雷击的原因

    通过分析,认为引入有线电视系统中的雷电流主要来自以下两个方面。

    (1)避雷针。避雷针是接闪器。由于其尖端处曲率半径很小,在雷云逼近时,其尖端电荷集中使周围电场畸变,形成电离区。当它与云中的异号电荷汇合时,首先接闪的就是避雷针,并形成很强的闪电电流,(一般可达1×104A),经引下线入地。同时,闪电电流在四周产生很强的脉冲电磁场,对其附近的设备外壳及电缆外导体产生旁侧闪击,使它们感应上很高的电压,从而导致上述第一种损害发生。

    (2)有线电视系统中架空干线电缆,除了易遭直击雷外,还有闪电对其袭击而产生的感应雷过电压波,它的概率比直击雷大得多。尤其平房建筑区,是这种雷击事故的多发地带。

    当雷云到来时,靠近的电缆外导体由于静电感应而积聚起大量的与雷云下端电荷异号的电荷、雷云放电时,云下端的电荷消失。这时,电缆外导体上感应的电荷就可以自由移动,它与地面物之间的电场就可以产生对地面很高的电压,并沿电缆外导体向两端传播。由此形成的感应雷过电压波与电缆线架空高度成正比,与落雷点到电缆线的最短距离成反比。

    这样的过电压波沿着电缆外导体传送,如果没有很好的泄放回路,当传到干线放大器、分支、分配器,或传到用户终端时,足以损坏它们。

3 有线电视系统中防雷要点及措施

    (1)在架设前端天线时,避雷针与天线竖杆、底座及部件连接均应焊接,并在焊接后的部位涂防腐漆。天线底座的引下线应通过建筑物上的避雷带接地。为减小引下线电感及电阻,引下线不应少于2根,并尽量采用截面积和表面积较大的导体。

    进入前端箱的天线电缆应加装分流雷电流入地的避雷器,馈线的金属外皮与避雷器应可靠,就近接地。

    (2)天线前端箱及其内部的设备外壳采用铜编织就近连通接地,以进一步减轻雷击。因为避雷针是引雷入地的,依靠这一作用可避免天线前端受直击雷的损坏,但是它不能防止闪电的脉冲电磁场危害,为此要加其他配套的防雷措施。

    (3)在有线电视前端的总电源线加入保护电路。由于会有一部分雷电通过前端电源线引入,击毁有线电视系统设备,故加此保护电路很有必要。将3支氧化锌压敏电阻按图1连接,其中Z1、Z2是防雷击用的,Z3可进一步防止线路内出现意外高压,作保护用的。3支压敏电阻的标称击穿电压可取市电电压有效值的2.5倍,电流应取5kA级的。由于系统电源变压器的绝缘程度大于压敏电阻击穿电压,当雷电到达有线系统时,Z1、Z2被击穿,从而保护了电源。

 

    (4)有线电视系统中架空干线电缆的防雷也是十分重要的。对于干线放大器,应首选内部带有防雷保护的。当干线电缆遭受雷击时,其外导体带有高电位,较长的架空电缆金属外导体易感应雷过电压波,故应将它们的外导体接地,达到拦截沿电缆传播的过电压波并泄放入地的目的。因此,架空电缆线路在分支杆、引上杆、安装干线放大器的电杆以及郊区矿野直线线路,每隔5~10根电杆处应装设防雷接地线。

    架空电缆直接引入建筑时,在入户处加装避雷器,并同样作接地处理。尤其当有线电视架空电缆与架空电力线共杆时,这个措施更为重要。它不仅可减轻雷电的危害,也能消除电网对有线电视造成的强电感应危害。
 
    此外,不宜直接在两建筑屋顶铺设电缆,应将电缆沿墙降至防雷保护区以内。

    以上措施是有线电视施工过程中所应注意的,只有同时考虑,效果才能显著。

[color=red]本文的真实发布时间与本贴发布时间可能不一致,请留意!:[/colo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轻松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沪ICP备13015411号-2|ASPCN防雷技术论坛.

GMT+8, 2024-11-25 04:35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