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防雷科技的一些物理概念问题还没扯清,但防雷行业的急速发展却是有目共睹的,特别是最近十年来,暴利的驱使、市场的诱惑,使该行业的竞争已由少数几家独霸江湖,过渡到包括众多外资品牌参与的群雄争霸。纵览全局,虽然颇具规模的区域性品牌日趋增多并表现出较强的生命力,但防雷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相互替代性强,整个行业具有极强的不稳定性,这与一个关系到生命和财产安全的行业显得极不协调。 中国防雷产业缺乏呼风唤雨的强势品牌,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方面: 1、
市场规模制约了产业规模 媒体称,中国的间接雷防护产品安装普及率不足5%,相对于美国高达95%的普及率,我们还只是零头!业内人士指出,我国目前的防雷产品销售额约10个亿,如果普及率达到50%,年销售额将达到100个亿。纵然如此,这个蛋糕到底有多大呢?对于通信、IT等其他热门行业,一些大型企业的年产值都远超过这个数!当然,防雷行业是一个相对狭窄的领域,能有这么一个前景也是令人乐观的。但是,面对日益增多的竞争者,一家颇有实力的防雷公司老总却流露出几许悲观:“任何行业,竞争必然导致利润的下降,但只要市场总量在增长,这个行业就值得做下去。防雷行业能给我们这样的信心吗?” 2、
过分依赖关系渠道,缺乏大市场意识 有人在网上罗列了部分在中国市场具有一定份额的防雷品牌共90个,其中进口品牌58个,国产品牌32个,且国产品牌绝大多数被排在进口品牌后面。
一方面,不少防雷厂家本来就是因某行业部门的需要而存在的,在“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意识庇护下,企业只要把本行业的关系经营好,便可衣食无忧。在如此的状态下,这类企业怎可能做大做强? 另一方面,当任何一家企业都不能成为“领袖”时,形成行业联盟是操控市场的有效途径。通过联盟,企业可以发挥各自优势,协同作战,形成行业壁垒,从而争取更稳定、更丰厚的利益回报。曾有人在网上发出英雄贴,号召防雷企业组成利益联盟,但响应者寥寥无几。2002年,四川中光公司倡议组成康姆逊电磁防护产业联合体,成立大会上,竟有一家成员单位临阵溜走!可见,在市场还不太稳定的情况下,防雷企业最关心的是如何守住自己的领地,而不是追求大市场的辉煌!
3、
游戏规则不规范,影响投资者信心
各地防雷减灾法规相继出台后,有关防雷市场的规范化问题议论很多,产品检测、资质认证、项目审批、工程验收等诸多门槛让一些企业老板颇伤脑筋。陶先生是一家内地企业的老总,他们在申报防雷资质时被告知要有三年以上的防雷工程经验,“这也就是说,要偷偷摸摸做三年防雷,然后才有资格申报资质?”陶先生十分不解,对行业的发展也心存疑虑。
4、
有争议的技术和产品影响行业信誉
防雷是一门比较边缘的、综合性较强的实验技术,其理论基础和产品技术还有许多争论,这本来十分正常,但某些故弄玄虚的理论和产品引起人们的反感和怀疑,从而使一些货真价实的防雷新技术、新产品在社会上的信誉受到牵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