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PCN防雷技术论坛

 找回密码
 轻松注册
查看: 1089|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世界舆论:中国进入太空新时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3-10-16 12:1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http://www.phoenixtv.com/home/images/home121213_l.jpg

 

据新华网北京10月15日电综合新华社驻世界各地记者报道,“神舟”五号载人飞船15日发射成功,中国人千百年的飞天梦想成为现实。世界各地的宇航界专家、政要和媒体认为,“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太空新时代。


15日上午,全世界的眼光都集中在中国西北部,当“神舟”五号直冲九霄,几乎全世界各大电视台立即中断正常播出,插播这一重大新闻。几乎所有重要媒体都以评论或头条新闻的形式关注“神舟”,中国载人航天迅速成为15日全球最热门话题之一。


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说,这是“了不起的壮举”,证明中国宇航科学技术的水平很高,他期待着宇航员安全归来。英国首相布莱尔也向中国表示祝贺。


在美国,美国宇航局局长肖恩·奥基夫说:“这次发射是人类探索史上的一项重要成就。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中国是第三个成功将人送入太空的国家。”美国第一大报《纽约时报》、第二大报《洛杉矶时报》都评论说,中国的航天计划激发了中国人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中国展示了强大的航天技术能力。


在日本,中国“神舟”五号发射成功的消息同样引起很大震动。文部科学大臣河村建夫说,发射载人飞船标志着中国拥有先进的航天技术,他深感敬佩。当天日本报纸头版上半部都是“中国发射载人宇宙飞船”、“进入绕地球轨道”、“继原苏联、美国之后成功”等大字标题和在蓝天的背景下、“长征”二号F型火箭运载着“神舟”五号飞船喷着金色的烈焰冲向太空的彩色照片。俄罗斯国家杜马主席谢列兹尼奥夫说,中国成功发射“神舟”五号是具有世界意义的重大事件。俄塔社社长伊格纳坚科说,它表明中国的科学技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俄罗斯媒体还认为,中国进入了太空新时代。


英国各界广泛关注中国“神舟”五号的发射。《泰晤士报》说,中国载人航天计划引起了西方航天业的关注,欧洲发展航天技术的几个大公司和机构都期待着与中国的合作。《独立报》说,中国成为第三个实现载人航天的国家,表明中国在该领域已经远远超越了欧洲发达国家,中国已经跻身于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金融时报》说,中国航天的声誉将进一步提高,并且还会取得更大的成就。法国科研部长埃涅尔女士、国家航天研究中心主任埃斯卡特利亚尔向中国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并高度评价中国航天和科技发展。法国最大的新闻频道“LCI”专门组织航天专家评论这次发射成功的意义并认为,这是中国的一次飞跃。著名的《费加罗报》说,“神舟”五号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航空航天技术飞速发展。航天问题专家、《中国太空人》一书作者菲利普·古尔说,这是一个具有高度标志性的事件,它表明中国在21世纪已经走到了欧洲和日本前面。


此外,科摩罗总统、喀麦隆执政党总书记、泰国副总理、爱沙尼亚副议长、巴西航天局局长等政要纷纷向中国表示祝贺。在印度、韩国、新加坡、柬埔寨、印尼、越南、德国、葡萄牙、西班牙、波兰、芬兰、意大利、奥地利、捷克、马其顿、阿尔巴尼亚和南非等国家,政府发言人或媒体都高度评价中国载人航天。西班牙第二大报《世界报》评论说:“中国龙已经飞起来了,而且飞得很高,它使整个中国充满了自豪。”


法国华文媒体《欧洲时报》专门发表社论说,中国人飞天梦圆的今日,预示着中国强国梦圆的明天。(完)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3-10-16 12:14:00 | 只看该作者
——“神舟”五号返回舱着陆目击记

人民网记者蒋建科


10月16日。又是一个令全国人民无比激动、无比兴奋的日子,也必将是一个永远载入中华民族史册的日子!

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在太空遨游21小时的中国航天员杨利伟,披着绕地球14周的征尘,准备从天外归来。

凌晨的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阿木古郎草原主着陆场,寒气袭人。然而,早已在此待命多时的搜救队员和新闻记者们个个精神抖擞,他们兴奋得彻夜未眠,不到凌晨1时就出发赶往预定地点,来见证这个历史性的时刻。主着陆场地势平坦,视野开阔,尚未枯黄的牧草随风摇曳,悄悄地铺向四周。远处,依稀可见微微隆起的小山岭,就像大地母亲张开双臂,准备拥抱天外归来的游子。

“飞船调姿”、“轨道舱分离”、“制动开始”、“推进舱分离”、“再入大气层”。6时0分开始,遍布在各地的测控站、测控船发出的一条条调度口令在着陆场搜救指挥车里清晰响起。车内显示屏上的数据表明,飞船已顺利完成返回动作,开始进入我国境内。

6时7分,距离地面已不到100公里的返回舱开始处于无动力飞行状态,高速进入40公里的黑障区,飞船表面与大气层剧烈磨擦,产生等离子层,形成电磁屏,致使地面与飞船通信暂时中断。留给捕获目标的距离越来越短,时间越来越少。着陆场暂时变得异常寂静。

“回收一号发现目标!”,作为着陆区第一个捕获目标的前置雷达站,他们在飞船刚出黑障区时准确捕捉到了目标,激动的报告声打破了短暂的沉默。

“回收二号发现目标”,根据回收一号提供的引导数据,测量站的雷达天线稳稳地跟上了目标。当飞船距地面30多公里时,测量站操作员果断地向飞船发出“回收主电源接通”的重要指令,这又是一个关键的时刻,“神舟”五号返回舱的回收主电源能否在此时打开,直接关系到飞船能否顺利着陆、回收。人们又一次屏住了呼吸。

“主电源接通,回收着陆程序启动。”

时间一分一秒地向“零时”逼近,飞船与地面的距离越来越近。

一场完美的太空接力,终于传向了最后一棒。

“空中搜索开始”,着陆场指挥长夏长法下达了命令。

紧接着,5架直升机发出嗡嗡的轰鸣,在落区上空形成5点布阵,一张立体搜索网迅速展开,在着陆场上空形成了极为壮观的景像。

“一号直升机发现目标!”,空中搜索分队传来令人激动的消息。直升机上的测向仪收到了返回舱上信标机传来的信号,此刻,两架还在地面待命的直升机立即升空,加入到空中搜索分队中。

每架直升机都携带了相关的返回舱现场处置工具,只要发现目标,就会立即降落,对航天员实施现场救护。

6时12分,天空中迸发一声惊雷,“抛伞舱盖了!”尽管天幕已变成深深的墨蓝色,大家还是不约而同把目光投向空中,急切地搜寻着。此时飞船已完成打开主降落伞、拉出天线等一系列技术动作。

据回收现场的航天专家介绍,在距地面10公里高度时,面积达1200平方米的巨大降落伞打开,返回舱开始减速下降。距地面6公里时,飞船返回舱底部直径约2.5米、像锅盖一样的防热大底已被抛掉。这块由复合材料构成的防热层能有效抵抗因大气层剧烈摩擦而产生的2500℃高温,保护返回舱安然无恙。

此时搜救指挥车内的“着陆场搜救态势系统”准确地显示出空中分队、地面分队的行进情况以及落区地形、地貌等各种信息。电子地图上,代表5架直升机的5色曲线开始向落点会聚。“看见了,我们看见飞船了!”、“在那里,在那里!”“神舟回来了!”

“我是神舟5号,我已着陆。”指挥车听到了航天员沉稳的报告声。

“直升机报告,目视返回舱。”直升机缓慢下降,停落在返回舱着陆点附近的开阔地上。搜索救援人员跳下直升机,箭一般冲向返回舱。

舱体外表在穿越大气层时因产生高温而变成了深褐色,伸手触摸,余热尚存。

历史性的一刻终于到来了!搜救队员迅速架起处置平台,熟练地打开舱门,只见身着白色宇航服的宇航员从返回舱中神采奕奕探头出来,他把面罩向上一推,微笑着向迎接他回家的人们挥手致意。他说:“我为祖国感到骄傲”。

一时间,草原上掌声雷动,许多人激动得流下了热泪。一位蒙古族姑娘为杨利伟献上了哈达。

航天员杨利伟顺着滑梯缓缓走向地面,在航天医学专家的协助下,进行重力适应,记者们抓紧时间记录下这一历史性时刻。

受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李继耐指派,总装备部副政委朱增泉前往着陆场迎接航天员杨利伟,并同着陆场指挥长夏长法一起护送杨利伟乘专机飞回北京。7时40分,杨利伟搭上直升机飞离开着陆场,现场激动的人们目送着航天员,久久凝望着直升机飞去的方向。

此刻,天边刚刚露出第一缕朝霞。就在同一时刻,北京天安门广场上,再次奏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请记住这个伟大而光辉的日子吧!2003年10月16日,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想终于变为现实。请为祖国而自豪吧!我国继俄罗斯、美国之后,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载人航天活动能力的国家!(人民网内蒙古中部地区飞船着陆场10月16日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03-10-16 12:23:00 | 只看该作者
自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下水道
发表于 2003-10-16 12:26:00 | 只看该作者
伟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3-10-16 13:47:00 | 只看该作者
太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轻松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沪ICP备13015411号-2|ASPCN防雷技术论坛.

GMT+8, 2024-9-24 07:29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