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阿里汉 阿里汉在执教中国队的这段时间中共取得了18胜7平8负的成绩,从表面上来看成绩还是可以的,但是,如果仔细看以下每场比赛的具体比分就会发现,取胜的场次多是战胜一些向黎巴嫩、马来西亚这样的弱旅,在与我们的近邻韩国和日本的三次交锋中全部败北,在与西甲劲旅巴塞罗那的交锋中更是0:6惨败,可见,除了一次在家门口举行的亚洲杯亚军外,阿里汉执教下的中国队并没有什么起色。 球员时代风光无限的阿里汉,在他的执教生涯中并没有什么特别的闪亮点,反倒是越到后面成绩越差,最终沦落到在德国丙级联赛一家俱乐部当体育总监。就是这样的背景,使得阿里汉在当上中国国家队主教练后,始终在质疑声中工作。在阿里汉刚上任的时候进行的球迷调查显示,支持他做国足主帅的只有4.86%,而有24.16%的人认为“便宜无好货”。更是有44.59%的受调查者认为阿里汉是不可能带领中国队再度杀进世界杯的。和外界的质疑一样,中国足协对于阿里汉其实也是不放心的。 人们对阿里汉信任危机首次出现正是非典肆虐之时,原订于2003年5月举办的东亚四强赛是考察阿里汉,以及阿里汉考察球员最好的机会。但是非典使得比赛延期,而中国队也只能是光练不赛。恰恰是队员们在香河封闭训练的时候,阿里汉却选择了回家。非常时期,虽然这也无可厚非,阿里汉这一举动难免有些临阵脱逃的味道,同样也是错过了一个好好了解队员和中国足球的机会。之后的美国拉练是对阿里汉带队的第一次测验,结果是一平三负的成绩让人们非常失望。尤其是在和实力有所下降的哥斯达黎加队的比赛中,中国队还是和世界杯上一样输了个0:2。就是在和海地队这样没有名气的球队比赛时,中国队也是输了个3:4。可以说这次的“测验”,阿里汉是不及格的。 信任危机再一次地出现在今年春节期间和马其顿队的两场热身赛。中国队低劣的表现让人们喊出了“阿里汉下课”的口号。而记者们也把这个问题抛给了阿里汉。“我根本没有想过这些,我想的就是如何带队打好世界杯预选赛”,嘴上虽然这么说,但从当时阿里汉回答问题的表情中可以看出,他的确着急了。 球迷对阿里汉的怀疑还在于他的用人,其中在使用张玉宁、孙继海和一些老球员如李霄鹏、于根伟的问题上,他更成为了舆论指责的焦点。虽然在家门口举行的亚洲杯上中国队取得了亚军,但是无法掩饰阿里汉在用人,战术打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二、米卢 为了冲击在韩日举行的2002年世界杯,中国足协下大手笔请来了曾率领四支不同队伍闯进世界杯的国际级教头米卢。米卢在中国建立了自己的队伍,仍然沿用442的阵型,仍然采用两翼齐飞的打法,与其说米卢对中国的战术风格进行了改造,不如说他队球员的精神进行了改造。他的网式足球使他的球员们更加享受足球。他的球队是一支球队,而不是十一个人。他根据每个球员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打法,而不是拿起一套理论就往球员身上套。 米卢教会了中国球员如何做人和对待生活。他以自信和宽容、平和的心态和敬业的精神影响着球员;他尊重对手和不公开批评球员的做法使国脚们获益匪浅;他教会了球员如何享受生活的乐趣和轻松,摆脱沉重。这些足球场外的调教使国脚们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米卢用西方文化对中国足球进行了有效的渗透。在他的“快乐足球”说中有卡耐基的影子;他“你好我好他也好”的表扬,几乎是西方“爱心教育”取代中国传统“挫折教育”的翻版;而他的信任和宽容做法则和爱默生理论切合。中国足球始终在痛苦中打滚,该笑时也经常哭丧着脸;现在,该笑则笑,该哭却不哭,这种积极心态对中国足球,甚至对中国人已经久违了太多年。虽然,米卢在训练、战术打法和用人方面也曾经倍受指责,然而他带领中国国家队出现了世界杯的赛场上,已经足以说明他在中国的成功。 三、霍顿 1997年中国兵败十强赛,为了迎接2000年奥运会,中国请来了英国人霍顿,并让其身兼国家队和国奥队两队主帅。中国人一直以为自己在足球方面和英国人很相似,何况英格兰在96年欧洲杯上还很出彩,所以要请英国教练。霍顿在入主中国足坛后,拼命给他旗下的队员灌输他的英式理论,确定了442的阵型和长传冲吊的打法。但霍顿带队打比赛却只叫座不叫好。一则霍顿只是个理论派教练,他只是教,却不知道怎么让球员更加理解,并且他无法调动球员的积极性,发挥每个球员特长,他的球队队员都被限制在自己的区域里,不感越雷池半步。二则英格兰在欧洲杯上的出色表演,是依赖于他们有出色的传球手和射门机器,比如贝克汉姆、希勒。而中国队没有这样的球员,右前卫李明处于其颠峰期,表现尚可;左前卫申思外战外行,内战内行,整场比赛不见人影。替补姚夏徒有速度,传球不到位。锋线上宿茂臻是个头球大师,脚头不准;而郝董并不擅长头球。在这种情况下,打英式足球实在是强人所难。虽然众多国脚力保霍顿,但他还是被迫下课,事实上从他本赛季率领川军的成绩也证明了他确实只是个理论大师。 在霍顿时期,国家队实实在在地学到了442阵型理论知识,虽然当时似乎不是很管用,但为后来能够更深的理解奠定了基础。同在1997年,留学巴西的中国健力宝足球队回国。这支队伍在巴西青年锦标赛和“土伦杯”上的出色表现,使人们深信他们已经获得巴西足球的精髓,对他们充满了希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联赛中的表现证明这批球员并没有得到巴西足球的真传,而在霍顿英式打法的熏陶下,他们仅存的一点巴西风采也被磨灭了。现在的联赛赛场上,人们还记得几个健力宝的球员。中国人不是巴西人,没有他们那样的身体素质,巴西风格在中国行不通。霍顿在带领国奥队冲击奥运会失败后,也给自己带来了下课的命运。 四、施拉普纳 1994年,中国国家队迎来了历史上第一位外籍主教练德国人施拉普纳,中国足协显然希望这位曼海姆神话的缔造者能够在中国重建德国战车。但是施拉普纳似乎是更看中钱,而不是带领国家队能取得什么样的进步。在中国酒足饭饱腰包撑满之后扬长而去,可惜中国媒体在其走后还“施大爷”前,“施大爷”后的为其唱赞歌。请施拉普纳执教中国队,实际上是中国外教史上的一次失败,施拉普纳就算率领曼海姆创造过奇迹,但他毕竟是个俱乐部的教练,不仅从未执教过国家队,而且也远离主教练职务多日了。再者,德国人在九十年代前半期创造的辉煌,更多的是靠顽强的日尔曼精神,恐怕没人会在96年欧洲杯决赛下半场的前三十分钟想到冠军是德国吧。但中国人不是德国人,中国人在球场上顽强不起来。在中国足球的施拉普纳时代,中国足球的整体战术素养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提高,其实施大爷为中国足球做过的唯一的一点贡献就是把杨晨带到了德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