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PCN防雷技术论坛

 找回密码
 轻松注册
楼主: lilei19841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请教关于通常用四极法测土壤电阻率如何反演土壤结构的问题.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9-2-13 11: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大胡子 于 2009-2-12 13:17:00 发表 你搞这么多的例子只能证明一点:如果整台小钻来多钻几口井好好测测,而不是听设计院瞎算,也不用这么麻烦的.
那两个是特例,一般的,只要电阻率变化不太大,普通设计院也能算个大概,但是如果仅整台小钻来多钻几口井整台小钻来多钻几口井,那么,算个大概都难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09-2-13 11: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5# 通天雷神 的帖子

确实,关键在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09-2-13 12: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通天雷神 于 2009-2-12 15:16:00 发表 目前算是接地这个行业的黄金时代。老一代的还没老糊涂。中间新生的一代如何金良、文习山等等学术上都已经很强。应用上,在建项目很多,有无数机会可以去验证所学。正是年轻人积累经验,学习理论最好的时候。有东西学,有人可请教,有机会去历练。多好的时候。百年难遇啊。
挺佩服这些强人的,能在中国目前这等社会背景下达到如此的造诣真的很不简单。 不过,现在的情况还是很不利技术人员纵深发展的,很多技术员到了三十多岁就在设法转行政,空有才能发挥不出来,我在电力部门发现了很多这种情况。 中国现在太缺少科学、技术人员成长的环境了,否则就不会出现今天少数强人世界顶尖,整体水平世界落后的情况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09-2-27 11: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4# kalifa 的帖子

请问一下,您这是表达的什么意思? 老了,跟不上时代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09-2-28 23: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又见星空 于 2009-2-28 21:25:00 发表 就连长江委的也不敢说他们的设计和现实没有偏差,其原因就是什么前期勘察测试都有点忽悠,我们每次搞电站接地工程的时候,为了对得起那十几万的设计费,的确是花功夫,公司在这块的确是个弱项,所以一般都是请外援,坦白的说,哪个方案不是为经济效率服务?所以勘察计算什么的只是参考,没必要为此专题研究,又不是挖石油,做接地,
“就连长江委的也不敢说他们的设计和现实没有偏差”,设计和现实有偏差是必然的,这是最基本工程常识,你说这个能证明什么? 也许你们公司的前期勘测是在忽悠,但这绝不能说所有的单位“前期勘察测试都有点忽悠”!不要以点带面去是推断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09-3-1 00: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又见星空 于 2009-2-28 21:25:00 发表 所以勘察计算什么的只是参考,没必要为此专题研究,又不是挖石油,做接地,有个电阻率了何必还要去研究地下结构?说是在研究原子弹没有任何贬意,只是觉得接地活路还没有必要到那个精细度。
兄弟啊,我得提醒你,以上观点只适合你们公司~ “有个电阻率了何必还要去研究地下结构?”谁在研究地下结构了?搞清电阻率的分层状况有利于进一步准确设计和计算,要不测视电阻率干吗?四极法测得的是“视电阻率”,通常不能直接用于计算的,这会导致较大的偏差。 对你们公司来说,精湛的视电阻率分析技术没什么价值,但并不表示其它单位也是如此。精湛的分析技术可以将很多复杂的大型接地工程的设计误差压缩在5%之内,稳赚不亏,你所提到的长江委就具备这样实力的牛人。忽视了必要的分析,谁也不能保证将接地电阻值计算到八九不离十的地步。不会分析电阻率,贸然承接工程,将10多口100多米的深井、斜井打下去,很有可能搞到血本无归的地步,我就在华北碰到过这样的事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09-3-1 13: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1# ljry8044 的帖子

将土壤分成如下三层后: 1~1.4m,22(欧?米);1.4~16m,84;16m以下,1798 实测平均视电阻率值与模拟的理论视电阻率曲线的如下图所示,略有误差,但基本上吻合,毕竟,实际土壤是很难达到理想的均匀状态的 根据上述分析数据可算得水平地网的接地电阻为1.22欧,实测值为1.3欧。 最后华北电力大学又设计了深井结合斜井的降阻方式,预计可将接地电阻降至约0.8欧,但考虑到地理因素受限的因素,如采用常规方式测量,实测值会低一些。采用了华北电力大学的方案后,最后实测值为0.69欧,与华北电力大学所预算的基本一致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轻松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09-3-1 13: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2# ljry8044 的帖子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变电站的土壤电阻率是极不均匀的,不仅垂直的如此,水平的更是如此,一开始测了三十个点,电极间距从0.2m~20m不等,整体实测视电阻率曲线图如下,平均值前面已经列出来了: 1m,23;2m,37;3m,34;5m,48;10m,66;15m,102;20m,112. 另外,这种类似的设计清华大学也做过。广东那边一送变电工程公司遇到难题了(广东那边比较虚浮,勘测不仔细,设计也不够认真,但设计院通常会预算较多的费用给工程公司,如果依照方案降不下来,工程公司自己想方法,降下来了,则工程公司自己赚,一些变电站工程公司光接地一项就有年赚几百万或者亏100多万的记录),花了5万请清华大学的牛人帮助设计和计算,施工好后实测值与设计值基本一致,听说是何金良的队伍做的的。 因此,只要通过详细的勘测和细致的分析,即使像上述极度不均的土壤也能算个大概,这就是四极法测量和分析的绝对优势所在。所以,中南院、华东院邀请雷神给其作相关讲座是有着相当道理的。通过精湛土壤视电阻率分析技术来准确设计接地方案是大势所趋,美国则降电阻率的测量和分析技术列入到变电站的接地规程(IEEE Std 80-2000,IEEE Guide for Safety in AC Substation Grounding)里面去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轻松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09-3-2 11: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大胡子 于 2009-3-2 0:09:00 发表 再说下变电站接地设计:必须钻探进行地质勘探,如果没有有岩土工程勘察资质的公司做的基础地质勘察报告,哪个设计院也不会给设计的。
您老在说接地设计还是变电站设计? 女人型思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09-3-2 11: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6# 通天雷神 的帖子

他哪在跟你谈技术?在练习诡辩术! 他曾经这样折腾了我半天,可怜我还费尽心思来跟他讲技术,试图把他讲懂呢,这家伙一肚子坏水 以后再碰到这种情况千万别再跟他谈技术,直接驳他的论点就行,就像我刚才那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轻松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沪ICP备13015411号-2|ASPCN防雷技术论坛.

GMT+8, 2024-6-11 07:00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