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外电报道,联合国安理会成员国,在美英提出的伊拉克新决议草案内容出现分歧,美国反对中国提出,建议在伊拉克新决议草案中,写明以美军为首的联军在明年一月撤出伊拉克。美英提出的决议草案,没有讲明撤军日期,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说,由于有保安需要,因此反对在决议草案设定一个撤军日期。 德国总理施罗德亦说由于伊拉克局势混乱,现在不适宜定下一个撤军日期。不过法国总统希拉克认为,新决议案要写明,下月尾管治权交还给伊拉克人民后,伊拉克的临时政府在所有领域都必须能够行使主权,也有权随时要求联军撤走,但他没有讲是否支持写明撤军日期。 【时事点评】在看完美国国务院的“反应”后,首席评论员就认为,华盛顿深知北京的想法,也深知法德俄三国的主张。他认为,大国之间的游戏就是这样,你想得到什么,你当然可以提出来,但是否能得到,还是得“靠实力”去说话。
不论是美国的“新决议”,还是北京的“修改建议”,都只是双方阵营的“叫价“而已 我们注意到,鲍彻说,“我真的不认为有任何成员国威胁否决”。对此,首席评论员指出,鲍彻此话并无虚言。 在昨天,我们对北京提出“建议书”(或者就称是“非正式文件”)的目的进行了深度分析。我们认为,直到目前为止,北京、包括另外三国都“还无意”去否决美国的“新议案”,因为大家都清楚,不论是美国提出的“新决议”、还是北京代表“四国”提出的“修改意见”,不过都是双方“开的价”而已。但是否能如愿 以偿,就得看各方自己的“实力”了。 就如我们昨天所指出的那样,提出或者支持这项“建议书”的“四国”都知道,“妥协是肯定的”,北京提出“要定下一个撤军日期”只是在有意“将”华盛顿的“军”。“四国”的真正的目的,还是要美国同意在“半年后”交出“兵权”,这才是“核心”。东方评论员认为,只要到时多国部队的领导权被“上缴”到联合国,那么,美军撤与不撤都一样。 “四国”有意“以退为进”,在美英面前演“双簧” 在我们看来,“四国”是在有意“以退为进”。一来,这么说可以迎合阿拉伯国家的反美情绪、为日后重返伊拉克,进而在中东发挥作用时“赢得民心”打下伏笔,又可以增加与华盛顿之间谈判的筹码;二来,由于伊拉克的安全稳定的确是个问题,让美国大兵继续在那里“站岗放哨”,做“不可能做好的事”也是个不错的主意。 也正是如此,就在华盛顿“反对”中国建议“明确定下一个撤军日期”后,德国总理施罗德就“马上出来打圆场”,说由于伊拉克局势混乱,现在是“不适宜定下一个撤军日期”。 而法国总统希拉克更是“圆滑”,他根本就不提“是否支持写明撤军日期”的事,而是独独强调“伊拉克的临时政府在所有领域都必须能够行使主权,也有权随时要求联军撤走”。 美国就有分析人士认为,在华盛顿看来,“挑头”“唱白脸”的北京是可恶,但躲在一边“既搞小动作、又要唱红脸”的柏林和巴黎更可恨!俄罗斯也好不到哪去。美国人心里明白,“四国”这次是在美英面前演“双簧”。 北京挑头“叫牌”,法国率先“亮牌” 华盛顿心里明白,北京通过这次“罕见的出头”已经达到了向国际社会“显示力量”、并向美国“报复”的目的。白宫也清楚,其实在“四国”中,只有中国最不愿意、也最没有理由在伊拉克问题上同美国闹僵。 在我们看来,伊拉克这边有法国和德国“顶着”,不怕美国不妥协。在北京代表“四国”叫出“定下一个撤军日期”这张牌后,“四国”也压根没有指望美国会同意。 首席评论员认为,法国提出的“伊拉克的临时政府在所有领域都必须能够行使主权,也有权随时要求联军撤走”观点,事实上才是法国代表“四国”亮的“第一张牌”,这才是华盛顿需要首先认真去“化解”的。 真正的核心是多国部队的领导权 东方评论员认为,最后,在“联军撤军问题”上,双方妥协的结果很有可能是“美国不必承诺具体的撤军日期,而伊拉克临时政府也有权随时要求联军撤走”。 之所以双方有妥协的余地,就在于“相比之下,撤军还只是个小问题,真正的核心是多国部队的领导权”。我们昨天曾提出,“四国”将会给布什一个“半年的考验期”。基于这种可能性,我们认为,多国部队的领导权问题很有可能将以”各说各话”的方式被“有意模糊”。 我们估计,就在这几天,我们看到的“新决议案”将描绘出一幅“这样的图画”:白宫在同意给伊拉克“临时政府”“全面的主权”后,会提出对“临时政府”今后的任何“要求联军撤军”的方案“都需要得到”联合国安理会的“核准”的附加条件。 白宫决策层“志大才疏”,布什现在是欲罢不能“ 昨天,我们还断定,按美国的“目前的思维方式”,不到山穷水尽的田地,华盛顿是绝不会交出伊拉克这个控制世界的“水龙头”的。事实上,虽然布什政府有“彻底控制全球”的“大志”,无奈白宫的决策班子却过于“才疏”。而由这个决策班子制定的、布什政府目前“仍在执行的伊拉克战略”之“短视”,也已被一年多来的诸多事实所充分证明。 首席评论员就认为,如果“放长眼光”,事实上“彻底移交主权”对各方都有好处,美国如能不被眼前利益所蒙住,而决心从伊拉克抽身才是明智之举。如果想继续保持对伊拉克的控制,只会使自己越陷越深。 问题是,美国已经在伊拉克投进了巨大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代价,而却没能捞回半点好处。就此认输,将主权彻底交出来,无疑是让布什“自己交出”白宫的钥匙。不光是布什不会干,就是共和党人也不会同意。 “欲取之,必先予之”,“四国”有意乎? 所以,首席评论员就指出,美国最大的敌人是美国自己,其次就是“时间”。因而,站在中俄法德的立场来看,既然布什政府仍在“作最后的挣扎”,也犯不着“主动地”选择“彻底对抗”这条路。可以肯定,只要布什的对伊政策没有根本性的转变,就算是戴上了联合国的这顶帽子,只要“四国”继续“委以虚蛇”、继续“搞小动作”,眼前发生在伊拉克的一切还有可能进一步的激化。 中国人有一句名言“欲取之,必先予之”,首席评论员认为,这正是“四国”当前可以、也应该采用的战略。“四国”大可以继续利用布什“无法从错误的对伊政策回头”的机会,利用产生“过渡政府”之前的这半年时间,来继续消耗、拖住美国,继续让美国陷入全球的战略被动。 其实,在北京代表“四国”提出的建议的前前后后,东方评论员“已经看到了这种思维”正在成形:既中国明确不反对“派多国部队”,而德国和法国也并不坚持“明确撤军时间”。从结果上看,这都为美国继续留在伊拉克“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因而,在我们看来,在这种条件下,再经过一段“讨价还价”之后,“四国”可能会充许将“联合国之顶帽子”“借给”布什戴“半年”,同意派出“多国部队”,可以肯定的是,只要美国不愿意交出这支“多国部队的”指挥权,我们认为,“四国”一定会有办法来“继续修理”华盛顿。比如,只派出少量的“非战斗部队”参与多国部队,这样,“多国部队”的战斗任务仍将由“美军自己扛”。 还有,也有分析人士认为,“四国”也有可能“以其人之道制其人之身”。美国不是要自己有机会否决“临时政府”可能提出的要其撤军的议案吗(美国是常任理事国,不可能让联合国核准任何撤军案)?“四国”也可以要求在“新决议案”中规定,对以美军为主体的“多国部队”任何重大军事行动,事先也必须得到联合国安理会的“核准”。 布什还能撑半年吗?美国也还能撑半年吗? 可以想像,如果是这一种结果,对美国而言,虽然让美军戴上了“联合国军帽”,但却又留下了一个“隐患”,如果“四国”不乐意,美军还是得“随时戴上”美军“自己的军帽”。 其实,不论“新决议案”最终会如何定案,可以肯定的是,布什已经虽然还没有倒下,但已经快撑不住了。在我们看来,有意思的是,布什在伊拉克问题上有个“半年考验期”,他在国内也有个“半年考验期”。 对布什而言,年底的大选可是说到就到了,国内、国外的这“两个考验”的关联度已不需多说。在伊拉克问题上,半年后什叶派掌权是非常可能的,因而时间不在美国这边、而在“四国”这边;在大选问题上,伊拉克局势进一步恶化也是非常可能的,因而时间也不在布什这边,而在克里那边。 我们想知道的是,布什还能撑半年吗?美国也还能撑半年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