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PCN防雷技术论坛

 找回密码
 轻松注册
查看: 16724|回复: 4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关于两接地网并联的一点看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5-3-9 21:4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watermark]某观点认为:假设一个接地网的土壤电阻率分布成2块,地网面积为A=A1+A2;其中,A1部分的土壤电阻率为ρl,接地电阻为R1;A2部分的土壤电阻率为ρ2,接地电阻为R2,根据接地电阻的简化计算式,则有:

总地网的接地电阻为R1与R2的并联值

当某地网的土壤电阻率分区数超过2个时,可以采用上述方式两两合并而得到总的等值土壤电阻率。

这个观点和计算对吗?请专家说点意见。[/watermark]

48
发表于 2006-11-9 16:36:00 | 只看该作者

我加了,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
 楼主| 发表于 2006-11-9 13:02:00 | 只看该作者
有群啊。“雷神之家”。2607177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
发表于 2006-11-9 09:27:00 | 只看该作者
提个建议吧,雷神能不能做个教学的群网者网站,当然在你有时间的情况下,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6 10:36:00 | 只看该作者

有高人说,在沙地上换土效果极好,我想应该是他的测试极正处在低电阻率区,否则,不会有如此大的作用。在地网40米范围内全部有降阻剂或金属粉,即使用摇表,0.5欧也不成问题。

——呵呵。你的这个说法,行业里叫“封”。乃邪派武功之一。就是把测试电极“封”在人工接地网内。也就是行业里很的人说的:“接地电阻不是做出来的,是测出来的”。等等。但是,你可知道,对于“非均质土壤的工频接地电阻的测量”是按“差等法”来测量的。就是要求1D/2D与4D/6D条件下测量的工频接地电阻为“等值”。如不相等取其大者。

难怪梅老先生说中国一半人不会测接地电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6 10:27:00 | 只看该作者
[B]以下是引用[I]towhy[/I]在2006-9-29 14:44:00的发言:[/B][BR]其实,还有一个问题,单根垂直接地极或水平接地体、以及闭和接地网的接地电阻计算公式中的土壤电阻率为大范围内的平均土壤电阻率,比如,一根角钢接地极,理论上至少是半径20米以内的平均土壤电阻率。雷神犯了基本错误。应该是在接地体有效泻流范围内(立体)的土壤平均电阻率。除非你的测试极位置有问题。有高人说,在沙地上换土效果极好,我想应该是他的测试极正处在低电阻率区,否则,不会有如此大的作用。在地网40米范围内全部有降阻剂或金属粉,即使用摇表,0.5欧也不成问题。
有问题在于,我们所说的“土壤电阻率”在理论上是指“均质土壤的土壤电阻率”。对于二层土壤,对于非均质土壤的工频接地电阻的计算是以边界函数来计算的。非我不会,实是和我们所讨论的这个话题没有关系。怎么能说我“犯了基本错误”?通常我们所说的“工频接地电阻”中所说的“土壤电阻率”从数学模型上讲,都是“均质土壤”条件下,假如改变这一条件,你所的就根本不对。 “应该是在接地体有效泻流范围内(立体)的土壤平均电阻率”。我不能理解你这个提议。因为“接地体”本身,在计算“工频接地电阻”的时候,仅仅是“表面电荷量与表面电场下表面电容的关系”。而不是一个“体积电容或者体积电荷”的关系。也就是说:“接地体”的“工频接地电阻”根本与和冲击有关的“泻流范围”没有任何关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
发表于 2006-10-13 16:57:00 | 只看该作者

好久没来了,正好学习到雷神的图呵呵!!

学习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
发表于 2006-9-29 14:44:00 | 只看该作者
其实,还有一个问题,单根垂直接地极或水平接地体、以及闭和接地网的接地电阻计算公式中的土壤电阻率为大范围内的平均土壤电阻率,比如,一根角钢接地极,理论上至少是半径20米以内的平均土壤电阻率。雷神犯了基本错误。应该是在接地体有效泻流范围内(立体)的土壤平均电阻率。除非你的测试极位置有问题。有高人说,在沙地上换土效果极好,我想应该是他的测试极正处在低电阻率区,否则,不会有如此大的作用。在地网40米范围内全部有降阻剂或金属粉,即使用摇表,0.5欧也不成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
 楼主| 发表于 2006-9-17 21:46:00 | 只看该作者
[upload=jpg]UploadFile/2006-9/20069172145653343.jpg[/upload] 呵呵。以为看过我那论文了呢。没有关系,我最近写的,在下期《防雷技术》上发的论文里还有更详细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9-17 21:51:41编辑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轻松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发表于 2006-9-15 09:20:00 | 只看该作者

其实楼主的公式是我们高中学物理时的一个在理想状态下的公式:

R=R1+R2……

但该公式在书上时只指物理元件并联的电阻,受其他条件干扰较小;所以我觉得应该不适用于有相当条件限制的地网的计算。

不知该观点是否正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轻松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沪ICP备13015411号-2|ASPCN防雷技术论坛.

GMT+8, 2024-6-16 00:47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