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PCN防雷技术论坛

 找回密码
 轻松注册
查看: 1174|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温州商人进军朝鲜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4-9-20 14:1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政治高压线下穿越鸭绿江边的那片经济荒原,温商再一次显示了其特有的眼光、胆略和吃苦精神。


"我等了它7年。"温州永嘉人、沈阳中旭集团总裁曾昌飚对《凤凰周刊》说。


作为首批跨过鸭绿江做生意的商人,曾昌飚正在利用"等了7年"才得到的机会,打造朝鲜最大的百货商场--平壤第一百货。


温商的政治经济学


"1992年,我23岁,来沈阳做纺织生意,熟悉东北生活的同时一直关注与辽宁一衣带水的朝鲜",曾昌飚说,"这种关注,起先主要是好奇,后来慢慢地发现了商机。朝鲜关乎民生的许多物资严重短缺。"


曾昌飚和人合作的华隆广场,在最初几年间发展成为辽西最大的市场。7年前,曾昌飚对朝鲜作了一次考察,他坚信朝鲜总有一天将迸发出强大的市场需求。


"做生意不能逆势而为,要讲政治经济的合力。去年,朝鲜开始加速实行经济调整政策,金正日访华后更是明确要'学习中国、强盛国家',朝鲜开放已成定局。今年4月金正日再次访华,对温家宝总理表示:欢迎中国企业到朝鲜去。温总理回答:中国政府支持朝鲜的经济调整政策,并且鼓励中国企业去朝鲜。"曾昌飚马上进入了与朝鲜方面的谈判。"首先是与朝鲜情报中心和贸易省谈判。在朝鲜做事情,我们第一关心的是国家安全,确定不影响国家安全,才有往下合作的可能。"


过了政治关,下面的谈判顺利得出乎曾昌飚的意料。曾昌飚承包下了朝鲜最大的百货商场--平壤第一百货商场。商场位于平壤市中心的黄金地段,共有营业面积3.6万平方米。目前,中旭集团投资5000万元对整个大楼进行改建装修,预计年底就可以正式开业,将成朝鲜国内最大最好的百货商场。"到时候温州乃至中国的商品就可以此为'桥头堡'源源不断地进入朝鲜市场。"


在平壤第一百货大楼项目上,朝鲜政府定下只征收两种税的优惠政策:5%的进口关税和5%的所得税。曾昌飚说,这是朝鲜有史以来最低的税收。另外,中旭集团被允许使用持币证,可以随意将人民币带出境,另外可以使用持币证换购铜矿石、丝绸等紧俏商品。


"我们在做更多的事情",曾昌飚不仅仅是要做个大商场。除了第一百货外,曾昌飚还与平壤第二百货、平壤百货、平壤地下百货、平壤站前百货签订了合作意向,他还考虑在平壤投资兴建"国际贸易中心"。曾昌飚兴奋地说:"朝鲜现在的情形像中国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现在进入朝鲜,是抢占市场先机的最佳时刻。"


为什么是温商?


曾昌飚只是涌向朝鲜的中国商人中一个典型和缩影。


目前跟随曾昌飚到平壤第一百货的几百位贸易商,大部分是温州人,很多就是华隆商业广场的店主。曾昌飚计划每个月在平壤第一百货举办一次贸易交易会,将中国商品批发给朝鲜各地的零售商。曾昌飚计划把平壤第一百货建成中国对朝鲜出口的一大贸易基地。


更多的中国商人则通过"北京朝华友联文化交流有限公司"的穿针引线与朝鲜做买卖。该公司成立于2004年2月,是目前中国惟一经朝鲜官方授权、负责中国民间赴朝商务考察项目的民间机构。


2004年7月10日,北京朝华友联文化交流有限公司在温州召开了投资朝鲜说明会,场面火爆。在温州,关于朝鲜市场的投资贸易洽谈还是第一次。半个月后,平壤举办首届中国企业和个人赴朝投资贸易洽谈会,8位温州企业家去了平壤。


朝华友联非常看好温州商人,并在温州成立了分公司。温州分公司总经理张敬东告诉《凤凰周刊》:"把温州作为重点推介城市,是因为这里的企业家头脑灵活,能捕捉到最微妙的商机,敢于创造,勇于实践,经济活力是其它任何地方不能比的。温州商人,是中国的犹太人。"


不仅民间,温州政府在与朝鲜的经济合作方面也比别的中国城市走得远。温州市外经贸局于2002年组织了一个赴朝鲜的商务考察团,考察了中朝边境的一个工业园区。温州市外经贸局对外经济合作处夏林红处长认为,"温州制造"具备较高的市场竞争力是温州商人率先出现在朝鲜市场的重要因素,"朝鲜国内现在最缺的是轻工产品,这方面温州具有非常明显的产业优势。"


此外,夏林红认为:"温州的资本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流动,它的特性是追逐热点。朝鲜国内的大环境如果可以,肯定会成为温州资本下一个新的流向。"


"调整经济政策":朝鲜变了


"去年年底,平壤街头出现了朝鲜历史上第一块大型商业广告牌。广告牌画面上,一名骑自行车的市民正在观看一个广告宣传画,上面是一款朝鲜和韩国合资生产的小汽车,一旁有'真令人心动'的广告词和汽车商标。"曾昌飚很肯定的说,"朝鲜正在改革开放,正在发生一些前所未有的新事情。"


比如,企业可以用自己的产品自行交换燃料,解决能源紧缺问题;企业在完成上缴国家的利润后,可以自行处理剩余利润;农民可以自行出售上缴国家后的余粮;过去受到种种限制的农民市场日趋兴旺,个体商贩不仅有了合法身份,而且经营品种不受限制。总之,"在社会主义原则下追求实际利益"已经成为朝鲜发展经济的一项准则。


在近两年的经济政策调整中,朝鲜政府大幅上调了物价和劳动力工资,使每个朝鲜家庭或多或少有了些余钱,购买力有了一定提高。现在朝鲜各个城市都出现了综合市场,平壤更多达十几处,很多百货商店也搞起了市场化"承包"。


朝鲜政府废止了以前使用的外币兑换券,官方汇率从以前1美元兑换2.15朝元下调到1美元兑换150朝元。这个政策使得中国企业能够以公平合理的汇率与朝方进行货币结算。


"这对商人至关重要,否则,即使做生意赚了钱,也带不出来。"曾昌飚说。


意识形态方面,朝鲜更突破了一些既往界限。最高学府金日成综合大学开设了有关资本主义的讲座课程,在贸易省设立资本主义制度研究室,派遣大量学生、干部到国外进修、考察,任命专家型人才担任领导职务等等。


这一切的背后是朝鲜经济改革政策的逐渐开化。2002年1月1日,朝鲜领导人金正日提出了"强盛国家"的号召,正式开始经济改革。当年7月1日开始,朝鲜政府对经济政策进行了一系列调整,朝鲜官方不提改革,统一宣传口径为"经济政策调整"。但根据许多朝鲜问题专家观察,朝鲜目前进行的实质上是一种全新的经济改革,其势不可逆转。


事实上,朝鲜政府正在学习和移植中国的经济特区政策。金正日在2001年1月访问上海市浦东开发区,感慨浦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4年5月底,8名负责经济事务的朝鲜官员根据朝鲜领导人金正日的指示,对中国的上海、苏州、深圳等城市进行了参观访问,考察、学习中国建设经济特区和贸易港口的经验。韩朝双方共同参与建设的朝鲜开城工业园区也于6月正式启用。


"朝鲜商机只给'友好国家'"


"朝鲜目前的开放是有选择的开放,即只对'友好国家'开放。中国属于'友好国家'。"曾昌飚说。2003年,中国与朝鲜的贸易总额超过10亿美元,比2002年增加了38.7%。


北京朝华友联公司副董事长程鹏说:"能否参与其中不是我们主观上愿意与否的问题,而是朝鲜方面是否挑选你参与。外国投资者必须符合他们'政治可靠'的要求。由于朝鲜一直对美国和日本有戒心,朝鲜民间对美日比较反感,美日资本即使要进入,也很难被认同。对韩国,朝鲜的心态比较复杂,他们不愿意太大规模开放。从这一点看,中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在朝鲜人的心目中,中国经济比俄罗斯要强,人民币是硬通货。人民币可以在朝鲜流通,而卢布不行。朝鲜人认为俄罗斯经济至今没有恢复,可能无力参与到朝鲜的经济建设中。而中朝友谊源远流长,中国经济改革对朝鲜有很强的示范效应。朝鲜在靠近中国东北的新义州建立特区,其实也有吸引中国投资的意愿。在中国丹东,有很多朝鲜人来中国做生意,主要是各单位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员。"


温州朝华友联的张敬东总经理对《凤凰周刊》说:"今天的朝鲜仍有很强的反美意识,我今年六月底去朝鲜时,去参观三八线,驻守那里的师长还给我们大讲美帝国主义的罪恶。"

事实上,在温州商人之前,中国商人已经有零星的企业试探进入朝鲜市场。


南京熊猫电子集团与朝鲜惟一生产计算机的企业--朝鲜大同江计算机合营会社合资建立了晨曦熊猫计算机有限公司,于2002年9月10日在平壤正式投产。据悉,朝鲜有关部门曾下文:全国的政府机关只能采购这家计算机公司的产品。


沈阳五金集团的一家下属企业与朝鲜的一个商社合作生产车用机油,这家合资企业目前垄断了朝鲜国内的车用机油市场。


朝鲜到处有机会,也有风险


"现在去朝鲜会有什么生意可做?"记者问。


张敬东回答说:"去朝鲜看一看,白纸一张,到处都是机会。根据朝鲜《外国人投资法》,允许外国投资者在工业、农业、建设、运输、邮电、科技、旅游、流通、金融等各领域投资,并提供土地和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


"朝鲜森林资源丰富,矿产资源如煤、铁、石墨、金、银、铅、锌、菱镁矿等储量可观,目前这些资源均允许外资进入。朝鲜拥有长达8600多公里的无污染的海岸线,这种资源在世界上都十分罕见,一旦配合外资企业的技术和资金,沿海捕鱼业、海水养殖业、海产加工业势必获得巨大的增长。"


"甚至烟草业也是对外开放的,而不是像中国一样的专卖制度。这可是暴利的行业。"张敬东说,"朝鲜的烟比较难抽,他们非常想发展这个行业。还有汽车业,朝鲜街道上很少有汽车,公共汽车很破旧,几乎没一辆是好的。"


朝鲜半岛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今后旅游业也可能成为朝鲜的支柱产业之一;朝鲜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目前相对比较落后,但一些农产品如松茸、高丽参驰名世界,是传统的出口产品,注入资金和技术也将获得巨大利润;朝鲜人力成本极低,工人月薪也就30块人民币,因此加工业等人力成本密集型行业也会在朝鲜存在巨大空间。


目前中朝贸易主要有两种形式。第一种形式是官方贸易,主要在两个国家的对外经贸部门之间进行,一直采用计账式结算,不进行现金结算;另一种形式是边境贸易,多由边境居民以货易货进行,边贸商人常用中国的粮食、水果等换取朝鲜的海鲜、高丽参等特产。受朝鲜"建设'强盛国家'"政策的鼓励,朝鲜一些单位积极派人来华搞"第三产业",边贸比较活跃。但这种边贸形式既缺乏规范也相当有限,无法满足朝鲜经济改革的需求。


然而,目前朝鲜的经济解冻,距离真正意义上的对外开放及自由贸易还相去甚远,中国商人们也很清楚赴朝投资隐藏的巨大风险。


朝鲜在反垄断、工业产权保护方面的措施很少,外汇流通控制较严,行业保护和贸易保护多,这些对外商投资企业都是很大的制约。因此,与政府保持良好有效的沟通渠道成为中国企业在朝鲜投资的第一步。


朝鲜现有的基础设施落后,电力不足、交通运输不便都为企业发展带来不便。再加上法律法规的不健全, 投资者合法权利难以保障,种种客观不利因素,决定了包括温州商人在内的中国投资者在进入朝鲜市场时必须小心谨慎,采取逐步扩张的渐进式发展战略。


"经过这么多年经济停滞,朝鲜市场会不会缺乏购买力?"记者问。


朝鲜问题专家程鹏指出:"朝鲜目前物质相对匮乏,人民生活水平、收入水平都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但是由于诸如住房、医疗、教育等大额支出都由国家负担,可供老百姓购买的商品相对较少,加上朝鲜目前国内存在大量侨民和近年来边境贸易的繁荣,民间外汇市场已经初具规模,老百姓手中均有一定的现金储备和外汇储备。由于小到方便面、烟酒、肥皂等日用生活品,大到自行车、缝纫机、电视机等高级消费品目前在朝鲜的需求势头都十分强劲,因此,民用产品市场也存在着稍纵即逝的机遇。另外,朝鲜还有一个相对富裕的阶层,不要忽视了他们的支付能力。他们完全能够购买一些中高档的产品。"


"这所有的困难,不正意味着机会吗?正是因为空白,才有机会啊。"一位已经决意"去朝鲜试一试"的温州商人说,透出温商特有的逐利勇气。

(来源:《凤凰周刊》总第156期)


沙发
发表于 2004-9-20 15:09:00 | 只看该作者
听说朝鲜那边小商品奇缺(牙刷,手电筒,铅笔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04-9-20 15:13:00 | 只看该作者
现在那边大哥大也很少,还是中国早期的大砖头,价格在2万元RMB左右。我靠,这老金害得老百姓好苦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下水道
发表于 2004-9-20 15:59:00 | 只看该作者
上,就跟以前和俄罗斯搞边境贸易一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4-9-21 15:11:00 | 只看该作者
下面引用由wangj2004/09/20 03:09pm 发表的内容:
听说朝鲜那边小商品奇缺(牙刷,手电筒,铅笔等)

要有胆量去干,肯定发,但是小命可能不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轻松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沪ICP备13015411号-2|ASPCN防雷技术论坛.

GMT+8, 2025-5-5 16:38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