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PCN防雷技术论坛

 找回密码
 轻松注册
查看: 5376|回复: 3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建议大家看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3-8-2 10:2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richard在 2003/08/02 10:50am 第 3 次编辑]

“地里活你干不惯,有我哩。种庄稼没有假,加林哥,我给你休礼拜天 ...”
---- 《人生》中

“……到外面你多操心,人生地疏,不像咱本乡田地……加林哥,你不知道,我是怎么爱你……”巧珍说不下去了,掏出手绢一下子塞在了自己的嘴里!
---- 《人生》中

“我给你跪下了!姐姐!我央告你!你不要这样对待加林!不管怎样,我心疼他!你要是这样整治加林,就等于拿刀子捅我的心哩……”
---- 《人生》中

哥哥你不成材,卖了良心才回来……
---- 《人生》中

人生的道路虽然慢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 《人生》中


真正奠定路遥创作基础的作品是《人生》。当路遥年轻时不停地奔波在城市与乡村时,他最为熟悉的生活即是“城市交叉地带”,充满生气和机遇的城市生活对于象他那样的身处封闭而又贫困的农村知识青年构成了一种双重的刺激,不论在物质还是在精神上。路遥思考并理解了这一现象,在城市化的浪潮汹涌而来的种种冲击中,他提出了农村知识青年该如何作出选择。

  早在大学读书时,路遥阅读了大量的经典名著,并对新中国的文学成就进行了一翻巡视,他发现以前的小说带有某种脸谱化的倾向,正如儿童眼中将电影中的人物形象简单分为“好人”和“坏蛋“,而人的思想是复杂的、多变的,绝对不能将复杂的人性这样简单的划分,这种思考体现在《人生》的主人公高加林身上。

  《人生》发表于1982年,改革时期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构成了它的时空背景。高中毕业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离开土地,再离开土地,再回到土地这样人生的变化过程构成了其故事构架。高加林同农村姑娘刘巧珍、城市姑娘黄亚萍之间的感情纠葛构成了故事发展的矛盾,也正是体现那种艰难选择的悲剧。

  高加林正是作者着力塑造的复杂的人物。他身上既体现了现代青年那种不断向命运挑战,自信坚毅的品质,又同时具有辛勤、朴实的传统美德。他热爱生活,心性极高,有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关心国际问题,爱好打篮球,并融入时代的潮流。他不像他的父亲那样忍气吞声、安守本分,而是有更高的精神追求,但是他的现实与他心中的理想总是相差极远,正是这样反差构成了他的复杂的性格特征。当他高中毕业回到村里后当上了民办小学的教师时,他很满足这个既能体现他的才能而又对他充满希望的职业,但是好景不长,他就被有权有势的大队书记高明楼的儿子顶替了,他重新回到了土地。正当他失意无奈,甚至有些绝望的时候,善良美丽的农村姑娘刘巧珍闯进了他的生活,刘巧珍虽然没有文化,但是却真心真意地爱上了高加林这个“文化人”,她的爱质朴纯真,她以她的那种充满激情而又实际的作法表白了她的炽烈的爱。而实际上她所得到的爱从一开始就是不平等,高加林在她的眼中是完美的,而她对于高加林来说只是在他失意时找到了精神上的慰籍。当机遇再次降临到了高加林身上,他终于抓住了这次机会,重新回到了城市。

  城市生活给了高加林大显身手的机会,又让他重新遇到了他的同学黄亚萍。与巧珍相比,黄亚萍无疑是位现代女性,她开朗活泼,却又任性专横,她对高加林的爱炽烈大胆又有一种征服欲。高加林的确与她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他们有相同的知识背景,又有许多感兴趣的话题,当他们俩口若悬河、侃侃而谈时,高加林已经进入了一种艰难的选择之中。当高加林隐隐地有了这种想法时,他的念头很快便被另一种感情压下去了,他想起了巧珍那亲切可爱的脸庞,想起了巧珍那种无私而温柔的爱。当巧珍带着狗皮褥子来看他时,他的那种难以言说的复杂的感情一下子表现了出来。在经过反复考虑后,他接受了黄亚萍的爱,可同时意味着这种选择会无情地伤害巧珍,当他委婉地对巧珍表达了他的这种选择后,巧珍含泪接受了,但她却并没有过多地责怪高加林,反而更担心高加林以后的生活,劝他到外地多操心。但是泪水却在脸上刷刷地淌着。

  但是好梦难圆,高加林进城这件事终于被人告发了,他要面对的是重新回到生他养他的那片土地,他的所有的理想和抱负如同过眼云烟难以挽留了。他难以承受这份打击更难以面对生他养他的那片土地。他减少了狂热而又冷静的反省,接受了德顺爷爷的一翻话,而后一下子扑倒在黄土地上。

  路遥在《人生》中引用了作家柳青的一段话:

  人生的道路虽然慢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

  这段话的确可以作为《人生》这篇小说的一个注解。

http://www.skysongs.net/article/paper/rs/rs.htm


31
发表于 2003-8-11 14:23:00 | 只看该作者
你说“至少”?嘿嘿,好办了:)OK。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楼主| 发表于 2003-8-11 14:16:00 | 只看该作者
不行,至少5斤,要整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03-8-11 14:13:00 | 只看该作者
别靠。5斤就5斤。不知道有没有这么小的……

实在不行买一牙算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楼主| 发表于 2003-8-11 13:05:00 | 只看该作者
靠,5斤就可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03-8-9 14:19:00 | 只看该作者
下面引用由richard2003/08/09 01:22pm 发表的内容:
我也想吃锅盔。

真的想?下星期我给你空运一个去:)

要20斤的还是30斤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03-8-9 13:22:00 | 只看该作者
我也想吃锅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03-8-9 13:16:00 | 只看该作者
自<人生>至<平凡的世界>能够感受到时代在路遥身上的印迹.
想起当年到了那块地,就想吃一块锅盔,可那儿的人已经不再吃那口了.
现在想起,有点遗憾,但我知道它一直就是我的心里.
时常想起来,有点甜--,不知道这算不算幸福?
这二种书 相信不同的人大多会在不同年龄去阅读它.而我会在不同的阶段去看它.期望是在一个月明风清的夜晚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03-8-9 11:59:00 | 只看该作者
我明白,可我真的说不出来。或许有时候也没有办法说,说了没有人信。大家以为我在做梦……说了与没有说有什么区别?留一个梦给自己吧,辛苦的等着它实现的那一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03-8-9 10:46:00 | 只看该作者
下面引用由通天雷神2003/08/08 10:05pm 发表的内容:
读书,各人有各人的感悟。我不看每个人说什么,却在想他为什么这样说。
原本以为你能懂我的意思:真正的感悟不在于你看了多少遍书,有怎样的感悟和个人情节。在于你真正的明白了什么,影响了你什么。而这影响是你说不出来的。

你前面说“在于你真正的明白了什么,影响了你什么”,就表示你知道是“什么”了,而后面又说不出来。我是不太懂你的话。

一本书,每个人从里面悟的会有差别,但至少对作者要表达的基本思想的理解应该是一样的。比如说,对《红楼梦》有很多解读,但都不会认为宝玉是爱宝钗不爱黛玉吧。

至于对自己的影响,一些情节与对话是很重要的,作者也是透过这些描述来表达他的思想的。一些名篇,大家一定会记得那些经典对白与情节。比如拿现代的电影与小说说吧,《大话西游》和《第一次亲密的接触》,很多坛友都可以说出几句对白。所以对一些脱离原著,自以为可以抽象、提炼、升华出一些感想与心得的人,我是很不以为然的。

一些感悟与影响确实是深层的,有时很难用言语准确表达出来。但只要你是真的被感动,真的对自己的个性、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影响,我相信还是可以说出来的。因为那种影响已经深入你的思想,成为你的一部分,是你可以很自然就可以表达出来的。只有那些并没有什么触动而拼命想证明、想表达自己如何如何的,才会搜肠刮肚、拼凑词藻,那当然就很难说清了。

我是一个俗人,对普通人的生活是热爱的,所以也常常被这类故事感动。在南方这样物欲横流的社会,我很庆幸我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有一帮可以交心的朋友。我珍惜现在的一切,也愿意力所能及做一点对社会有益的事。我有一个计划,就是退休后去山区教几年书,也算是发点余热吧。

很啰唆写了这么多,离主题似乎远了点,也算是有感而发吧。如果你看完了,那就太辛苦你了,对不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轻松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沪ICP备13015411号-2|ASPCN防雷技术论坛.

GMT+8, 2024-9-23 17:49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