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PCN防雷技术论坛

 找回密码
 轻松注册
查看: 5544|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资料] 毫米波技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2-11-22 15:1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各位朋友,什么地方能找到“毫米波技术”的资料,请告诉我,谢谢!谢谢啦!文字
沙发
发表于 2002-11-22 16:59:00 | 只看该作者
你不是在成都吗?

电子科技大学有一个 毫米波实验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2-11-25 10:19:0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我知道,但他们不提供资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下水道
发表于 2002-11-25 10:39:00 | 只看该作者
哦!这样啊。

你可以报考他们的研究生吗,嘻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2-11-25 16:35:00 | 只看该作者
有好处吗?我有,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2-11-26 12:22:00 | 只看该作者
   好处大大的有,但我得知道你有什么样的资料?

   如果你有的我也有,我岂不白给你好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2-11-29 15:37:00 | 只看该作者
我想要的是《毫米波技术应用及其进展》一文提到的“元件、器件”方面的资料,以及如何能购买到这些元件、器件(因为美国等一些国家对我国进行封锁,国内无法购买,甚至无法看到相关资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2-12-19 22:10:00 | 只看该作者
我考这么卑鄙,要是我有我也不给你,那可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2-12-24 14:53:00 | 只看该作者
是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02-12-26 10:52:00 | 只看该作者
                毫米波技术的应用
   表面上看来毫米波系统和微波系统的应用范围大致是一样的。但实际上两者的性能有很大的差异,优缺点正好相反。因此毫米波系统经常和微波系统一起组成性能互补的系统。下面分述各种应用的进展情况。

   1毫米波雷达
    毫米波雷达的优点是角分辨率高、频带宽因而有利于采用脉冲压缩技术、多普勒颇移大和系统的体积小。缺点是由于大气吸收较大,当需要大作用距离时所需的发射功率及天线增益都比微波系统高。下面是一些典型的应用实例。

    2 空间目标识别雷达
   它们的特点是使用大型天线以得到成像所需的角分辨率和足够高的天线增益,使用大功率发射机以保证作用距离。例如一部工作于35GHz的空间目标识别雷达其天线直径达36m。用行波管提供10kw的发射功率,可以拍摄远在16,000km处的卫星的照片。一部工作于94GHz的空间目标识别雷达的天线直径为13.5m。当用回族管提供20kw的发射功率时,可以对14400km远处的目标进行高分辨率摄像。

   3 汽车防撞雷达
    因其作用距离不需要很远,故发射机的输出功率不需要很高,但要求有很高的距离分辨率(达到米级),同时要能测速,且雷达的体积要尽可能小。所以采用以固态振荡器作为发射机的毫米波脉冲多普勒雷达。采用脉冲压缩技术将脉宽压缩到纳秒级,大大提高了距离分辨率。利用毫米波多普勒颇移大的特点得到精确的速度值。

    4直升飞机防控雷达
   现代直升飞机的空难事故中,飞机与高压架空电缆相撞造成的事故占了相当高的比率。因此直升飞机防控雷达必须能发现线径较细的高压架空电缆,需要采用分辨率较高的短波长雷达,实际多用3mm雷达。

   5 精密跟踪雷达
     实际的精密跟踪雷达多是双频系统,即一部雷达可同时工作于微波频段(作用距离远而跟踪精度较差)和毫米波频段(跟踪精度高而作用距离较短),两者互补取得较好的效果。例如美国海军研制的双频精密跟踪雷达即有一部9GHz、300kw的发射机和一部35GHz、13kw的发射机及相应的接收系统,共用2.4m抛物面天线,已成功地跟踪了距水面30m高的目标,作用距离可达27km。双频还带来了一个附加的好处:毫米波频率可作为隐蔽频率使用,提高雷达的抗干扰能力。
   
   6 炮弹弹道测量雷达
    这类雷达的用途是精确测定敌方炮弹的轨迹,从而推算出敌方炮兵阵地的位置,加以摧毁。多用3mm波段的雷达,发射机的平均输出功率在20W左右。脉冲输出功率应尽可能高一些,以减轻信号处理的压力。

   7 导弹的末制导系统
   由于毫米波制导兼有微波制导和红外制导的优点,同时由于毫米波天线的旁瓣可以做得很低,敌方难于截获,增加了集团干扰的难度。加之毫米波制导系统受导弹飞行中形成的等离子体的影响较小,国外许多导弹的未制导采用了毫米波制导系统。例如美国的“黄蜂”、“灰背隼”、“STAFF”,英国的“长剑”,前苏联的“SA-10” 等导弹都是。毫米波制导系统最初有两种工作方式:一是主动方式,这种方式作用距离远,但由于角闪烁效应及其它一些造成指向摆动的因素会影响制导精度。二是被动方式,这时没有角闪烁效应,制导精度很高,但作用距离有限。为此经常将两者结合起来使用。即在距离较远处采用主动方式,当接近目标时转为被动方式。在80年代以后,又发展了一种“半主动”体制,即在导弹的引导头中没有毫米波发射机,只有接收机。发射机装在另外的武器平台上,对目标进行照射。引导头接收从目标反射回来的信号进行制导。也能既保证作用距离又避免角闪烁效应。还因为发射机和导弹不在一起,提高了抗干扰能力。

   8 毫米波电子对抗
   由于毫米波雷达和制导系统的发展,相应的电子对抗手段也发展起来了。据报道美国的电子对抗设备中侦察部分110GHz以下已实用化,正在向300GHz发展。干扰部分 40GHz以下已实用化,正在向110GHz发展。由于毫米波雷达和制导系统的波束很窄,天线的旁瓣可以做得很低,使侦察和有源干扰都比较困难。因此无源干扰在毫米波段有较大的发展。目前最常用的是投放非谐振的毫米波箔片和气溶胶,对敌方毫米波雷达波束进行散射。它可以干扰较宽的频段而不必事先精确测定敌方雷达的频率。也可以利用爆炸、热电离或放射性元素产生等离子体对毫米波进行吸收和散射以干扰敌方雷达。在毫米波段也可以利用隐身技术。对付有源毫米波雷达时,和在微波波段一样可以采用减小雷达截面的外形设计,或者在表面涂敷铁氧体等毫米波吸收材料以减小反射波的强度。对于通过检测金属目标的低毫米波辐射与背景辐射之间的反差来跟踪目标的无源雷达,则要在目标表面涂敷毫米波辐射较强的伪装物,使其辐射和背景辐射基本相等从而使目标融合于背景中。

   9 毫米波通信系统    
   毫米波通信系统可以分为地球上的点对点通信和通过卫星的通信或广播。现在地球上的点对点毫米波通信基本上只用于对保密要求较高的接力通信中。因为地面上的干线通信基本上已实现了光缆化。而在卫星通信中则由于毫米波段频率资源丰富而得到了迅速发展。 但在星际通信时则使用了5mm(60GHz)波段,因为在此频率处大气损耗极大,地面无法对星际通信内容进行侦听。而在星际由于大气极为稀薄,不会造成信号的衰落。美国的“战术、战略和中继卫星系统”就是一个例子。该系统由五颗卫星组成,上行频率为44GHz,下行频率为20GHz,带宽为2GHz,星际通信频率为60GHz。

   10 在激光光谱学中的应用
    为进行光谱测量,在早期的激光光谱仪中常用微波对激光进行调制以得到频率的连续变化。但相对于光的频率而言,微波调制所能得到的频率变化范围是太窄了。在毫米波技术成熟以后,由于用它对激光进行调制可以得到宽得多的频率变化范围,自然就取代微波而被用于激光光谱仪中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轻松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沪ICP备13015411号-2|ASPCN防雷技术论坛.

GMT+8, 2024-11-25 07:01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