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PCN防雷技术论坛

 找回密码
 轻松注册
查看: 242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对雷电轨道业务建设的几点思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6-11-30 16:4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对雷电轨道业务建设的几点思考

摘自《中国气象报》

十几年来,雷电防护工作由原来单一的防雷装置检测逐步发展为防雷行政管理、防雷装置检测、图纸审核、竣工验收和雷电防护工程等方面,各级防雷技术服务机构在建筑物、信息系统、易燃易爆场所等方面的雷电防护上积累了大量的实际经验,为社会的雷电防护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但由于气象部门对雷电基础研究比较薄弱,在雷电防护事业的发展中明显缺乏科研和技术支撑,雷电监测、预警预报和防护技术的开发应用远不能满足社会对防雷工作的强烈需求。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明确了雷电灾害防御保障的战略任务,并把雷电灾害防御列为气象事业的八大业务轨道之一,这些都给雷电防护事业的大发展带来了机遇。
                    
雷电轨道的总体功能
    
  《中国气象局业务技术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确定雷电业务包括雷电监测、预警预报、检测与防护技术服务、研究开发和管理协调等业务,业务内容多,涉及面广,需要将雷电各项业务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雷电监测、科研、服务等综合运行大平台,形成以雷电监测为基础,雷电科研为支撑,雷电预警预报、防护技术开发与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研究型业务服务体系。
    
  雷电轨道的建设,一方面提出了今后气象部门的雷电业务是以提高雷电防护科技水平为发展方向,重点是加强对雷电监测、预警预报的研究开发,提高气象部门防雷技术服务水平,增强社会防御雷电灾害的能力,真正实现防雷减灾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的目的。另一方面,也在体制上解决了防雷技术服务人员的身份保障问题,这对于稳定技术队伍,推进防雷减灾事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雷电轨道业务建设的关键环节
     2006
9月,中国气象局出台了《雷电轨道业务方案》,各省(区、市)防雷中心也结合实际制定了《雷电轨道业务实施方案》,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存在一些至关重要的环节需要重视。
(一)理顺雷电轨道业务的运行机制
    
  由于雷电轨道业务既有雷电监测、预警预报、雷电防护,又有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等,涉及的管理部门有监网处、防雷办,业务部门有防雷中心、气象台、气象信息网络中心、气象技术装备保障中心、人工影响办公室等不同的部门,要形成一个运行流畅、资源共享、功能齐备的大平台,需要进一步理顺相应的运行机制。
    
 首先,管理上必须统筹规划,分工明确,责任落实。认真分析本省实际,科学制定轨道业务实施方案及进度计划,明确相关部门的具体分工,稳步推进雷电轨道业务的建设,同时,要建立轨道建设目标责任制,落实轨道建设责任人,将轨道建设纳入对部门和个人的重点考核。
  其次,业务建设上要充分体现集约化、研究型、开放式的原则。在规划雷电监测网络布点时,要整合现有雷电监测网,配合其它轨道建设的需求,统一规划;在信息传输上,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气象信息传输系统实现雷电监测资料的实时传输,不能另辟溪径重新建设雷电信息传输网络;在雷电预警预报产品开发研究方面,不能仅仅局限于对公众雷雨天气预报,要针对不同用户群的需要,开发专业化的雷电预警预报产品,以满足社会各行各业的具体需要。
   
  (二)完善雷电轨道建设的投入机制
    
  雷电业务轨道的业务经费主要包括监测网、信息传输系统、预警预报业务系统、技术服务系统、科研开发等建设费用。中国气象局提出,轨道建设要在积极增加公共财政投入力度的同时,建立和完善雷电防护科技服务的投入运行机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争取多渠道经费投入。这在形式上制定了雷电轨道建设的投入机制,一是争取公共财政渠道,二是雷电科技服务渠道,但在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6-11-30 16:46:00 | 只看该作者
实际工作中,每个省、市、县的公共财政渠道的保障不尽相同,雷电科技服务的水平也高低不一,条件好的地方可以很快开展起来,条件差的地方可能很难起步。解决好这一问题,最好在中国气象局的层面争取得到中央财政的投入,从主渠道解决轨道设备、科研等方面的经费,迅速全面地开展轨道建设,再由中国气象局、地方财政和雷电科技服务投入维持轨道的运行。
    
  (三)雷电预警预报产品的开发应用是关键
    
  多年来,我们对雷电的物理原理、防护技术等基础理论进行了的广泛研究,积累了大量的实际经验,但对于雷电预警预报产品的开发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国家投入大量的资金建设雷电监测、信息传输及雷电业务服务系统,最关键问题是要解决雷电预警预报产品的开发,没有服务社会的产品,轨道建设的意义无从谈起,因此,必须以雷电科研开发为支撑,充分利用气象部门的资源,在高精度雷电时空分布监测的基础上,建立雷电预警预报业务平台,综合运用雷达、卫星、探空和闪电定位监测资料,开发本省的雷电天气潜势预报、雷电活动预报、雷电数值预报模式,消化吸收国家级雷电预警预报指导产品,制作适合于不同需求的雷电预警预报产品,开展雷电危险等级、雷电演变和移动趋势、雷电强度特征等预报预警业务。
     
  (四)相互衔接的雷电轨道业务流程是高效运行的动力
    
  在雷电轨道业务的建设上,中国气象局要求各级气象主管机构的各有关职能机构按照职责分工,分别负责履行雷电业务的监测、预警预报、防护服务和科研的管理职责。
    
  由于雷电轨道业务涉及的部门较多,部门之间的衔接十分重要,要保障雷电轨道的顺利铺设、高效运行,必须制定雷电监测、预警预报、雷电防护等方面的业务流程。信息传输系统对雷电监测系统观测资料的收集、处理和产品分发,要与雷电预警预报系统的需求紧密联系,为雷电预警预报产品的制作发布提供信息、传输保障,同时,雷电预警预报产品通过气象部门的公众发布窗口和雷电防护技术部门等渠道为社会服务。每项业务流程之间相互支持,资源共享,形成一个相互衔接有机的整体。
    
  (五)构建雷电预警预报服务平台是服务社会的重要措施
  雷电轨道业务建设的最终目是服务社会,服务社会需要有准确及时雷电预警预报产品,产品的发布必须建立高效运转的雷电预警预报服务平台。根据社会需求,雷电预警预报服务平台可分为公众服务平台和专业服务平台。公众服务平台由气象台现有完善的服务平台承担,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电话、短信等渠道完成对政府、公众的雷电预警预报服务;专业服务平台由地级以上防雷中心建设,建立专业雷电业务服务系统,在气象台雷电预警预报产品的指导下,开发适应不同行业和部门需求、内容丰富的雷电信息产品,提供高质量、高时空分辨率的雷电专业应用产品,通过网络、邮件、短信等渠道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
    
  (六)加强科技、人才支撑是雷电业务持续发展的保障
    
  发展的要务在于创新,创新的基础在大量的科学研究,科学研究的成功在于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尽管近几年我们通过人才引进和培养,从事雷电业务工作人员的学历结构、知识层次有了明显的改善,但与雷电轨道业务的需求还有差距,因此,必须建立和发展研究型的雷电业务体制,形成气象部门的雷电研发体系,增强雷电业务科技含量,从根本上解决科研与业务脱节的问题,促进雷电科学研究与科研成果转化,通过引进、培养和使用并重,培养为主的途径,加快高层次雷电业务人才的培养,形成一支一岗多责的科研、业务、服务队伍,提升雷电研究和业务服务的整体能力,为雷电业务运行提供科学与技术服务保障,从而实现防雷减灾事业可持续发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轻松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沪ICP备13015411号-2|ASPCN防雷技术论坛.

GMT+8, 2024-12-23 11:08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