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所指中日关系将毁于一旦究竟为何? 2005年05月26日 10:05 【文章字体:大 中 小】 凤凰卫视5月26日消息 据海外媒体综合报道,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近日提出警告,指中日关系可能毁于“一旦”。外交消息指出,由于日本领导无视中方近期为国内“反日情绪”降温所作出的努力,反而预示可能再去供奉着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参拜,中国不得不作出两手准备,一旦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再去靖国神社,中日外交关系可能会面临两国自1973年关系正常化以来最大的倒退事件。 据日本放送协会(NHK)报导,胡锦涛是5月22日会见日本自民党干事长武部勤和公明党干事长冬柴铁三时警告,中日关系可能毁于“一旦”。日本放送协会引述胡锦涛的话报道说:“日本领导层近日参拜供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这是中国不愿见到的事。” 报道又引述胡锦涛说:“如果我们打个比方,中日关系就如同砌砖墙一样,要一块砖一块砖地砌,但要塌下来,只需瞬间。” 新华社的报道说,胡锦涛强调,在当前中日关系面临困难的情况下,加强两国执政党之间的对话和沟通,对推动中日关系改善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小泉在会面后不但没有采取改善两国关系的举措,反而在中国副总理吴仪来访期间,不断重申参拜靖国神社的意愿,全然不把吴仪放在眼内。正在日本访问、外号“中国铁娘子”的吴仪,5月23日在毫无征兆下,突然以“处理国内紧急公务”为由,取消原定当日下午与小泉的会晤,同时腰斩访日行程,立即乘搭专机返回北京。 小泉自2000年以来,已四度前往靖国神社。中国过去一直就这问题向日本方面反映,但因为情况没有改善,国内出现“反日”情绪。即使如此,中国还是大力阻止大规模示威再次出现,但东京明显没有重视中国国内的政治形势。 据指出,如果小泉前往靖国神社,而中国只是继续由外交部向日方提出抗议,中国民众的情绪可能会出现极大反弹。面对这个局面,中国政府现正考虑更大的政治动作来响应小泉可能的行为。 消息人士又指出,中国外交部会因应日本领导参拜靖国神社的日期和规格等因素,对日方的行为作出响应。 在中国的外交历史上,外交关系“毁于一旦”的具体表现有很多方面:1961年7月中印发生边境纠纷,印度驻华大使戈帕尔·帕塔萨拉蒂离任;一年后,中国驻印度大使潘自力也于1962年7月18日回国。此后中印关系实际上降格为临时代办级长达15年。 1979年中国和越南爆发战争,当年年初,中国召回中国驻越南大使杨公素“回国述职”,之后两国就爆发战争。 另外,1980年在中国跟荷兰的外交关系上曾发生过一场风波,因荷兰批准向台湾出售潜艇,1981年5月两国关系降为代办级。1984年2月中荷才回复大使级外交关系。 1991年9月27日,法国政府宣布批准向台湾出售6艘“拉法耶特”护卫舰,金额20亿美元。另10艘由法国出售技术,让台湾建造。16艘潜艇总金额约45亿美元。9月28日,中国政府对此提出严厉抗议,要求法国遵守中法建交原则和国际关系准则,不向台湾出售武器,不与台湾建立任何官方关系和进行任何官方接触,并将法台关系严格限制在民间经贸关系的范围内。此次出售潜艇事件对两国关系造成了严重损害。 1992年11月18日,法国达索等公司签订向台湾出售60架"幻影2000-5"战斗机合同,总金额38亿美元。后经中国政府多次警告无效,法国政府坚持批准这一军售合同。 1992年12月23日,中国外交部要求法国在一个月之内关闭其驻广州总领事馆。中法政治关系和经济关系遭受重大打击,进入严重困难时期。至1994年1月12日,中法发布联合公报,认为,中法两国应恢复传统的友好合作,关系才开始解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