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PCN防雷技术论坛
标题:
<北京欢迎你>的原曲竟是日本曲
[打印本页]
作者:
yuanzane
时间:
2009-2-4 13:24
标题:
<北京欢迎你>的原曲竟是日本曲
一直很纳闷的是,为什么有的歌一出来就耳熟能详,甚至成为庙歌,原来是这些旋律早就成为经典,只不过我们错过了。 这里不是说是抵制抄袭借鉴,只是再一次怀疑国人的创造力,不光是科学上,就连艺术、文化领域也同样如此,智慧真的到了枯竭的地步,还是缺少一个培养创造力的环境,总之这种现象真的很可怕!
作者:
ljry8044
时间:
2009-2-4 20:44
标题:
回复 1# yuanzane 的帖子
深有感触啊! 不过,这倒不是智慧的枯竭,而是缺少培养创造力的环境。我们不是有一批华人拿诺贝尔奖吗?不过都是在国外取得的成就。 国内不但没有创新的环境,甚至根本就不给人取得相应成就的机会。记得曾任清华大学美术教授的陈丹青就因国内相关教育机制不合理愤而辞职,他曾经选中了一个天赋很好的女学生,但清华却因这个女学生英语达不到要求而不肯录取,结果这名女学生却被母语为英语的英国大学录取了,太具有讽刺意味了。 著名的数学家陈省身(曾获沃尔夫奖,沃尔夫奖与菲尔兹奖就相当于数学中的诺贝尔奖)回到国内后,却必须看二月河的《雍正王朝》等小说来研究中国文化,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干来为中国数学做贡献。这样一位世界顶级的数学大家不缺钱,不缺名,只想中国数学多作一些贡献,还得学习《雍正王朝》等小说,低下头来学者跟那些官老爷打交道,何等地悲哀。当时我看了这段电视采访后,简直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而陈省身的高徒丘成桐(首位获得菲尔兹奖的华人,是当今世界公认的最著名的国际数学大师之一,被国际数学界公认为四分之一世纪里最有影响的数学家)可没陈省身这么好脾气,将北大骂的狗血碰头,抨击其不尊重学术,弄虚作假,压抑人才,乱骗研究经费……丘成桐与北大的交锋还被当作公务员的题目来靠,把北大气得不行了。 像去年,美国《探索》杂志评选出的美国10位40岁以下最聪明科学家中,就有两名华裔科学家,第一名就是华裔陶哲轩,也曾获“数学界的诺贝尔奖”菲尔兹奖。不过,陶哲轩父亲却认为,如果陶在中国接受教育,恐怕就只能被荒废掉了。 像去年,钱学森的侄子钱永健拿到化学诺贝尔奖后,就只承认自己的华人基因血统,丝毫不认为自己的成就与中国有关系,这也能说明问题。 中国不缺少智慧,而缺少创造力的环境,甚至我们还在压制智慧。我们五千年来一直处在世界的风口浪尖,落后也只是一两百年的事,不致于在这一两百年内所有人的基因都发生了突变,唯独剩下几个到了国外的华人还保留了聪明基因的。 这种现象确实很可怕,真不知道这种现象还要持续多久!
作者:
智慧思思
时间:
2009-4-30 10:10
呵呵 顶一下 \\\|/// \\ - - // ( @ @ ) ┏━━━━━━━━oOOo-(_)-oOOo━┓ ┃网海茫茫,认识你是我的福份; ┃ ┃网语缠绵,那是我们注定的缘份。 ┃ ┃ Oooo ┃ ┗━━━━━━━━ oooO━-( )━┛ ( ) ) / \ ( (_/ \_) 没有热忱,世间便无进步。
椰壳活性炭
作者:
luckeylau
时间:
2009-4-30 10:35
昨天还在想诸如各大电视台的模仿秀节目为何这么火爆,想来想去,觉得也许大家都觉得模仿的理直气壮,骨子里的模仿精神已经扎根了。深层次讲点,也是和大家好面子的心理有关,比如国外的一些高档品牌的服装,我们这国内仿冒的太多了,销量还是很好。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 为何模仿可以大行其道呢,究其原因就是个“利”字,熙熙攘攘。 楼主说的问题更是简单,音乐圈普遍的现象,看谁作词做的好,也自诩为创新。。唯一庆幸的是,我们的国歌绝对是原创。。。。
欢迎光临 ASPCN防雷技术论坛 (http://asp.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