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06-11-30 16:46:00
|
只看该作者
实际工作中,每个省、市、县的公共财政渠道的保障不尽相同,雷电科技服务的水平也高低不一,条件好的地方可以很快开展起来,条件差的地方可能很难起步。解决好这一问题,最好在中国气象局的层面争取得到中央财政的投入,从主渠道解决轨道设备、科研等方面的经费,迅速全面地开展轨道建设,再由中国气象局、地方财政和雷电科技服务投入维持轨道的运行。 (三)雷电预警预报产品的开发应用是关键 多年来,我们对雷电的物理原理、防护技术等基础理论进行了的广泛研究,积累了大量的实际经验,但对于雷电预警预报产品的开发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国家投入大量的资金建设雷电监测、信息传输及雷电业务服务系统,最关键问题是要解决雷电预警预报产品的开发,没有服务社会的产品,轨道建设的意义无从谈起,因此,必须以雷电科研开发为支撑,充分利用气象部门的资源,在高精度雷电时空分布监测的基础上,建立雷电预警预报业务平台,综合运用雷达、卫星、探空和闪电定位监测资料,开发本省的雷电天气潜势预报、雷电活动预报、雷电数值预报模式,消化吸收国家级雷电预警预报指导产品,制作适合于不同需求的雷电预警预报产品,开展雷电危险等级、雷电演变和移动趋势、雷电强度特征等预报预警业务。 (四)相互衔接的雷电轨道业务流程是高效运行的动力 在雷电轨道业务的建设上,中国气象局要求各级气象主管机构的各有关职能机构按照职责分工,分别负责履行雷电业务的监测、预警预报、防护服务和科研的管理职责。 由于雷电轨道业务涉及的部门较多,部门之间的衔接十分重要,要保障雷电轨道的顺利铺设、高效运行,必须制定雷电监测、预警预报、雷电防护等方面的业务流程。信息传输系统对雷电监测系统观测资料的收集、处理和产品分发,要与雷电预警预报系统的需求紧密联系,为雷电预警预报产品的制作发布提供信息、传输保障,同时,雷电预警预报产品通过气象部门的公众发布窗口和雷电防护技术部门等渠道为社会服务。每项业务流程之间相互支持,资源共享,形成一个相互衔接有机的整体。 (五)构建雷电预警预报服务平台是服务社会的重要措施 雷电轨道业务建设的最终目是服务社会,服务社会需要有准确及时雷电预警预报产品,产品的发布必须建立高效运转的雷电预警预报服务平台。根据社会需求,雷电预警预报服务平台可分为公众服务平台和专业服务平台。公众服务平台由气象台现有完善的服务平台承担,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电话、短信等渠道完成对政府、公众的雷电预警预报服务;专业服务平台由地级以上防雷中心建设,建立专业雷电业务服务系统,在气象台雷电预警预报产品的指导下,开发适应不同行业和部门需求、内容丰富的雷电信息产品,提供高质量、高时空分辨率的雷电专业应用产品,通过网络、邮件、短信等渠道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 (六)加强科技、人才支撑是雷电业务持续发展的保障 发展的要务在于创新,创新的基础在大量的科学研究,科学研究的成功在于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尽管近几年我们通过人才引进和培养,从事雷电业务工作人员的学历结构、知识层次有了明显的改善,但与雷电轨道业务的需求还有差距,因此,必须建立和发展研究型的雷电业务体制,形成气象部门的雷电研发体系,增强雷电业务科技含量,从根本上解决科研与业务脱节的问题,促进雷电科学研究与科研成果转化,通过引进、培养和使用并重,培养为主的途径,加快高层次雷电业务人才的培养,形成一支一岗多责的科研、业务、服务队伍,提升雷电研究和业务服务的整体能力,为雷电业务运行提供科学与技术服务保障,从而实现防雷减灾事业可持续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