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PCN防雷技术论坛

 找回密码
 轻松注册
查看: 8273|回复: 2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21世纪防雷科技的物理概念问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3-3-15 20:3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LBSALE[100]LBSALE[这个贴子最后由通天雷神在 2003/09/02 03:00pm 第 1 次编辑]

21世纪防雷科技的物理概念问题

Study on the physical conception abou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Lightning protection in 21 century


清华大学物理系      虞昊

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1990年代后转入防雷领域。主持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石化总公司等部门的多项防雷科研项目的评审、鉴定;多次为气象系统、石化系统培训全国防雷技术干部;协助CCTV的科教栏目摄制防雷专题片;编辑出版《现代防雷技术基础》、《一代师表叶企孙》、《中国科技的基石》等6部专著,发表有关于教育方针、方法、科学史、防雷科技、大学物理等方面的论文160余篇。  

一、引言

凡受过大学正规教育的,都应懂得:技术所运用的科学理论的基本物理概念必须准确掌握,否则就会出错误,更不用说解决工程与技术的实际问题。1997年《电网技术》开展的善于半导体消雷器的学术大争论,历时逾一年,引起全国大范围的注视,却无法取得一致的理性认识。原因何在?学术争论中物理概念上的混乱不准确,是重要原因之一。已年届90高龄的资深院士王淦昌见此情况后,对本文作者说:“应发动物理学工作者参加这一学术争论。”他在70年代领导我国地下核试验,深谙防雷。旁观者清,他从争论者的论文看出:参加争论的大都是专注于工程技术者,比较缺乏理科研究的基础训练,因此在科学思维方法和物理概念上存在问题。回顾60年代我国“两弹一星”取得辉煌成就的历史,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23人大都是国际闻名的物理学家,或者是物理根底深厚的科学家[1],可见在技术创新上物理学基础的重要。  

下面就两个防雷技术中的物理概念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二、金属导体是等电位体吗

在《防雷》2002.08期的“建筑防雷设计六要素”一文中有一段话:“使建筑物内的各个部位都形成一个相等的电位,即等电位。若建筑内的结构与各种金属设置及金属管线都能连接成统一的导电体,建筑物内当然就不会产生不同的电位,……对防止雷电磁脉冲干扰微电子设备也有很大的好处。”这段文字依据的是《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该规范指出:“为说明等电位的作用和一般的做法,下面摘译IEC1024-1的一些有关规定,……等电位是一很重要的措施。等电位是用连接导线或过电压保护器将处在需要防雷的空间内的防雷装置、建筑物的金属构架、金属……等连接起来。”

总之,在防雷领域,不论中国还是外国,“金属导体必是等电位体”是非常重要的物理概念,而电位均衡则是当今防雷技术中极重要的一个要素。那末就应打破沙锅问到底,这个物理概念是如何建立的?是永恒正确不容置疑吗?

随便翻阅国内外任何一本大学必修的电磁学教科书,都可看到:上述物理概念的得来是有明确的特定条件的,它只不过是静电学范畴内的一个理想化的产物。把金属引入电场之初,金属导体内的自由电子必然是受电场力的作用而移动,此时导体内存在电场,自由电子不停地运动(指宏观运动)一直到它的表面上出现的电荷分布形成的电场与外电场相互抵消,这才使得导体内的电场E内=0,这就达到了静电平衡,静电学的全部理论和物理概念就是从这一特定条件出发的。由于E内=0,就可得出:导体是等电位体。只要导体位置一变,或外电场一变,静电平衡就被破坏,E内≠0,导体就不再是等电位体,导体表面的感应电荷就要重新分布以达到新的静电平衡。

实际的物理世界是永恒地不停地运动着,静电平衡的出现只能是短暂的,严格说来,只能是一种理想化的极限状态。就以大气电场来考察,它无时无刻不在变化,建筑物内任何金属导体的各处都会出现变化着的感应电荷,只是它的变化比较微弱而已。一旦雷雨云出现,那就不同了,金属导体会出现瞬间的电位突变,众所周知,常见的各种电线(电力或电讯线)的浪涌电压就是在雷雨云放电瞬间出现的,怎能认为金属导体必是等电位体呢?!与这些导线相连的或者处在这些导线附近的微电子器件岂能安全!  

三、接地电阻是什么

“建筑防雷设计六要素”云:“良好的接地效果也是防雷成功的重要保证之一。”接地效果用什么来表征呢?《GB50057-94》规范中第四章的第三节很具体而详尽地描叙了合格的接地装置。第三章则规定了各类防雷建筑所限定的接地电阻值,有的必须低于5Ω,有的必须低于10Ω,等等,总之,防雷界形成一种概念,就是接地电阻越小,防雷效果越好。可是实践并没有提供证据。例如日本对419个微波中继站经过三年雷电损害调查,发现损害仅与雷暴日数、海拔高度呈正相关,而与接地电阻几乎无关[2]。这就是必要追究接地电阻的物理概念。任意翻阅一本有关防雷的教科书,就可看出:它的定义与测量有关联:“接地体的直流(或工频)接地电阻是指:当一定的直流(或工频)电流I流入接地体时,由接地体到无穷远处零位面之间必有电压U,U/I的值定义为接地电阴R。”[3]显然,这里是把接地体和周围的大地一起看作是与金属导体相等同的导体了,并同时承认欧姆定律是适用的。因为科学发展史上,欧姆定律是在金属导体上得到确证的,不论电流多大,U/I值总是恒定值,这个值就定义为金属导体的电阻[4]。这是任何一本电磁学教科书中紧接静电学之后的稳恒电流或叫直流电路这一部份中所明确规定的。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直流电路的欧姆定律非常简明易接受,在一般中学生中就已很熟悉了。所以一般从事防雷的人员在接受接地电阻这一物理概念时毫不费力地就会把它当作金属导体的电阻考虑,很少人会去思索两者间有很多差异。首先可以指出:凡经过大学正规教育的都应该知道,金属导体中欧姆定律之所以能够成立,完全可以从金属的古典电子理论得到解释,这个理论指出,金属导体内有密度非常大的自由电子气,这个密度值是不随导体内的电场强度而变化的,所以导致电阻值R是与电压U及电流I无关连的恒量。而大地并不是金属组成的,传导电流的微观机构和载流子等与金属有不少差异。只指出一点就够了,那就是当大地的土壤里的电流或电压足够高时,会出现火花效应,也就是出现击穿效应,载流子数量突然剧增,电阻突然下降,也就是说,欧姆定律失效了!防雷工程界引入“冲击接地电阻”概念,至多是让人们注意到“接地电阻”概念不简单,却不可能提出准确的科学的理论来定量描述闪电入地后的客观规律。这是由于自然界的落地雷是小概率的极端无规的随机现象,没有任何科学家作过这方面的实验观测来研究它的规律。

还可以强调指出另一重要问题,电阻这个物理概念是在直流电路范畴里建立的,在似稳电路里就出现麻烦了,到了高频和微波领域,就要增添种种补充说明,接地电阻这个物理概念就更复杂难以捉摸。这里仅指出两点:第一,由于电流与电压有相位之差异,电阻应以复数取代实数来表征。第二,导电媒质不限于金属导体,它们在不同的频率下有不同的导电表现,可以是导体,(当传导电流远大于位移电流)也可能是不良导体,也可能是电介质(当传导电流远小于位移电流)。例如以低频下相对电容率ε=14和电导率Ó=10-2姆/米的土壤来考察,在103赫频率它的性质像导体,在3×1010赫的微波频率它的性质为介质或者说是绝缘体,而在107赫的频率下它的表现为不良导体。[5]众所周知,闪电的频谱甚宽,从直流一直到1016赫以上,只要指出一点就行了,人们看到的闪电的光就是它辐射的电磁波。既然落地雷是一种频谱极广的电磁现象,那么以静电学和直流电路的概念来描绘落地雷的种种物理过程岂不是太脱离实际?!  

四、落地雷是恒压源还是恒流源电路

1997年开展半导体消雷器大争论以来,五年过去了,有一个最大的理论分歧没有解决,那就是落地雷的物理过程究竟是恒压电路还是恒流电路?两派从表面上看来在学术观点上是截然相反的,不可能调和统一的,可是从更基本的理论观念上来分析却是非常一致的,那就是把云地闪这个丰富而复杂的现象简化为一个电工学上的等效电路,也就是把一切闪电物理现象都用“路”的观念来分析,不仅国内如此,国际上也如此。证据何在?!

为此,有必要提出一本国际科学教育权威、在22所大学获得荣誉学位的大科学家卡尔萨根临终前发表的一本名蓍[6],他在这本美国1996年度的第一畅销书中指出:在大学教育中讲授科学方法比单纯介绍科学发现的知识更重要,因为不懂得科学方法就难以区分各种科学学说的真伪!他以麦克斯韦创立的电磁场理论为例,极好地阐明了科学思维方法的精华。麦克斯韦提出了位移电流假说,认为传导电流和位移电流加在一起才是全电流,只有全电流才是连续的,以前所有涉及电磁现象的定律中,应把原先公式中的电流I认为是全电流。他的这个假说,不可能用实验来检验,所以在1863年以位移电流假说而建立起来的麦克斯韦方程组得不到人们的重视,一直到1888年赫芝用实验直接验证了电磁波的存在,并验证了电磁波的各种物理特性与可见的光波完全相同,也就是证明了光就是电磁波,从此科学界一致公认:麦克斯韦创建的一整套理论即以麦克斯韦方程组为基础的电磁场理论是完全正确的科学理论,当然,位移电流也从假说上升为客观存在的物理实在了。为什么说麦克斯韦方程方程组被实验证明了呢?因为麦克斯韦运用这套微分方程推导出一个数学解,这个解表示物理世界存在一种电磁波,它的波速与光速完全相同,因此麦克斯韦预言了两件事:第一是物质世界存在电磁波;第二是光就是电磁波的一种。而赫芝确证了这两个科学预言。一百多年过去了,迄今发现的种种物理现象都没有与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不一致的[7],所以一切电磁现象都必然遵循这个理论,闪电现象当然也不例外。  

五、21世纪防雷科技要建立在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的基础上

1753年出版的《Poor Richard’s Almanack》一书正式宣布Franklin发明的避雷针,当时科学发展的历史还处于静电学阶段,所防护的对象主要是砖木结构的建筑,二百多年来建筑防雷人员一直囿于静电学概念是根深蒂固的,也是可以理解的。

19世纪末电力与电话科技的诞生,在20世纪沿导线出现的雷灾大量出现,防雷的对象转到电力系统,在电力部门的高电压实验室内的模拟落地雷实验成为防雷科技的主力,当然,似稳电路理论成为防雷科技的基础,从而使得20世纪的对雷电及其防护的物理思维局限于“路”的观念。

21世纪,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包括数字技术、计算机、通信、网络和微电子技术等等)渗入到所有工农业和政府、社会中任何部门,传递信息的媒体是高频电磁波,因此在同一空间传播的强度要大得多的闪电辐射的电磁波就成为信息社会最严重的威胁,无论是被保护的对象还是雷电本身都必须考虑高频电磁学,“场”的观念取代“路”是大势所趋,人们在世纪之交要意识到这一点并改变几十年来习惯的物理概念是非常艰难的,但是不改变是不行的,否则就要在雷灾的实践中碰壁[8]。科技发展史告诉人们,一旦科技人员挣脱了陈旧的物理概念的束缚,就会涌现大量创新发明,对于21世纪的防雷科技也一定会这样,作者在第三届全国防雷会议上就已指出,可惜知者甚少。

在此,引用原北京大学物理系主任赵凯华著的《电磁学》[9]一书中的一段话作为本文的结束语:

“随着频率的增高,电路中原来可以忽略的一些杂散分布参量开始起作用。不过起初我们还可以用等效集中参量的概念对他们作近似处理,以便似稳电路的原理仍可使用。频率再高,似稳电路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如电压)和基本定律(如基尔霍夫定律)开始失效……到了微波波段,似稳电路的成立条件彻底破坏,‘电路’的概念完全由‘电磁场’的概念所取代,处理问题必须从场的方程――麦克斯韦方程出发。”  


--------------------------------------------------------------------------------

参考文献  

[1]虞昊,黄延复,中国科技的基石――叶企孙和科学大师们[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1-12,144-164,178-227。

[2]虞昊等,现代防雷技术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176。

[3]解广润,电力系统过电压。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5.162。

[4][美]E.M. 珀塞尔蓍,南开大学物理系译,电磁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138-176

[5][美]J.D. 克劳斯蓍,安绍萱译,电磁学,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79.434-437

[6]卡尔.萨根蓍,李大光译,魔鬼出没的世界-科学,照亮黑暗的蜡烛[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

[7]Solymar L. Lectures on Electromagnetic Theory: a Short Coures for Engineers[M].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6。

[8]虞昊,对当今闪电和防雷理论的一点看法[A],孟青,第三届全国雷电物理、检测和防护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北戴河,2001.99-100

[9]赵凯华,陈熙谋,电磁学(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8.332



沙发
发表于 2003-3-15 20:39:00 | 只看该作者
你让谁敲上去的啊?肯定不是你自己打出来的,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3-3-15 21:07:00 | 只看该作者
LBSALE[100]LBSALE[这个贴子最后由通天雷神在 2003/09/02 03:00pm 第 2 次编辑]

斑竹点评:

首先:“凡受过大学正规教育的,都应懂得:技术所运用的科学理论的基本物理概念必须准确掌握,否则就会出错误,更不用说解决工程与技术的实际问题。”

这是我们每个做技术的人都应该坚持的原则~!

问题一:金属导体是等电位体吗?

“……“金属导体必是等电位体”是非常重要的物理概念,而电位均衡则是当今防雷技术中极重要的一个要素。那末就应打破沙锅问到底,这个物理概念是如何建立的?是永恒正确不容置疑吗?”

请看好戏:

“上述物理概念的得来是有明确的特定条件的,它只不过是静电学范畴内的一个理想化的产物。……与这些导线相连的或者处在这些导线附近的微电子器件岂能安全!”

呵呵……我很少见到这样精辟的回答~!

问题二:接地电阻是什么 ?

似乎这个问题前几天我也问过大家,可没有人回答……现在请注意:

“总之,防雷界形成一种概念,就是接地电阻越小,防雷效果越好。可是实践并没有提供证据。……损害仅与雷暴日数、海拔高度呈正相关,而与接地电阻几乎无关。”

这是对“接地电阻越小,防雷效果越好”的观点的一个正面的批驳~!

那么,接地电阻到底是什么呢?请看:

“它的定义与测量有关联:“接地体的直流(或工频)接地电阻是指:当一定的直流(或工频)电流I流入接地体时,由接地体到无穷远处零位面之间必有电压U,U/I的值定义为接地电阴R。”……

现在错误的观点出来,请看: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直流电路的欧姆定律非常简明易接受,在一般中学生中就已很熟悉了。所以一般从事防雷的人员在接受接地电阻这一物理概念时毫不费力地就会把它当作金属导体的电阻考虑,很少人会去思索两者间有很多差异。……防雷工程界引入“冲击接地电阻”概念,至多是让人们注意到“接地电阻”概念不简单,却不可能提出准确的科学的理论来定量描述闪电入地后的客观规律。这是由于自然界的落地雷是小概率的极端无规的随机现象,没有任何科学家作过这方面的实验观测来研究它的规律。 ……”

请问:我们当中有几个人曾经认真的思考过这个问题呢?

问题三:落地雷是恒压源还是恒流源电路 ?

这个问题我曾经请教过几位防雷行业的泰斗,可几位泰斗的说法把我搞蒙了,似乎都有道理,又似乎都有问题。现在请看虞昊老师的见解:

“那就是把云地闪这个丰富而复杂的现象简化为一个电工学上的等效电路,也就是把一切闪电物理现象都用“路”的观念来分析,不仅国内如此,国际上也如此。证据何在?!”

就这一点来说我觉得是站的住脚的~!

老虞在这里一直强调要用“场”的观念取代“路”的观念,可他就是不说到底落地雷是恒压源还是恒流源电路。他让我们自己去用:“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去解释。这说明他现在也没有定论。论文能写成这样真是聪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下水道
 楼主| 发表于 2003-3-16 00:29:00 | 只看该作者
LBSALE[100]LBSALE[这个贴子最后由通天雷神在 2003/09/02 03:01pm 第 1 次编辑]

再读一遍心情有点沉重……作为一个搞防雷技术的人,一个自认什么都懂点的人,一个整天闲的没事就乐意和人讨论的人,一个喜欢指手画脚的人……

对防雷这门技术我到底知道多少呢?很久以来我一直觉得它太简单,已经简单到我闭着眼睛就能摸清楚它是什么模样了。可现在呢?我觉得我失去了往日对待事情,对待学术问题的严谨的态度……不应该啊~!

各位同在防雷技术上面下功夫爬的朋友,对待论文一定要认真的去读,去想,去分析。不能以一种玩的态度去对待它。一篇好的论文不能草草的看过一遍就算完事。这样的态度不要说做防雷,就是做任何技术工作都是不可能做好的。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3-3-16 12:11:00 | 只看该作者
“……“金属导体必是等电位体”是非常重要的物理概念,而电位均衡则是当今防雷技术中极重要的一个要素。那末就应打破沙锅问到底,这个物理概念是如何建立的?是永恒正确不容置疑吗?”

引用上面这句话,记得这个句话在静电学中的定义是这样的;导体必是等势体。可是现在在防雷这块上金属是不是灯势体拿出来问,  
问题二:接地电阻是什么 ?

似乎这个问题前几天我也问过大家,可没有人回答……现在请注意:

“总之,防雷界形成一种概念,就是接地电阻越小,防雷效果越好。可是实践并没有提供证据。……损害仅与雷暴日数、海拔高度呈正相关,而与接地电阻几乎无关。”

这是对“接地电阻越小,防雷效果越好”的观点的一个正面的批驳~!

那么,接地电阻到底是什么呢?请看:
  再引用,好象日本还是法国一个什么报道里提过,就说遭雷击的地区与接地电阻的直接关系并不大而与落雷密度和雷暴日有一定关系,(这是我看来的)

那就是把云地闪这个丰富而复杂的现象简化为一个电工学上的等效电路,也就是把一切闪电物理现象都用“路”的观念来分析,不仅国内如此,国际上也如此。证据何在?!”
再引:
  其实这也没错,其实现在提出的LEMP还不是根据麦克斯韦的电场理论而提出的,如果不是那么那来的什么雷电电磁脉冲?就不会让国人有感应雷的论调了,呵呵
以上纯属胡说,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3-3-18 23:43:00 | 只看该作者
LEMP是借用NEMP核爆炸电磁脉冲的概念,也许是借用电磁兼容的概念。

不要倚老卖老,学问不在乎有没有受过大学教育。达者为师。而不是在大学教书就是老师。我今天上午给他们上课,而下午又做他们的学生,这很正常。

批驳金属导体必是等电位体的说法,说明其本身没理解规范的文字意思,等电位连接不是由这个概念引出的,而是连接使之等电位的意思。

定量描述雷电入地发生的情况目前谁都做不到,也没这个必要。接地电阻值小,雷电流泄放就好,地球人都知道。

消雷器其实早已盖棺定论,看看IEC61024的第一句话吧。

场取代不了路,因为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你说雷直接击在高压线上,把连着的设备烧了是场的作用?场和路是并存的。

少发牢骚少批评,多做学问多学习。共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3-3-19 11:00:00 | 只看该作者
庞:首先我接受你的批评。其次我坚持自己的观点。:)

各类电器接地电阻容许值一览表

家电   ≤10Ω

大接地短路电流系统   ≤0.5Ω   (短路电流大于500A)

小接地短路电流系统   ≤10Ω   (短路电流小于500A)

大变压器或发电机工作接地   ≤4Ω    (容量大于100KVA)

小变压器或发电机工作接地   ≤10Ω    (容量小于100KVA)

零线重复接地   ≤10Ω   容量小于100KV,若不少于三处可≤30Ω

进户线绝缘子脚接地   ≤30Ω   指低电压

电气设备保护接地   ≤4Ω    不带电的金属部分

电气设备保护接地   ≤10Ω   引入线装有25安以下保险丝

独立避雷针接地   ≤10Ω   个别≤30Ω

工业电子设备保护接地   ≤10Ω   包括X光机

烟窗防雷接地   ≤30Ω   包括水塔、粮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03-3-19 11:04:00 | 只看该作者
[这个贴子最后由通天雷神在 2003/03/19 11:14am 第 4 次编辑]

接地电阻的测定:

   接地电阻的测定有多种方法,如利用接地电阻测量仪、电流-电压表法等,其基本方法是测出被接地体至“地”电位之间的电压和流过被测接地体的电流,而后算出电阻值。

   电流-电压表法的原理图如下:
   

   其中A、B为长约1m、直径为50mm的临时检测用的辅助钢管,打入地中位置必须距被测接地装置在20m以上,A、B间距也应保持在20m以上。一般采用一根钢管作为辅助极即可达到准确测量的目的。
   将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分别记下,并列出下式

   RdA=Rd+Rn=U1/I1
   RdB=Rd+RB=U2/I2
   RAB=RA+RB=U3/I3
   因为RdA+RdB-RAB=2Rd
   所以Rd=(RdA+RdB-RAB)/2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3-3-19 11:51:00 | 只看该作者
再讨论一下关于“接地电阻值小,雷电流泄放就越好”的问题。

我先这个观点的理论依据做个分析:

1、雷电流产生的静电感应作用和电磁感应作用的原因在于:当雷电开始时,雷电流急剧增加,雷电陡度α=di/dt,α很快达到最大值,然后随着雷电流逐渐衰减,雷电陡度α造成雷电流的剧烈变化。

2、通常我们这样考虑雷电流通过时单根引下线的全部电压隆:

计算公式如下:UFJ=i·Rch+Lo·l·di/dt

i--雷电流[千安] 
Rch--接地装置的冲出电阻[欧姆]
Lo--单位长茺的电感,约为1.5[微亨/米] 
1--引下线的长度[米]
UFJ--电压降[千负] 
di/dt--雷电流的陡度[千伏/微秒]

由于引下线上的瞬间内冲击接地电压降和接地装置的冲出电阻成正比,所以就得出了一个“接地电阻值小,雷电流泄放就越好”的观点。

这个观点对吗?我最初做防雷的时候觉得它没有问题。可现在我对它表示怀疑。

我对它质疑的原因在于:我们在考虑接地的时候不能把大地当作金属导体来考虑。应该应用半导体的一些特性来考虑它。任何一本讲接地的书里谈到这个问题都是把大地当作一个“电容器”来考虑的。这也是为什么“垂直接地体越长接地电阻越小的原因”。单单考虑引下线的电压隆,而不去考虑雷电到底在大地中怎么传播,就得出一个“接地电阻值小,雷电流泄放就越好”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3-3-20 09:40:00 | 只看该作者
[这个贴子最后由zdayan在 2003/03/20 09:45am 第 1 次编辑]

物理研究与工程应用的差别。

也就是理想与现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轻松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沪ICP备13015411号-2|ASPCN防雷技术论坛.

GMT+8, 2024-11-25 05:52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