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PCN防雷技术论坛

标题: [转帖]我在朝鲜的三天三夜(16-20) [打印本页]

作者: richard    时间: 2003-8-21 13:27
标题: [转帖]我在朝鲜的三天三夜(16-20)
(十六)

  在沈恩惠的引领下,我们进入了一个规模并不大,容量大约为1200人左右的小剧场。在不长的时间里,小剧场便已坐得满满当当的,其中八成为中国人,二成为从朝鲜全国各地赶来参观和学习的老师及学生。  
    
  大约6点整,节目开始!只见在暗红色的纬幕后面,轻轻巧巧地闪出了一个眉目非常清秀的少女。只见她身着一套柔软光洁的白色连衣裙,像一朵素雅的白菊花悄然绽放在舞台之上,在灯光的映照下,她那如瀑的黑发像黑缎子似地闪着光,衬得白玉般的脸蛋百般娇柔,纵是天上的明月也不由黯然失色。  
    
  她静静地站在舞台上,明亮的大眼睛略含羞涩地环视了一下全场。然后,她用她那非常动听的声音说了一长串朝语。可惜的是,我们一句也没有听懂。  
    
  随着她的声音袅袅而落,那二成朝鲜人便使劲地鼓起掌来,而另外八成中国人在听得莫明其妙之下,被这无形的气氛所感染,也不由热烈地鼓起掌来!  
    
  在这由弱转强的掌声中,那清丽的朝鲜少女嫣然一笑,轻轻地鞠了个躬,然后往后一闪,随即便消失在那厚厚的纬幕之中。  
    
  这时,小剧场的灯光全部暗了下来,一阵轻柔的音乐宛若从天际缥缈而来,似有若无。就在我们屏心静气地细心聆听之时,那厚厚的纬幕习习拉开,台上现出了四个可爱的白衣少女。而四支话筒,也神奇地从舞台上的地板间无中生有地缓缓升起,直到四个可爱少女的面前。  
    
  四个少女微一弯腰致意,随后音乐渐起,四个少女开始轻展歌喉,背后的背景也随着她们美妙的声音,一幅一幅不停地变幻着。画面上,依此展现的是朝鲜的中小学生们,是如何听金日成的话,读金日成的书,在金日成的英明指引下,幸福而快乐地茁壮成长的……  
    
  至于她们唱的是什么,我完全听不懂,但这并不要紧,因为那优美的旋律却依然可以跨越国界、跨越民族地让人心旷神怡,心魂为醉!  
    
  就在我们渐渐沉浸在这由声画和歌声营造的美妙幻境之中时,那四名少女却开始越唱声音愈低沉,愈低沉音调便愈凄婉,而背影上也开始显出了在万恶的旧朝鲜,少年儿童悲惨命运的画面,一幅接一幅,让人不忍卒睹……  
    
  不知不觉中,四名少女的歌声低沉得似已不可闻……真是“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随着一轮红日冉冉升起,金日成的形象大放光芒,而音乐也在“声渐歇”的过程中积聚了无穷力量似的,突然无可压抑地惊蜃而出,排山倒海般的音乐随即破空而来,直迫人的心灵!  
    
  就在越来越恢宏的音乐声中,舞台两边呈对进方式,上百名白衣少女呈阶梯状乘滑板似的木板缓缓驶入舞台中央,而位于舞台边角的圆弧状的侧翼舞台,也开始作180度转动,几十名穿黑衣西装、打领带的少年沉静地突然集体亮相!  
    
  气势磅礴的大合唱随即开始!  
    
  数百名少男少女的声音忽高忽低,此起彼伏,错落有致,宏伟的大合唱一开始便把全场的气氛推向了一个高潮!  
    
  一曲既终,全场声响突然死寂,但那回肠荡气、惊心动魄的绕梁音乐,却似久久地在剧场内回荡。全场在大约五秒钟的沉默后,突然爆出了一阵疾风暴雨般的掌声!  
    
  这一开幕的大合唱,呈现出了完美而典型的节奏美,阳刚美,和谐美!精彩绝伦的表演顿时让此前一直哈欠连天的魔幻星空同学睡意全消!  
    
  接下来的表演无不让人眼花缭乱,其中让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却只有两档节目。其中一档是在最开始作报幕的那个美丽少女,与一个略略有些发胖的少年的对唱。  
    
  他们那专业水准的演唱就不用我多赞美了,让人惊奇的是,唱了一段后,两人开始又歌又舞,还和陆续登台的其他少男少女合演了一出小品。后来,在由他俩激起的一阵又一阵潮水般的掌声中,他俩干脆自己冲进了乐队,少年击架子鼓,少女弹钢琴,接着,少年吹萨克斯,少女又操起了电贝司……  
    
  两个小人精的多才多艺让人叹为观止。  
    
  而别一档节目,是由十几个身着英姿飒爽的朝鲜军服的少年表演的舞蹈,其节目的精妙和气势,实不能用我这支拙笔所能描绘十一。  
    
  只见,暗红色的纬幕缓缓拉开,十几个戎装少年轻轻地伏在地上,似在艰难潜伏,苦候着那稍纵即逝的战机;又若在黎明前的黑暗中,在大战将至的宁静下,等待着冲锋号的猝然响起……  
    
  一缕箫声不知从何处传来,嬝弱悠扬,就在这舒缓的音乐中,十几个少年开始轻展舞姿,如孤波缓起,蜿蜒高叠,似海非海,似山非山……随着舞姿越来越刚劲之时,箫声也开始越来越慷慨激昂,声振云端,充分体现了朝人民军骁勇无比,威震沙场的雄风……恍惚间,观众仿佛觉得自己不是在看表演,而是在陪着朝人民军的战士在冲锋陷阵,时而大声呐喊,时而迅猛冲击,如瀑布狂泻,如沧海横流,如入无人之境,纵横决荡,所向无敌!音乐和舞蹈都饱含着一股摧毁一切的力量,强烈地撞击着剧场院每一个观众的视网膜、耳膜,人人听了,看了,都不由热血沸腾!  
    
  最后箫声一转,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像是大战结束了,战士在怀念亲人,柔肠百转,又似在悼念阵亡的战友……  
    
  音乐和舞蹈至此均嘎然而止,在场的一千多名观众个个都听得如痴如醉,看得是目瞪口呆!  
    
  噢,MY GOD!这区区十几个弱冠少年,竟然跳出了千军万马的感觉!让人不能不对其世界一流的舞美设计,灯光音响和总体策划,写上一个“服”字。  

             (十七)

 
  整个演出,最后是在又一次气势非凡的大合唱中辉煌结束的。此前,我们怎么也没料到,这一场全由少年儿童演出的节目,居然也能如此扣人心弦,惊心动魄!以致事后很多驴友都真诚表示,就凭这两场国家级水准的演出,这朝鲜之旅也就值回所有的花费,不虚此行了!    
      
  李银珠小姐显然对自己小同胞们的表演非常满意并十分地自豪,演出结束后,她一直在笑咪咪地招呼着我们一一退场。    
      
  再次来到那宽阔的门前广场,大家纷纷拿出各种礼物送给一直陪伴着我们的沈恩惠。沈恩惠大方地接下所有的礼物后,打成了一个大包。林导介绍说,她待会儿会把这所有的东西都交给她们的辅导老师,然后由辅导老师来统一分配。    
      
  我们和沈恩惠依依惜别,让我和焦国梁都特别感慨并感动的是,大巴车开动并驶离后,我和焦国梁透过后车窗,看见沈恩惠一直原地不动地冲我们招手,直到我们再也看不见她那越来越小的身影了……    
      
  大巴车在平壤市区穿行,透过宽大的玻璃窗,我看到平壤的大街上,行人稀少,而车辆更少,看不见那沿街叫卖的小商小贩,更看不见一处有拥挤感觉的人群。据说,在这里,主要的交通工具是有轨电车,是平壤市民上下班和走亲访友最常用的选择。视线所及,每一条大街上都显得秩序井然,虽然每一个电车站都排着长长的队,但大家都是一付不急不忙的样子,丝毫不见有任何拥挤的现象……    
      
  大巴车最后停靠在一条宽广大街的右侧,李银珠小姐介绍说,晚餐安排的是吃烤鸭。    
      
  一听说吃烤鸭,大家都面面相觑地笑了。因为北京烤鸭自是非常有名,但是不知这平壤烤鸭,又是如何吃法,又是何种滋味了。    
      
  上了一大饭店的二楼,发现上面有三个互相连通的就餐厅,每一个就餐厅里都有大约四五十张桌子,每张桌子都配有四张椅子。我们这一团队被安排在最里面的,一个较小一点的厅内。    
      
  我和焦国梁在靠窗的地方寻了一张桌子,然后拉椅坐下。正在这时,我突然看见林导正在招呼大家找位子就座,就热情地喊了一声:“林导,林导!”    
      
  林导一回头,看见了我们两个,就笑着招了招手,说:“马上来!”    
      
  大约过了五分钟,林导笑咪咪地走了过来,一屁股坐在我们为他拉开的椅子上,拿了张纸巾擦了擦额头上的汗,说:“你们饿了吧?待会多吃点!”    
      
  寒喧了几句,林导的目光忽然越过我和焦国梁的头顶,往我们的背后看了看,然后,他表情颇为暖昧地冲我俩一笑,随即站起身来大声喊道:“金英美!金英美!”    
      
  我和焦国梁急忙回头一看,果然看见一身民族丽装的金英美,正带着她的团队款款而入。看见我们后,她微微一笑,点了点头。安排好自己的团队,她大大方方地走了过来,微笑着坐在了林导的旁边,和我们面对面。    
      
  我说:“金导,你穿民族服装很好看。”    
      
  闻言金英美的脸微微有些泛红,她说:“是吗?”接着,她又冲我莞尔一笑,说:“还要谢谢你呢,你发明的那‘高马四米大’的谐音读法,我已经在我们团队推广开了,大家都印象深刻,所有的人都表示完全记住了!”    
      
  我忙使人进步地表示谦虚,“哪里哪里,一点小聪明而已。”    
      
  金英美又正色看着我,问:“先生,可以知道您在中国是做什么的吗?”    
      
  我闻言,不知该如何作答。因为,我入境的时候,填的身份是“公司职员”。而记者,除非特别邀请,一般是不容许入境的。    
      
  我犹豫地看着林导,林导说:“和金导说,没关系的。”    
      
  于是,我直言不讳地回答:“是中国一家生活类杂志的记者。”    
      
  “记者?”金英美听了,略略有点吃惊,随即展颜一笑,“那也是我从小的梦想之一呢,记者,挺威风的。”    
      
  聊了几句,她又说:“你们都已经知道我的名字了,还没有请教你们二位的尊姓大名呢?”    
      
  我笑着一指焦国梁:“他叫焦国梁,是我们中国一个著名的出版商,现在他操作的新书《龙形战略》正在我们国内热卖呢。”说完,想了想,我又补充了一句:“焦国梁,意思是自己生产的所有粮食都要交给国家。”    
      
  闻言,金英美和林导都情不自禁地笑了。    
      
  随后,金英美那好看的大眼睛又开始盯着我,轻轻地问道:“你呢?你的名字叫什么呢?”    
      
  我的两手一摊,一本正经地说:“我的名字很好记,清水的清,贫穷的贫,清贫。”    
      
  金英美笑逐颜开地表示了质疑:“不会吧?用我所学有限的中文来理解,那两个字,不就是没钱的意思吗?”    
      
  我大笑,“对!就是没钱的意思。因为,我就生在我家最贫穷最没钱的时候!”    
      
  一众人听了,都哈哈大笑了起来。    
      
  最后,我还是告诉了金英美,我的名字源起于一位中国烈士的临终遗著(方志敏《清贫》)。而“清贫”的意思,除贫寒的这一层意思外,还代表着这样一层人生境界,即:它主张生活应尽量简朴,摆脱物欲缠绕,让心灵悠游于平和自由之境。在这里,所谓“清贫”并不是“贫穷”,而是主动放弃多余的物质追求,在简单、朴素之中体验心灵的丰盈充实,追求广阔的精神空间及风雅之境……    
      
  言谈正欢间,身着民族服装的朝鲜姑娘开始给我们上晚餐的食品。有生的青菜叶,几碟朝鲜泡菜,还一人有一盘切成薄片的、裹了酱料的生鸭肉。每一桌,有一瓶啤酒;每两桌,有一瓶白酒。    
      
  金英美示范了这里烤鸭的吃法——在一平板的铁煎锅上,把生鸭肉烤熟,然后用生菜叶包起来吃。    
      
  在金导的具体指导下,我如法炮制,待卷起来放进口中细细一嚼,这才感觉到味道只能说是马马虎虎,根本没有北京烤鸭好吃。    
      
  我们四人各倒了大半杯啤酒,彼此祝福一番,接着开始东拉西扯了。金英美介绍说,她家现在有九口人,和中国人比,生活显得艰难了些,但全家的情绪都很乐观,对未来也都充满了希望。如今,哥哥的小孩每天可得到粮食500克,大人为700克。另外,每人每月有3000克猪肉,1500克鸡蛋,没有牛奶供应,蔬菜和水果需要到商店里去买,但她家买得很少……    
      
  不知不觉,一盘鸭肉很快下肚,我感觉上意犹未尽,又有些没吃饱,就问金英美:“有米饭吗?”    
      
  金英美一边回答“有啊”,一边用朝语招呼一个女服务员,那女服务员随即点头而去。    
      
  我说了声“谢谢”,想了想,又说:“在我们中国的东北,我曾经吃过好几次你们的朝鲜冷面,味道很不错的。哎,金导,如果待会儿我们肚子饿了,你能不能请我们吃碗朝鲜冷面啊?”    
      
  我当时做梦也没有想到,这一句看似听到似都非常普通的一句半认真半开玩笑的话,却惹得金英美满脸飞红地低下头去,而林导则在一边哈哈大笑!    
      
  原来,在朝鲜,吃冷面是一件非常隆重的事情,在朝鲜你若问一个成年男女:“你什么时候请我们吃冷面啊?”大约就等同于我们中国的:“你什么时候请我们喝喜酒啊?”    
      
  难怪金英美有些难为情呢!    
      
  吃完烤鸭后我们径返羊角岛宾馆,在宾馆大厅里林导最后和我们说,如想再看“阿里郎”大型艺术团体操表演的,他可再安排,费用是每人200元人民币。    
      
  我和焦国梁本来也很想再去看一遍的,但这一天里实在是情绪波动甚巨,颇有些心力交瘁的感觉。于是,我俩匆匆洗嗽后早早入睡。    
      
  我就这样度过了我在朝鲜的第二天第二夜。  


                 (十八)

   ...... ......  
     
   第二天,我和焦国梁在起床的铃声催促下,匆匆爬起来,在短时间内穿衣洗漱,然后匆匆忙忙地下到了一楼大厅。  
     
   李银珠和林导都在,李银珠笑容可掬地向我和焦国梁挥手,示意直接去一楼大餐厅就餐。我们往里走时,正好遇上了往外走的、穿着一身民族丽装的金英美。金英美看上去心情不错,看见我俩后,远远地就笑着喊道:“交国粮的先生,一生没钱花的先生,早上好!”  
     
   我和焦国梁闻言哈哈大笑,连忙回应道:“英气又美丽的金导,早上好!”  
     
   早餐是馒头、稀饭,还有牛奶和鸡蛋,并配上好几盘五颜六色的朝鲜泡菜,吃得人是唇齿生津,食欲大增。我一口气吃了三个大肥白馒头,喝了四小碗稀饭,这才在连连的饱嗝声中,和焦国梁一起,乘上了专属我们团队的大巴。  
     
   清晨的平壤微有薄雾,几缕轻纱在城市的高楼大厦间盘旋缭绕,整个城市显得安静而祥和。和我们中国的北京相比,同为首都,但平壤的早晨就显得冷清多了——没有川流不息的大小车辆,没有成群结队晨练的青、中、老年人,甚至连骑自行车的人都很少见,宽广的大道上显得空荡荡的。  
     
   我们的游览大巴,一顺留停靠在平壤市政广场上的、紧挨大同江的一侧,然后依次下车。  
     
   站在江这边向对岸看,在烟雾弥漫中,只见那巍峨壮观的主题塔拔地而起,直刺青天。在其余低矮的建筑群中,显得格外宏伟和卓尔不群。  
     
   我两边反复地看了几眼,不知怎地,大脑中没由来地想起了这样一首诗句:“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是啊,前天还在对岸看这边,转眼就已经站在这边看对岸了。这时我才明白,原来站在主题塔那边看到的一别致庄严的建筑,是朝鲜首都的人民大学习堂!心想:难怪难怪!  
     
   转过身来,从大同江畔回头看过去,平壤的市政广场颇有几分眼熟的感觉。正对面的朝鲜人民大学习堂,地理位置有点像我们天安门广场的毛主席纪念堂,而右边的一个横飘朝鲜国旗、高悬金日成巨幅画像的建筑,则无论是地理位置,还是建筑风格和外形,都像极了我们的人民大会堂。惟一不同的是,我们的毛主席纪念堂面对的,是宽广的天安门广场主题区域;而朝鲜的人民大学习堂前的,则是一条横贯南北的大街,不时有零星的公汽大巴相对而过。  
     
   我们在江畔简单地休息拍照后,就集体穿越广场,步行前往朝鲜的人民大学习堂。  
     
   广场上,除了我们这些列队行进的游客外,三三两两的还有些上班一族的朝鲜人在匆匆忙忙地赶路。他们的服饰基本以黑、白、灰为主,非常单调。一眼望过去,一点亮色都没有。  
     
   也许,对中国开放的旅游已经搞了一段日子了,朝鲜的老百姓对来平壤旅游的中国人也已经司空见惯了。他们看我们的眼神非常平淡,基本都是一扫而过。  
     
   我们缓步来到了朝鲜人民大学习堂前,拾级而上。朝鲜人民大学习堂的柱子是用天然白色花岗岩雕刻而成,上面是用淡雅的颜色进行丹青处理的展翅欲飞的34个山式屋顶,给人以雄壮、明亮而又舒畅的感觉。在学习堂的正面中央大厅中,矗立着以长白山为背景的金日成的石像。  
     
   李银珠小姐介绍说,人民大学习堂总建筑面积为10多万平方米,建筑高63.56米,宽150.8米,长190.4米,共有10层。它以向全社会普及知识的重要基地和全民学习的大型殿堂而得名。学习堂藏书3000万册,设有15个阅览室、14个教室,每天平均可容纳1.2多万人。  
     
   我们沿楼沿房间一一参观,发现这里的阅览室都设有完善的学习条件和环境,整个人民大学习堂共有最新设备的讲授室、语音室、通报室、问答室等600多个房间。读者在综合图书目录厅里可以找到所需要的图书目录,将目录交给图书管理员。管理员按一下与图书目录相应的按钮,图书就会从惯性式远距离装置中运送过来,显得十分先进。  
     
   位于人民大学习堂内部空间中心的综合目录室,则是由直径为6米以上的圆形珍珠吊灯和300多个星星灯、宝石花纹装饰而成。因此不仅华丽而且很宽敞,可以容纳数百名读者。读者在看书的时候如果想听录音,那么你可以尽情地听音乐和看电影、电视来巩固自己所学到的知识。  
     
   也许是太早的缘故,各楼各室的朝鲜人并不多。比在广场上的遭遇,这里的朝鲜人就显得有礼貌多了。一般当我们走近后,都会抬头对你微笑,有部分还恭恭敬敬地站了起来。  
     

                  (十九)

       
   在朝鲜人民大学习堂参观的时间并不长,我们随后乘车前往万寿台艺术剧场门前的场前广场。该艺术剧场坐落在朝鲜首都平壤市中心的万寿台,建于1976年,总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但可能是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并没有安排进去参观,只在门口和广场转悠了一圈。  
     
   广场不大,但零星的建筑倒也不少。在最前端有好几个大小不一的喷泉,喷泉旁边还有一组白色的雕塑,有十几个妙龄女子在翩翩起舞,表达的主题是呼唤朝鲜半岛的早日统一。  
     
   说说笑笑间,我们很快就来到了广场的右侧,那里有一个十分显眼的白色售货亭,亭里面有两个穿着鲜艳民族服装的朝鲜姑娘。在她们的背后,则摆满了一排又一排的、已经包装成束的鲜花。林导对我们说:“大家过去一人买两把花吧,待会儿要用的。”  
     
   他不细说,我们也能明白过来,其中的一束自然是待一会儿要献给我们最可爱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烈士们的。于是,大家都毫不犹豫地份份过去解囊购买。花不贵,一束十元人民币,两束二十元人民币。惟一让我意外的,是那美丽的卖花姑娘居然十分热情,而且开朗大方。林导笑着介绍说:“她俩可是名扬世界的名人啊,上过几十个国家的旅游杂志。你们可以和她们合影留念的。”  
     
   我先给焦国梁照,然后焦国梁给我照。在我和卖花姑娘合影的期间,一旁的驴友不停地笑着起哄:“靠近一点,靠进一点,对了,再靠进一点……”因为此前一直感觉朝鲜是一个非常封闭、传统的国家,所以入朝这两天来一直谨言慎行,不敢冒犯,更不敢放肆。虽然这两日来曾和金英美和李银珠等合影多次,但从不曾像在国内合影时的那么随便。至于搂肩搭背那样的亲昵举止,更是连想都不敢想。  
     
   所以这一次,当卖花姑娘的头越靠越近、直至靠上了我的头,那飘扬的秀发甚至还拂到了我的脸上时,我竟然还颇有几分不适应地变得浑身僵硬了起来!  
     
   心下不由想到,真是环境和经历改变人啊。  
     
   离开万寿台艺术剧场,我们随即来到了位于万寿台山岗上的万寿台大纪念碑广场。此处由于是朝鲜人民心中至高无上的圣地,因此一下车,感觉就很不一样。此前能言善辩、笑语吟吟的朝方导游和工作人员,都变得一言不发且面目凝重。那肃穆的气氛情不自禁地感染得我们也都变得沉默寡言起来,只一人抱一束花,默默地排列成行,跟着林导向前面的广场中心走去。  
     
   从山腰一片苍松翠柏间转出来后,我们抬头一看,顿觉眼前一亮!只见两组巨型雕像呈船帆型飞奔而来,直逼双眼;两个雕塑群相距的正中间地带,则高高耸立着金日成的巨型青铜雕像,巍峨壮观;而整个广场视野非常开阔,从上到下,宽大的石板空地和间断的石阶井然有序,看上去十分和谐静美。  
     
   目光所及,在空荡荡的广场间,有一些虔诚的朝鲜人民在恭恭敬敬地弯着腰,口里叽叽咕咕地不知在说一些什么。还有几个明显不是工作人员的朝鲜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在广场上默默地打扫着卫生。  
     
   李银珠小姐面目凝重地示意我们在金日成雕像面前站成一排,然后三鞠躬,然后去雕像前敬献鲜花。我们一一照办。  
     
   眼前的金日成展示出了他庄严的姿态,只见他正抬头挺胸地注视着遥远的前方,左手放在腰部,右手高举。在他的背后,则是朝鲜人民的革命圣地——白头山(我们称之为长白山)的大幅镶嵌壁画,长70米,高12.85米。壁画后的,就是朝鲜的革命博物馆,建筑宏伟。  
     
   李银珠小姐介绍说,万寿台大纪念碑广场是1972年4月,在金日成同志60诞辰之际建设的。因为,“朝鲜人民想永远纪念伟大领袖不朽的革命伟绩,并执行和完成他发起的革命主体事业的思想。”这座纪念碑以金日成同志的青铜雕像为中心,由群像雕塑和大幅镶嵌壁画组成。总占地面积为24万平方米,铜像两侧的群像雕塑都是22.5米高,50米长,共有228位不同形态的人像(右面119人、左面109人)。  
     
   其中,抗日革命斗争纪念碑耸立在金日成塑像的右边,纪念碑的中心有红色旗帜和119位人物雕像围绕着它;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纪念碑则坐落在金日成塑像的左边,一面红旗被高高举起在这座纪念碑的中心,它们的周围雕刻有109位人物。  
     
   简单地介绍和参观完毕后,李银珠小姐和林导均示意我们可以自由活动。我和焦国梁都没有到处乱逛,而是习惯性地选择跟着林导向侧边走去。中途时,我们经过了几个正在一丝不苟地打扫卫生的朝鲜人,林导默默地看了他们一眼,然后悄悄地对我俩说:“他们来这里打扫卫生全是义务的,有时候来的人多,管理委员会还要仔细挑选呢。”他又转头看了看那几个还在金日成铜像面前低低私语的人,再回头说,“在朝鲜人民心中,金日成就是他们最伟大、最值得信赖、最可以排忧解难的‘慈父’,因此,有什么高兴事,受了什么委屈,他们都会习惯性跑到这里来,向他们的‘慈父’报喜和报忧,寻找自己精神上的寄托和安慰……”  
     
   说着说着,又有几个表情庄严无比的朝鲜人,目不斜视地从我们旁边默默地走了过去。看着他们那十足朝圣般的真诚模样,我又没由来地想起了周星星同学的一句早已流传天下的名言:I服了YOU!  
     
   不知不觉走到了山边,我们一行正好遇上了正坐在那里一条石凳上休息的金英美。金英美一看见“交国粮的国梁先生”和“一生没钱花的清贫先生”,就情不自禁地笑了。她热情地站起身来,笑着对我俩说:“都参观完了?”  
     
   我也笑着说:“是的。”然后又由衷地补充了一句:“很壮观。”  
     
   金英美听了,颇有几分自得,“这集合了我们很多能工巧匠和科学工作者的智慧呢。”  
     
   这时,一边正在四处眺望的林导回头插嘴道:“英美说得没错!仅仅是他们金首相的巨型铜像的位置摆放,就颇费了他们的一番心思。现在,每天早上平壤的第一缕阳光,基本都会照到他们金首相的身上,每到那时,巨型铜像就会变得金碧辉煌,光芒四射。站在这样的巨型铜像面前,不由你不兴起高山仰止、崇敬和拜服的心理。”  
     
   “是吗?”我们都有些惊奇地看着金英美,而金英美只微微一笑,不置可否。  
     
   没待我们再追问,金英美突然指着山下一个丘岗上的雕塑,对我俩说:“看!那就是我们的千里马铜像,象征着我们朝鲜人民为早日恢复祖国解放战争时期被破坏的国家,以千里马的气势继续革命和前进的英雄气概和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  
     
   我们顺着她的手指方向看去,果然看见不远处有一个把云彩远远地抛在后面的千里马铜像,那千里马展翅腾空,形象极为生动。金英美介绍说,那是1961年4月15日,在金日成主席诞辰49周年之际建成的。该铜像的总高度为46米,其中雕像高14米、长16米。基座是用360多种2500多块不同规格的花岗岩垒起来的。铜像的前面是英雄式劳动阶级高举着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的“红色信纸”,以骑着千里马的气势向前进, 其后面是一个抱着稻子的女农民加速进军的情景。  
     
   据说,在中国搞“大跃进”的时候,朝鲜也原样照搬地搞了一个“千里马运动”,不知和这雕像有没有什么关连?我们没有问,金英美自然也不会主动说了。  
     
   站在山顶上远眺,高楼大厦鳞次栉比,现代化都市的气息倒也有好几分了。感觉上,比夜晚那鬼影瞳瞳般的印象要好得多。  
     
   在习习的凉风吹拂下,我们和林导、金英美言谈甚欢。那时,我怎么也没有想到,仅仅一小时后,我就哭得一塌糊涂,在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烈士塔前,不能自已……  

                   (二十)

   重返旅游大巴后,大家依然有说有笑的,心情看来都很不错。李银珠小姐一一点完人头,然后微笑着说:“清贫先生和国梁先生坐下了,大家也安静了,现在我们下山去,去下一个参观地点。”    
       
   她的话音未落,一旁的林导突然站了起来,说:“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将不在凯旋门停留了。我们准备直接去我们的志愿军烈士塔,也叫朝中友谊塔……”    
       
   他顿了顿,看李银珠小姐犹犹豫豫地跟司机用朝语说了几句话后,又回过头来,对我们介绍道:“志愿军烈士塔,是为了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丰功伟绩,于1959年10月25日,在平壤的名胜古迹——牡丹峰的北边建造的。1984年10月25日,为迎接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34周年,朝方还特意对友谊塔进行了改建。现在的友谊塔是由两层基座和塔身组成,塔上面有红星在闪烁。塔身的前面刻有‘友谊塔’的字样。塔基座的一层正面刻有碑文,左右两侧有描述朝中友谊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勇士战斗英姿的浮雕。后面有个门可以进入塔的中心,里面的大理石台上摆放着装有烈士名单的盒子,其中有邱少云、杨根思、黄继光、毛岸英等熟悉的名字。墙壁上有描绘参战、战斗和战后恢复建设三个场面的壁画。友谊塔总占地面积为12万平方米,高30米。为了象征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参战日期10月25日,塔身共有1025块花岗岩和大理石组成。它的周围种有矮松、桧树、木兰等1.9万余棵花草树木……”    
       
   说着说着,随着一声惊呼,车窗外,那位于平壤牡丹峰山脚下凯旋广场的、高大的朝鲜凯旋门赫然入目!只见在正午的阳光照耀下,巍然屹立的宏伟建筑熠熠生辉!基座绿草如荫,附近空旷开阔,在凯旋门下停着一些三三两两的车辆,还有三五成群的朝圣般的朝鲜民众,以及为数不多的零星旅游团。    
       
   也许是想让我们看得更清楚些吧,在通过凯旋门时,司机有意放慢了车速。我们便全部饶有兴趣地趴在窗口仔细观看。其建筑共有3层歇山式的屋顶,柱檩之间配有各式装饰。拱门是朝鲜传统的城门形式,高27米,宽18米,可同时开行几辆汽车。门柱正面镌刻着白头山、《金日成将军之歌》和金日成投身革命到凯旋回国的年代“1925”、“1945”金色字样。其整体格局虽然颇带朝鲜自己的民族风格,但感觉上却实在是酷似法国巴黎的凯旋门,以至看上去颇有几分眼熟。    
       
   在缓慢通过时,我们突然看见了几个正在一侧参观的中国人,而那几个中国人也很快发现了我们。异地相遇,大家都很开心,隔着玻璃窗,大家便情不自禁地招手并欢呼了起来。这时,车下有个滑稽的中国中年男子,还出乎意料地在一个一本正经的表情下,做了个十分庄严的敬礼动作,惹得车内好一阵轰笑。    
       
   就在一片欢声笑语中,李银珠小姐开始了她那极富感情色彩的介绍。她说,朝鲜凯旋门是一座纪念碑式的建筑,于1982年建成。凯旋门高60米(比朝中友谊塔整整高一倍!),宽52.5米,整座建筑用1.05万多块精雕细琢的高级花岗石砌成。门柱边缘有70块金达莱花纹浮雕石板,标志着金日成同志的70寿辰。南北两侧壁面上还有朝鲜人民遵循金日成教诲为祖国建设积极奋斗的浮雕群像……    
       
   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来到了朝鲜牡丹峰的北边。此前,我怎么也没有想到,待我一旦梦寐以求地当真站在了烈士塔的塔下后,脸上的笑容还未褪尽,眼泪却已开始疯狂肆溢!因为,当时我真是做梦也没有想到,我看到的会是这样一付情景——    
       
   从正面看,左边是高耸入云的朝鲜国家电视发射塔,右边是刚才一晃而过的、雄伟壮观的凯旋门。置于两者之间一个小山包上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塔,显得是那样的矮小、孤独和不起眼。    
       
   烈士塔正对一条繁华的大街,并在前面还横亘着一条繁华的大街,烈士塔正好处在两条繁华大街交叉的顶端。然而,身处闹市,却无人问津,两条大街上的行人络绎不绝,个个或行色匆匆,或旁若无人,谁也顾不上往这熟视无睹的建筑上有意无意地哪怕扫上一眼!    
       
   烈士塔孤零零地矗立着,在整个小山包上,只有一个三十岁左右的朝鲜妇女挂着工作牌,面无表情地拿着一把椅子置身局外般地坐在塔基的一边,对我们谁也不理,也不介绍,也不欢迎,也不搭话。    
       
   烈士塔旁边没有士兵守卫,没有松柏掩映,更谈不上如林的花圈。让我极度痛心的是,这一天,数以千计的中国人潮水般地来,潮水般地去,整个烈士塔的塔基上只留下了区区二三十束鲜花……    
       
   我和焦国梁开始疯狂地在附近寻找卖鲜花的摊点,可惜,我们跑遍了前山后山,左街右巷,最终仍然是一无所获……最后,我俩只好泪流满面地、一人抱着仅有的两束从朝鲜万寿台艺术剧场门前带过来的鲜花,重新回到了烈士塔的塔基下。    
       
   林导默默地看了我俩一眼,然后带领着我们这一团人,神情肃穆地在烈士塔的下面排成一排。接着,林导率我们深深地三鞠躬,然后极富感情地开始叙述道:“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先烈们,中华民族的好儿女们,你们还好吗?祖国和人民看你们来了!……曾几何时,为了祖国安宁的需要,为了友邦和平的需要,你们在朝鲜人民最困难的时候,高举‘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旗帜,跨过鸭绿江,与朝鲜军民并肩战斗,不惜抛头颅、洒热血……长眠在了异国他乡冰冷的土地上……如今,我们来了,我们享受着你们胜利的果实,踏着你们曾经跋涉过的足迹,来了!……”    
       
   正在这无比沉寂、哀痛的时刻,我们的背后突然传来了一阵肆无忌惮的说笑声!我们一起愤怒地回过头,却见两个穿西装、打领带的中国中年男子,正一人叼着一支烟卷,边吞吐雾,边旁若无人地对视说笑。两人都似乎很有钱,高举着的右手上,均戴有金光闪闪的大钻戒,在阳光照耀下,一闪一闪地发出眩目的光……    
       
       
   (未完待续)  






欢迎光临 ASPCN防雷技术论坛 (http://asp.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