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PCN防雷技术论坛

 找回密码
 轻松注册
查看: 20155|回复: 1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煮酒论史』 [历史随笔]大话佛教东传史 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4-12-4 13:0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都夏杞人

   (三十四)神秘的密宗
  开篇先讲两个故事。第一个故事是这样的:
  释迦佛在晚年的时候,觉得自己时日无多,但还有些东西没来得及传承,这套佛法太高极了,一般人学不了,释迦佛不知是出于私心还是为了考验一下弟子们的佛缘,他独个跑到南印度修了个铁塔,把一套秘集藏了进去。释迦佛入灭500年后,有个叫龙树的和尚(这个人我们不陌生了,他自从在王宫里对王妃们进行了性扰骚,我们就认识了他)颠颠地跑了来,他打开了铁塔,把那套秘集取出来举在手中说:“秘集一出,谁与争峰”。
  
  另一个故事是这样的:首先释迦佛还是很自私,他只把一些浅显通俗的佛法传授给阿难、迦叶这些弟子,自己另有一套修习成佛的便捷法门不肯示人,藏着掖着直到圆寂了也一直没说。释迦佛涅槃8年后,他看到佛学弟子们度世度的太慢,于是决定由自己重新转世来亲自传授这一秘密法门。佛祖转世的方法很怪异,他是从南印度一个国王后花园的莲花里面蹦出来的,由此人们叫他莲花生大师
  
  这两个故事都太过离奇了吧,但你不要怀疑它的权威性。第一个故事中的龙树菩萨(一说是龙猛,龙猛和龙树是不是一个人还有争论)将密集中的思想传给弟子,至公元八世纪这一佛教流派进入中原,形成了中华佛教密宗(又称东密)。第二个故事中的莲花生大师这一支后来取道北印度于公元7世纪进入西藏,形成了藏传佛教密宗(又称藏密)。密宗是相对于根据佛祖生前言传身传形成的显宗流派而言的,从它离奇的出身,我们就先可大体感受了一下这一宗派浓郁的神话色彩。
  
  抛开这些神话故事的外衣,我们来看看印度密宗思想的形成。
  大家知道佛教是从婆罗门教中分裂演化出来的,针对婆罗教的多神崇拜和生殖信仰,释迦牟尼在创教的时候刻意坚持佛教的反多神化和禁欲主义。然而这种情形到了公元7世纪的时候,在新婆罗门教(即印度教)的攻势面前有些支撑不住了。婆罗门教中有很多鬼怪符咒、方术淫巧,这些东西在印度百姓的泛神崇拜中很吃香,佛教当时在印度正逐渐地式微,要想与新婆罗门教对抗,就把这些密咒幻技吸取了过来,结合佛教自身的一些特点形成了印度密宗。
  
  密宗的修习方法用两个最明显的行为特征来归纳,就是一为掐指,二为念咒。何为掐指呢?密宗讲身密、意密、口密,其中身密又以手密为主,印度人认为手掌及十指与人身“气、脉”相通,借助心理想象的意念,可以达到天人互通之境。所以密宗有一整套双手互相配合完成的手形(叫“手印”),各代表不同的含义和法力。这与中国道家的“捻决”倒很象,老道给人算命的时候不都是要“捻指一算”吗?
  
  口密就是念咒,韩红在她的歌里就反复地唱“嗡嘛呢叭咪吽”,这叫六字真言,来源于梵文(这些可不是藏文)。这六字真言说的什么意思呢,没人能确切的知道,否则也就不叫咒语了。但人们只要念它,就能除却一切烦恼,具足一切功德,类似于我们中国人念“南无阿弥陀佛”一样。
  
  密宗还有一个很特别的修行方式,虽然它有点不雅,但也要说一说(有女性网友可以把下面这段跳过去不看)。古印度的婆罗门教中有生殖崇拜(它们一个主神“湿婆”的代指物就是。。。),这一点印度密宗也一样借鉴了过来,并进一步认为富有技巧的交媾不仅可以愉悦身心,更可提高法力。所以在密宗中是讲借助“性力”来达到自身圆满的。对此,正式的出版物中往往讳莫如深,其实这一点在密宗中(无论是东密还是藏密)都是确实存在的。日本那个投毒气的麻原彰晃教主就曾采了不少女信徒的“性力”,但他自称曾在西藏修过藏密,这套东西并非是他的自由发挥。近些年来藏传佛教在西方很流行,有的欧美女信徒受不了这种“功德”,还曾著文对此进行批判。
  密宗中有个经典的佛像,叫欢喜佛,是一男一女在一起正作欢喜之事。密宗说我这是以毒攻毒,你看的多了就厌了,能帮你除却欲根,这也基本是瞎扯,要不我朝干嘛还要扫黄呀,干脆也以毒攻毒好了。
  
  密宗的事就说这么多,南怀谨对禅、密、儒、道都有研究,他的书里并不对密宗排斥,甚至把密宗放到一个较高的位置上去,里面的道理应该很多,可能也不是我上面三言两语就能说得清的。还是回过头看看它在中国的传播吧。
  
  密宗在印度兴起不久,就由便捷的陆路通道传进了中国,比较著名的传密僧人是三个,他们都是印度人,一个叫善无畏,一个叫金刚智,一个叫不空,他们都是唐玄宗开元年间来华的,所以统称“开元三大士”。
  
  唐玄宗这个皇帝总的来说是抑佛的,他继位后就下了不少诏书来纠正武则天时期对佛教的过度追捧。唐玄宗喜好道教,后宫里常有道士向他献点大力丸、回春丹什么的。后来善无畏等三人来华了,他们看了看唐玄宗正在吃的回春丹后很不屑地说,这种东西哪有我们带来的印度神油好用呀。唐玄宗当时正愁自己无法应对杨贵妃的妩媚呢,一听印度和尚带来密宗身法,遂学来一试,果然见效,由此把三大士先后安排在长安大兴善寺(始建于隋文帝年间)居住译经,唐玄宗及其之后的唐肃宗和唐代宗都对密宗大为提倡,由此中华大地上兴起了一阵嘿咻嘿咻地全民苦学密宗身法的热潮。
  
  以上唐玄宗尊密的原因基本是臆测的,唐玄宗为什么在抑制佛教的大环境下提倡密宗,按照正史的说法是:三大士向唐玄宗演示了求雨、预卜等法术,甚至可以在战争中直接挫敌之兵。这些当然是密宗令中华人感到神异和崇拜的原因,但跟据唐玄宗好色的为人,以及当时唐廷中确实流传的道家采阴补阳之术,联想到密宗的“性力”理论和实践,唐玄宗对密宗产生好感的根结还真很难说没有这些因素在作祟。当然,也许下面要说的这个原因才是唐玄宗推崇密宗的根结。当时大唐的最大的边患是吐蕃王朝,而吐蕃是修习藏密的,所以敌之要点即我之要点,无论是从与吐蕃的友好往来还是以宗教作为攻心的工具,唐玄宗都要对密宗有所重视。
  
  密宗三大士之中的不空(704-774)要特别强调一下,他的父亲是北印度的婆罗门,母亲是西域人,12岁时就随家人来到中原,所以他的语言天分很高。大量密宗经典是由他来翻译的,他一生译出佛经100余卷,被后人称为四大译师之一(另三人是鸠摩罗什、玄奘和真谛)。他临死前被唐代宗封为肃国公,如此高的头衔在和尚还真是极其少见的。
  
  密宗另有一位大和尚更为著名,他就是中国科技史上的名人---一行和尚。一行21岁出家,先修禅、律,后来师从善无畏和金刚智主修密宗。他在科技上最大贡献是天文学方面,一行制定的《大衍历》在世界上最早算出了子午线一度的准确长度,比阿拉伯人相同成就早了90年。一行还对浑天仪(就是西汉张衡弄出来的那个东西)进行了改进,使其更为精妙。一行这些成就可能与他的印度老师是有关的,因为古印度在星相学上也是很有造诣的,现在根据唐代不空译的一本密宗经书(原书名太长不再引用)中提到,印度人很早就有十二星宿的观念,而且星座名称与现在西方流传过来的白羊、金年这些星宿名称基本一致,也不知这是谁学谁的。星宿迷们可以自行考证一下。

19
发表于 2010-10-25 15:21:38 | 只看该作者
值得一看 很有意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0-10-25 15:20:4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0-9-21 11:44:55 | 只看该作者
有空好好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05-5-15 21:35:00 | 只看该作者
好好看吧,挺有意思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05-4-19 09:42:00 | 只看该作者
555好长的文章,看不完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04-12-16 16:38:00 | 只看该作者
佛教到宋朝以后已经失去了它发展的动力,所以就到这儿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04-12-12 13:53:00 | 只看该作者
还有没有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04-12-6 21:17:00 | 只看该作者
  (四十五)禅宗天下(下)
  自晚唐以来,中国南北方大部分地区就处于事实上的割据状态,这种政治地理上的分裂也促进了禅宗各支派的独立发展。937年,李昇在金陵建立了南方影响力较大的南唐政权,领土涵盖江西、江苏、安徽、湖北等省,一度还并有湖南、福建等地。南唐李氏本不姓李,曾经姓徐,再往前还可能姓过曹。无论他们究竟姓什么,这伙李氏皇帝倒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一批能辞善赋的帝王,李璟、李煜、宰相延冯己都写有很多著名的词作,近代人王国维编写《人间词话》时自言最喜欢李煜的诗词,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
  
  南唐李氏政权除了爱写词以来还喜欢学佛,从李昇的父亲开始就是虔诚的佛教徒。到了南唐中主李璟的时候,他听说有位青原系的禅师文益很有佛名,于是把他请到金陵住进清凉寺作为国师,文益死后李璟封他为“大法眼禅师”。由此,法眼文益主弘的这一支禅法就被称为“法眼宗”,这是禅宗五家中最晚出的一家,从师承上来说,法眼宗与前面说过的云门宗一道同出于青原系德山宣鉴的门下。
  
  法眼文益(885-958),浙江余杭人,他是个满腹经论的禅师,青年时期曾熟习过大量佛教经典,对儒、道诸学也有涉猎,这个背景与南宗禅中一些“禅风峻烈”的半文盲僧人是很不同的。法眼宗的特点是简明平易,他不会象德山、临济那样动不动就拿着棒子、举着拂尘打人,而是注重于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来接引徒众领悟。有一个关于文益和他的徒弟泰钦间的对话流传了下来,还由此造就出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成语。
  
  有一天,法眼问众弟子们“一只老虎,颈项上系着一只铃铛,谁能把它解下来?”。大家想来想去,即要解铃又不能被老虎咬到,着磨了半天也没有好办法。这时,清凉寺里一位叫泰钦的和尚正好经过。法眼就问泰钦,你知道怎么解吗。泰钦在寺里是个粗人,说话向来比较直。他听后不假思索的说,“哪个混蛋吃饱撑的把铃铛系上去的,让他自己把它解下来不就行了”。法眼听了很感满意,说的好!解铃还需系铃人,你们都向泰钦好好学着吧。
  90年代初南京江宁区东山镇搞开发,在一处工地上挖出了一个装有骨灰的石函,从一同出土的石碑碑文中人们意外地知道,这个骨灰石函的主人竟然就是那位发明了解铃高招的禅师---泰钦。
  
  法眼宗里最著名的传人叫延寿(904-975),他的故事也很有趣。延寿俗姓夏侯(这个姓现在已很少了),原是一位仓库管理员,后来不明不白地犯了贪污罪(他说自己挪用公款去买鱼虾放生),论罪当斩,后来可能是行了贿被免了死罪,从此跑到天台山出家。相传延寿的辩才出众,入了法眼宗后逐渐禅名远播,因德高望众就在浙江奉化的雪窦寺作主持。雪窦寺与蒋介石的渊源很深,老蒋在家乡时经常在这里留宿、吃斋,西安事变后张学良曾被囚禁在奉化,囚禁地点就是雪窦寺。
  
  延寿传禅的浙江地区在五代时属吴越国,吴越王钱俶对他很尊崇,又请他去杭州灵隐寺作主持,灵隐寺在延寿治下得以复兴,200年后济公和尚就是在这里弘禅的。延寿的名字还与另一处江南佛教胜迹联系在一起。970年他奉北宋王室诏请,在杭州钱塘江口监制修建了六和塔。六和塔是依佛教六种规约而建的镇潮塔,北宋时曾遭焚毁,现存塔是南宋时期重建,高60余米,八角七檐,形制宏伟,是1961年全国首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江南最著名的一处古塔。
  
  延寿在禅学改造上贡献也很突出。晚唐以来南宗禅盛传的时候曾有一些禅师反对拜祭偶像,临济义玄甚至进一步提出了“呵佛骂祖”的主张,他们要打破诸佛的权威,以方便从自心发扬佛性。然而这样做的弊端也很明显,“呵佛骂祖”违背了佛教徒们千年来礼佛的传统,容易造成修禅中的困惑。
  
  延寿反对这些禅僧不读佛经,不尊佛祖的蛮干作风,他批评这些僧人“发狂慧而守痴禅,迷方便而违宗旨”。延寿认为“经是佛语,禅是佛意”,两者并不矛盾,延寿进一步主张禅僧们应该禅净双修,即把净土宗的口诵佛号引入禅僧的修习中。这是个很有革命性的创见,其影响延续至今,念“阿弥陀佛”成了诸派僧人的共同口头禅,这也加速了净土宗向禅宗融入的过程。自延寿以后,中国的禅宗僧人们开始逐渐放弃当初马祖、黄檗、临济等人开创的峻烈禅风,开始把颂佛、学经、修禅作为同等重要的修行来实践佛法,这模糊了隋唐以来佛教各派的分野,也为乱糟糟的佛宗大分裂开启了重新走向统一的开端。
  
  同出于青岩行思这一系的还有曹洞宗,这也是我们要介绍的禅宗五家中的最后一家。
  曹洞宗的名字来源于创始人良价、本济师徒俩的道场山名,他俩分别住在江西宜春的洞山和曹山,所以各取一字作为宗名(这种情形与沩仰宗的命名是一样的)。曹洞宗也不讲棒喝、机锋这些激烈的手段,而是主张应机接人,方便开示。曹洞宗这一系流传的时间比较长,南宋以后禅宗主要是靠曹洞和临济这两宗来撑着局面。到了元代的时候,曹洞的出了位叫万松行秀的高僧。万松主张将儒家思想引入禅宗,希望将禅宗改造成为即能治心,也能治国的宗教。万松有位著名的俗家弟子,此人以湛然居士称号而名列曹洞宗传人之列,这位居士就是鼎鼎大名的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1190-1244),是耶律阿保机长子的嫡系后代,学贯儒、释、道三家,成年后在金朝宫廷里做官。金亡后,成吉思汗欣赏耶律楚材的干炼,将他召至身边留用,带着他一起西征中亚,成吉思汗死后,耶律楚材被窝阔台任命为中书令(相当于宰相)。窝阔台曾想把中原汉地的良田全部抛荒改为牧场,耶律楚材力谏阻止了这一遗害无穷的愚昧政策,汉文明也就此逃过一劫。耶律楚材还为蒙元完成了官制改革,部分地将汉家王朝礼仪规范嫁接在这批来自草原的野蛮统治者身上,蒙元在他的筹措下甚至重开了科举,汉文明也因此保留下一些余脉。耶律楚材曾数次游访五台山,至今那里还留有很多他的诗作。
  
  五家禅宗至此全部说完,他们在宗旨上其实差别不大,只是在一些修禅方法上名有特点,后人对此的评价是“沩仰之严谨、临济之痛快、曹洞之细密、云门之高古、法眼之简明”。五宗的传播是中国佛教最后的一次盛世,佛教在东传千年后历尽繁华开始走向了衰落。
  
  
  本篇长贴要接近尾声了,学着别人的样子写一段随想。
  
  禅林幽径啊,青灯古卷啊,多少求法名僧、崇佛帝王都已作古。
  辉煌和磨难啊,信仰和背叛啊,万卷经书、千年古刹多少都归入了尘土。
  历史的回想中为谁留下雁过孤鸣,是长安草堂寺里的鸠摩罗什,是印度河畔的老僧法显,是西行苦旅上的寂寞玄葬,是屹立船头的盲师鉴真?或者是佛台上被困的梁武帝,是望眼欲穿的前秦苻坚,是服丹灭法的唐武宗,还是云冈石刻上放下屠刀的北魏太武?
  因果啊,轮回啊,普渡啊,棒喝啊,佛在何方,在口中?在心里?在坛上?在净土?
  追寻啊,修行啊,忍耐啊,苦想啊?耳边回响着钵盂的敲打、眼中流动着古佛的灵光,心中升起着解脱的希望。
  坐看云起,性空心寂,光明之烛不灭,彼岸之舟永渡。
  这一段历史,这一种文化,这一片天空,都以佛的名义留在了华夏神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4-12-6 21:17:00 | 只看该作者
  (四十四)禅宗天下(中)
  禅宗对后世造成影响的主要是南岳和青岩两系,南岳就是前面说的马祖、黄檗、临济这一支,他们从湖南衡山发家,后来主要转到江西境内发展成为洪州禅。青岩这一系正相反,他们的初祖行思的道场是在江西省内的青岩山,但从第二代石头希迁开始,主战场就转入了湖南省,这一支后来形成了曹洞、云门、法眼三宗。这样,青岩和南岳两系友好地交换了半区后,球赛得以继续进行。
  
  青岩行思与南岳怀让一样没有留下太多的故事,他这一支得以留传也是靠了第二代传人石头希迁的大力弘扬,《宋高僧传》中载,“江西主马祖,湖南主石头”。石头希迁(700-790)是广东高要人,最初跟着南宗禅祖师慧能学禅,慧能临圆寂前希迁问慧能,师父你死了,我以后可找谁去学禅呀,慧能说你到青岩山去找行思吧。于是石头就投到行思的门下,得道后,希迁来到衡山找了个大青石台上结庐建寺,遂称石头禅。
  
  最初唐代的传统僧人们对禅宗的离经叛道很看不惯,禅宗僧人也很自觉,他们通常是选择深山幽谷、人迹罕至的地方修习悟禅,这种情形很象19世纪巴黎印象派画师们如莫奈、雷诺阿、塞尚等人被排斥于画家沙龙之外的情形。但是禅僧与印象派画家一样都是不拘泥于形式上的准确、繁复,而是直接用心意来感知世界,禅师更进一步认为佛法是不能言说的,说的出来的就不是禅了。所以无论马祖的洪州禅还是希迁的石头禅都主张“自心见性、法外别传”。再发展下去,与黄檗、临济“棒喝接引”几乎同时代的青岩系德山宣鉴同样也是以“禅风峻烈”著称的。
  
  德山宣鉴(780-865),也是四川人(与马祖、宗密一样,四川还真是出了不少著名的禅师)。他以前跟着法师、律师、禅师都学习过,对佛教经义颇有几分自信。后来南宗禅开始兴旺,德山知道了很不服气,他觉得一般出家人花几十年功夫研究经籍义理尚不敢轻言成佛,南方的这群人竟敢说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天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于是德山气咻咻从四川出发来到湖南找青岩系的僧人们论理来了。
  
  德山来到湖南澧阳龙潭山的山脚下时肚子饿了,就去找一个路边卖东西的老太婆买点心吃,老太婆看到德山挑了一担书就问他书里写了些什么,德山很得意地说,
  这书是《青龙疏钞》,是讲《金刚经》的,由我亲自注释过的。
  老太婆说,我有一问,你答得出我就把点心送给你,若答不出,你也就别吃了
  德山很诧异,心想我这次来是要踏平龙潭寺的,难道还会被个老太婆唬住,就说,你问吧。
  老太婆问道,《金刚经》中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行”,你要买的点心是指其中的哪个心呀。
  一问之下,德山哑然,自己半辈苦读尚且挡不住路边老妪的一问,于是赶紧收了来此砸场子的雄心,虚心来到龙潭寺里找到崇信禅师来求教。
  
  崇信是青岩系第四代禅师了,他接领德山顿悟的故事在禅史上非常的著名。一天晚上,德山离开崇信的座前要出门,崇信拿起一盏油灯说,外面天黑,拿着灯照亮吧。德山伸手去接的功夫,崇信忽然一口气把烛火吹灭了,然后仍旧把灭了的油灯给德山,问,你现在还得看得见吗?德山作醍醐灌顶状,兴冲冲地回去把来时带的《青龙疏钞》一把火烧了,从此皈依禅门。
  
  德山悟出了什么呢?其实烛火乃身外之物,这是一种虚枉。人心中的佛性即是一盏明灯,有了它即可驱散黑暗,永远光明。禅宗僧人们后来把“传灯”借指为禅门的领悟,宋代编的禅宗语录合集分别叫作《景德传灯录》和《五灯会元》,其名字中的典故即由此而来。
  
  回头来看崇信接引德山领悟的方法应该算是很温和的了,平易耐心、禅风绵密,然而这德山偏偏不学好,他成了主座禅师后把激烈的作风学了来,成天手里攥着个棒子,徒弟来问法,“道得也三十棒、道不得也三十棒”,有个徒弟上来刚刚向德山行个礼,德山便打。弟子这个郁闷呀,争辩说,我还没问呢,你怎么就打?德山打人的理由是这样的:“等你问出口我才打,那我多没面子呀?”。德山使棒子使出了名,所以后来有“德山棒、临济喝(大喊斥责)”之谓,两家在“棒喝”这条很有前途的事业上各领风骚。
  
  德山这一支后来发展出云门、法眼二宗,先说云门宗,他们的祖师叫云门文偃(846-949),浙江嘉兴人,后来在广东韶关云门山创宗,因此法号文偃前缀了云门二字。
  云门开悟的经过现在读来仍令人胆寒,一次他去找南岳系(黄檗那一支的)的睦州和尚去问禅,睦州一看到他来就赶紧关门放狗,结果云门去了三次被挡了三次,直到第三天睦州才肯开门,还只开了一半,云门赶紧想从门缝里挤进去,谁知睦州也挺阴的,说了句“你这破锥子怎能穿洞”就急急地关门,结果挤伤了云门的一支脚。不过,云门没白受这份苦,他也自豪地宣布自己“悟道”了,唉,他悟出什么了呢,我是看不出来的。不过他说悟了就悟了吧,咱也别较真,后来云门又求学于德山的再传弟子雪峰义存,由此开创了云门宗。
  
  云门宗形成于五代时期,在北宋曾达到鼎盛,南宋后逐渐衰落,被临济和曹洞所取代。云门留下了三句话比较知名,经他的徒弟延伸后形成这样三句“涵盖乾坤(指佛法普照)。截断众流(指挡住偏道俗见)。随波逐浪(指教学方法应因人而异,随机教化)。”云门还以一字禅而著名,就是回答提问只说一字,多说一字都会减弱佛法妙义所含的韵味。这倒很特别,符合南宗禅师们求新求变的一贯作风,这也是禅宗故事令人觉得有趣的地方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轻松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沪ICP备13015411号-2|ASPCN防雷技术论坛.

GMT+8, 2024-12-22 14:40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