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高层建筑一般是指9层及以上的建筑物,除了单纯作为住宅楼外,常为各种综合楼,如商场、写字楼、轻工业工作间等等。当然也有些是专业性的建筑,如银行,邮电、气象、贸易、航运、酒店等大楼。其中不乏是各种级别的智能建筑,上述诸建筑中,基本都有计算机系统、电讯网络,各种系统集成等,既使是一般的住宅楼,也会有各类弱电系统,如CATV,门卫监控,三表收费以及各种通讯系统等,因而也就存在着各种弱电设备(含微电子设备)。它们多具有高频、高精度、高灵敏度的特性,其电压一般是几十伏,甚至几伏级,而电流则是毫安甚至微安级,它们的设置费用也是较昂贵的。此外,在如今的信息时代,它们常是较为重要的,一旦损坏引起较长时间停运,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政治影响,而且这些建筑,大多是人员众多,因此如何使这些人和设备通讯其它设施不受雷电的侵害,是十分重要的,而作为这些建筑的电气设计人员,也是应当着重考虑,精心设计的。
大家知道,雷电的侵害,常分为直接雷击(含侧击雷及球雷)和间接雷击。为了防止前者的侵害,称之为建筑外部防雷;而对后者则称为内部防雷或称防雷电电磁脉冲。
外部防雷,一般多采用普通的避雷针或避雷带,根据GB5005T,首先按建筑物的性质,每年预计雷击次数,确定该建筑物的防雷类别,然后按建筑物的外形,尺寸等滚球法,经计算,安排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极,一般应尽量利用建筑内钢筋混凝士构件中的钢筋,作为自然接地体,当建筑物高于30米时,还须相应采取防侧击雷的措施。值得注意的是对防球雷,迄今还没有很好的方法。它常常是随空气的流动,穿窗而入的,所以多数是发生在靠外墙的房间中,如果在窗子上设置一定大小的网格,并加以接地,还是可以防护的,至于消雷器,如我国生产的少长针半导体消雷器等,由于在理论上存在着争论,实测资料也不全,尤其是价格很贵,有关规范中也未提及,所以不采用为宜。此外目前国内已出现有新一代的避雷针,如中光公司的ZGU系列优化避雷针,采用了气隙放电,阻抗限流等综合技术,能使雷电流波头平缓,幅值降低从而有效地减少了反击的地电位和二次雷击应。已在97年经邮电部组织了定型鉴定,并在中试所,西瓷所、武高所通过限4/10μs,8/20μs等大冲击电流与高冲击电压的试验,且已在千余单位设置,据称全部运行正常,安全可靠,只是价格与普通避雷针相比要高很多,而且针对面积较大的建筑,采用起来,多少有些局限性。
在我们进行外部防雷设计中,除了上面所述外,在考虑防雷方案时尚应注意的有:
1、要考虑被保护对象的周围环境,以及地形地貌等,以便在防雷计算中,对某些系数可以正确地选用。
2、对建筑小区还应进行综合考虑,以求既得到较完善的防雷效果,又能节约财物。
3、要考虑将来的发展和变化。例如所保护对象的防雷类别,目前虽属三类,将来是否可能成为二类呢?如可能则应按二类时进行设计,如目前尚难以肯定,笔者认为也宜按二类进行。因为这样费用增加不会太多,却提高了安全度,也消除了以后类别升级时的困难。又如大楼的加层或加长,四周环境可能的变化等。
4、防雷是一个整体,外部防雷也可照顾到内部防雷,反之,内部防雷也可补外部防雷的不足,二者要相互配合。例如当大楼同有重要的或较多的弱电系统、微电子设备时,应将建筑物砼结构(柱、梁、板、基)中的钢筋,按规范中规定,做成网络较密的法拉弟笼形网,既作为直击雷的防护,又对内部防雷起屏蔽作用。或者采用中光ZGU优化避雷针以降低感应雷的雷害等。当然即使对一般的住宅楼,也宜采用本条的做法,但网络间距可以大一些。
5、还应考虑屋项可能出现的卫星接收装置、电视天线、航空障碍灯、节日彩灯、微波通讯定向发射装置等,均应在接闪器的保护范围内。
要进行内部防雷,首先要弄清构成LEMP的来源。其来源主要有二:其一是雷电流自接闪器经引下线、接地极泄入地下时,由于引下线有一定的电抗和电阻,而雷电流又很大,且泄放时间又极短,故会产生很大的压降(千伏级),造成高电位的反击,或在引下线附近平行通过的线路上感应出过电压,以致造成各种设备,尤其是微电子设备的损坏等。其二就是雷电流经电源线或信号线窜入楼内强弱电系统,例如当电源线路(尤其是架空线路)遭受直击雷,或附近发生雷云对地,或近地雷云对地,或近地雷云间闪击时,线路上都会出现很高的过电压或感应高电压,即使建筑物入口处设有避雷器,也会由避雷器的残压,甚至另一终端的二次反射,使该终端避雷器的残压因叠加成倍增长,这些高压随着芯线进入建筑内击穿诸如变压器高压侧窜入地线,(甚至击穿二次侧),通过PE(PEN)线(甚至相线)传送到强弱电的用户,进行破坏并危及工作人员。 本文共 2 页,第 [1] [2] 页
那么怎样进行内部防雷呢?针对上述的雷害源,除前述的整个大楼形成笼形网外,还可以采用以下的防护措施:诸如正确布置强弱电线路并尽量远离引下线,否则其金属护层应多点与之联接;弱电设备的站室,也宜尽量设置在建筑物中部,因中部感应磁场比邻近外墙要弱得多;无论强弱电的引入线路,都应层层设防,且各层间的有关参数(如残压,电流能量级、响应时间Tn等)相互配合,例如电源进线处设高能量的避雷器,中线与PE线间设间隙保护器(其泄流量可高达100KA,Tn≤ns等),根据情况还可设第四保护,务使残压小于设备的安全电压,又如弱电线缆,也需于进线处,按线缆种类设信息线路保护器;配线架与设备间设网络浪涌保护器,其残压约在弱电设备额定电压2倍左右,泄流300A,Tn≤1ns;必要时,还可在终端设备的插口处再设保护,也务使其残压在设备安全电压值之下,有时还应核对其插入损耗;电视天线等,即使在接闪器保护范围之内,也应在天线与其后装置信号电缆之间设保护器。顺便提一下以上保护器多属模块型,便于安装。对重要的弱电设备应采用6面电磁习蔽措施,又可分建筑屏蔽与设备屏蔽。因为屏蔽可以抑制、降低LEMP的电磁能量,当LEMP进、出以及通过屏蔽层内部时,由于反射与涡流效应,消耗了绝大部分能量,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当然屏蔽层是必须接地的。所有进出强弱电线路,宜设在地下,并应有金属保护层,如钢管,双金属保护层等,以避免这些线路的芯线把LEMP引入,因为大地是导体,当雷云与地放电,或地下线路附近有避雷器进行泄雷时,其泄放的能量由入地处向四周放散,这时地的电压梯度可达10KV/M,此高压若自线芯引入,必然要危害设备与人身。但若有金属挂号信层,则对内部芯线起屏蔽作用,并且即使芯线因故窜入了雷电流,也会因金属保护层产生反磁通,而在芯线上感应反电压,阻止雷电流的流入。最后,就是要进行正确的等电位联接(EB),在前述文中的接地,实际上就是进行等电位联接。此联接有两种,一称为总等电位联接(MEB),一称为局部等电位联接(LEB),后者是当距MEB较远,不能满足保护要求或对较重要弱电设备,又如浴室等处,对人的安全要求较严格时采用,相当于第二级保护,这样即使采用了前述多级的泄能、分流的防雷措施,还不一定能完全消除雷害时,EB却能补其不足。例如当从线路窜入的残压,大大高于设备安全电压时,由于与EB联接,就可使其间电位一样,不形成电位差,而损及设备或人员。
在采用上述措施时,尚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楼群间进出,相互联接的线路,也需穿钢管或铠装或双金属屏蔽层,并两端接地,以杜绝高压自芯线引入,国内外不乏因使用PVC管敷设而致损坏设备的例子。
2、当信号线路是采用光缆传输时,因为芯线为光纤,不会窜入LEMP,但必须是缆中无铜芯信号线或金属加强件等金属材料的,否则进户前仍应穿钢管防护,对较长的线路,在光缆接头处,应将金属构件分断,以减少电磁感应电压的积累。
3、关于EB有不少这方面的论述,本文不拟重复,仅提醒一点,就是除上下水管外,凡是强电线路(含中性线)或弱电线路,均应串接相应的过压保护器,再接到EB的母线上,而煤气管等危险性管道则需在进口处串接一段绝缘管,以符合危险管道不得作接地之用的要求,且在其间跨接一过压保护器(常为火花间隙器)然后与MEB母线联接。
4、需要提出的是对于接地,当楼内有灵敏测试用设备或高精大型电子装置(如大屏幕显示装置)等时,因其频率较高,则建筑物钢筋等自然接地装置,即使电阻达到0.5欧也常难起到信号逻辑地的作用,这时需进行单独的接地,接地极可采用0.25m左右,2-3mm厚的铜板,埋设在该装置的地下,再用编织扁铜线将它与装置相应端子相联,因此最好该装置室设在底层,否则也应尽量在较低层以减少联线长度,频率愈高,影响愈大。当一定要在地面上与共用的自然接地装置相联时,则应通过尖端放电型避雷器,以防止高频对其他接地设备进行干扰。此条虽与防雷无直接关系,但设计时不可不注意。
5、要知道有的设备要求作EB,但却不允许接地。如用隔离变压器供电的几台设备外壳间,要求相互作不接地的联接,若接了地,则在变压器前出现接地故障时,反而会引引起这些设备的外壳带有危险电压,设计时也需注意。 本文共 2 页,第 [1] [2] 页 [color=red]本文的真实发布时间与本贴发布时间可能不一致,请留意!:[/colo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