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PCN防雷技术论坛

标题: 当代自然科学162道难题(转贴) [打印本页]

作者: 通天雷神    时间: 2008-5-25 16:14
标题: 当代自然科学162道难题(转贴)
当代自然科学162道难题(转贴)
注:该帖转自《龙易论坛》(王锡玉发表的相关文章)网址:http://sea3000.net/wangxiyu
从中微子到宇宙元素周期律〔23题〕 1. 现代科学已发现的最小宇宙粒子是中微子。那么,中微子有没有质量?一个中微子的相对质量(相对物理量子数)是多少? 2.宇宙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由各种物质元素构成的。那么,宇宙中总共有多少种元素?其极限数是由什么决定的? 3.宇宙中的稳定元素有多少种?放射性元素有多少种?各种元素的稳定性和放射性是由什么决定的? 4.宇宙元素的周期规律是由什么决定的?其周期极限数是多少? 5.世界现行元素周期表的排列格局是由什么决定的?为什么在一个完整周期中,A元素是8位,B元素却是10位呢? 6.现表中为什么排到21号才出现B族元素?那么,排到多少号B元素又会消失?它是由什么样的物理规律决定的? 7.现表中把 262728号元素所代表的族类统划归为Ⅷ,这对吗?正确的分类应该是怎样的? 8.现表中为什么会出现稀土族元素?它是由什么样的物理规律所决定的? 9.现表中把 577189103号元素列为稀土族元素,对吗?又把它们挤在第6周期和第7周期ⅢB族的一个格内,对吗?正确的排列应该是怎样的? 10.现表中把惰性气体元素所代表的族类划归为0族,对吗?正确的分类应该是怎样的? 11.现表中的周期排列顺序对吗?正确的排列应该是怎样的? 12.现表中的第4周期以后的电子层所列的电子数,对吗?正确的排列应该是怎样的? 13.宇宙元素完整的电子层结构共有多少层?其亚层是多少层?这种极限数是由什么样的物理规律所决定的? 14.宇宙元素电子层和电子亚层的规范结构是怎样的?其电子数的规范充填程序是怎样的?它是由什么样的物理规律所决定的? 15.宇宙元素电子层层的极限容量是多少个电子?它是由什么样的物理规律所决定的? 16.宇宙中的全部元素共分为几大类?各族类中的元素数目是多少?其比例同宇宙中的基本色调是什么关系? 17.宇宙中的全部元素是怎样相互交变的?其交变经络共有几条?各条经络线都由几种元素组成的?其共同的特性是什么? 18.全部宇宙元素的相交转换的分类排队是按照什么样的数学规律进行的?它对奠定新宇宙学——统一场论有何重大意义? 19.宇宙自然数同宇宙交变场数的区别是什么?场数的最大特征是什么? 20.全部宇宙元素相交转换的周易经络是按照什么样的数学规范场程序排列的?其序列之间的相关性是怎样的? 21.在宇宙元素相交转换的完整周易经络中,其格局分布是怎样的?它们都是由那些元素组成的? 22.在全部宇宙元素当中,金属元素共有多少种?非金属元素共有多种?其比例如何?它们是按照什么样的自然规律交变而形成的? 23.宇宙(宇宙的元素亦然)是平衡的,宇宙又是运动的。平衡的宇宙和运动的宇宙其二者是矛盾的。那么,解决这一对矛盾的关键是什么?宇宙间初始的原动力质点在宇宙元素周易经络中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从核子结构到宇宙基本粒子〔19题〕 24.构成宇宙诸元素的基本粒子是什么?而其中最基本的粒子又是什么? 25.宇宙中的基态核子(包括轻核子和超重核子在内)共有多少种?它们如何分类?各类基态核子的数目分别是多少? 26.目前国际高能物理研究的尖端课题是寻找组成基本粒子的所谓夸克。何谓夸克?可以构成各种基本粒子的基态夸克共有多少种?它们都是按照什么样的数学公式裂聚组合的? 27.介于电子光子之间的基态电介子有几种?它们的质量(相对物理量子数)是多少? 28.介于中子电子之间的基态电介子有几种?它们的质量(相对物理量子数)是多少? 29.构成原子的基本组元是什么?构成中子的基本组元是什么?构成电子的基本组元是什么?构成光子的基本组元是什么? 30.光子有几种基本构型?其相对物理量子数是多少? 31.电子有几种基本构型?其相对物理量子数是多少? 32.中子有几种基本构型?其相对物理量子数是多少? 33.宇宙中的超重核子(物质元素级)其极限物理量子数是多少? 34.现代物理学所谓原子爆炸的链式核反应理论模式对吗?那么,正确的核反应机理又是什么? 35.在物理学中,原子和各级核粒子之间应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36.当代物理学所公认的原子核结构理论(即质子中子组成学说)对吗?难以克服的空间同性电荷斥力如何能完满自洽地得到解释?正确的原子核结构理论是什么? 37.宇宙最基本的力场是什么?当代物理学所称的四种力(即电磁力、弱相互作用力、强相互作用力和万有引力)的实质是什么?四种力如何统一? 38.原子核的内部结构是什么样子?它是由几个层级核组成的?其组合程序是如何排列的? 39.周期表中107号元素和未来114号元素的完整核结构是什么样子?其基态原子物理量的准确数值如何? 40.中子的内部结构是怎样的?它是由什么粒子构成的? 41.电子的内部结构是怎样的?它是由什么粒子构成的? 42.光子的内部结构是怎样的?它是由什么粒子构成的? 从太阳到地球〔22题〕 43.太阳宁静射电的能源是来自其内部的热核聚变反应吗?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由太阳中心的所谓热核聚变反应区到日冕区之间的温差分布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44.太阳(包括一切恒星)以及各类核子所表现出的宁静射电,其能源来自里呢? 45.太阳(包括一切恒星)以及各类核子所表现出的爆发射电,其能源又来自何处呢? 46 太阳在实质上是一个炽热的气体球吗?太阳有没有一个固体的外壳? 47.太阳的内部结构是怎样的?它的自转周期是由什么决定的? 48.太阳大气共分为几层?它的机能是什么? 49.太阳黑子的本质是什么?太阳黑子的11年和22年变化周期是由什么决定的? 50.太阳耀斑的本质是什么,它的能量释放是由什么提供的? 51.太阳日珥的本质是什么.它的能量释放是由什么提供的? 52.在宇宙史的近期,危及银河星系的灾害性天象是什么? 53.在宇宙史的近期,波及太阳系的潜在危险是什么? 54.在地球上观测,春分点在天球上是移动的,每经过2150年就要移动30度,这种天文现象说明了什么? 55.在地球上观测,目前太阳系在宇宙空间所处的相对位置在什么地方? 56.太阳系在外层宇宙空间是围绕什么样的天体质量中心运行的?其轨道半径是多少?公转周期是多长?其轨道运行速度是多少?一个周期在天球上要经过那些星座? 57.在太阳系中,为什么只有金星是呈顺时针(反向)自转的?金星自转速度很慢的原因何在? 58地随天旋。那么,相对于地球来说在哪里呢?的具体位置在何处? 59.地球上海洋潮汐的物理成因果真是月球的引力作用吗? 60.地球(包括一切天体在内)三大潮汐的真正物理成因是什么?其动力源来自何处? 61.地球上近期的海洋潮汐有几种?各种潮汐的周期性变化是由什么决定的? 62.地月天体系统的质量中心在何处?地球的自转速度为什么逐渐减慢?月球为什么总是以一面对着地球?月球自转和公转的同步说明了什么? 63.月球会脱离地球吗?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月球才会脱离地球而变成一颗自由行星? 64.月球一旦脱离地球体系,地球生物圈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脉冲中子星和彗星〔15题〕 65.中子星和脉冲中子星有无本质上的区别?其差别何在? 66.脉冲中子星是天体爆发引力塌缩的产物吗?其本质到底是什么?其形成的物理机制是怎样的? 67.脉冲中子星的内部结构是怎样的?其主、次脉冲是由什么决定的? 68.脉冲中子星的运行轨迹是怎样的?它是由什么决定的? 69.脉冲中子星在宇宙演变中具有什么样的地位? 70.脉冲中子星演化对地球上的生命和人类具有何等意义? 71.在宇宙中,正物质和反物质是等同存在的。然而,它们是如何表现的呢? 72.彗星属于哪一类天体?它的本质是什么? 73.彗星的集聚力和巨大驱动力是由什么提供的? 74.彗星巨大的能量释放是由什么提供的?其形成机制和表现形式是怎样的? 75.彗星是由肮脏冰冻团块组成的吗?那么,掠日彗星接近日冕区百万摄氏度高温而不改变其面貌的观测事实又作何解释? 76.彗星的内部结构是怎样的?它是如何形成的? 77.太阳系彗星同河外星系类星体以及银河系巨星在本质上有什么不同?其区别是什么? 78.在太阳系一生的不同时期,彗星主要来源于何处? 79.彗星的演化和归宿同地球生物圈的关系是怎样的? 地壳和海洋 13题〕 80.地球的内部结构是怎样的?其自转周期是由什么决定的?这种决定性又是受什么制约的? 81.地壳的真正厚度是多少?现代地球物理学对于地壳的概念对吗? 82.地壳形成的物理机制是什么? 83.地球岩层是越往深处密度越大吗?地球岩层中何处岩石的平均密度最大?其物理成因是怎样的? 84.地壳表层的板块结构是如何形成的?大陆飘移的驱动力是什么? 85.新生海底为什么会扩张?其产生的物理机制是什么? 86.地壳表层以下的熔岩是如何形成的?地下熔岩海洋同地面海洋是什么关系? 87.海洋生成的先决条件是什么? 88.地球上大量的海水来源于何处?其生成的物理机制是什么?海水蓄量是由什么决定的? 89 海洋环流是由什么决定的?其根本动力源是由哪里提供的? 90.火星上目前为什么没有海洋?金星上目前为什么也没有海洋?二者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吗?区别何在? 91.高山上的天池是如何形成的?其蓄水量是由什么物理机制维持的? 92.海陆变迁的决定因素是什么? ?大气活动和气象灾害〔25题〕 93.地球大气共分为几层?它的机能是什么? 94.天体大气层的本质是什么?它是天体现实物理状态的反映,还是天体形成初期历史上的残留? 95.活性天体的大气层共有哪些种类?其变化是由什么决定的? 96.目前地球泛生大气层是如何形成和维持的? 97.地球大气层的气动规律是由什么决定的? 98.在地球的东半球和西半球上范阿伦辐射带起始高度以是不平衡的,这种不平衡性是同什么物理因素息息相关的? 99.地球上最标准的大气温度在什么地方?其形成的物理机制是什么? 100.台风是重要大气物理现象。那么,台风的本质是什么? 101.台风所释放的巨大能量主要来源于何处? 102.台风所带来的大量降水是如何形成的? 103 台风的强度是由什么决定的?它为什么会骤然增强?台风作用范围的大小是由什么决定的? 104.台风的驱动力和运行路线是通过什么物理机制来实现的? 105.台风生成的必要条件是什么?其生成物理机制是怎样的? 106.台风的内部结构和物理性质是怎样的? 107.台风衰变的归宿是什么? 108.台风同地球生物圈的关系是怎样的? 109.人类能够控制台风吗?实现空中天然蓄水和空中水利调配有没有可能? 110.雷电暴的本质是什么? 111.雷电的能量释放是由什么提供的? 112.雷电暴来自何处?它是由什么组成的? 113.天体形成雷电暴的先决条件是什么? 114.雷暴单体的物理结构是怎样的? 115.雷电暴产生的物理过程是怎样的? 116.爆发雷电有哪些种类?其特征是什么? 117.当代公认的避雷原理认为避雷针可将云中放电安全引入地下, 这对吗?避雷针能起一定作用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118.地球上的云雨果真是太阳辐射作用于地面水的三相转换吗?那么,地球上的水又是从哪里来的?空中降水的真正来源是什么? 119.天空的云是怎样形成的?到底是雷暴造成了云雨,还云雨形成了雷暴?晴空霹雳又是怎样发生的? 120.自然云雨形成的物理机制是什么? 121.按照世界当代科技发展的水平,什么时候又在什么情况下,才能把气象观测预报台转换成气象观测调度台,实现自然云雨的人工控制呢? 122.龙卷风的本质是什么?其能量释放是由哪里提供的? 123.龙卷风形成的物理机制是什么? 124.龙卷风的演化方式有几种? 125.冰雹的本质是什么. 126.巨大冰雹在空中是如何形成的? 127. 美国是龙卷风的多发国。按照美国的科技水平,如果把用于发展空间战略的力量用于防灾减灾的话,预计何时能够达到人工控制龙卷风和冰雹? 地震和火山〔10题〕 128. 地震果真是大地构造活动的结果吗?震源机制果真是地球内部地应力积累和释放的物理过程吗?现代地震学的立论基础对吗?地震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129. 形成地震的先决条件和物理成因机制是什么? 130. 地震所释放的能量来源于何处? 131. 地球上每年所发生的大地震和火山爆发是同什么样的大气物理现象相对应的? 132. 人类利用现代科技,如何开发包括地震释放能量在内的天然超密能源? 133. 火山爆发是地壳板块挤压和层断裂而形成的吗?火山爆发的本质是什么? 134. 火山爆发的先决条件和物理成因机制是什么? 135. 1980 518722美国圣海伦斯火山连续大爆发是属于什么类型的? 其演变规律说明了什么? 136.中美洲火山之国_萨尔瓦多的伊萨尔科活火山,每隔15分钟就喷发一次,被称为太平洋上的天然灯塔。其形成物理机制是什么? 137. 火山爆发同地球生物圈的关系是怎样的? 飞碟(UFO)和其它特异现象〔7题〕 138. 飞碟(UFO)本质是什么? 139.飞碟有哪些种类?其来源于何处? 140. 飞碟的内部结构是怎样的?它是如何形成的? 141. 1963年美国两艘核潜艇打谷机号和长尾鲨号先后失踪。其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142. 19683271031,世界上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加加林在处于正常状态的飞行过程中突发事故,在不到1分钟的时间内就垂直坠地,机毁人亡。其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143. 1980630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洲的特雷切里有58头巨鲸集体闯滩自杀。其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144. 19888 2530日期间,在中国的哈尔滨以北上空,每天晚上21时零5分都定时出现一个发出红色和蓝色光芒的空中飞行物体。这个物体是什么?它的发现对于地球物理学具有何等意义? 中国易经和新宇宙论及其现实应用〔18题〕 145. 宇宙是什么? 146. 宇宙之大小是由什么决定的? 147.宇宙生成和演化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148. 当代宇宙学关于宇宙物质成因的原始星云说大爆炸说对吗?符合自然发展规律的新的宇宙物质成因学说又是什么呢? 149. 中国易经只是占卜问卦的学问吗?其本质是什么? 150. 中国易经的本源是什么? 151. 在人类历史上,先天古太极八卦图产生于什么时代?为何人所创?此人遗骨化石如今葬在何处? 152.先天古太极八卦图的全部含义是什么? 153.由先天古太极八卦图推导出来的太极数(表)是多少?它同宇宙元素周期律是什么关系? 154.易经上所谓九九归一其含义是什么? 155.由先天古太极八卦图所代表的各种宇宙太极常数是多少?其中,阳宇数是多少?阴宇数是多少?阴阳数是多少?宇宙数是多少?阳生数是多少?阴合数是多少?宇宙太极数是多少?阳平数是多少?阴平数是多少?太始数是多少?宇基数是多少?宇宙中介数又是多少? 156.宇宙数理论、宇宙物理论和宇宙生理论这三大基础理论如何统一?拉普拉斯在180年前提出能够统一这三大理论的一个单独的公式是什么?这个宇宙方程式如何表示? 157. 400多年前法国大预言家诺查丹玛斯预言在大千年的世纪之交时人类将有一次大劫难。灾难真的会发生吗?那将是什么性质的大劫难? 158. 发生大劫难可能性的科学依据是什么? 159. 按照当代世界科技发展的水平,诺查丹玛斯预言的千年之交人类大劫难能否防止和补救?需要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和手段? 160. 人们应该怎样全面正确地理解诺查丹玛斯关于千年之交大劫难的预言。他的这个预言同180年前拉普拉斯以及45年前爱因斯坦的预言又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161. 英国李约瑟博士经过半个世纪的刻苦研究,证明人类古文明的源头在中国。这个认识和结论道理何在? 162.有人说:任何自然科学理论都离不开哲学思想的指导。而大多数自然科学家的弱点恰恰在于:只有当铁的自然科学事实提供了直接证实的条件时,他们才能认识到哲学早已明辨了的真理。这是因为,哲学的洞察力远远超过自然科学本身的缘故。这种认识有道理吗?

作者: 通天雷神    时间: 2008-5-25 16:15
标题: 回复:当代自然科学162道难题(转贴)
1. 现代科学已发现的最小宇宙粒子是中微子。那么,中微子有没有质量?一个中微子的相对质量(相对物理量子数)是多少? 答:现代物理学对中微子有无质量问题,尚在争论之中,一般多倾向于有质量。因为,粒子作为物质的存在,它不可能是没有质量的。然而,由于这种粒子实在太小了,连太阳和地球它都能够自由穿越过去,所以,其质量到底是多少,至今仍然是个迷。 现根据拉普拉斯180年前预言中所提出的那个能够概括出宇宙万物运动的“一个单独的公式”和爱因斯坦45年前预言中所期望的“宇宙统一场理论”,得出中微子相对质量(相对物理量子数)的准确数值如下: (1) 中微子相对于正(负)中子,其相对质量为:1/18372 (2) 中微子相对于正(负)电子,其相对质量为:1/1837。其电荷质量为:277.625eV(电子伏)。 2. 宇宙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由各种物质元素构成的。那么,宇宙中总共有多少种元素?其极限数是由什么决定的? 答:自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规律一百多年来,人类通过各种科学方法,到目前为止,已发现109种元素。然而,宇宙中到底存在有多少种元素,这一直是宇宙学中最大的疑谜。尽管目前世界上已有不少学者对此提出了一些看法,但都处于猜测阶段,并没有可供验证的根据。 现依据“宇宙统一场”的太极数(素)生成和转换理论,确切得知:宇宙中的元素只有162种,它不可能多一种,也不可能少一种。因为,这是由宇宙数理论和宇 宙物理论的基本规律决定的,所谓宇宙数理论即宇宙统一场数的演变规律,所谓宇宙物理论即宇宙元素生成和演变的规律。其二者是统一的。 3. 宇宙中的稳定元素有多少种?放射性元素有多少种?各种元素的稳定性和放射性是由什么决定的? 答:宇宙中的元素只有162种。宇宙是平衡的,宇宙又是运动的。然而,宇宙不论怎样演变,宇宙中的元素从总体上说总是平衡的。稳定元素有81种,放射性元素亦有81种。其稳定性和放射性之间是非此即彼的。 目前,在地球的宇宙环境下,81种稳定元素均已被发现。即从1—83号元素(其中43和61号元素除外)。但是,在一定宇宙空间的特定条件下,诸元素的稳 定性和放射性又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们是受所处宇宙空间环境决定的。如在地球环境下的稳定元素,要移到太阳和恒星环境下基本上都会演变为放射性的。而稳定的 超重元素只有到天体的中心质核和脉冲中子星的衰变核中去寻找。这是因为,超重的稳定性元素只有在超高温、超高压、越强磁场的“三超”环境下,以核原子态才 可以稳定的存在。 4. 宇宙元素的周期规律是由什么决定的?其周期极限数是多少? 答:宇宙和宇宙中的事物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化,这无论从物理学的角度或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都已是常识性的问题了。然而,自19世纪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规 律以来,对于周期规律的物理成因却一直在困惑着众多的物理学家。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元素演变的周期规律是由“先天古太极八卦图”所代表的“宇宙一元方 程”即宇宙太极数(素)生成和转换规律所决定的。其周期的极限是9,它同宇宙数是一致的。 5. 世界现行元素周期表的排列格局是由什么决定的?为什么在一个完整周期中A族元素是8位,B族元素却是10位呢? 答:世界现行元素周期表,此处系指1976年由北京大 学化学系修订,经中国科学出版社至今仍在出版发行的那张表。此表的排列经过近代一百多年的科学验证,已被世界公认是基本正确的。然而,此表为什么必须这样 排列?这种排列格局将引伸出怎样的内涵?它是由什么样的数理和物理规律所决定的?对于这样一些关系到宇宙演化根本规律的重大课题,在当代基础理论的科学争 鸣中却几乎无人问津,似乎已被证明的东西就再无探讨的价值了。而事情的发展恰恰与此相反。今天,正是有了举世公认的这张元素周期表,才使眼前这场全球性的 科学大论战,得以沿着科学的轨道顺利地展开;也正是有了这张举世公认的元素周期表,才使得现代自然科学基础理论体系的确立成为不容挑剔的现实。这也就是 “162道难题”为什么要从宇宙的基本组合即宇宙元素开始的主要原因。 元素周期表的排列格局是众所周知的。它是由“宇宙太极数(素)”的交变规律所决定的。A族元素8位是由太极常数中的阳宇数8决定的;B族元素10位是由阴宇数10决定的。只有如此,才符合宇宙数的自然演变规律。其公式是 宇宙数(9)=[阳宇数(8)+阴宇数(10)]÷太始数(2) 6. 现表中为什么排到21号才出现B族元素?那么,排到多少号B族元素又会消失?它是由什么样的物理规律决定的? 答:在宇宙的全部元素之中,共分为两大类:A族元素属阳;B族元素属阴。而在宇宙阴阳交变的太极常数之中,阳宇数为8,阴宇数为10,阴阳宇数是不平衡 的。然而,在宇宙事物的阴阳数(素)交变之中,阴阳又必须是平衡的。因此,元素在表上的排列就不是随机的,而是按照阴阳数(素)相互交变的周易经络排列 的。正(逆)向排列到21号出现B族元素;反(顺)向排列到130号B族元素又会消失,它是严格按照宇宙太极数(素)相交转换的物理规律行事的。 7. 现表中把 26、27、28号元素所代表的族类统划归为Ⅷ,这对吗?正确的分类应该是怎样的? 答: 现行元素周期表尽管在总体上是基本正确的,但也存在着诸多误差的地方。其中,把 26、27、28号元素所代表的族类笼统地划归为Ⅷ就是误差之处。因为,元素周期表一个完整周期是18位元素——A阳8和B阴10。这样,在元素的阴阳数 (素)的交变中,又是以阳极为主导的。因此,8条以阳极为主导的经络线就要共价10条阴极线。这就如同人体上的任督二脉一样,其中必有2条阳极经络主脉要 共价4条阴极脉络。所以,正确的分类应该是: (1) 将29号元素所代表的族类划归为IB1, 27号元素所代表的族类划归为IB2。 (2) 将26号元素所代表的族类划归为ⅧB1, 28号元素所代表的族类划归为ⅧB1, 28号元素所代表的族类划归为ⅧB2。 8. 现表中为什么会出现稀土族元素?它是由什么样的物理规律所决定的? 答:稀土族元素在宇宙元素的总分类上是属于B族的。它是由阳阴八大主族元素相互派生出来的第九族。因此,稀土族元素除在归属问题上隶属于B族以外,它是完全独立的一个族系。它的产生是统一场数(素)相交转换规律的必然结果。 9. 现表中把 57~71号、89~103号元素列为稀土族元素,对吗?又把它们挤在第6周期和第7周期ⅢB族的一个格内,对吗?正确的排列应该是怎样的? 答: 稀土族元素是由宇宙统一场的阴阳太极数(素)相交转换而派生出来的。因此,它的极限不可能超过28位。所以,现表中把57~71号,89~103号元素列 为稀土族元素是不完全对的。又因为,稀土族元素是八大主族元素相交转换派生出来的第九族,所以,把它们挤在ⅢB族的一个格内是不对的。正确的排列应该是: 把稀土族元素排出ⅢB族之外;又把71号和103号元素排出稀土族以外。 10. 现表中把惰性气体元素所代表的族类划归为0族,对吗?正确的分类应该是怎样的? 答:元素的周期规律是宇宙统一场数(素)相交转换的产物,它是反映宇宙物理状态的。因为,宇宙太极常数中的阳宇数是8 ,而A族元素恰恰是代表宇宙中的阳极的。所以现行元素周期表中由惰性气体元素所代表的族类就只能划归为ⅧA。把它列为0族是不对的。 11. 现表中的周期排列顺序对吗?正确的排列应该是怎样的? 答:宇宙元素相交转换的交变周期 ,并不是自然数(素)顺序的简单排列。它是按照宇宙统一场数(素)的数理和物理特性进行排列的。因此,现表中的排列顺序是不对的。这是因为。1号和2号元 素的位置,在“先天古太极八卦图”上是乾位和坤位,是属于太始数(素)的,它们二者的交变不足于生数。因此,不能作为周期的开始。在宇宙太极数(素)的交 变转换中,只有3才是宇生数。所以,3号元素锂是第1周期的开始。以下的排列顺序是:11号开始第2周期;19号第3周期;37号第4周期;55号第5周 期;87号第6周期;119号第7周期;137号第8周期;145号第9周期。从第9周期结束到第1周期重新开始,在这中间存在着一个处于0态的极点元素 区域。这个0态周期的出现,在“宇宙元素周易经络图”上,是起着承上启下和承下启上作用的。 12. 现表的第4周期以后的电子层所列的电子数对吗?正确的排列应该是怎样的? 答:在宇宙中,元素原子电子层中的电子数,并不都是依照层次的自然顺序逐一充填的,而是严格按照统一场数(素)的交变规律进行的。因为,从21号元素之后 直到144号其M层上都是空道。从47号元素之后直到152号其O层上也是空道。因此,现表从第4周期起,电子层中所列的电子数有误。其误差主要发生在M 层和O层上。因此,现表在21号元素之后,从M层起对所有层次上的电子数都要依次顺延和更正。 13. 宇宙元素完整的电子层结构共有多少层?其亚层是多少层?这种极限数是由什么样的物理规律所决定的? 答:宇宙元素完整的电子层结构共有11层,其亚层为28层。这个层次数既不能多,也决不能少。因为,11和28这两个数字在宇宙学上都是极限数。它是由统一场数(素)的交变演数决定的。 14. 宇宙元素电子层和电子亚层的规范是怎样的?其电子数的规范充填程序是怎样的?它是由什么样的物理规律所决定的? 答:宇宙元素电子层和电子亚层的结构都是规范的。除原始K层以外,10个电子层和28个电子亚层都是对称的。前属2~6层,电子层框架的最大容限分别是: 8、8、18、18、32;后属7~11层,则分别是:32、18、18、8、8。除激发态外,基态元素电子层的充填程序也是规范的。除原始K层以外, 28个电子亚层共分为四种类型 a、b、c、d。各类电子亚层的电子容限也是规范的,分别是:2、6、10、14。 由电子层充填程序识别元素性质的一般规律是: (1) 凡元素b亚层已满6架电子,其外面a亚层再加电子就是IA族或ⅡA族。 (2) 凡b亚层上加电子,就是ⅢA族~ⅧA族。 (3) 凡c亚层已满10架电子,其外面a亚层再加电子,就是IB1族或ⅡB族。 (4) 凡c亚层上加电子,就是ⅢB族~ⅧB1、ⅧB2和IB2族。 (5) 凡d亚层上加电子,就都是稀土族元素。 上述电子层的规范结构和规范充填程序,是由宇宙元素相交转换的周易经络规定的。而周易经络又是由统一场数(素)的交变规律所决定的。 15. 宇宙元素电子层的极限容量是多少个电子?它是由什么样的物理规律所规定的? 答:宇宙元素电子层的极限容量是32个电子。亚层的极限容量是14个电子 。电子层的极限容量是由统一场数(素)相交转换所形成的中介数限定的。而亚层的极限容量则是受统一场数(素)相交转换的派生系数决定的。 16. 宇宙中的全部元素共分为几大类?各族类中的元素数目是多少?其比例同宇宙中的基本色调是什么关系? 答:宇宙中的全部元素共分为两大类、三种类、十族类。 (1) 两大类是:A(阳)类80种;B(阴)类80种。 (2) 三种类是:A(阳)类80种(红色);B(主阴)类52种(蓝色);BT(副阴)类28种(黄色)。 (3) 十族类是:太始族2(呈复合体);ⅢA(B)族15;ⅣA(B)族15 ;ⅤA(B)族15;ⅣA(B)族15;ⅦA(B)族15;Ⅷ A(B)族20;IA(B)族20;ⅡA(B)族15;稀土族28。 17. 宇宙中的全部元素是怎样相互交变的?其交变经络共有几条?各条经络线都是由几种元素组成的?其共同的特性是什么? 答:宇宙中全部162种元素,不仅构成了宇宙物质完整的基本组元,而且,也代表了宇宙统一场数的整体结构。因此,在谈到宇宙太极数或宇宙统一场数的时候, 都要在数的后面加上一个“(素)”,以表示其二者的一致。所以,宇宙元素的相互交变,也就是统一场数的相互交变。由统一场数的交变所形成的宇宙元素相交经 络主要有八条(亦可称为宇宙的奇经八脈),它们是:ⅢA~ⅢB(15种元素);ⅣA~ⅣB(15种元素);ⅤA~ⅤB(15种元素);ⅥA~ⅥB(15种 元素);ⅦA~ⅦB(15种元素) ; ⅧA~ⅧB1/ⅧB2(20种元素);ⅠA~ⅠB1/ⅠB2(20种元素);ⅡA~ⅡB(15种元素)。然而,上述八条经络线实际上是十条。因为ⅧA和Ⅰ A分别共价有2条阴级线。此外,还有稀土元素构成的2条经络横线(如同人体的带脉一样),即BTa(14种元素) 和BTb(14种元素)。这样,其交变经络总共就有十二条(亦可称为宇宙十二经)。 其经络特性详见以下第19、20两题。 18. 全部宇宙元素的相交转换和分类排队是按照什么样的数学规律进行的?它对奠定新宇宙学_统一场论有何重大意义? 答:宇宙元素的相交转换和分类排队是严格按照拉普拉斯在180年前所预言的能够概括出宇宙万物运动的那“一个单独的公式”进行的。这个公式就是“先天古太极八卦图”所代表的“宇宙一元方程”。 只有解开包罗宇宙万物的“宇宙一元方程”,爱因斯坦梦寐以求的“宇宙学—统一场论”才能得以建立。 19. 宇宙自然数同宇宙交变场数的区别是什么?“场数”的最大特征是什么? 答: 宇宙自然数同宇宙交变场数是有原则区别的。自然数的特征,是从 1、2、3、4、5……直至无限数,它是呈单经无限外延的。在自然数之间的关系上,只有比邻数±1是规范的。 宇宙交变场数(可以简称“场数”或“宇数”)则完全不同于自然数。场数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说它有限,因为其极限数只162。说其无限,是因为在一个完整的场数体系的四面八方都是无限外延的。而场数的最大特征,是通过中介数在诸数之间的关系式上都是规范的。 20. 全部宇宙元素相交转换的周易经络是按照什么样的数学规范场程序排列的?其序列之间的相关性是怎样的? 答:宇宙中全部元素的相交转换都是严格按照“宇宙一元方程”即统一场数(素)的规范场程序排列的。其周易经络的规范程序如下: (1) 自然序列为±1。即任何元素(数)之间的横向排列程序都是+1或-1。 (2) 甲经序列为±8。即任何元素(数)之间的左斜向排列程序都是+8或-8。 (3) 子络序列为±10。即任何元素(数)之间的右斜向排列程序都是+10或-10。 (4) 乾坤序列为±9。即任何元素(数)的竖向排列程序都是 +9 或-9。 上述这种宇宙统一场数(素)相交转换的规范场结构,可称为“宇宙甲子乾坤周易经络”。它们之间的关系式除自然数±1之外,完全是按照宇宙统一场的太极常数_阳宇数8、阴宇数10和宇宙数9有机组合的。 21. 在宇宙元素相交转换的完整周易经络中,其格局分布是怎样的?它们都是由那些元素组成的? 答:在宇宙元素相交转换的完整周易经络中,其格局分布是由七个自然区域组成的。 (1) 中介区它是以A(阳)8位元素(81~88号)和B(阴)10位元素(71~80号)交变组合的。 (2) 派生区在中介区的两侧,是由正、负八组主族元素相交转换派生出来的第九族稀土族组成的区域。一个是由57~70号元素组成的BTa小区;另一个是由89~102号元素组成的BTb小区。其二者是完全对称的。 (3) 阴阳组合区同BT族系相比邻的是由A、B族元素相交组成的四个完整周期。一个是由 21~38 号、39~56号 元素组成;另一个是由103~120号、121~138 号元素组成。其二者也是对称的。 (4) 单阳组合区同阴阳组合区相比邻的主要是A族元素相交组成的四个半整式周期,一个是由 5~12号、13~20号元素组成;另一个是由 139~146 号、147~154 号元素组成。其二者在自然数上也是对称的。 (5) 极点区域它是由八大主族元素之首的 155、156、157、158、159、160、3、4 号元素组成的。宇宙元素的周易经络同人体经络一样,都是呈大周天正、反循环的。而正、反、合的大循环又是呈双链结构的。所以,极点区承上启下和承下启上也是对称的。 (6) 始族区 1(161)、2(162)号是呈复合体的两位始族元素。始族元素不直接加入八大主族元素的周天经络,但是,所有元素都是由此而始,止此而终的。这也正是元素电子层结构中所以形成K层的物理成因。 (7) B特区 153、154 号元素在完整的周易经络中处于一个特殊的位置。它们在经络图上同始族元素的甲经线相衔接,因此,构成了全部元素相交转换的初始原动力质点。 22. 在全部宇宙元素当中,金属元素共有多少种?非金属元素共有多少种?其比例如何?它们是按照什么样的自然规律交变而形成的? 答:在全部宇宙元素当中,金属元素共有120种,非金属元素共有40种,其比例为 3:1。在A族元素当中,金属元素有40种,非金属元素亦有40种,其比例为 1:1。宇宙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形成,是由元素的电子层结构决定的。元素原子最外层b亚层上的电子数越多,其原子半径越小,从而,形成稳定气体和稳定 非金属结构的倾向性越大。又因为,元素周期表是按照逆(正)、顺(反)相互交变程序排列的 ,所以,从全周期的两端即ⅢA族的5号元素和ⅢA族的155号元素开始,便呈现出双向等差数额的递变规律。 23. 宇宙(宇宙中的元素亦然)是平衡的,宇宙又是运动的。平衡的宇宙和运动的宇宙其二者是矛盾的。那么,解决这一对矛盾的关键是什么?宇宙间初始的原动力质点在宇宙元素周易经络中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答:宇宙和宇宙元素是平衡的,宇宙和宇宙元素又是运动的、演变的,这是毫无疑义的。然而,任何事物完全平衡只能是静止的,完全运动又只能是不平衡的。从不平衡到平衡,再从平衡到不平衡,这是一切事物演变的基本规律。 在宇宙元素周易经络全图中,反映出宇宙由平衡到不平衡的初始原动力质点,正是表现在B基族143、154号元素的特殊排列位置上。宇宙一旦启动起来,就会 周而复始地无限循环下去。然而,一旦基本规律遭到彻底破坏,该事物的“物场”即不复存,有限宇宙即告终止。此事物就由彼事物取而代之了。 24. 构成宇宙诸元素的基本粒子是什么?而其中最基本的粒子又是什么? 答:构成宇宙诸元素原子的基本粒子是统一的,所谓“基本”也是相对而言的。它们只有三种: 正(负)中子,质量单位或物理量子数可写为(n); 正(负)电子,质量单位或物理量子数可写为(e); 正(负)中微子,质量单位或物理量子数可写为(ν)。 三种基本粒子质量单位或物理量子数之间存在一定的数量关系,都可以换算为相应的电荷质量。上述的中微子质量就是这样得出的。 三种基本粒子均带有一定的单位电荷和磁荷,这是由其结构、内部组分的运动和相互作用决定的。 在这三种基本粒子中,可以构成中子和电子的最基本的粒子是中微子。 25. 宇宙中的基态核子(包括轻核子和超重核子在内)共有多少种?它们如何分类?各类基态核子的数目分别是什么? 答:宇宙中的各类核子,除衍生者外,其基态核子都是有定数的。因为,宇宙中的元素只有162种。 按照由“宇宙统一场论_宇宙物质成因学”建立起来的“宇宙基态原子核结构和量子能级全周期表”。宇宙中各种基态超重核子和轻核子的分类如下: (一) 超重核子类(238种): (1) γ2—γ80号中子核 (γ—西格马) (2) α2—α160号原子核 (α—阿尔法) (二) 中核子类(3种): (1) 中子质核 (2) 正(负)中子 (3) 饱和中子 (三) 轻核子类(10种): (1) 中—电基态介核子π1—π7 (π—派) (2) 电子质核 (3) 正(负)电子 (4) 电子核对 (四)微核子类(10种): (1) 电—光基态介核子υ1—υ7 (υ—纽) (2) 光子质核(即中微子) (3) 正(负)光子 (4) 光子核对 宇宙中可以构成基态核子的粒子总共只有上述的261种。除此之外,宇宙中还有许多以核子态和核子共振态出现的核粒子,它们全部都是上述基态核子的衍生物。 26. 目前国际高能物理研究的尖端课题是寻找组成基本粒子的所谓“夸克”。何谓“夸克”?可以构成各种基本粒子的基态“夸克”共有多少种?它们都是按照什么样的数学公式裂-聚组合的? 答: 目前国际高能物理研究中所谓的“夸克”,其实质就是构成宇宙基本粒子的分立核——基态介核子。 宇宙中的三种基本粒子是中子、电子、中微子,它们都是可以分割的。中子质核和电子质核分别都是由918个电子核对和光子核对组成的。它们除了可以分解成为构成它的基本组元_电子核和光子核以外,还可以按照一定数学规律分解成为次一级的复合核子。这就是介于中子_电子之间的中介核子和介于电子_光子之间的电 介核子。 除中微子暂不予以分割外,可以构成各种基本粒子的基态“夸克”(即基态介核子)总共只有14种。包括基态中介核子和电介核子各7种。 918 这个数字在宇宙学上是个极限数,它是数字 2、3、6、9 、18、27 的整数倍。不论按照哪一种数学组合分解式,其最后的商数都是17。17即为最小介核子数,其它介核子数均为17的整数倍。由此组成了两个层级的基态介核子。 27. 介于电子——光子之间的基态电介子有几种?它们的质量(相对物理量子数)是多少? 答: 介于电子—光子之间的基态电介核子共有7种。它们的质量(相对物理量子数)是: 1.gif (3.18 KB) 2008-1-13 19:04 在这7种基态电介核子的基础上,还可以衍生出46种电介核子和电介子,其总数53种。从而,构成一个轻电子重光子族系。 28. 介于中子——电子之间的基态中介子有几种?它们的质量(相对物理量子数)是多少? 答: 介于中子——电子之间的基态中介核子共有7种。它的质量(相对物理量子数)是: 2.gif (3.12 KB) 2008-1-13 19:04 在这7种基态中介核子的基础上,还可以衍生出46种中介核子和中介子,其总数是53种。从而,构成一个轻原子重电子族系。 29. 构成原子的基本组元是什么?构成中子的基本组元是什么?构成电子的基本组元是舒适?构成光子的基本组元是什么? 答:构成原子的基本组元是中子和电子。构成中子的基本组元是电子核和中微子。构成电子的基本组元是光子核和微光子。构成光子的基本组元是微光子核和微微子。 30. 光子有几种基本构型?其相对物理量子数是多少? 答:光子有五种基本构型: 3.gif (2.99 KB) 2008-1-13 19:04 光子质核就是现代物理学所称的能穿越太阳和地球的中性中微子。 光子质核吸收一个±微光子核,它就变成了±中微子。而如果光子质核吸收的是一个±微光子,它就变成了±光子。正(负)光子是带有微电荷的,它是受电磁场偏转的。作为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实证之一,就是光在经过太阳附近时会发生弯曲。这种在磁场中发生偏转的光粒子,就是正(负)光子。现代太阳物理学所谓的太阳中微子失踪案,实际上是 不存在的。所谓失踪的2/3部分正是以正(负)光子的形态存在的。而宇宙中真正长寿命的稳定光子是饱和光子。正负光子在电磁力程以内又会耦合成为光子对。 31. 电子有几种基本构型?其相对物理量子数是多少? 答:电子有五种基本构型: 4.gif (2.82 KB) 2008-1-13 19:04 电子质核就是现代物理学所称的x射线粒子。 电子质核吸收一个±光子核,它就变成了±电子核,成为中子的基本组元。而如果吸收的是一个±光子,它就变成了±电子。在宇宙学上1837是一个表现完整核荷和完整电荷的临界数值。而宇宙中真正长寿命的稳定电子是饱和电子。正负电子在电磁力程以内又会耦合成为电子对。 32. 中子有几种基本构型?其相对物理量子数是多少? 答:中子有五种基本构型: 5.gif (2.82 KB) 2008-1-13 19:04 中子质核就是现代物理学所称的γ射线粒子。 中子质核吸收一个±电子核,它就变成了带有核荷的±中子。正中子再吸收一个正电子,就变成了氢原子的原子核。在宇宙中,真正长寿命的稳定中子是饱和中子,它是由正中子再吸收一个负电子核而构成的。正负中子在核磁力程以内又会耦合成为中子对,成为构成各类中子核的基本组元。
作者: 通天雷神    时间: 2008-5-25 16:15
标题: 回复:当代自然科学162道难题(转贴)
33. 宇宙中的超重核子(物质元素级)其极限物理量子数是多少? 答:在宇宙中,最重的物质元素级超重核子,就是160号元素原子的剥离核。其极限物理量子数是404(n)(即含有404个中子质量)。按电荷质量计为378289MeV。如果超过这个极限值,那就属于天体裂变物质核的范畴了。 34. 现代物理所谓原子爆炸的“链式核反应”理论模式对吗?真实的核反应机理又是什么? 答:“链式核反应”是现代高能物理学形容核子爆炸的理论模式。 即假设:一个中子击中一个铀原子核,使铀核分裂成两半;分裂的铀核又产生出中子,继续使其他铀核裂变,从而形成链式核反应。这个理论模式似乎已经举世公认而写进全世界的教科书里。其实,它是不对的。 因为,一个中子相对于重原子核来说,它是微不足道的。它们之间只有后者吸收或释放前者的关系,而绝无前者打破后者的关系。这在当初卢瑟福进行α粒子轰击实 验时就已经证明了。一个原子核(特别是重原子核)的裂变是有条件的 ,因为它自身就是一个完整的核磁——电磁数(素)交变场。其裂变只有在两种情况下发生:一是重核——重核之间的碰撞;二是自身核磁交变场的衰变。而核爆炸正是这两种情况的统一。因此,新的核爆炸理论模式应该是“核磁碰撞连锁反应”。即:一个重元素原子自身核磁场的衰变会产生和释放出一定量的辐射粒子。而当富集衰变元素的集中辐射量达到一个极限值时,它就会破坏该物质的元素原子之间的有序晶格排列和有序核磁场,从而形成了重核——重核之间核磁碰撞爆发的连锁反应。 35. 在物理学中,原子和核子之间应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答:这个问题提的似乎很幼稚,难道原子和核子是什么关系也值得作为难题提出吗?是的,“不文明用语”人往往是可笑的。然而,在可笑之中或许也能悟出一点深邃的道理。 在当代物理学中,是把原子物理和核子物理分开的。似乎原子物理讲的是化学,是低能的;核子物理才是真正的高能物理。所以,低的俯首只见足下路;高的仰望西方对撞机。这种认识和作法并没有把原子和核子当作统一场问题来处理。实际上,核子是原子的内含,叫作“场内有场”;原子是核子的外延,叫作“场外有场”。核子聚而为原子;原子裂而为核子。所以,只能用统一场的观点才能全面正确地认识和处理其二者的统一关系,以此为基础建立起全新的物理学体系。 36. 当代物理学所公认的原子核结构理论(即质子—中子学说)对吗?难以克服的空间同性电荷斥力如何能完整自洽地得到解释?正确的原子核结构理论是什么? 答:在当代物理学中,关于原子核结构的质子—中子学说,似乎已成为举世所公认的经典理论了。然而,人们终究会吃惊地发现,这个学说原来是错误的。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负电子构成的,这是完全正确的。而原子核是由中子和质子构成的,这个理论一提出就受到严重质疑。因为,一个仅有10-12厘米空间的重元素原子,要同时挤进几十个、乃至上百个带正电荷的所谓质子,其同性电荷斥力是绝难克服的。直到日本汤川秀树先生提出了所谓介子传递核内质子结合作用的假说,以及π介子、μ介子的发现,似乎找到了一剂补救的药方。然而,介子又是什么?它是怎样产生的?又是怎样稳定持久地存在于原子核之中来交换传递质子间的结合力的?这又成了新的难解之谜,实际上反而把问题复杂化了。 按照宇宙统一场论——宇宙物质成因学的新理论,原子核的内、外情形是一样的。原子核是由质核和正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内围绕质核一定层次轨道上的正电子同原子核以外相应层次轨道上的负电子,在电磁力作用下互为因果。这就从根本上排除了核内带正电荷的质子间相互排斥作用的存在,统一而自洽地解释了核内外的相互 作用,而绝不需要由汤川的介子从中勉为其难。而如上所述,介子则另有定义。这样以来,在统一场的理论框架下,新的原子核结构理论应该是“质核子—正电子” 说。它是整个宇宙统一场论——宇宙物质成因学的物质结构理论的一个重要层级。 37. 宇宙中最基本的力场是什么?现代物理学所称的四种力(即电磁力、弱相互作用力、强相互作用力和万有引力)的实质是什么?四种力如何统一? 答:宇宙中的力只有两种:核磁力和电磁力。核磁力是短程的强相互作用力;电磁力是远程的相互作用力。核磁—电磁的耦合作用,即为统一场力。这就是宇宙间最基本的力场。除此以外的其他什么力,统统都是核磁力和电磁力的表现形式。仅此而已! 具体的说,我们熟知的原子核同核外轨道上的电子间的作用就属于标准的电磁力;原子核内质核同核外轨道上的正电子间的作用表现为短程核磁力即强相互作用力,组成原子核的中子内核的正负中子间的作用更是表现为一种短程核磁力的强相互作用力;而现代物理学所指在原子核内还有一种弱相互作用力,那只是由中子核的自 旋角动量带动质核内的游离中子表现出来的,属于一种电磁力性质。至于所谓“万有引力”,实际上也并不“万有”,它同斥力应是并存的。引力和斥力都是由电磁 相互作用力所形成的正(负)交变场表现出来的,在一定的宇宙空间环境下,如在我们生存的太阳系和地球空间环境里,引力作用大于斥力作用,其引力和斥力作用的总和即表现为所谓的“万有引力”。 对这四种力和统一场力的本质,还需要结合以下的物质各层级结构来进一步深入认识体会。 38. 原子核的内部结构是什么样子?它是由几个层级核组成的?其组合程序是如何排列的? 答:原子核的内部结构,是由三个层级核组成的。 (1) 中子核——是原子核的中心实体内核。它是由携带核荷的正(负)中子组成的中子对构成的。其核荷表现为0。由若干中子对组合起来的中子核,就成了各类元素原子的中心内核。 (2) 原子质核——是由中子核和由中子核自旋角动量(表现为弱相互作用)带动的游离中子构成的。中子核外围一定层次轨道上的游离中子各带有一个正核荷,它同质核以外相应层次轨道上带有负核荷的正电子,在核磁作用下互为因果。原子质核的核荷表现为+。 (3) 原子核——是由原子质核和正电子构成的。正电子带有一个负核荷和一个正电荷,其负核荷中和了质核的正核荷,所以,原子核的核荷表现为0。而原子核内一定层 次轨道上的正电子,同核外相应轨道上的带有正核荷和负电荷的负电子,在电磁作用下互为因果。所以,原子核的电荷表现为+。 以上,就是原子核内部层级结构的组合排列。 39. 周期表中107号元素和未来114号元素的完整核结构是什么样子?其基态原子物理量的准确数值是多少? 答:107号是已发现的元素;114号是目前科学界梦寐以求的尚未发现的元素。这两位元素的完整结构是: (1) 107号元素的中子核是由84个中子对构成,核内中子总数为168,核荷为0;其质核是由1个中子核和核 外 107个游离中子构成,质核内中子总数为275,核荷为+;其原子核是由一个质核和核外 107个带有负核荷和正电荷的正电子构成,其核荷为0,电荷为+;107号元素的原子是由一个原子核和核 外 107个负电子构成,电荷为0。其基态原子物理量的准确值为275.11649(n)。 (2) 114号元素的中子核是由90个中子对构成,核内中子数为180,核荷为0;其质核是由一个中子核和114个游离中子构成,核内中子数为294,核荷为 +;其原子核是由一个质核和114个正电子构成,核荷为0,电荷为+;114号元素的原子是由一个原子核和114个负电子构成,电荷为0。其基态原子物理 量的准确值为294.12412(n)。 40. 中子的内部结构是怎样的?它是由什么粒子构成的? 答:中子,是由电子的剥离核电子核构成的。负电子剥离后形成正电子核,带正核荷;正电子剥离后形成负电子核,带负核荷。正负电子核组成电子核对。918个电子核对构成中子的实体质核,其核荷为0,量子数为1836(e)。 中子质核俘获一个负电子的剥离核就形成正中子;俘获一个正电子的剥离核就形成负中子,其量子数均为1837(e)。如果正中子作为单中子核,其核外轨道上再吸收一个正电子的剥离核,它就会形成一个饱和中子,其核荷为0,量子数为1838(e)。而正负中子在核磁力程以内相遇,又会形成中子对。中子对就是构成复合中子核的基本组元。 41. 电子的内部结构是怎样的?它是由什么粒子构成的? 答:电子,是由光子的剥离核和光子构成的。负光子剥离后形成正光子核带一个正微核荷;正光子剥离后形成负光子核,带一个负微核荷。正负光子核组成光子核对。918个光子核对构成电子的实体质核,其核荷为0,量子数为1836(ν)。 电子质核俘获一个负光子的剥离核作为轨道游离子时,它就形成正电子核;俘获一个正光子的剥离核作为轨道游离子时,就形成负电子核。正(负)电子核可以组成电子核对,成为构成中子的基本组元。 如果电子质核俘获的不是光子核,而是一个正光子,它就会形成一个正电子,其核荷为-,电荷为+;俘获一个负光子,就会形成一个负电子,其核荷为+,电荷为-,量子数为1837(ν)。 如果正电子作为单核子,其核外再吸收一个负光子作为轨道游离子,它就会形成一个饱和电子,其核荷和电荷均为0,量子数为1838(ν)。正负电子在电磁力 程以内相遇,又会形成电子对。电子对是两个电子质核共价一个正光子和一个负光子,其量子数为3674(ν),核荷和电荷均为0。 42. 光子的内部结构是怎样的?它是由什么粒子构成的? 答:光子,同中子和电子一样,也是有其规范的内部结构的。在它的内部亦有一个致密的光子质核,这就是现代物理学所称的中微子。这种性质的中微子既不带微核荷,也不带微电荷,因此,它不受宇宙中任何力场的影响,实属于自由粒子。 自由中微子俘获一个负微微粒子的剥离核作为轨道游离子,它就形成一个正中微子(ν+),带有一个正微核荷;俘获一个正微微粒子的剥离核作为轨道游离子,就形成一个负中微子(ν-),带有一个负微核荷。正负中微子,也就是正负光子核,它们在核磁力程内可以组成一个光子核对。光子核对就是构成电子核的基本组元。 如果自由中微子俘获的不是微微粒子的剥离核,而是微微粒子本身 ,它就会形成携带有微核荷和微电荷的正(负)光子,其量子数为1/1837(e)。 如果正光子作为单核子,其核外再吸收一个负微光子作为轨道游离子,它就会形成一个饱和光子,其微核荷和微电荷均为0,量子数为1/1838(e)。 正负光子在电磁力程以内相遇又会形成光子对。光子对是由两个光子质核共价一个正微微光子和一个负微微光子,其量子数为2/3674(e),微核荷和微电荷均为0。 在宇宙中,由光粒子形成的宽幅可见光区,主要的就是这种稳定长寿命的、呈中性的饱和光子和光子对。 43. 太阳宁静射电的能源是来自其内部的热核聚变反应吗?如果真的是这样,由太阳中心的热核聚变反应区到日冕区之间的温度分布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答: 太阳能源的中心热核聚变理论,提出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了。美国物理学家贝蒂也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如果不是发生了所谓太阳中微子失踪案的话,这个理论可能早已成为定论了。 太阳宁静射电果真是来自其内部的热核聚变反应吗?否! 因为,这个理论的最大缺陷,是它解释不了由太阳中心所谓的热核聚变区直到太阳日冕区之间实际存在的温度分布状态。现代太阳物理学确定定:太阳内部的温度是 1500万℃→太阳表面是6000℃→太阳光球层是5000-5500℃→太阳色球层是10万℃→太阳最外层的日冕区是100万℃。请问,这个理论和温度 分布的实际之间是否具有逻辑的合理性。其他也就勿须多赘了。 44. 太阳(包括一切恒星)以及各类核子所表现出的宁静射电,其能源是来自哪里呢? 答:太阳(包括一切恒星)和各宇宙核子的宁静射电源都是相同的。凡宇宙中的物理现象,不论是天体物理、高能核子物理或普通物理,它们都是遵循着共同的基本规律行事的。 太阳宁静辐射究其渊源,它不是来自太阳的内部,而恰恰相反,正是来自太阳的外部。太阳只不过是借助于其自身的核磁—电磁交变场,对外层宇宙空间来的正、负 高能宇宙线粒子流进行一次交变转换而已!太阳在其成长期内,不仅自身不产能,而且,它还要吸收和消耗大量能源。只是其交变转换的剩余部分和自身的代谢,才 以辐射的形式传输到太阳系宇宙空间来。这就是太阳连续宁静射电的真正来源。 45. 太阳(包括一切恒星)以及各类核子所表现出的爆发射电,其能源又是来自何处呢? 答:太阳(包括一切恒星)和各类宇宙核子的爆发射电源也是相同的。[ 注意!此处所指不包含陨灭性类天体和衰变性核子] 太阳在成长期内,其爆发射电源也不是来自太阳的内部,而是来自太阳系的外层宇宙空间。太阳系和太阳的整体核磁_电磁变交场,会吸收外层宇宙空间陨灭性的衰 变脉冲天体核进到太阳系宇宙空间的太阳的大气层中来。被禁固和飘移在太阳内、外熔岩海洋和太阳大气内、外对流层中的衰变脉冲天体核,在电磁—核磁相互作用 下,会发生正、负核之间的碰撞爆发。这就是活性类天体正常爆发射电能量的真正来源。而太阳的正常爆发射电主要是以太阳黑子、太阳耀斑、日震和日珥的形式表 现出来的。 46. 太阳在本质上是一个“炽热的气体球”吗?太阳有没有一个固体的外壳? 答:对于太阳本质的认识,翻遍当今中外典籍,都一言以蔽之曰:“太阳在本质上是一个炽热的气体球”。这就是现代太阳物理学赖以立论的全部基础。可想而知:当人类进入核子时代的今天,基础理论的贫乏会给科学的进步带来怎样的后果。 实际上,太阳在本质上同原子核是一样的。它们二者的区别仅仅在于:一个是宇宙星系级的天体核;另一个是宇宙物质元素级的原子核。仅此而已! 在太阳整体内、外核磁—电磁交变场的环境下,太阳实际上是存在一个由各种元素的饱和核子构成的固体外壳的。而人们之所以不能直接观测到它,那是因为在太阳固体外壳的表面上覆盖着深浅不均的熔岩海洋而已! 47. 太阳的内部结构是怎样的?它的自转周期是由什么决定的? 答:太阳并不是“一个炽热的气体球”,更不是一个正在消耗自身能量的陨灭性天体。太阳是一个由三个层级星核构成的活性天体核。 (1) 在太阳的中心区域,有一个由5个天体星级正、负中子核对构成的实体中子星核,其天体核荷呈中性。 (2) 在围绕中子星核的空间层次轨道上,正运行着9个游离的星级正中子星核,从而,构成了太阳的中心质核,其天体核荷为+。 (3) 在围绕太阳中心质核的空间层次轨道上,正运行着9个游离的电子星核,它们同中心质核一起,构成了太阳天体核的整体。 在宇宙中,天体电子星核的性质同物质元素级的电子核是相同的。它自身除携带有一个天体核荷以外,还携带有一个天体电荷。所以,太阳内部游离电子星核携带的 天体负核荷,在核磁相互作用下,中和了太阳质核所携带的天体正核荷。因此,太阳的天体核荷呈中性。然而,由于太阳内部的游离电子星核各带有一个天体正电 荷,所以,太阳本身是带有巨大天体电荷的。 在现代天文观测中,人们之所以观测不到太阳所携带的巨大天体电荷和由此而形成的强大电磁场,这是因为,在围绕着太阳的空间层次轨道止,正运行着包括我们寓居的地球在内的九大行星。是它们所携带的天体负电荷。中和了太阳所携带的天体正电荷的缘故。这就是太阳内部结构的真实状态。 太阳的真自转周期为25天左右,这是太阳基本物理状态的反映。然而,真正决定太阳自转周期的并不是太阳的本身,而是太阳系外层宇宙空间的天体质量中心层次轨道上同太阳相对应的那颗天体核。 48. 太阳大气共分为几层?它的机能是什么? 答:太阳大气层同地球大气层在物理性质上是一样的,其区别只是核磁_电磁交变场的能级不同而已! 太阳大气由外向里共分为九层三个区域: K层——外辐射层 L层——包层 M层——内辐射层 (即现代所称日冕区) N层——外间层 O层——等离子层 P层——内间层 (即现代所称色球层) Q层——外对流 R层——平流层 S层——内对流层 (即现代所称光球区) 太阳大气层的机能是对外层宇宙空间吸引来的高能宇宙线粒子流进行核磁—电磁场的交变。进而,把需要部分由太阳吸收;其剩余部分和代谢部分再以辐射形式输送出去。仅此而已,别无其他。 49. 太阳黑子的本质是什么?太阳黑子的11年和22年变化周期是由什么决定的? 答:太阳(包括一切恒星)上的黑子,是普遍的天体物理现象。所谓太阳黑子,其本质是同地球上的雷暴线和台风是一样的。它是陨灭中的脉冲天体核在太阳大气核磁—电磁交变场中衰变的一种物理反映。 当太阳系彗星或 自由脉冲中子星的分离核进入太阳大气的内外对流层后,其脉冲辐射电离着周围的太阳大气粒子,于是,便形成一个个具有正、反涡旋结构的单体或群集体。这就是 太阳大气中的闭合气旋。而当着正、负闭合气旋在电磁—核磁相互作用下,其磁极一旦开放,便迅速形成范围广阔的扰动气流,这就是太阳黑子。 太阳黑子的高低峰年有11年周期,太阳黑子的磁极性转换又有22年周期。其实,22年才是完整的太阳黑子周期。它是太阳系外延层级宇宙空间整体电磁交变场 自转一周的物理反映。天文学家只要根据太阳黑子周期,就可以轻易地追溯出我们太阳系外延质量中心天狼星的真自转周期。因为,天狼星自转一周,其核磁—电磁 交变场就要经过一次正、负转换,而太阳系外延整体磁场也要随之发生一次正、负转换。因而叠加在由太阳自转周期而形成的太阳大气潮汐和熔岩海洋潮汐之上的, 就必然还有一个22年的潮汐周期。太阳黑了数正是这个潮汐周期的宏观映象。 50. 太阳耀斑的本质是什么?它的能量释放是由什么提供的? 答:耀斑是一切活性类天体的普遍物理现象。太阳耀斑通常都是同太阳黑子伴生的。其本质是同地球上雷暴线和台风中的雷电爆发是一样的。它是太阳黑子或太阳闭合气旋中的正、负脉冲天体核在电磁-核磁相互作用下发生碰撞爆发的物理反映。 太阳耀斑表现为太阳的爆发射电;地球雷电则表现为地球的爆发射电。一次太阳大耀斑所释放的总量可以达到1033尔格,这相当于几十亿颗百万吨级氢弹的当量。其能量是由衰变的超密脉冲天体核提供的。 51. 太阳日珥的本质是什么?它的能量释放是由什么提供的? 答:日珥也是一切活性类天体的普遍物理现象。日珥在本质上同地球的火山爆发是一样的。它是太阳大气中剥离的超密脉冲天体核,在电磁—核磁相互作用下,打进日面固体外壳表层以下的熔岩海洋,同禁锢在那里的衰变脉冲天体核发生碰撞爆发的物理反映。 日珥伴有超强的垂直辐射,其喷发的熔岩物质和太阳自身外壳表层的陨石碎块,可以高达几万、乃至百万公里以上,其上升流速可达每秒几十、乃至几百公里。这种超强的能量释放也是由衰变的超密脉冲天体核提供的。 52. 在宇宙史的近期,危及银河星系的灾害性天象是什么? 答:灾害性天象是一切活性类天体普遍存在的物理现象。所谓灾害,它对于天体本身来说并不尽然,而是相对于天体系统中的生命而言。 在宇宙史的近期,危及我们所寓居的银河星系的灾害性天象,是大、小麦哲伦星云的物理状态,银河星系中一切近期的重大变化都渊源于此。 53. 在宇宙史的近期,波及太阳系的潜在危险是什么? 答:我们所寓居的地球是存在于太阳系之中的。因此,太阳系的安危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目前,能波及太阳系的潜在危险,就是天狼星及其伴星的物理状态。 天狼星的伴星,是剥离了核外电子星核而具有超强磁场的白矮星。它是恒星天体爆发后暴露出来的天体质核,已经是属于中子星范畴的超密天体。在它的表面已是巨 大的天体核磁力在发挥强相互作用。因此,它随时都可能遭到反脉冲中子星核的轰击而爆发。所以,它等于埋在天狼星和太阳系身边的一颗超星级核弹。在这里,所 谓宇宙史的近期就不同于谈银河星系了。因为,它距离我们只有临近9年的光行时间。这也就是说,当人们用肉眼见到天狼星伴星发生超新星爆发时算起。2760 万年后太阳系就不复存在,而演变成一片星云状的混沌状态了。 54. 在地球上观测,春分点在天球上是移动的,每经过2000多年就要移动30度。这种天文观象说明了什么? 答:在地球上观测,每经过2150年春分点在天球上就会后移30度。这种天文现象是太阳系在外层宇宙空间围绕其质量中心——天狼星作轨道运行的物理反映。现在的春分点是在双鱼星座;距今2150年前的中国西汉时期是在白羊座;到公元4142年就将移到宝瓶星座。 55. 在地球上观测,目前太阳系在宇宙空间所处的相对位置在什么地方? 答: 在地球上观测,目前太阳系在宇宙空间所处的具体位置,相对于天狼星它是天鹰星座右翅尖端紧靠银河边上的一颗恒星。 56. 太阳系在外层宇宙空间是围绕什么样的天体质量运行的?其轨道半径是多少?公转周期是多长?其轨道运行速度是多少?一个周期在天球上要经过那些星座? 答: 我们所寓居的太阳系,在外层宇宙空间是围绕其质量中心——天狼星运行的。其轨道半径约83万亿公里。其公转轨道周期为25827(地球年)。太阳系的轨道 运行速度约为每秒647公里。在一个太阳年中,太阳系在天穹上相对于天狼星要经过黄道十二宫(即十二个星座)。从目前太阳系所处的位置起,它们是:天鹰座 →武仙座→后发座→室女座→六分仪座→麒麟座→大犬座→天兔座→波江座→双鱼座→飞马座→海豚座。 [ 请注意!] 由于目前天狼星正处于磁极性倒转时期,所以,太阳系围绕天狼星的逆时针(正向)公转轨道,相对于地球围绕太阳的逆时针(正向)公转轨道是呈现反相的。因此,按黄赤交角的春分点,在红赤交角来说它就是秋分点。 57. 在太阳系中,为什么只有金星是呈顺时针(反向)自转的?金星自转速度很慢的原因何在? 答:在太阳系中,目前只有金星是呈顺时针(反向)自转的,那里的太阳是从西方升起的。这种现象是天体发生磁极性倒转的物理反映。 金星顺时针反向的自转周期是244.3个地球天,这几乎同它的逆时针反向的公转轨道周期225地球天同步。这种不正常的天体物理状态,是金星内部造成金星 磁极性倒转的那颗脉冲电子星核快速自转和快速公转叠加的反向角动量,加上太阳系整体磁场同金星自身磁场之间呈现正、负磁极性的引力作用,造成了对金星原本 类似地球的亚速自转起了巨大制动作用的结果。 58. “地随天旋”。那么,相对于地球来说,“天”在哪里呢?“天”的具体位置在何处? 答:“天”字很简单,似乎有谁还不知道天呢?!可是,地随天旋,地球到底是跟随广阔宇宙空间里哪个质点旋转和运行的,这对现有的科学观念来说,要准确回答这个问题也并不那么简单。 相对于地球来说,天是在太阳的内部。然而,太阳又并不等于就是天。因为,太阳系九大行星都是围绕着太阳旋转和运行的。它们各有自己的自转和公转周期,因 此,它们也各自都有自己的天。地球上的天,就是太阳中心质核外围第三层次轨道上同地球相对应的那颗电子星核。它的物理状态也会影响到天的物理状态,在正常 情况下,天总是起主导作用的。 59. 地球上海洋潮汐的物理成因果真是月球的引力作用吗? 答:关于海洋潮汐的物理成因,中国自古就有“涛之起也,随月盛衰” 之说,表面看来海洋潮汐似是由月球引起。特别是牛顿提出万有引力和亲自建立平衡潮汐理论之后,月球引力作用就成为近代海洋潮汐动力学说的立论基础而被全世界普遍接受了。但仔细琢磨,又不是这么回事。现代科学探测表明,月球大气密度极低,仅是地球海平面大气密度的1万亿分之一。很难设想,月球连自身大气中的空气粒子都吸引不住,又何以能够把相距38万公里之遥的地球上的汪洋大海吸引得汹涌澎湃呢? 其实,海洋潮汐与月球没有直接的关系。即使没有月球,地球上的潮汐现象也会照样发生。由于月球目前的物理状态下受太阳磁场变化影响而处于自转、公转和太阳 磁场变化周期三者同步的特殊极限状态,而地球上的潮汐主要也是受太阳磁场变化的影响的,故地球潮汐周期同月相变化周期表现有一定的关联,但两者决不是因果 关系。 60. 地球(包括一切天体在内)三大潮汐的真正物理成因是什么?其动力源来自何处? 答:潮汐是宇宙中一切活性类天体普遍存在的物理现象。它是天体自身磁场和外层宇宙空间磁场进行交变转换的必然结果。因此。天体自身磁场和层级宇宙空间磁场的正、负转换,激变和作用于天体表面带电粒子,就成为一切天体的固态、液态和气态三大潮汐的真正动力源。 61. 地球上近期的海洋潮汐有几种?各种潮汐的周期性变化是由什么决定的? 答:地球上近期的海洋潮汐有5种。它们是: (1) 地球日潮汐——它是地球自转一周,地磁场要经历一次正、负交变转换,从而,影响了海水粒子的感应电流也随之发生转换的物理反映。于是就形成 23.56小时的潮汐周期。 (2) 地球“月”潮汐(实际是太阳日潮汐)——它是太阳自转一周,太阳系整体磁场有一次正、负转换,叠加在地球日潮汐之上,所形成的29.5天潮汐周期。 (3) 铜河日潮汐——它是天狼——星自转一周,太阳系外层空间磁场要发生一次正、负转换,从而形成一个22年的潮汐周期。 (4) 银河日潮汐——它是银河星系核自转一周,银河系整体磁场也要发生一次正、负转换,从而在地球上形成一个2100年的潮汐周期。 (5) 辐射潮汐——它是地球海洋或大气内对流层中的超密脉冲天体核,在衰变演化过程中所造成的局部超强磁场,作用于海水中的带电粒子而形成的一种潮汐。这种以无 潮点为中心,沿着同潮时线和等潮差线,或呈逆时针旋转,或顺时针旋转,呈现出辐射状的涡旋潮汐,其周期的长短是由脉冲天体核的自转频率和轨道公转频率决定 的。 62. 地月天体系统的质量中心在何处?地球的自转速度为什么逐渐减慢?月球为什么总以一面对准地球?月球自转和公转的同步说明了什么? 答:地球和月球构成了一个电子星系。其质量中心是在地球内部的液流圈内,距离地面3661公里处与月球相对应的同步轨道上。那里有一颗与月球质量相等、天体电荷相反的电子星核,它们之间在电磁作用下互为因果。 然而,依据现代考古发现:在宇宙史的近期,地球和月球的自转速度和公转轨道速度都在逐渐减慢。在过去的4亿年中,月球公转周期由9天增到29.52天;地 球公转周期由400天减到365.24天;地球自转周期由22.1小时增到23.56小时。这在正常天体演化中可谓巨大变化。 现代科学把这种巨大变化归结为“潮汐摩擦减速说”。这是完全错误的。 目前,月球总以一面对向地球,另一面背离地球,这是月球自转与其公转周期同步的物理反映。然而,月球自转与公转周期的同步,这正说明月球目前已经摆脱了地 球磁场的束缚,从而,形成了太阳系整体磁场、月球公转和月球自转三者关系的同步。太阳系整体磁场同地球争夺月球分立磁场,这才是地球和月球自转与公转速度 逐渐减慢的真正物理成因。 63. 月球会脱离地球吗?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月球才会脱离地球而变成一颗自由行星? 答:根据统一场数(素)的转换理论和目前月球的物理状态,月球脱离地球而变为一颗自由行星,这将是无可挽回的。只是时间和有待于外部条件的成熟。 其条件是:由于太阳系整体磁场牵动着月球;而地球自身磁场又紧紧束缚着月球的对应质点。因此,其二者之间的电磁交变磁场正发生着严重的扰动,这将导致飘移 在太阳系宇宙空间的自由脉冲天体核对地球液流圈中电子星核的轰击。现在月球的运行轨道就已经脱离地球赤道跑到黄道面上了,而且,月球目前仍在以每年3.8 厘米的速度离开地球。所以,不论这种轰击造成地磁极的倒转或者是偏转,月球都会轻易地离地球而变成一颗行星。这一点是勿须怀疑的。 64.月球一旦脱离地球体系,地球生物圈将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答:老子有 句名言:“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月球脱离地球这对太阳系来说是福不是祸,而对地球来说不将是一次大灾难。月球一旦脱离地球,地球作为活性天体它会依 然存在。然而,地球上的生命就将全部毁灭。那时的地球就会像现在的金星一样,表面温度上升到500℃,95%以上的大气是二氧化碳,大气压力会达到目前地 球大气压力的90倍以上。
作者: 通天雷神    时间: 2008-5-25 16:16
标题: 回复:当代自然科学162道难题(转贴)
65. 中子星和脉冲中子星有无本质上的区别?其差别何在? 答:中子星和脉冲中子星是有本质区别的。中子星是活性天体的内含质核或暴露质核,它的核磁交变场是呈闭合态的。而脉冲中子星则属于陨灭性类天体,它也是天体爆发后所暴露的天体质核,但其核磁交变场是呈开放态的。 66. 脉冲中子星是天体爆发“引力塌缩”的产物吗?其本质到底是什么?其形成的物理机制是怎样的? 答:现代天体物理学普遍公认的中子星成因理论是:“中子星是恒星发展到了晚期,各种燃料消耗殆尽,核反应接近枯竭,因而,发生超新星爆发时内核引力塌缩而形成的。” 实际上,这个学说是完全错误的。因为,它违背了物质内在质的决定性。 中子星和脉冲中子星在本质上都是天体的本原质核。只是由于外来自由脉冲中子星核作为反星核的轰击,从而造成天体质核外层空间核磁-电磁交变场的爆发。其爆 发后暴露出闭合质核即中子星;而当反脉冲中子星核在轰击天体的同时,又打进天体的质核以内,其爆发后所暴露出的就是开放质核即脉冲中子星。 67. 脉冲中子星的内部结构是怎样的?其主、次脉冲是由什么决定的? 答:脉冲中子星的内部结构,是正、反两个超强核磁交变场(注意!此处不是正、负),共居于一个天体质核的统一体中。 天体质核中的本原中子星核副食其游离中子星核按磁极性是呈逆时针正向旋转和运行的;而入侵的脉冲中子星核作为反天体核按磁极性是呈顺时针反向旋转和运行 的。由于反星核是由超强脉冲辐射粒子流推动的,它是快速自转和快速沿轨道绕转的,它有着巨大的角动量。所以,脉冲中子星从总体上是由天体内部反星核为主导 的,故天体外部的磁极性同内部反星核是一致的。反星核超强的脉冲辐射粒子流,在核磁相互作用下,剥离着正核及其游离子核,于是,就形成了巨大的能量喷发。 脉冲中子星的脉冲辐射,是由本原本体质核上遭轰击的永久性开放火山口喷发的。当反星核公转运行到火山口附近,就有一个主脉冲出现;当反星核运行到 火山口的对面,又有一个次脉冲出现。一个主、次脉冲形成脉冲中子星的一个自转周期。其自转周期仅仅是脉冲中子星内部反星核公转周期的外部表现而已! 68. 脉冲中子星的运行轨迹是怎样的?它是由什么决定的? 答:脉冲中子星按磁极性是呈顺时针(反向)快速自转的。强大的脉冲辐射粒子流从狭小的火山口喷发出来,其螺旋推力迫使脉冲中子星也要按顺时针的反方向形成 一个圆形的公转轨迹。其公转轨迹半径的大小,是由脉冲辐射强度和公转轨道速度决定的。强度高、速度快轨道半径就小,反之则大。 69. 脉冲中子星在宇宙演变中具有什么样的地位? 答:宇宙在本质上是物质的宇宙;物质在本质上是元素原子的物质;原子在本质上是基本粒子的原子;基本粒子在本质上是中子的集聚和裂变。 宇宙在本质上是演变的宇宙;宇宙演变在本质上是构成宇宙物质的演变;物质演变在本质上是构成物质的元素原子的演变;原子演变在本质上是构成原子的质核子的演变;质核子演变在本质上是构成质核的中子演变。 因此,中子星和中子、脉冲中子星和脉冲中子,才是决定整个宇宙存在的本源和整个宇宙演变的动源。 70. 脉冲中子星的演化对地球上的生命和人类具有何等意义? 答:生命是物质的,人类也是物质的。在宇宙中,凡生命的产生和维持,都必须依赖于物质的分解与聚合。然而,一切物质元素粒子的碰撞、化合与转换,都要有物 质的本源和动源作基础。而宇宙中唯一兼有物质本源和物质动源的就是脉冲中子星。所以,脉冲中子星才是生命和人类的“上帝”。是她赐予了人类的一切,是她支 配着人类的一切,又是她将毁灭人类的一切。 71. 在宇宙中,正物质和反物质是等同存在的。然而,它们是如何表现的呢? 答:在宇宙中,正物质和反物质是等同、等量存在的,非此即彼,非彼即此。然而,人们对宇宙中的正物质似乎看得见,摸得着;而对反物质的存在地似乎渺茫了。 人们之所以看不到反物质,是因为在通常情况下,反物质是寓居在正物质之中的。如果没有反物质,正物质就不会代谢和演变。因此,宇宙正物质的演变就是反物质 存在的表现形式。哲学上所谓的“矛盾统一”、“阴阳合一”、“正负交变”等等都是讲正、反物质的存在。只有在特殊情况下,反物质才会显露于正物质之外。在 地球的空间环境下,来自宇宙空间和来自天然或人工放射性物质衰变的自由反物质粒子,包括正电子、反质子、反氦核等都是有的,但因质量很小,在地磁场作用下 会很快重新取向或很快参与核合成,表现出极短的寿命。而脉冲中子星及其演变的彗星相对于我们所寓居的地球环境来说,就是典型的反物质天体。它们质量大,生命期长,很容易被观测到。 正中有反,反中有正,正反合一。这个正反物质新观念,是新物质结构理论的基本出发点,符合唯物辩证统一自然观, 72. 彗星属于哪一类天体?它的本质是什么? 答:彗星是宇宙中普遍存在的物理现象。宇观如此,宏观如此,微观亦如此。彗星在本质上属于陨灭性类天体。它是天体衰亡演化过程中,超密脉冲中子星(核)演化、裂变的一种表现形式。 73. 彗星的集聚力和巨大驱动力是由什么提供的? 答:彗星从总体上说,结构是松散的,体积是庞大的。其松散可以透视星光;其庞大可以同太阳相比。然而,如此庞大而松散的物体,它可以迎着相对于地球每秒 300~600公里高速太阳风粒子流的轰击,在宇宙空间以每秒100~500公里的高速度,经久运行不变态,任恁轰击不散架。其强大的集聚力和巨大的驱动 力一直是天体物理的难解之谜。其实。彗星这种强大集聚力和巨大驱动力都是由彗头中质量极高、体积极小的超密脉冲中子星核提供的。 74. 彗星巨大的能量释放是由什么提供的?其形成机制和表现形式是怎样的? 答:彗星存在着巨大的能量释放。一种是以宁静渐变的形式表现的;另一种是以爆发突变的形式表现的。一次彗星大爆炸其亮度可以猛增10个星等,即相当于增加 1万倍。发出的总能量可以相当于几百亿颗乃至上千亿颗百万吨级氢弹的当量。彗星巨大能量的释放,是现行任何彗星理论都无法解释的。按照宇宙统一场论,彗星 宁静衰变能是由脉冲中子星(核)的脉冲辐射提供的;其爆发突变能则是由脉冲中子星(核)的裂变爆发提供的。 75. 彗星是由“肮脏冰冻团块”组成的吗?那么,掠日彗星通过日冕区百万摄氏度高温而不改变其面貌的观测事实又作何解释? 答:关于对彗星本质的认识,目前世界上普遍公认的理论就是1949年由美国天文学家惠普尔提出的“肮脏冰冻团块”说。尽管现代科学观测(包括近期一些观测卫星和宇宙探测器近距离对哈雷彗星的观测在内),都证明彗星是由冰粒尘埃物质构成的,似乎支持了这一学说。但是,这个理论仍然是完全错误的。观测的事实只是表面现象而已!因为,它经不起理论上的推敲和实际上的检验。 1963年由阿根廷天文学家佩雷拉发现的1963V彗星,它的近日点距离太阳表面仅6万公里,按太阳直径140万公里计算,这几乎是擦面通过。然而,由所 谓冰冻团块和稀薄冰晶颗粒组成的庞大彗头,通过太阳色球层10万摄氏度和日冕层100万摄氏度,在太阳高温大气层中逗留长达4小时而不改变其本来面貌。这 是现在公认的彗星学说无论如何也无法解释清楚的。 彗星结构当另有说法。 76. 彗星的内部结构是怎样的?它是如何形成的? 答:彗星结构是由8个部分构成的: (1) 在彗头中,有一颗或若干颗超密脉冲中子星核,多核彗星必有一颗是主核,其余是围绕主核旋转的分立核。 (2) 由脉冲中子星核的高速自转和高速公转所形成的正、负核磁交变场,构成了彗头中超高温、超高压、超强磁场的脉冲辐射环带。 (3) 在脉冲辐射环带以内,是由回旋高能辐射粒子流交变所形成的等压圈-即彗星眼。这里的温度相对是较低的。 (4) 在辐射环带以外,是由高能辐射粒子流碰撞交变所形成的高温等离子内盘。这里的温度有几万乃至10万摄氏度以上。 (5) 在高温等离子内盘以外,是由超强旋转磁场携带的陨灭爆发天体的岩层碎块和物质尘粒所形成的物质外盘。这里的温度也可达到几百摄氏度。 (6) 在内盘和外盘之间,是由“轫致辐射”轰击外盘物质所形成的“同步加速辐射”、“回旋加速辐射”和“切伦科夫辐射”构成彗头自身强大的可见光区即电光盘。这里的温度可达几千摄氏度。 (7) 在彗头物质盘以外,是由中心强大旋转磁场带动下,从里层外溢出来的大量电离还原的轻原子、化合分子和物质微粒,以及由氢、氧原子遇冷后化合成的大量水滴、 冰粒和冰冻团块构成庞大而松散的螺旋晕罩。这个稀薄的外晕罩占据着彗头98%以上的体积。晕罩由内向外呈梯度降温,最外层可略高于宇宙空间的超低温。 (8) 彗头由脉冲中子星(核)带动,在太阳系整体交变磁场中,以每秒100~500公里的高速度,迎着相对于地球每秒300~600公里高速太阳风粒子流的轰 击,其外晕罩中的冷氢气云、冰晶颗粒和尘埃粒子被剥离下来,于是,脱离彗星磁场的束缚而形成巨大的粒子尾流——这就是彗尾。 77. 太阳系彗星同河外星系类星体以及银河系巨星在本质上有什么不同?其区别是什么? 答:太阳系彗星同河外星系类星体以及银河系巨星在本质上和结构上都是完全相同的。现代科学水平所能观测到的类星体,那只是银河星系彗星而已!银河系巨星亦 即银河星系类星体,太阳系彗星也就是太阳系类星体。它们之间的区别仅仅在于:所处宇宙空间场的层次不同和天体质量以及衰变、爆发能级上的不同。 78. 在太阳系一生的不同时期,彗星主要来源于何处? 答:任何事物都有从生到死、从兴到衰的物理过程,太阳也不例外。因此,在太阳系一生的不同时期,太阳系彗星的来源也是不同的。在太阳系成长发育阶段,太阳 系彗星主要来源于外层宇宙空间;而在太阳系进入衰亡陨灭阶段,太阳系彗星主要来源于太阳和大行星内部的衰变天体分离核。现在的太阳系还处在成长发育阶段, 因此,其来源主要是前者而不是后者。 79. 彗星的演化和归宿同地球生物圈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彗星是天体衰亡演化的产物;彗星又是天体成长所必需的主要给养物质。在太阳系成长期内,太阳系彗星是太阳系的俘获物。太阳系外层宇宙空间里各种完整的 饱和基因(包括生命和人类的基因),都要通过彗星传递和携带才能进入到太阳系中间来。彗星的全部物质包括超密脉冲中子星核、陨石、尘埃粒子、辐射粒子和各 种有机化合分子在内,都要被太阳和大、小行星及其卫生所吸收。然而,在太阳系消化彗星的全过程中,自然就要产生诸多的天体物理和地球物理现象。因而,也就 直接影响到同地球生物圈的关系。 彗星既是宇宙中活性天体得以成长发育的主要营养基,又是宇宙生命体得以形成、繁衍或毁灭的生命之星。太阳系彗星既可以使地球上的生命形成,又可以促进地球 上生物体的进化和退化;还可以造成地球生物圈部分或全部的毁灭,以及重复轮回产生。总之,地球上所发生的一切影响生物圈的自然物理现象,都直接或间接的同 彗星的演化相关联。 80. 地球的内部结构是怎样的?其自转周期是由什么决定的?这种决定性又是受什么制约的? 答:人类所寓居的地球,是一颗由3个层级核组成的活性类天体的电子星核。其内部结构是: (1) 在距离地球表面5133公里的深处,那里是地球的质核,即现代地球物理学所称的“地核”。其半径约1258公里,天体核荷为+。 (2) 在地球质核同地球2935公里厚的固体外壳岩层之间,存在着一个厚度约为2178公里的液流圈。在液流圈中,有一颗同月球质量相等、天体电荷相反的电介子 星核,在围绕质核的层次轨道上与月球做同步运行。它距离地球表面约3661公里,天体核荷为-,天体电荷为+。地球自身所表现的天体正电荷和整体电磁交变 场就是由它决定的。这也就是地球的南北极同地球的南北磁极不重合的基本原因。 (3) 在地球质核的内部,同其外部结构一样,中心也有一个中子星核。在中子星核同质核固体岩层之间,也存在着一个液流圈。在液流圈中,有一颗同质核外的电介子星 核的天体核荷相反,而质量却相差悬殊的游离中介子星核,在围绕中子星核的层次轨道上与核外电介子星核做同步运行,其天体核荷为+。而地球质核自身所表现的 天体正核荷和整体核磁交变场就是由它决定的。 (4) 地球内部的实体中子星核也是有内部结构的。它是由一个正、负中子星核对组成的。天体核荷为0。在中子星核自旋角动量的弱相互作用下,它同游离的中介子星核 构成了地球质核;而地球质核内的中介子星核同质核外的电介子星核,在强核力相互作用下,构成了完整的地球结构,其天体核荷为0,天体电荷为+。而地球所携 带的天体负电荷,在电磁作用下互为因果。 在宇宙中,天体和基本粒子的自旋是普遍存在的物理现象。然而,它们各自所表现的自旋周期却是不相同的。这种不同物质的决定性,是由一定层级内的核磁—电磁耦合交变场力所决定的,又是受外场电磁力制约的。 81. 地壳的真正厚度是多少?现代地球物理学对于“地壳”的概念对吗?“地壳”真是由板块构成的吗? 答:“地壳是由板块构成的”。这居然成为现代地球物理学的重要理论支柱之一。然而,这个理论的前提概念就是模糊不清的。一个直径为12742公里巨大天体的外壳怎么会是由漂移的板块构成的呢? 实际上,现代地球物理学所称的“地壳”,仅仅是真正地壳的浮浅表层而已!地壳真正的厚度在地球赤道附近约为2935公里。这还仅仅是一个下限,随着向地球两极高纬度延伸,地壳的厚度是呈梯度增加的。而与此相对应的,则是地壳内液流圈的厚度呈梯度减少。 82. 地壳形成的物理机制是什么? 答:地壳(包括一切天体层壳在内),它是宇宙天体普遍存在的物理现象。地壳的形成,是地球内部核磁—电磁耦合作用力,作用于空间衰变物质和衰变物质粒子集聚凝结的必然结果。地壳同生物层壳一样,它记录着自身生衍荣衰及其自下而上宇宙空间自然环境的演变,而地壳岩层本身,也就是地球宇宙空间一部真实的自然发展史篇。 83. 地球岩层是越往深处密度越大吗?地球岩层中何处岩石的平均密度最大?其物理成因是怎样的? 答:地壳岩层并非越往深处其密度越大;也不是越往深处其宇宙年龄越长。因为,地壳的正常生长是呈现内外双向机制的。即以初生地壳膜为中介,地壳逐年向外增 长;同时也逐年向里增长。其内外增长率的比值为1:0.09。因此,距地表深层2660公里处的岩石密度为最大,其宇宙年龄也最长。这是因为,此处的岩层 要经受地球内外交变场双重挤压力的结果。 84. 地壳表层的板块结构是如何形成的?大陆飘移的驱动力是什么? 答:地壳表层确实呈现出板块结构。这不仅是一切活性类天体普遍存在的物理现象,而且还是测定天体活性度及其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之一。按照地球目前的发展阶 段,在地壳整体岩层同其表面板块岩层之间,实际上存在着一系列由不同区域组成的液态熔岩海洋和熔岩湖泊的形成及其在一定发展阶段的物理状态而造成的。 现代地学所谓的地壳大陆板块漂移,就是漂浮在地下液压熔岩海洋和熔岩湖泊上诸多断裂岩块之间的位移。其位移的驱动力是由地下熔岩海洋和熔岩湖泊中不同区域 性、不同磁极性和不同激发态的周期性潮汐和以无潮点为中心的旋转辐射状潮汐来推动的。所谓周期性潮汐,它是由层级宇宙磁场的交变转换场力提供的,而构成板 块漂移最主要的动力旋转辐射状潮汐,则是由轰击爆发和禁锢在熔岩海湖中的超密衰变脉冲天体核提供的。 85. 新生海底为什么会扩张?其产生的物理机制是什么? 答:地球上新生海底的扩张已为现代科学所 证实。这也是一切活性宇宙天体进入发展成熟期的普遍物理现象。新生海底的扩张及其扩张速度是由地表层以下熔岩海洋中不同区域的物理状态决定的。禁锢在熔岩 海洋中的衰变超密脉冲天体核,不断熔解和加温、加压着地壳表层以下的液态熔岩物质。处于不同磁极性而旋转蠕动的高温、高压熔岩物质,源源不断地从断裂的 “海岭”中涌挤出来,而牌地台边缘的海底岩层在强压推力和地下回旋引力的双重作用下,又源源不断地回填到以熔岩海洋中去。于是,就形成了新生海底扩张和新 生海底周期性的大循环。 86. 地壳表层以下的熔岩是如何形成的?地下熔岩海洋同地面海洋是什么关系? 答:依据地震波的实际测定:在地壳层5公里至100公里以下确实存在着一个深浅度不一的“熔岩层”。请恕我标新立异把它命名为地下熔岩海洋和地下熔岩湖 泊。地下封闭型熔岩海湖的形成是宇宙天体进入泛生期高级阶段的特有标志。由于地球发展阶段上的偏磁性,吸引了太阳系宇宙空间衰变的超密脉冲天体核的轰击。 而俘获羁绊于一定岩层中的超密脉冲天体核,其高能脉冲辐射粒子流不断熔解着周围的固体岩层,从而形成地下局部性的熔岩湖泊。而由无数熔岩湖泊连接成片,就 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地下熔岩海洋。地下熔岩海洋和熔岩湖泊同地面上的海洋和咸水湖泊其二者之间是伴生的,而后者正是前者派生来的。 87. 海洋生成的先决条件是什么? 答:海洋是生命的摇篮。宇宙中的活性天体,只有具备一定规模的、封闭型的地下熔岩海洋,才能造成地面海洋形成的物质条件和适应于海水分子凝聚的转换条件。因此,地下熔岩海洋也就成了地面海洋生成的先决条件。 88. 地球上大量的海水来源于何处?其生成的物理机制是什么?海水蓄量是由什么决定的? 答:水是生命之源。然而,地球上总水量的97%以上都是海水。因此,大量海水的来源和生成机制也就成了众所关注的重大课题。海水是地壳表层以下处于高温、 高压的熔岩海洋进行物质转换的必然结果。地面海洋和地下熔岩海洋是互为因果的。地面海洋的物理状态正是地下熔岩海洋物理状态的映像。地下熔岩海洋的液态物 质量同地面海洋的液态物质量是成正比的。因此,地面海水的蓄量是由地下熔岩海洋中的液态物质量及其物理状态决定的。当地下熔岩海洋中处于高温等离子化的混 合气体元素在升腾溢出地面的过程中,同岩层和地面大气中的合化分子相互作用而发生转换,于是,就形成了含有多种元素成分的海水分子。 89. 海洋环流是由什么决定的?其根本动力源是由哪里提供的? 答:地球上的海洋是互通的,地球的自转又是稳定的。然而,海平面在不存在落差的情况下,实际上却存在着许多不同磁极性的大洋环流。这些相对稳定的海洋环流 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不能单纯从地面海洋本身来寻找的,它们主要是由地壳表层以下熔岩海洋的物理状态决定的。其根本动力源是由囚禁在地下熔岩海洋中衰变的超 密脉冲天体核提供的。就是存在于地面海洋中而被囚禁在那里的衰变脉冲天体核,也是受地下熔岩海洋中异性强磁场制约的。地面海洋环流正是地下衰变超密脉冲天 体核运行轨迹和地下熔岩海洋环流的映像。 90.火星上目前为什么没有海洋?金星上目前为什么也没有海洋?二者本质上是一样的吗?区别何在? 答:根据宇宙统一场太极数 (素)的转换理论和目前太阳系的物理状态,在火星和金星宇宙发展史的一定阶段上它们都曾经存在过海洋。而目前火星和金星上的海洋都已不存在了。然而,火星 上如今没有海洋同金星上没有海洋在本质上是完全不同的。火星目前的地下熔岩海洋正趋于萎缩关闭状态,因此其地下水位下降,海洋已回落枯竭。火星如果再次出 现海洋时,它将属于再生型海洋。而金星目前的情况则截然相反,它的中间熔岩液流层和地表层以下熔岩海洋正处于开放型的激发态,因此其表层地下水和原来已有 的海洋在经过漫长岁月的高温气化之后业已蒸发升腾,从而演变成为浓密的气海并逃逸出金星的外层宇宙空间。如果金星再次出现海洋时,它必将属于复苏型海洋。 91. 高山上的天池是如何形成的?其蓄水量是由什么物理机制维持的? 答:凡是高山上的天池,均属火山口遗迹。然而,又并非所有的火山口都能形成天池。但是,已形成天池的火山口,其地表层以下的熔岩湖海中必然存在着 一个稳定的顺时针反向高压漩涡。由于衰变超密脉冲天体核形成的这个高压熔岩漩涡的抬升力,致使火山口周围地表岩层听地下水位稳定的上升。带有阴极磁性的地 下水通过封闭的原火山口通道的回填缝隙溢流出来,于是,就形成了高山天池。其蓄水量是由地下熔岩湖海中超密脉冲天体核在一定时期的物理状态和高压漩涡的压 强度来维持的。 92. 海陆变迁的决定因素是什么? 答:在地球的宇宙发展史中,发生海陆变迁这已为现代科学所证实。然而,海陆变迁的根本原因和决定因素到底是什么?!虽然已有了全世界普 遍公认的大陆飘移、海底扩张、板块结构三大学说,但是,作为三大学说理论基础的驱动力这个最根本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实际上,海陆变迁通常是由于层级宇宙 空间交变磁场的转换而引起的地壳表层以下熔岩湖海变迁在地面上的外部反映。除了这种周期性的变迁之外,还存在偶发性海陆变迁,其决定因素是来自外层宇宙空 间而被囚禁在地下熔岩湖海中的天然超密脉冲天体核的衰变和相互碰撞爆发而造成的,往往突发在局部区域。 93. 地球大气共分为几层?它的机能是什么? 答:大气层是宇宙中一切活性天体普遍存在的物理现象。它们只有质量、密度和表现形态上的不同,而决无本质上的差异。地球大气层共分为三层九个亚层。 A.辐射层——包括(K)外辐射层;(L)包层;(M)内辐射层。 B.电离层——包括(N)外间层;(O)电离层;(P)内间层。 C.对流层——包括(Q)外对流层;(R)平流层;(S)内对流层。 作为天体大气层的机能本身来说,它只是其自身核磁—电磁交变场同外部层级宇宙空间磁场进行物质粒子的交变转换而已。 94. 天体大气层的本质是什么?它是天体现实物理状态的反映,还是天体形成初期历史上的残留? 答:天体的大气层,并非是天体初始形成时所谓原始星云的残留物质。天体在一定发展阶段上其大气层的物理状态,是该天体现实的内在核磁—电磁交变场同外部层级宇宙磁场进行物质粒子交变的物理反映。依据“宇宙统一场太极数(素)的转换理论”,天体核磁—电磁交变场中一定质能的单极演数(素),是形成和保持该天体大气层物理状态的决定因素。 95. 活性天体的大气层共有哪些种类?其变化是由什么决定的? 答:宇宙中的活性天体,当处于不同发展阶段时其大气层是不同的。它们在总体上可分为三种类型: a. 灭生型高恒温大气层 b. 泛生型低恒温大气层 c. 无生型剧变温大气层 目前在太阳系中,上述三种类型都是存在的。金星大气属于a种,地球属b种,火星基本上属c种。天体大气层的变化,是由天体自身核磁_电磁交变场的物理特性决定的;又是以外部宇宙空间轰击的衰变超密脉冲天体核在活性天体交变场中的演化而表现出来的。同一天体,由于其内因和外部条件的变化,都会由一种大气层转 化成另一种类型的大气层。 96. 目前地球泛生大气层是如何形成和维持的? 答:地球大气层目前正处于泛生型低恒温的发展阶段。由于地球自身核磁—电磁交变场适度的磁偏性,使其能够持续不断地吸收太阳和太阳系宇宙空间交变磁场中衰变的天体物质核和宇宙线粒子流,造成了地表以下闭合的熔岩湖海和地表层以上开放的液态湖泊与海洋。而地下熔岩湖海和地面液态湖海同太阳系第三磁波环带的物 质粒子进行三位一体的物质交变,于是,就形成和维持了目前地球泛生大气层(亦即气海)的最佳物理状态。
作者: 通天雷神    时间: 2008-5-25 16:16
标题: 回复:当代自然科学162道难题(转贴)
97. 地球大气层的气动规律是由什么决定的? 答:凡活性天体都存在其自身的气动规律,地球也决不例外。所谓天体的气动规律它是同人体或生物体 的气血经脉运动规律是一样的。人体有气海和血海,血海又有动脉和静脉,活性天体也同样存在。群不见,每天全球性的天气形势分析吗?地球的气动是五位呈一体的(五位一体即中间溶岩液流层,地下熔岩湖海,地面湖海,地上气海和地外空间)。它的气动规律是由地球自身内外核磁—电磁交变场转换物质粒子的太极数(素)增减值决定的。 98. 在地球的东半球和西半球范阿伦辐射带的起始高度是不平衡的。这种不平衡性是同什么物理因素息息相关的? 答: 现代空间科学已 经证实:地球东西两半球范阿伦辐射带的超始高度是不对称的。西半球由600公里高度开始,东半球则1600公里高度开始。这种气动不平衡的物理成因,是同西半球大西洋和东半球太平洋的地面海水存储量及地表层以下液态熔岩的存储量是完全吻合的。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海水存储量(2.85/7.14万立方公里),比值为1: 2.5;西半球和东半球范阿伦辐射带起始高度 (600/1600公里),比值为1: 2.6 。而实际上,这0.1的小误差对于天体和地球物理学研究的空间尺度来说,已经是相当精确了。 99. 地球上最标准的大气温度在什么地方?其形成的物理机制是什么? 答:在地球的不同纬度、不同地域和不同时间上其大气温度是不一的。然而,地球上最标准的大气温度到底在什么地方呢?它是在大气平流层的中间层相对于地球表面的等温时点联线上。地球标准大气温度的形成,是沿着垂直于地球内场转换辐射源的变化曲线同相对于地球外场转换辐射源的变化曲线,在达到大气平流层中间层 的标准等温时点联线时,其温度达到内外场辐射源的一个耦合平均值,此处就是地球上最标准的大气温度 100. 台风是重要的地球大气物理现象。台风的本质是什么? 答:现代科学把台风的本质说成是“热带强烈风暴”,是“旋转移动的空气漩涡”等等,这只不过是其表面现象而已。台风的本质,是宇宙天体裂变的脉冲天体核在其衰变过程中的一种物理反映。它是地球(包括一切活性天体)进行内外场物质交变在大气层中的一种普遍物理现象。宇观是这样,宏观是这样,微观亦是这样。 101. 台风所释放的巨大能量主要来源于何处? 答:台风所释放的能量是巨大的。有人曾估算过:一个台风两天内所释放的热能要转换成电能的话,就可相当于美国全 年的发电量。然而,这样巨大的能量释放,仅仅用现代科学所谓的“水气凝结” 和“冷暖气流的位能转换” 是绝难自圆其说的。 台风巨大能量主要来源于其自身核磁—电磁交变场中衰变的超密脉冲天体核的脉冲辐射和脉冲分立子核的碰撞爆发。当然,台风一旦形成之后,它会造成充足的上升暖湿气流,这种大量的“水气凝结” 和“冷暖对流” 所释放的转换出来的潜能,又会增强台风的本源能量。 102. 台风所带来的大量降水是如何形成的? 答:台风会带来大量的空中降水。而台风雨的形成,是处于高空低温环境下,由下部磁极开放的衰变超密脉天体核的高能脉冲辐射所形成的高温暖心漩涡结构,作用于周围大气粒子,特别是作用于低压漩涡上升的大量暖湿气流的必然结果。 103. 台风的强度是由什么决定的?它为什么会骤然增强?台风作用范围的大小是由什么决定的? 答:台风表现为强烈的大气漩涡。它的强度是由风头中的超密脉冲天体的衰变能级及其分立核的物理状态决定的。主核强分立核少而集中的台风,其强度就大,持续时间亦长;而主核弱分立核松散的台风,其强度就小,持续时间亦短。台风的骤然增强,是脉冲主核激发态的突变跃迁,或者主核俘获了磁力程以内相同极性的分立 核而造成的。台风作用范围的大小,则是由风头中超密脉冲主核及其公转轨迹半径决定的。公转轨道半径小,分立核集中,风力强,作用范围就小;而慢自旋的脉冲主核其公转轨道半径就大,分立核扩散,风力较弱,作用范围则扩大。 104. 台风的驱动力和运行路线是通过什么物理机制来实现的? 答:台风一般是以每小时20多公里的速度,沿着大致相同的方向和路线运动的。台风的驱动力是由风头中超密脉冲天体核的脉冲辐射同其相对应的衰变脉冲中子源的脉冲辐射相互交变来实现的。所以,其运行速度是缓慢的。而决定台风运行路线的因素,除其自身正、负粒子交变场所形成的进动角动量以外,更主要的是受地下 熔岩海洋、地表岩层、地面海洋和大气内对流层中的强磁区、强磁点及其等磁偏线的摄动而影响的。 105. 台风生成的必要条件是什么?其生成物理机制是怎样的? 答:宇宙中的任何事物,都有其发生,发展和衰亡转化的自然过程。因此,台风的生成是有条件的。其生成的先决条件是: (1) 在地球大气对流层中必须具备由衰变脉冲天体核所形成的独立强磁场,即空中宁静辐射源——闭合气旋。这就为台风生成创造了单磁极的必要条件; (2) 在地球海洋对流层中也必须具备由衰变脉冲天体核所形成的独立强磁场,即水下宁静辐射源——闭合涡漩。这是台风生成的另一个单磁极的必要条件。不论是大气内对流层中的闭合气旋,还是海洋对流层中的闭合涡旋,它们都会受地球整体转换磁场和空中、水下以及地下强磁点的摄动与吸引,或表现为飘移状态,或表现为一定 时空间相对稳定的禁锢状态。而当着空中闭合气旋的单磁极同海洋闭合涡旋的单磁极在磁力程以内相遇并发生电磁—核磁相互交变感应时,闭合气旋和闭合涡旋的外 部磁极就会顿时演变成为开放态。此时,也只有在此时,一个成熟台风或热带风暴就诞生了。 106. 台风的内部结构和物理性质是怎样的? 答: 台风是衰变中的超密脉冲天体核在其演化过程中的一种表现形态。逆时针旋转和顺时针旋转的台风,它们只是场磁极的反相而已。 台风的内部结构: (1) 有一个衰变的超密脉冲天体主核携带有若干分立核,一面高速自转,另一面又共同沿着一定的轨道曲线高速地公转着,这就是台风的核心。 (2) 由超密脉冲辐射源的高速自转和高速公转叠加在一起所形成的高温高压脉冲辐射环带(即脉冲轨道)是台风这部热机的主体; (3) 在脉冲辐射环带的内侧,是由高能回旋辐射粒子流撞击所形成的内螺旋电离环带——即内电光盘。由内光盘向里,电离子重新化合成为轻原子和复合分子。由于高速回旋加速粒子流的膨胀力和螺旋强磁场的内聚力耦合而形成的等压内云壁,这就是现代气象学所称的台风眼; (4) 在脉冲辐射环带的外侧,由高能回旋辐射粒子流撞击而形成的外螺旋电离环带——即外电光盘。由外电光盘延伸,电离子也重新化合成为轻原子和复合分子。由于超强的脉冲辐射粒子流不断轰击和电离着周围的空气粒子,这不仅造成了台风中心高温的暖心结构,也增加了粒子的回旋加速,于是,就迫使高速螺旋的空气粒子流迅 速向四周膨胀,这就构成了台风庞大的正螺旋云雨带。然而,台风强大螺旋磁场的内向引力,又迫使台风周围低速的空气粒子流迅速回填,于是,在庞大正螺旋云雨带的夹缝里,又形成内向型的反螺旋云雨带。一个外向型的螺旋大膨胀;一个内向型的螺旋小收缩,因此,就使台风具有了明显的外部边缘。这就是台风的平面结 构。 (5) 超强脉冲辐射环带由于受到内、外两侧的强大冲击阻力,其电离复合分子云就会向低密度的高空上冲,直至平流层底部溢出。这就迫使原始闭合气旋的上部磁极也同时开放。而下部开放磁极的反螺旋粒子流又迅速上升来补充,这就形成一个垂直于海面直达平流层凸包面的正、反双螺旋抽筒式的暖湿上升气流。其下部是最猛烈的 低压旋转强风区域,其上部是最猛烈的高压溢流毛卷云区域,这就是台风的立体结构。 107. 台风衰变的归宿是什么? 答:台风是高能级的超密脉冲天体核向低能转化的一种激发过程,它以大气中闭合气旋的场磁极开放为始,其主核和分立核要经过数天乃至数十天的电磁—核磁爆发 裂变(即地球大气层中的爆发星云),其主要是以雷电暴的形式(即地球大气耀斑),释放和扩散辐射粒子流和低能级的气旋原生体,而其爆发剥离逃逸的脉冲主核和分立核(即自由脉冲中子核),又为地震和火山爆发创造了先决条件。然而,台风无论怎样演化,其最后的归宿都要返朴归真成为地球和地球生物体所能吸收的物 质粒子。 108. 台风同地球生物圈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台风被认为是全球性的重大自然灾害之一。然而,地球又绝对不能没有台风和台风生成的条件。否则,地球上的生命也就完结了。因为,生命依存的重要条件是水,而水又是泛生地球吸收和消化层级宇宙空间衰变超密脉冲天体核的必然结果。就以地球大气降水来说,99.8%以上都是台风以及台风的原生体和演生体的演变而带来的。至于,太阳辐射所形成的水汽循环,充其量也只能维持和平衡大气中已有的水汽通量而已! 109. 人类能够控制台风吗?实现空中天然蓄水和空中水利调配有没有可能? 答:人类控制台风的近期重大意义有二:一是要减少自然灾害;二是要实现空中蓄水和空中调水工程。近半个世纪以来,美国和原苏联都 在争夺这项高科技领域的领先权。并且,都已经把这项科学实验从实验室里转向了空间实验场。只是由于基础理论未得解决才迟迟没能如愿以偿。如今,基础理论问题解决了,按照现代科技发展的水平,人类控制台风,分割台风并实现空中天然蓄水和空中水利调配这已经不再是梦想,而是本世纪末和下世纪初即可实现的近期目 标。此举的深远意义,将是解决人类永久性的天然超密能源。 110. 雷电暴的本质是什么? 答:尽管电的应用目前已经普及到人们生活中的各个角落,然而,现代科学对于雷电暴本质的认识却依然停留在富兰克林的时代。现代雷暴电学遇到的最大困难是,“还不能肯定是什么物理过程产生了闪电所必需的巨大电荷。” 雷电暴的本质,是宇宙中一切陨灭性类天体同活性天体在进行物质交变转换过程中一种普遍存在的物理现象。宇观是如此,宏观是如此,微观亦是如此。地球上目前的雷电暴,是地球自身交变磁场俘获了太阳系宇宙空间衰变的超密脉冲天体核,从而在大气内对流层中相互碰撞爆发和磁暴分离,由高能级向低能级转化的物理反 映。 111. 雷电的能量释放是由什么提供的? 答:雷电的能量释放是巨大的。据信,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一台能实测雷电电压的仪表。依据科学估计,打雷时在千分之几秒内通过十几厘米直径通路的冲击过电压要在10亿至20亿伏以上。如此巨大的能量释放,仅用现代科学所谓的“太阳辐射造成积云对流”的雷暴成因学说是绝难解释的。 雷电的能量释放是由构成雷暴体的超密脉冲天体核提供的。 112. 雷电暴来自何处?它是由什么组成的? 答:雷电暴是由雷暴单体组成的。雷暴单体是由裂变的超密脉冲天体核的层级分立核在地球大气层中衰变演化而形成的。雷电暴的来源,在地球发展史的不同时期是不尽相同的。在地球的生长发展期内,其本源主要来自外层宇宙空间,雷暴发生在内对流层;而在地球自身衰变和陨灭期间,其本源则主要来自地球内部,雷暴则发 生在外对流层。目前,当然是前者而不是后者了。 113. 天体形成雷暴的先决条件是什么? 答:宇宙中,凡形成有雷暴的天体其必然是磁偏性的。不是带有天体正电荷,就是带有天体负电荷,二者必居其一。因为,宇宙是一个统一的物质交变场。从宇宙观的总体上说,宇宙天体皆有形成雷电暴的自然条件,即使现在没有,将来也会有。原因是,任何一个宇宙天体都不可能永远保持其自身核磁_电磁交变场完全呈现中 性。因此,天体的磁偏性就成了雷电暴形成的先决条件。 114. 雷暴单体的物理结构是怎样的? 答:雷电暴只是一个总称,它是由若干不同能级的雷暴单体组成的。雷暴单体有大小和能级上的区分,在一个统一电磁场中又有主核、副核的区别。 一个小小雷暴单体的原生体同一个大范围闭合气旋的物理结构是一样的。它们都有一个衰变的超密脉冲天体核作为主核,或携带有若干分立核作为副核的聚合体。在主核的核磁—电磁交变场的带动下,一方面高速自转,另一面又沿着一定的封闭曲线高速的公转。这就是雷暴单体原生体的主体结构。雷暴单体的原生体在本质上就是封闭型的小气旋。其一旦磁极开放,接上与对应体的交变感应通路,就立即演化成为雷暴单体的演生体,而发生碰撞爆发或磁暴裂变。 115. 雷电暴产生的物理过程是怎样的? 答:地球上一个大范围的雷暴线可以绵长几百公里乃至上千公里。其生命期长的可达6~8小时,最大风力可达到台风12级。然而,在雷暴原生体尚不具备自身裂 变的条件下,或者雷暴群体尚处于整体磁场有序排列的情况下,此时雷电暴并不发生,云体显得极其平稳,亦不发生猛烈的垂直运动,只表现为“乌云压城城欲摧” 之势。当雷暴云体在飘移过程中,偶尔遇到反相单磁极的吸引时,云层中个别雷暴原生单体就会受到电磁感应。当着两个对应受感的单磁极同时开放,并形成一对正 —反螺旋的统一交变通路时,这个空中雷暴单体就如同一个微型台风的物理机制一样,而造成猛烈的垂直上升气流和短时间的低压旋转狂风。随着对应的超密脉冲天体核引力轨迹的迅速接近和碰撞爆发,一个初生前导雷就发生了。由于前导雷的爆发破坏了雷暴原生云体整体磁场的有序排列。于是,雷暴群体之间就形成了连锁反 应,闪电雷鸣此起彼落,一个成熟的雷电暴就会以弥漫扩散大范围的云雨天气而告终了。 116. 爆发雷电有哪些种类?其特征是什么? 答:地球内对流层的雷电爆发,虽然都表现为光和声,但是,它们是区分为种类的。雷电有5种8大类。 5种是:空—空雷、地—空雷、空—地雷、璧合连锁雷、晴空霹雳雷。 8类是:空中火蛇雷、空中菊花雷、空中倒挂枝状雷、空中火蛇钻地雷、空中正置枝状雷、火蛇腾空雷、壁合连锁雷、晴空霹雳雷。 (1) 空中火蛇雷——此为空中两个高能质点相互吸引,而受感副核就像一条弯曲行进的火蛇投向主核磁场。其声均匀而细长,呈滚动音。 (2) 空中菊花雷——此为空中两个高能质点相互吸引而碰撞爆发。其声先为爆炸,后有若干均细的尾音。 (3) 空中倒挂枝状雷——此为空中一个多核脉冲分立源质点受地下或水下多质点的吸引,空中质点在落地途中其衰变分立子核扩散而呈现倒挂的树枝形状。其声为先重后轻的扫帚音,并伴有骨节音。 (4) 空中火蛇钻地雷——此为空中独核的脉冲质点受地下高能质点的吸引,就像一条火蛇弯曲入地。其声为低空爆裂音,先脆后闷,并兼有地动感。 (5) 空中正置枝状雷——此为地下或水下一个多核脉冲分立源质点受空中多质点的吸引,地下质点在升空途中,其衰变分立子核扩散而呈现正置枯枝形状。其声为先闷后脆的爆裂音,并伴有骨节音和地动感。 (6) 火蛇腾空雷——此为地下独核脉冲质点受空中强质点的吸引,地下质点呈火蛇状弯曲腾空而起。其声先闷后脆,并兼有地动感。 (7) 璧合连锁雷——此为若干雷暴群体串联爆发,其闪电会映红半边天。表现为多种雷型的混合体。 (8) 晴空霹雳雷——此为剥离的自由脉冲天体核自身磁暴裂变,或由两个以上的自由脉冲天体核碰撞爆发而形成。其特殊表现是,在万里无云的晴空里骤然爆发出一个巨型闪电和炸雷,随之,以爆炸点为中心乌云翻滚而迅速扩散;闪电雷鸣而狂风大作,瞬间就造成一个局部独立的恶劣天气形势。 117. 当代公认的避雷原理认为避雷针可将云中放电安全引入地下,这对吗?那么,避雷针能起一定避雷作用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答:自富兰克林发明避雷针二百多年来,人们一直是把避雷理论归结为“避雷针可将云中放电安全引入地下”。其实,这个公认的原理学说是完全错误的。避雷针金 属导线接地的作用,根本不可能在雷电爆发的千分之几秒内,把几十亿伏的冲击过电压、10万安培以上的电流强度、1万摄氏度以上的高温,通过几厘米直径的通路安全引入地下。避雷针之所以能起避雷作用的真实原理,只是“均衡电位”。因为,当一个物场合理设置了避雷装置时,该场所泄漏的阳(+)极电位同地下的阴 (-)极电位之间就形成了一个闭合的电磁交变回路。这时,沿物场制高点上方的曲面上就形成了一个保护伞式的零态均衡电位。因此,物场就避开了同磁极开放的雷暴单体以及同雷电爆发分离子源之间发生电磁感应,从而,可以防止遭受分离的超密脉冲天体核的轰击。 118. 地球上的云雨果真是太阳辐射作用于地面水的“三相转换”凝结而成的吗?那么,地球上的水又是从哪里来的呢?空中降水的真正来源是什么? 答:当代云物理学把地球上云雨的物理成因,归结为太阳辐射能作用于地面水的三相转换。这个理论学说是完全错误的。因为,这个理论要引伸一步,它无法回答地球上的水又是怎样产生的。其实,太阳正常辐射所造成的地球现有总水量的三相转换,它也只能维持和调整地球大气层中的水气含量,其饱和剩余部分会以露、霜、 雾的形式降落地面。因此,太阳辐射同地球上的自然云雨完全没有关系,那是风马牛不相及的。 地球上的云雨,是来自外层宇宙空间衰变演化中的超密脉冲天体核的脉冲辐射,作用于大气空气粒子的必然结果。 119. 天空中的云是怎样形成的?到底是雷暴造成了云雨,还是云雨形成了雷暴?那么,晴空霹雳又是怎样发生的? 答:天空中的云并非当代云物理学所称的那样:“是太阳光照在海面上,海水被蒸发,流过海面的空气将水分带走,然后水气在大气中凝结成云。”请问,现代世界各国的气象卫星满天飞,有谁能提供一部“由大气中的水气凝结成云的物理过程”的真实录像片呢? 天空中的云层,是由衰变的超密脉冲天体核的脉冲辐射,作用于大气中空气粒子而形成的。是雷暴造成了云雨,并不是云雨形成了雷暴。所谓“晴空霹雳”就是明 证。当晴空霹雳发生之前,天空可以是万里无云。而当剥离的自由脉冲天体核在晴空中裂变,或两个自由脉冲天体核在空中碰撞爆发,就会立即造成乌云翻滚,闪电雷呜,暴风骤雨夹着冰雹瞬间来临。笔者50年前在山东老家就亲身目睹和经历过这种瞬变奇景。当时,乡亲们眼望万里无云,都在忙着晒麦打场,突然,西北半天空一个炸雷,顿时漫天乌云翻滚,狂风大作,暴雨倾盆,眼望到手的麦收被扫荡殆尽。我想,在现代空间高科技的条件下,如果人们有意要拍摄这种物理现象全过程 的录像片,应该是不难办到的。 120. 自然云雨形成的物理机制是怎样的? 答:地球上的云雨尽管种类繁多,形态各异,但究溯其源,都是同出一宗的。云雨形成的物理机制比较简单,不论是台风云系、热带气旋云系、雷电暴云系,或是 高、低压冷(暖)风云系,其形成的模式都是一样的。人们只要弄清一个雷暴单体演化的物理过程,全部云雨形成的物理机制都会一目了然。 每一个相对独立的雷暴单体都是由高能脉冲分立核的自转和公转迭加在一起而形成的一个小气旋。而当着一个衰变的闭合场将要解体时,都会磁极开放造成一个螺旋膨胀和垂直延伸的圆椎体。自然云雨就是由一个个这种圆椎体产生出来的。 (1) 由超密脉冲天体核的高能脉冲辐射造成的螺旋强磁场,在高空低温环境下形成了一个高温的暖心结构,这就是产生云雨的主机部分。 (2) 当螺旋强磁场相对于其对应体的单磁极一开放,就造成了一个垂直低压的涡旋上升气流,此时,周围空气粒子前来补充,于是,就形成了强烈的旋转风。 (3) 超强脉冲辐射不断电离着上升气流中的空气粒子,致使高空低温环境下所膨胀的高温等离子气体,遇冷后就在空中化合凝结成了大量的水汽分子螺旋积雨云层。 (4) 当积雨云层达到一定的丰度,更由于雷暴单体脉冲天体核的触发裂变,致使螺旋磁场中所携带的大量水滴顿时失去了依托,随着上升气流和地面(包括空中)旋转风的终止,大雨就在雷暴中心区域倾泻下来。 (5) 随着爆发膨胀云体的扩散和淡化,蔓延云区的降水量就如同辐射型潮汐一样,由雷暴中心向外逐渐减弱和消失。这就是一个完整的云雨单位演化的物理过程。 121. 按照世界现代科技发展的水平,什么时候又在什么情况下,才能把“气象观测预报台”转换成“气象观测调度台”,从而实现自然云雨的人工控制呢? 答:“呼风唤雨”是自古以来人类梦寐以求的事情。然而,只有世界科技发展到了核子时代、宇航时代的今天,实现自然云雨的人工控制才真正成为可能。 1989年12月9日《参考消息》披露了美苏对高科技领域竞争焦点-空中调水的角逐已经从实验室转向了空间实验场。而在此之前1986年9月13日,中国最 有影响的科学家钱学森在谈到空中调水问题时首先就强调理论的重要性,深刻而明确的指出: “理论问题没有,实验就没有法做。要做长远打算,从基础理论开始,联系实际。”而美苏50多年来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搞空中调水之所以未获成功,其原因正在于 此。两个多月后的1989年11月22日,《人民铁道报》副总编李丹在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主持、有国家气象局主要领导和专家以及国家计委、财政部派员参加的“空中调水座谈会”上正式宣告:宇宙统一场论_宇宙物质成因学作为一个全新的 自然科学基础理论体系已经在我国确立。它具有四个鲜明特点:一是它的完整性,二是它的确定性,三是它的实验性,四是它的应用性。一旦实验成功,中国不仅可望首先解决空中调水和空中蓄水问题。而且,可望首先掌握一种最廉价、最少污染的永久性天然超密脉冲能源以及人工震爆成矿等诸多领域的高技术。 依据这个全新理论和世界科技发展的现有水平,如果目前中、美、俄、日、欧共体以及联合国,其中任何一家对此只要认识和重视起来,那就可以断言:从现在起 20年之内,世界上的“气象观测预报台” 就会转换职能,变成为“气象观测调度台”,从而实现全球性自然云雨的人工控制和国际间的协调。至于,此举的广义内涵,对于明眼人来说是无须多赘笔墨的。 122. 龙卷风的本质是什么?其能量释放是由哪里提供的? 答:对于龙卷风本质的认识,现代气象科学由于只把眼睛盯在大分子的水平上,而没有从电磁理论,特别是现代高能物理和高能天体物理研究领域所获得的重要成果中汲取教益,至今还形成不了一个哪怕是错误的理论观念。 龙卷的本质,它是天体裂变中的层级超密脉冲天体核在其衰变演化过程中的一种表现形式。龙卷的能量释放是巨大的。强龙卷过境会形成犹如“几千架喷气机或坦克刺耳的吼叫声”,它可以破坏路径上的任何物体。其能量是由风头中的超密脉冲天体核提供的。 123. 龙卷风形成的物理机制是什么? 答:龙卷生成的母体是云中雷暴单体或“晴空飞碟”(UFO)。然而,雷暴单体能够形成龙卷的几率通常很小,必须俱备以下两个决定性因素: (1) 雷暴单体的能级不是龙卷生成的决定因素,而关键在于雷暴单体中超密脉冲天体核公转轨迹半径的大小。有的雷暴单体虽然衰变能级并不高,但由于其低压开放磁极的吸积口径很小,它也就可以达到龙卷风的量级; (2) 在具备空中龙卷生成的条件之后,龙卷也并不发生。还要有地下或水下诱发龙卷生成的对应强磁体。当空中龙卷母体同地下或水下龙卷对应体之间发生场数(素)的粒子和分立核子相互交变时,一个成熟的龙卷风就诞生了。 如果地下(或水下)对应强磁体所依存的羁绊磁场过强,它就会产生定点龙卷:如果空中和地下两个对应强磁体在能级上接近,它就会产生飘移龙卷;如果地下对应强磁体距地面过深或空中龙卷母体距地面太近,它就会产生圆筒状拦腰龙卷;如果空中龙卷母体距地面太高,它同对应强磁体之间只有电磁交变粒子流的相互吸引, 而未达到二者磁力线的相互交汇,此时它就会形成空吊漏斗状的龙卷。如此等等。龙卷并不是“弱肉强食”,而是在天地间的 “二龙戏珠” 。可见中国古绘画中的一些类似图案是有很科学根据的,可谓科学和艺术结合的典范。 124. 龙卷风的演化方式有几种? 答:龙卷生成之后,其演化方式主要有四: (1) 磁极倒转——指空中龙卷本体中的脉冲天体核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磁极倒转,此时,龙卷原生雷暴单体的开放磁极,就会在电磁斥力作用下扭断交汇磁力线而收缩闭合,重新复原为雷暴单体; (2) 行进阻断——指飘移龙卷在行进中,其母体或对应体的一方偶遇强磁点或地形、地物的阻力与摄动,致使二者之间的交变磁力线突然拉断,空中龙卷就会立即缩回吊鼻而复原为雷暴单体; (3) 爆发裂变——指龙卷母体同对应强磁体在电磁-核磁交变中,脉冲主核受到反冲副核的轰击而爆发裂变,此时,龙卷就会伴随着一个巨型空中菊花雷而骤然间陨灭; (4) 主核兼并——指龙卷母体同对应体之间所发生的兼并战。这里有兼并和被兼并之分。如果是以空中母体为主,龙卷就会伴随一个巨型腾空火蛇雷而瞬间消失;如果是以地下对应体为主,龙卷又会伴随一个巨型火蛇钻地雷而顿时消亡。总之,龙卷是由雷暴单体而产生,它的演化又是以雷电爆发而告终。 125. 冰雹的本质是什么? 答:冰雹的云龙卷的衍生物,也可称为冰龙卷。冰龙卷同其他表现形式的龙卷一样,也是雷暴单体的一种演化形式。其差异仅仅在于:冰龙卷是大气内对流层中处于高云层和低云层中的两个能级相近,磁极相反,而且磁级开放,吸积口径很小的雷暴单体,在空中发生电磁交变感应,而形成高空云龙卷中生成的冰颗粒的结晶体。 126. 巨大冰雹在空中是如何形成的? 答:现代物理学在论述冰雹物理成因时,最感棘手的问题,就是重达十几公斤内部呈现层次花纹结构的大冰雹,它们在形成过程中是如何克服地球重力场的影响而长时间悬浮于高空的。然而,用新的“宇宙统一场——宇宙物质成因学新理论来解释就很容易了。 因为,云龙卷是大气中的双重螺旋低压,冰雹就生成于上层高空龙卷的螺旋强磁场之中。高空云龙卷的超低压上升吸积吊鼻,由于吸收了低空雷暴高压溢流 云中的大量水分子,这就为冰雹形成创造了条件。龙头中超强螺旋脉冲辐射所造成的膨胀云体携带的是零度以下不结冻的过冷却水滴;而反相收缩的回波螺旋云体所携带的则是低温结冻的冰晶颗粒。当其二者在冷暖交汇锋面上不断交换位置时,过冷却的激化水分子在经过无数次的反复之后,就演变成为正常的冷却水滴,从而依 次吸咐于冰晶颗粒即雹核之上,这就形成了具有层次结构和精美花纹的大冰雹。 当人们清楚了冰雹形成的物理过程之后,再看大冰雹在空中的悬浮就易于理解了。1956年9月24日中国上海的一次强龙卷,竟将一个重110吨的大油罐平地拔起,在超密脉冲天体核的螺旋强磁场中又何况十几公斤重的冰雹呢? 127. 美国是龙卷风的多发国。按照美国的科技水平,如果把空间战略用于改造自然的话,预计何时能够达到人工制控龙卷风和冰雹? 答:目前世界上有几个龙卷风的多发国,美国就是其中之一。凭美国现有的科技实力,它能把人送上月球,能把航天探测器送上金星表面和太阳系最远的冥王星轨 道,却不能制控近在头顶万米以内空中的龙卷,这岂不是咄咄怪事吗。这个问题的本身就说明:尽管美国在实用科学技术上很发达,已成为人们公认的世界科技发展的中心,但在自然科学的基础理论方面却显得极其贫乏。 我完全相信:依据美国现有的科技水平,勿需3年时间,不仅能够人工制控龙卷和冰雹,而且,更可以获得人们用常规观念所意想不到的丰硕成果。当然,这要以接受新理论为前提。 128. 地震果真是大地构造活动的结果吗?震源机制果真是地球内部地应力积累和释放的物理过程吗?现代地震学的立论基础对吗?地震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答:目前,世界上关于地震成因的各种学说,几乎全部都是依据断层假说推演而来的。因此,从总体上说,现代地震学的立论基础是错误的。 地震果真是大地构造活动的结果吗?否。这种认识本身就是本末倒置的。因为,它回答不了大地构造活动的原因又是什么,更回答不了所谓地壳板块碰撞挤压和相对 断裂分离的巨大驱动力究竟是什么。其实,地震非但不是大地构造活动的结果,震源机制也不是地球内部所谓地应力积累和释放的物理过程。而且,恰恰相反,地震 以及产生地震的能源机制,正是大地构造活动以及地壳表层板块碰撞挤压和相对断裂分离的真正原因。 地震的本质,是处于表岩层以及地下液态溶岩湖海中的超密脉冲天体核在其衰变演化过程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地震同大气层中的雷电暴是一样的,只不过,一个发生在大气内对流层空间,表现为天震;另一个发生在地表岩层以下,则表现为地震。仅此而已! 129. 形成地震的先决条件和物理成因机制是什么? 答:按照宇宙统一场数(素)的交变规律,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和演化都有条件的,地震也不例外。地震产生的条件和物理机制有四点: (1) 震基点——地壳岩层是否会发生地震的先决条件,取决于有无可以孕震的震基点。这就犹如婴儿在母体中形成一样,如果只有卵子和精子还不足以形成胎儿,还必须具备卵子坐胎的胎基点。在地球上能够作为震基点的地域必须具备有超常值的偏磁性。 (2) 孕震点——有了震基点之后,就可能(仅仅是可能)孕震。当地(包括一切活性天体在内)内对流层空间以及地下(或水下)飘移的超密脉冲天体核经过偏磁性的震 基点时,在电磁作用下有些就会被羁绊在岩层的一定区域里,此时,震基点就演变成为孕震点了。这就为地震的发生创造了内因条件。 (3) 对应点——有了孕震点也并非都要发生地震,因为“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嘛。然而,孕震点上的超强脉冲辐射会吸引飘移于空间、地下或水下的异磁性超强脉冲天体核。当其二者发生电磁感应时,后者就演变成为震源机制中的对应体,这就为地震的发生创造了外因条件。 (4) 爆发点——当震基点上形成了阴极孕震点,而孕震点又有了阳极的对应点时,就会出现地震前的诸多前兆反应。由于孕震点和对应点的两个超强脉冲中子辐射源,在 电磁—核磁数(素)交变中会产生过压冲击,其裂变的分立子源就会发生引力磁撞,因此,就形成了裂变爆发的触发点。其爆发一旦产生,就会形成连锁反应,于 是,一个成熟的群体地震就发生了。
作者: 通天雷神    时间: 2008-5-25 16:16
标题: 回复:当代自然科学162道难题(转贴)
130. 地震所释放的能量来源于何处? 答:地震的能量释放是巨大的,1976年7月28日中国唐山大地震和1988年12月7日原苏联列 宁纳坎大地震人们都还记忆犹新。至于1908年6月30日西伯利亚的通古斯大地震更是震动了全球。如此巨大的能量释放,在现代科技条件下,只有能量积聚的 核子爆炸才可以相比拟。其实,地震所释放的能量也不是别的,就是来源于天体核能级的天然超密脉冲天体核在地表岩层中的碰撞爆发。 131. 地球上每年所发生的大地震和火山爆发是同什么样的大气物理现象相对应的? 答:地球上每年所发生的强烈地震和火山爆发,除极特殊者(系指处于磁中性而不经过大气层磁场进行数(素)交变的自由脉冲天体核的直接轰击而言)以外,一般 都是同地球大气内对流层中的开放气旋相对应的。所谓开放气旋,这里包括世界各国不同称呼的台风、飓风、热带气旋、热带风暴、极地冷风气旋等等大气高能物理 现象在内。地球上每年所发生的开放气旋总数基本上是同大地震和火山爆发总数相等的。因为,地震和火山爆发是开放气旋衰变后被剥离的脉冲天体核在地表岩层中 继续衰变的物理反应。 132. 人类利用现代科技,如何开发包括地震能在内的天然超密能源? 答:依据宇宙统一场论——宇宙物质成因学的观点,目前世界科技发展水平尚属于中级阶段,正在朝着中高级阶段迈进。仅就能源来说,目前分子、原子和电子水平 的激变能和正负电磁交变的转换能也还没有被充分利用。而在物质元素级的核子裂变能方面,虽已达到了实际应用阶段,但这对地球生态环境的污染是严重的。在核 子聚变能方面虽已爆炸成功,但尚未达到人工制控的实际实用。然而,人类在新能源方面要真正进入高科技水平,其标志就是天体质核能级的超密脉冲中子核能的开 发利用。这种天然超强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它非但没有污染,而且还能变害为利。 133. 火山爆发是地壳板块挤压和岩层断裂而形成的吗?火山爆发的本质是什么? 答:现代科学所形成的火山成因理论,一言以蔽之,都是把它归结为地壳板块的俯冲和挤压作用。试问:这样的理论能够经得起逻辑上的推敲和实验科学的检验吗?众所周知的简单道理。一个臭鸡蛋的爆裂或蛋壳挤压,怎么会在蛋壳上形成一个很规则的圆形“火山锥” 呢?几十公里厚的地表岩层为什么偏偏只断裂和挤压出一个小小的圆形火山口呢?用板块运动是绝难做出合理解释的。 火山爆发的本质,是天然超密脉冲天体核在其衰变演化过程中的一种物理反映。它同所谓地壳板块俯冲和岩层断裂没有直接的联系。火山口只不过是超密脉冲天体核的内向轰击或外向逃逸所形成的螺旋脉冲通道而已。 134. 火山爆发的先决条件和物理成因机制是什么? 答:火山爆发同宇宙中的任何事物一样,都是有条件的。而地球的偏磁性以及地下熔岩湖海的形成和存在则是火山爆发的先决条件。因此,衰变的天然超密脉冲中子 核对活性天体的轰击,可以在天体一定深度的岩层中造成熔岩湖泊和熔岩湖海。这作为天体生长机体的层次交变场来说,它必然要产生一系列的物理反应,火山爆发 仅仅是其中的一种。 当超强脉冲天体核被羁绊于熔岩湖海之中时,它就会演变成为地下定点的或漂移的熔岩涡旋。而地下熔岩湖海中的这种超强磁点,在同地球大气层中的超强磁点发生电磁—核磁感应时,又会导致空中自由脉冲天体核的透岩轰击,从而造成内向型火山口。中国吉林长白山天池和广东湛江的湖光岩天池就属于这一种;而当地下发生熔岩地震,其羁绊脉冲天体核剥离透岩逃逸时,这又会造成外向型的火山锥。日本的富士山和1943年2月20日才从一片玉米田里开始形成,到1946年就具有2700米高的墨西哥帕里库廷火山锥就属于这一类。 135. 1980年5月18日~7月22日美国圣海伦斯火山连续大爆发是属于什么类型的?其演变规律说明了什么? 答:美国圣海伦斯火山这次连续大爆发,是属于内向吸收型火山爆发。它是太阳系空间轨道上原发的那颗彗星,在本次回归处于近地点时,其分离出来的脉冲天体核同地球熔岩湖海中的强磁点发生电磁—核磁感应,并按照同属天体谱频,通过具有一定磁性的原火山口轰击打进熔岩湖海之中,致使封闭已久的火山口呈现出规律性的再次大爆发。 圣海伦斯火山在1980年5月18日、5月25日、6月12日、7月22日连续4次大爆发,这在高能天体物理学和火山地质学研究上具有特殊的重大意义。因此,这个从天而降的飞碟群,在5月18日进入地球同步轨道而演变为地彗星之后,就以倍加四的衰变间隔频率,被地下熔岩湖海中同一强磁点所吸收。这一演变规律说明: (1) 圣海伦斯火山的上空正相对于一条太阳系彗星的轨道上,火山爆发具有周期或间周期的轨道行为; (2) 圣海伦斯火山底下熔岩湖海中的强磁涡旋正处于增强阶段,那里必然是一个海底扩张的螺旋中心点; (3) 这座火山今后还会发生吸收型的多次大爆发。 136.中美洲“火山之国”——萨尔瓦多的伊萨尔科活火山,每隔15分钟就喷发一次,被称为“太平洋上的天然灯塔"。其形成物理机制是什么? 答:火山爆发除偶发性以外,一般都是有规律的。其中,有大的长期间的轨道衰变周期,也有小的短期的脉冲衰变周期。而作为某一个衰变的天然超密脉冲天体核来 说,它不仅有自己特定的光谱型,而且各自都有其短期的脉冲自转频率和脉冲公转轨道频率。萨尔瓦多的伊萨尔科活火山,就是目前世界上一座典型的高能天体物理 学和火山地质学物理机制的活标本,它具有极高的科学实验和科学研究价值。这座高1880米的活火山之所以每隔15分钟喷发一次,是因为在火山口底下的熔岩 湖海中,尚存在着一个正在衰变的天然超密脉冲天体核所造成的熔岩涡旋。而15分钟的间隔时间,正是这个脉冲天体核的公转轨道周期。每当它经过近口点,就会 有一个强脉冲辐射粒子流的扰动冲击,火山口就开启喷发一次。随着天体核子衰变规律变化和时间的推移,其喷发间歇频率肯定是会改变的,这一点敬请人们精细测 试和拭目以待。当然,还有一点需要特别指出,当着其原始成因的太阳彗星过近地点时,或者有地球大气层自由脉冲中子核临近时,依据该火山口电磁—核磁的引力 活性,是不应该排除其发生大规模喷发的。而经过下一次大喷发之后,其目前的脉冲频率就将改变或消失。 137. 火山爆发同地球生物圈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火山爆发同地球生物圈的关系是紧密相关的。地球上不能没有火山爆发,地球上的生命和人类也都离不开火山爆发。因为,火山爆发是天地之间进行太极场 数(素)物质交变的自然过程。地球上的火山爆发和地震是同海洋以及大气层中的气旋、台风、雷暴、云雨等等物理现象互为对应的。地球上如果没有了产生地震和 火山爆发的自然条件,那么,地下熔岩湖海就不能维持一定的平衡;地面海洋和地下水位也就维持不到一定的水平高度;地球大气环流的物理状态也就不能正常维 持。地球上所有的自然现象都是宇宙发展的必然,人类只能在自然规律允许的范围内导演出震惊天地的人间奇迹来。 138.飞碟(UFO)的本质是什么? 答:飞碟(UFO)是宇宙天体演化中客观存在的一种自然现象。它是天体裂变分离出来的层级超密脉冲中子核在其交变转换过程中的一种物理反映。宇观如些,宏观如此,微观亦如此。UFO既可以是天外来客,也可以是地内来客。当然,这里也不排除将来有朝一日,人类可以依据飞碟的结构原理,制造出类似于飞碟的飞行器具来。 在宇宙中,一切高能物理现象都是以单质飞碟(UFO)为最终表现形式的。而任何宇宙天体或宇宙物质粒子的交变转换,也都要直接的或间接的以飞碟形式表现出来。在宇观宇宙中,脉冲中子星、类星体、超巨星、巨星和太阳系彗星是飞碟;在宏观宇宙中,恒星和太阳上的黑子、地球上的气旋、台风、龙卷、雷暴单体、孕震单体也都是飞碟;在微观宇宙中,“奇异粒子”、放射性元素的衰变粒子也都是飞碟。而现在人们所观测到和认识到的那种UFO现象,大多数是闯入地球轨道或部分暴露于地球大气层中的飘移脉冲裂变核!从一定意义上来说,飞碟是整个宇宙转换的动力之源,又是整个宇宙演变的物质之本。宇宙天体和宇宙物质裂—聚—裂无限循环和有限循环,是宇宙物质成因学说的理论核心;而宇宙天体和宇宙物质的交变转换机理,也就是飞碟(UFO)成因的基础。 139. 飞碟有哪些种类?其来源于何处? 答:现代人们所称的飞碟现象是极其狭隘的。仅就地球宇宙空间范围而言,飞碟的种类也是繁多的。形态亦是各异的。其主要有; (1)空中飞碟——包括周期的地球轨道彗星;受羁绊的云中飞碟,即隐没在气旋、台风、雷暴线和龙卷中相对独立的主核、分立核和雷暴单体;以及暴露于大气内、外对流层中的自由脉冲中子核。也只有此种才是现在人们所认识的UFO。 (2)水下气碟——包括相对稳定在一定水域中的强磁涡旋,即水中吊挂,以及水下漂移的封闭型和磁极开放型强磁涡旋。 (3)岩层飞碟——即稳定在一定岩层中的地下孕震点或空雷的对应强磁点;以及岩层飘移飞碟,即沿着一定的等磁偏线移动的衰变分立核,它们不但可以造就地下熔洞,而且影响着地下水位、地面大气环流和地域性的降水通量。 (4)熔岩飞碟——即存在于地表岩层以下熔岩湖海中相对稳定的熔岩强磁涡旋,大陆漂移和海底扩张就是由它所决定的;以及熔岩飘移飞碟。以上四种九大类飞碟 的性质都是一样的。而且,空中、水下、岩层和熔岩湖海中这4种飞碟之间的行踪又是密切相关,互为依存,相互交变的。此动彼亦动,此停彼亦停。其主导方面完 全是依照电磁-核磁交变双方或各自衰变场数(素)矩阵的矢变量决定的。 飞碟是来源于层级宇宙天体衰变的超密脉冲中子核的裂变分立核。在目前地球成长期内,它主要是来自地外宇宙空间。而如果到了地球自身衰变期内,则主要是来自地球的内部。 140. 飞碟的内部结构是怎样的?它是如何形成的? 答:飞碟的内部结构是: (1)任何层级领域的飞碟,其中心都有一个或若干个致密的脉冲核,它们在主核的带动下一边自转,一边公转,从而形成一个中心脉冲辐射环带。 (2)飞碟的中心都有一个由脉冲辐射等压圈所形成的碟眼。 (3)飞碟内部都具有一个核磁交变场。 (4)都有一个由等离子交变粒子流轰击电离其外部磁场所携带的物质粒子,从而形成一个可见光区——即电光盘。 (5)飞碟本身都有一个强磁场。它由内部核磁交变场带动外部电磁交变场,从而形成一个携带有天体陨石碎块和物质粒子的螺旋物质外盘。不论是飞碟的俘获物或是飞碟的释放物,都会被囚禁在这个物质盘中。 (6)飞碟都是一部热机,它所释放的内热遇冷后会形成水气,水气分子在闭合的螺旋磁场带动下,会形成庞大的雾气罩,这就构成了飞碟的基本轮廓。 (7)当飞碟处于强磁激发态时,其自转、公转速度都很快,它表现为双突起的扣碟状;当飞碟处于宁静衰变态时,就表现为橄榄、柠檬状,并带有明显的彗尾;当 飞碟处于磁极偏性时,它表现为或上、或下的盘碟状;当飞碟的下部处于开放时,它表现为雨伞状;当飞碟上部磁极处于开放时,它则表现人吊挂伞灯状;当飞碟中 若干分立子源同时处于下部磁极开放时,则表现为凉亭状;当飞碟外晕罩水气极度稀薄时,由于脉冲中子核在公转轨道上不断飘移自转,其脉冲辐射喷发口就会使飞 碟表现为弦窗状;当飞碟内部有几个分立子核处于磁场碰撞时,飞碟又会表现出不规则的奇异状。 141. 1963年美国两艘核潜艇“打谷机”号和“长尾鲨”号先后失踪。其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答:美苏(现俄罗斯)都是核大国,由于军事机密的原因,许多意外事故都被掩盖了。然而,1963年美国两艘核潜艇失踪的秘密却透露出来了。众所周知,核潜艇是集中了现代世界上最尖端的科学技术,它怎么会失踪呢?按照“宇宙统一场论——宇宙物质成因学” 的观点,能够造成核潜艇同地面失去通讯联络而突然失踪的最大可能的原因,就是遇到了水下飞碟的俘获和轰击。 水下飞碟危及潜艇的方式有三种: (1) 当潜艇驶进水下闭合涡旋或开放溢流涡旋的上部磁极时,潜艇就会发生剧烈的上下颠簸或逆、顺时针的绕转。在这种情况下,潜艇一般都还没有失事的危险。 (2) 当潜艇驶进水下闭合涡旋或开放溢流涡旋的下部磁极时,潜艇也会发生剧烈的上下颠簸或逆、顺时针的绕转。在这种情况下,潜艇就具有失事的危险性。因为,水下 旋转的激浪会把潜艇压到安全行驶深度以下。据说,1968年5月25日美国“天蝎座” 号核潜艇失踪,后来发现它沉没于亚速尔群岛以南740公里的3000米深海底就是这样造成的。 (3) 当潜艇驶进由于电磁交感而发生水下飞碟磁极开放的吸口一端时,都会发生水下飞碟俘获潜艇的失踪事件。美国的“打谷机”号和“长尾鲨”号核潜艇就是这样失踪的。它们会像玩具一样被飞碟的螺旋强磁场携带而漫游于水下。 142. 1968年3月27日10时31分,世界上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加加林,在处于正常状态的飞行过程中突发事故,在不到1分钟的时间内就垂直坠地,机毁人亡。其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答:在当今世界每年的空难事件中,几乎有半数以上都是属于自然灾害的。而太空英雄加加林和加谢列金的机毁人亡则更加引人注目罢了。为此,前苏联当时组成了专门的调查委员会,历时20年的时间,书写了近30册的长篇报告,迄今也未找到确切的失事原因。可叹的是,拥有先进科技的前苏联可以把人第一个送上空间轨道,却不能在仅距地面4000米以内找出加加林失事的确切原因。其实,依据“宇宙物质成因学”和太极场 数(素)的转换理论,就在事件发生后只要察看一下现场,勿需1个小时立即就可以判定出准确的失事原因。据悉,飞行中的超音速战斗机在1分钟之内由高空垂直 坠毁事件,在世界各国空军史上也绝少不了,只是军事原因秘而不宣罢了。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其原因很简单,它既不是机械故障,也绝非技术问题,而是由于磁 极开放的空中或地下飞碟的螺旋磁场而造成的。 加加林同谢列金驾驶的是教练用米格15型亚音速战斗机,10时15分从莫斯科近郊机场起飞,10时31分坠毁,飞行只有15分钟。在飞机接近于垂直俯冲地 面坠毁前1分钟,加加林同地面通话时一切都还正常。飞机坠毁后,加加林的左手还紧握操纵杆,他和谢列金的双脚都在踏板上,这证明,完全是一次不以人的意志 为转移的自然事件。当时,加加林飞行的是20号空域,高度为4200米。飞机下部距地面600~1500米处是一片厚云层;在飞机上部距地面 4500~5500米处也有一片厚云层。飞机处在无云的间层中飞行。当加加林接到返航的指令掉头降低高度时,一个意外的情况发生了。原来,在飞机的前方存 在着一个云中双龙卷的电磁感应通道。下云层飞碟主核的上部开放磁极处于螺旋吸积状态;上云层飞碟下部磁极处于开放溢流状态。当飞机邻近这个吸积“白洞”的 瞬间,便不由自主地垂直投向期间。开始机身处于逆时针旋转,当超越飞碟本体赤道线之后,机身又改向顺时针旋转。此时,机上电路已被截断,电子设备完全失 灵,飞行员处于神志错迷状态。当飞机通过正旋进口和反旋出口而完好无损地脱离云中险境并自动恢复正常飞行时,飞行员还未及苏醒和反应过来,另一个致命的险 情又紧接着发生了——坠地!其全部物理过程就是如此。 143. 1980年6月30日,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特雷切里有58头巨鲸集体闯滩自杀。其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答:在世界的许多海域不时发生过鲸鱼群体闯滩自杀事件,于是,这就成了一项难解的自然之谜。规模最大的一次是1946年10月发生在阿根廷的马德普拉塔市,竟有835头鲸同时冲上海滩 去。群鲸浅滩自杀这是什么原因呢?尽人皆知,鲸是海中之王,在现时的海洋中,鲸、鲨、海豚均属胎生哺乳类高级动物,它们都有着高智能的良好导航感官,现时 一切生态环境均构不成这类事件的导因,而唯一的原因就是水下飞碟强脉冲辐射的驱赶作用所致。因为,海洋本来就具有各种潮汐和海流所形成的水中感应电流。而 鲸是海中最大的动物,它在行动中,其庞大躯体同高密度的带电水分子摩擦就会产生一定强度的磁流涡旋。这种磁流涡旋会同水下漂移飞碟的强磁场之间产生电磁摄 动感应。一旦这种感应发生,高级动物出于本能,都会向同类发出惊恐的呼救信号,因此,邻近海域所有的鲸都会一齐奔向出事地点。这样,一个庞大而处于惊恐奔 命的鲸群所集聚起来的磁流涡旋,就会导致水下飞碟无体止的跟踪追击。同时,飞碟螺旋脉冲辐射粒子流所产生的网状次声波,会严重刺激鲸大脑中枢神经,破坏其 本能的导航器官。因此,海中只要发生了这种情况,十之八九都要导致鲸群集体登岸自杀。就是人们护送它们回去,心有余悸而疲惫不堪的鲸也不敢重归大海。这就 是“鲸集体闯滩自杀之谜”的真正物理成因。 144. 1988年8月25~30日期间,在中国的哈尔滨以北上空,每天晚上21时零5分都定时出现一个发出红色和蓝色光芒的“空中飞行物体”。这个物体是什么?它的发现对于地球物理学具有何等意义? 答:这个定点定时出现可以重复观测的“空中飞行物体”,是被地球磁场俘获的一颗典型的地球周期彗星。其椭圆轨道的近地点在中国东北哈尔滨以北上空,周期为 24小时。9月上旬,这颗地彗星降低高度进入地球大气内对流层而演变成为一个羁绊的飘移气旋。而此次周期地彗星的实测,已为现代天体物理学、地球物理学增 添了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其重大意义绝不亚于脉冲中子星和类星体的发现。因为,它已经把几十万到几十亿光年距离的研究课题,拉回到了地球的近旁,而为人们 认识“宇宙统一场论”架起了一座宇宙的桥梁。请人们仔细寻找第二颗、第三颗……这样的地彗星吧!其深邃的内涵和科学研究价值那将是显而易见的。 145. 宇宙是什么? 答:简而言之,这个问题用两句话即可圆满回答。即:宇宙是场,宇宙是数(素)。因为,宇宙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由物质元素构成的。总之,宇宙是场,宇宙 是数;物质元素是场,物质元素亦是数。宇宙物质场数是统一的。宇宙和宇宙中的任何事物都离不开由一定物质和物质元素所构成的场和数。所以,从狭义来说,宇 宙学即场数论。因此,从广义来说,宇宙学理论即统一场数论,简称宇宙统一场论。 146. 宇宙之大小是由什么决定的?宇宙之兴衰又是由什么决定的? 答:宇宙既然是由一定物质和物质元素所构成的场和数(素)的统一,所以,宇宙之大,只能是场数(素)聚兴;宇宙之小,只能是场数(素)裂变。因此,宇宙之大小决定于场;宇宙之兴衰取决于数(素)。 147. 宇宙生成和演化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答:在茫茫宇宙之中,大自宇观天体、宏观物质,小至微观基本粒子,都是由统一物质元素、统一场数(素)裂-聚-裂无限循环和有限循环而构成的。足数(素) 则生,增数(素)而长;减数(素)则衰,尽数(素)而亡。因此,宇宙天体和宇宙元素聚裂兴衰相互转化的规律,就是宇宙大自然的根本规律。 148. 当代宇宙学关于宇宙物质成因的“原始星云说”和“大爆炸说”对吗?符合自然规律的新的宇宙物质成因学说又是什么? 答:现代宇宙学对此有两大学派_原始星云说和大爆炸说。根据目前许多天文观测事实,又似乎支持了大爆炸学说。然而,不论是哪一种学说,都不可避免地要回答清楚一个基本的事实,那就是:原始星云的成因和初始大爆炸奇点的成因问题。近代科学决定论的先驱拉普拉斯有句名言:“我们必须把目前的宇宙状态看作它以前的状态的结果以及以后发展的原因。”现代实验科学告诉人们:星云只能是天体裂变爆发的产物,物质云只能是物质元素裂变爆发的产物;大爆炸也只能是宇宙天体的大爆炸或宇宙物质的大爆炸。而没有天体和物质集聚的物理过程,也就绝不会有任何大爆炸的物理过程。而现代宇宙学关于宇宙物质成因的“原始星云说”和“大爆炸学说”实际上都隐含着星云物质可以“创生”的观点,现代最时髦的霍金理论竟然用数学“奇点”来描述宇宙的初始状态。很难设想,这种体积无穷小、质量或密度无穷大的“奇点”的物质性何在,也很难设想,这个“奇点”轰然一声大爆炸就创造出一个宇宙来。这两个学说,虽然都有一定的合理成分,但它们的基本立论点在科学事实和哲学思想上却都是错误的。 宇宙物质是不灭的,宇宙物质是相互转化的。在宇宙中,任何原始星云及其裂变的天体核,都是由陨灭性天体爆发而产生的;而爆发后的星云物质及其裂变的天体 核,又必然要为活性天体所吸收而集聚成为活性天体的一部分;而任何活性天体都是有其产生、发展和衰亡的物理过程,在一个过程的最后,它们在衰变的超密脉冲 天体核的轰击下,又会产生新的大爆炸,重新开始下一个过程的星云集聚。如此循环,以至无穷。如果说有大爆炸和星云集聚,那只能是天体物质以大爆炸结束上一 个过程,又以大爆炸和随后的星云集聚重新开始下一个过程;而对于总体宇宙而言.大爆炸和星云集聚是相邻两个过程的过渡和转折,无始无终。绝无“创世”或 “原始”之说。 正确合理的全新宇宙学说,只能是“宇宙统一场论——宇宙物质成因学”所阐述的裂变—聚变结合说。 149.中国易经只是占卜问卦的学问吗?其本质是什么? 答:纵观人类发展史和对宇宙的认识史,在各个时期都有其时代特征的新理论观点问世。但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这些理论观点又被划时代的新认识所代替。然而, 在人类认识史上,唯一经久不衰且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越来越证明其深邃奥秘集真理于一体的,就只有中国的“易经”。所以,“易经” 绝非单纯是占卜问卦搞预测的一门学问。实际上,它是囊括天地人一切领域的总学问、总宇宙观。“易经”的本质,即宇宙阴阳场数(素)交变转换的对立统一。 150. 中国易经的本源是什么? 答:中国“易经” 的本源是“河图”、“洛书”和伏羲先天古太极八卦图。它们原本都是有图无词的,只是由无极、太极、阴阳两翼、四象、八卦的象形符号和象形数(素)构成的。它们即是宇宙场的本源,亦是宇宙数(素)的本源,总之,它们就是整个宇宙的本源。 151. 在人类历史上,先天古太极八卦图产生于什么时代?为何人所绘制?此人遗骨化石如今葬在何处? 答:依据历史考证:先天古太极八卦图确实产生于至少六千五百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它为全人类的高智先驱、中国人的开宗先祖——伏羲氏所画。他借助于高功能所获信息和上一轮人类古文明残留下来的遗迹——河图、洛书的启示,仰观俯察,像天法地,近取自身,远涉诸物。从而感应顿悟,绘制出了先天古太极八卦图并相传至今,成为现代人类开云拔雾、认识宇宙的指南。 然而,人们必然会问:人类还在石器时代怎么会产生出如此高度的智慧呢?其实,伏羲画八卦也仅仅是人类文明史发展阶段交替的一种继承而已!不论是河图、洛书,还是先天古太极八卦图,都只能是宇宙人或上一轮地球高 级人类遗留下来的最高智慧的结晶。在茫茫宇宙之中,不论是太阳系、铜河系、银河系,还是百亿光年以外的金河星系,只要哪里有高级智慧存在,它们都会识别河 图、洛书和先天古太极八卦图,以及根据先天图破译的太极场数(素)交变图而绘制出来的宇宙星座航天方位图, 能够准确地找到我们太阳系和地球所在的宇宙空间位置。 152. 先天古太极八卦图的全部含义是什么? 答:这亘始一图所蕴含的意义是极其深邃和广泛的,它囊括了宇宙间的一切。宇宙间的事物尽管纷繁复杂,然而,大自宇观天体,小到微观基本粒子,它们的物质性 和物质演化的规律性都是统一的。 而先天古太极八卦图所代表的和提示的正是宇宙统一物质形态运动和演化的总模式。 因此,它是宇宙场和宇宙数(素)的统一;是全部宇宙数理论、宇宙物理论和宇宙生理论的最高结晶。亘始一图,包罗了宇宙万物,它是人类认识宇宙的指南,也是 现代人类建立完整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基础理论体系的奠基石。 153. 由先天古太极八卦图推导出来的宇宙太极数(素)是多少?它同宇宙元素周期律是什么关系? 答: 三千多年前,周文王(姬昌)“拘而演周易”,依据先天图又创立了后天图。但他只是把宇宙数推演到单循环的八八六十四卦,就据此推天道明人事,行卜筮以为妙 用,从而把“易经”仅仅局限于占卜问卦上去了。此后,几千年来人们始终没有冲破这个框框,并循轨蹈距,使“易经”研究被蒙上了一层“迷信”的阴影。实际 上,古太极八卦图才是代表整个宇宙的,是包容天地人整个宇宙之太极数(素)的。用先天图推演出来的循环归一之数,才是宇宙的太极数(素)。这个宇宙全息的 一元数(素)只能是162,它既不能多一个,也不能少一个。宇宙一元数(素)是同宇宙元素和宇宙天体的周期演化规律完全一致。只有找到这个宇宙一元方程, 才能完成宇宙元素全周期表,从而提示出宇宙元素的周易经络全图。 154. 易经上所谓的“九九归一”其含义是什么? 答:在“易经”研究中,古今中外关于“归一”之说存在着各种不同的解释。一曰:“九者究也,乃复变一”,其意思是说“九为老阳之数,阳极而生阴,发生转 化,乃复归一。”这叫“九复归一说”。此外,又有“九九归一”之说,其意思是说“九九者宇宙最大数之乘积也,九九八十乃复归一”。然而,宇宙数(素)的演 化究竟多少数才能复归为一呢? 其实,“易经”中所谓的“九九归一”,乃指宇宙太极数(素)演变规律而言的。因为,宇宙的基本自然数只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而十是 太极的阴五加阳五复归为零。所以,其演变的最大数只能是九。然而,九是阳奇数(素),孤阳而不长,因为,它不能复归为一;而八又是阴偶的最大数,独阴而不 生,因此,它也不能复归为一。只有八(阴)九(阳)的七十二才能满足于宇宙的阳生数;也只有九(阳)十(阴)的九十才能构成宇宙的阴合数。所以,宇宙间只 有在满足于72(阳生数)+90(阴合数)=162(宇宙太极数)时,宇宙数(素)才能复归为阳太始数一或复归为阴太始数二。在宇宙中,有阴必有阳;有一 必有二。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1(阳)+2(阴)=3(合),乃可复归为一。因此,“易经”中所谓“九九归一”其内涵,实指阳平数(72+9)和阴平数 (90-9)的九九归元于宇宙太极数(素)而言的。“归元”的意思乃复归为太始也!而太始者,又只能是归元于一(阳)或归元于二(阴)。可见,在宇宙事物 中,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都是符合自然辩证法的。 155. 由先天古太极八卦图所代表的各种宇宙太极常数是多少?其中:阳宇数是多少?阴宇数是多少?阴阳宇数是多少?宇宙数是多少?阳生数是多少?阴合数是多少?宇宙太极数是多少?阳平数是多少?阴平数是多少?太始数是多少?宇基数是多少?宇宙中介数又是多少? 答:由先天“古太极八卦图”所代表的既定数(素)统称为太极常数。它们是:阳宇数为8,阴宇数为10,阴阳宇数为18。太始数为2;宇宙数为9 [即阴阳宇数(18)÷太始数(2)]。阳生数为72 [即阳宇数(8)×宇宙数(9)];阴合数90 [即阴宇数(10)×宇宙数(9)]。宇宙太极数162 [即阳生数(72)+阴合数(90)]。阳平数为81 [即阳生数(72)+宇宙数(9)];阳来数为81 [即阴合数(90)-宇宙数(9)]。宇基数为130 [即阴八卦演数(8×8=64)+阴八卦演数(8×8=64)+太始数(2)];宇宙中介数为32。阳平数(81)+阴平数(81)=宇宙太极数 (162)。宇基数(130)+宇宙中介数(32)=宇宙太极数(162)。 156. 宇宙数理论、宇宙物理论和宇宙生理论这三大基础理论如何统一?拉普拉斯在180年前提出能够统一这三大理论的那“一个单独的公式”是什么?这个宇宙方程式如何表示? 答:在宇宙中,宇宙数理论、宇宙物理论和宇宙生理论这三大基础理论是统一的。而能够统一这三大理论的宇宙方程,就是180年前世界大科学家法国拉普拉斯所预言的能够概括宇宙万物运动的那个“一个单独的公式”;就是爱因斯坦为 之苦苦探索和奋斗了大半生而未能完成的“宇宙学-统一场论”的理论模式和数学表达式。这个统一场论的理论模式不是别的,它就是六千多年前中国人伏羲氏所画 的先天古太极八卦图及其方位图的破译图,它的数学方式,就是由先天古太极八卦图所破译的“宇宙太极数(素)表”及其生成和转化的表达式。 即: 宇宙全息太极数(素)=[宇宙数 之 平方×太始数] 或: 宇宙全息太极数(素)=[阳阴宇数之平方÷太始数] 157. 400多年前法国大预言家诺查丹玛斯预言千年之交人类将有一次大劫难。灾难真的会发生吗?那将是什么性质的大劫难? 答:诺查丹玛斯是一位具有特异功能和广博知识的人,他在多首预言诗中都谈到了在大千年的世纪之交将有一场大劫难。什么叫做大劫难?特大自然灾害,如唐山大 地震等,对人类来说就是一场大劫难。不管怎么说,在千年之交地球会发生大的自然灾变这一点应是特别值得注意的,因为目前已经出现了自然灾害增加的势头。全 世界的自然科学家和社会活动家都在关注着人类命运。联合国特将1990~1999年定为“国际减灾防灾十年”。世界各国都相继成立了专门的委员会。这次劫 难或特大自然灾变迟早会发生,灾难的性质是衰变中的超密脉冲天体核对地球的轰击。这是由于目前地球东西半球所具有的偏磁性很容易引来这种轰击。 158. 发生大劫难可能性的科学依据是什么? 答:是否真的会有大劫难,能否防止和挽救大劫难,这是全人类关心的大事。从有备无患、防患于未然的角度去看,还是宁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为好。既然联合国 和世界各国都有了共识,把1990~1999年定为“国际减灾防灾十年”,那就不如把劫难可能发生和一旦发生后可能出现的严重情况告诉人们,使大家有必要 心里准备和主动应对的准备。 可能发生大劫难的科学依据主要有: (1)太阳系九大行星将出现几个大会聚,它会严重地扰动地球磁场; (2)太阳系25800年的轨道运行周期,在经过6450年前的那次全球性大灾难之后,又将处于大四季的一个季交点上。这种重迭效应将会加剧地磁场的激发波频; (3)目前太阳系整体磁场正加剧吸引着月球,月球的背向和逐渐脱离地球,必将导致地球偏磁性的进一步外露,这就易于造成自由脉冲天体核对地球的轰击; (4)东西两半球的范?阿伦辐射带高度极端不平衡,将导致太平洋及其地下熔岩海洋的收缩和大西洋及其地下熔岩海洋的扩张,这种地磁平衡的物理过程将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5)地球上已经出现两大强磁敏感区域——太平洋上的野岛崎三角和大西洋上的百慕大三角。这里将可能成为本次大劫难的中心点。如果能充分应用新基础理论和现代科技手段在短期内掩蔽好这两个强磁区域,这场爆发就可能会被转移到金星上去,从而避免或延缓了灾难在地球上发生。 159.按照当代世界科技发展的水平,诺查丹玛斯预言的千年之交人类大劫难能否防止和补救?需要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和手段? 答:对于大自然发展和演化的基本规律,人类是无法抗拒的。然而,人类在认识自然的基础上,在自然规律允许的范围内却能导演出足以威慑天地的业绩来。在当今 自然科学基础理论已经解决的前提下,具体的措施和手段是不难采取的。这就是运用人工强磁场,制控天然强磁场,将脉冲中子星核引向它方;还可以进一步运用天 然强磁场,封闭、保护、转移和开发利用天然超密脉冲中子星核所具有的巨大能量来为人类服务,从根本上改变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困扰,变害为利,解决诸如:人工 制控台风、雷暴;解决空中调水、蓄水问题;人工制控地震;人工制控龙卷等等。这种天然能源的全面开发利用,可以把地球上的自然灾害和环境污染都降低到到最 低程度。 160. 人们应该怎样全面正确地理解诺查丹玛斯千年之交大劫难的预言?他的这个预言同180年前拉普拉斯以及45年前爱因斯坦的伟大预言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答:诺查丹玛斯作为超前智慧的预言家,他的伟大之处并不在于他的预言千年之交将会有一场大劫难,而在于他同时也预见了将会出现“另外一种物体”使人类得以 继续生存。也就是说,他同时预见到了那时人类科学发展已经可以防止大劫难的发生。正是在这一点上,他的预言同180年前拉普拉斯的将会出现一种能用一个单 独的公式概括出万物运动的预言和45年前爱因斯坦的终会有人提出统一场理论的预言完全吻合了。 人们需要认真地对待这些预言或忠告。在这里路有两条可走:一是尽力防止和避免劫难的发生,做到自觉认识,主动迎接大自然的挑战;二是任其发展,凭天由命,等受到教训以后才不得不去重新认识。为了在自然中求生存,人们需要认识自然,但主动和被动的结果是大不相同的。 161. 英国李约瑟博士经过半个世纪的刻苦研究,证明人类古文明的源头在中国。这个认识和结论有没有道理? 答:李约瑟博士是继拉普拉斯、爱因斯坦之后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现在有些人只承认他是世界著名的史学家,这是极不公平的。因为,李博士早在本世纪30年代就已经是世界著名的生物化 学家。他随后似乎放弃了以前的科学研究,而用了半个世纪专门从事中国科学技术史的研究工作。难道这仅仅是狭隘的史学研究吗?否!李约瑟的研究同爱因斯坦一 样,他们殊途同归,都是在寻求能够统一自然界发展规律的宇宙方程。拉普拉斯、爱因斯坦的伟大,在于他们发现了“宇宙学——统一场论”;李约瑟的伟大则在于 他发现了人类古文明的源头在中国。而代表“宇宙一元方程”的伏羲先天古太极八卦图的彻底破译,以及“宇宙元素周易经络图”和“宇宙元素全周期表”的确立, 则切实地证明了拉普拉斯、爱因斯坦和李约瑟的认识和论断是完全正确的。 162. 有人说:“任何自然科学理论都离不开哲学思想的指导。而大多数自然科学家的弱点恰恰在于:只有当铁的自然科学事实提供了直接证实的条件时,他们才能认识到哲学早已明辨了的真理。这是因为,哲学的洞察力远远超过自然科学本身的缘故。” 这种认识有道理吗? 答: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消亡转化的物理过程;亦都有各事物之间相关的因果关系。因此,宇宙事物尽管纷繁复杂,却都是有规律的,也都是可认识的。哲学的洞察力之所以能超然于自然科学本身,就是因为它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抓住了宇宙发展演化最基本的规律。
作者: 通天雷神    时间: 2008-5-25 16:19
标题: 回复:当代自然科学162道难题(转贴)
与雷电相关 110. 雷电暴的本质是什么? 答:尽管电的应用目前已经普及到人们生活中的各个角落,然而,现代科学对于雷电暴本质的认识却依然停留在富兰克林的时代。现代雷暴电学遇到的最大困难是,“还不能肯定是什么物理过程产生了闪电所必需的巨大电荷。” 雷电暴的本质,是宇宙中一切陨灭性类天体同活性天体在进行物质交变转换过程中一种普遍存在的物理现象。宇观是如此,宏观是如此,微观亦是如此。地球上目前的雷电暴,是地球自身交变磁场俘获了太阳系宇宙空间衰变的超密脉冲天体核,从而在大气内对流层中相互碰撞爆发和磁暴分离,由高能级向低能级转化的物理反 映。 111. 雷电的能量释放是由什么提供的? 答:雷电的能量释放是巨大的。据信,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一台能实测雷电电压的仪表。依据科学估计,打雷时在千分之几秒内通过十几厘米直径通路的冲击过电压要在10亿至20亿伏以上。如此巨大的能量释放,仅用现代科学所谓的“太阳辐射造成积云对流”的雷暴成因学说是绝难解释的。 雷电的能量释放是由构成雷暴体的超密脉冲天体核提供的。 112. 雷电暴来自何处?它是由什么组成的? 答:雷电暴是由雷暴单体组成的。雷暴单体是由裂变的超密脉冲天体核的层级分立核在地球大气层中衰变演化而形成的。雷电暴的来源,在地球发展史的不同时期是不尽相同的。在地球的生长发展期内,其本源主要来自外层宇宙空间,雷暴发生在内对流层;而在地球自身衰变和陨灭期间,其本源则主要来自地球内部,雷暴则发 生在外对流层。目前,当然是前者而不是后者了。 113. 天体形成雷暴的先决条件是什么? 答:宇宙中,凡形成有雷暴的天体其必然是磁偏性的。不是带有天体正电荷,就是带有天体负电荷,二者必居其一。因为,宇宙是一个统一的物质交变场。从宇宙观的总体上说,宇宙天体皆有形成雷电暴的自然条件,即使现在没有,将来也会有。原因是,任何一个宇宙天体都不可能永远保持其自身核磁_电磁交变场完全呈现中 性。因此,天体的磁偏性就成了雷电暴形成的先决条件。 114. 雷暴单体的物理结构是怎样的? 答:雷电暴只是一个总称,它是由若干不同能级的雷暴单体组成的。雷暴单体有大小和能级上的区分,在一个统一电磁场中又有主核、副核的区别。 一个小小雷暴单体的原生体同一个大范围闭合气旋的物理结构是一样的。它们都有一个衰变的超密脉冲天体核作为主核,或携带有若干分立核作为副核的聚合体。在主核的核磁—电磁交变场的带动下,一方面高速自转,另一面又沿着一定的封闭曲线高速的公转。这就是雷暴单体原生体的主体结构。雷暴单体的原生体在本质上就是封闭型的小气旋。其一旦磁极开放,接上与对应体的交变感应通路,就立即演化成为雷暴单体的演生体,而发生碰撞爆发或磁暴裂变。 115. 雷电暴产生的物理过程是怎样的? 答:地球上一个大范围的雷暴线可以绵长几百公里乃至上千公里。其生命期长的可达6~8小时,最大风力可达到台风12级。然而,在雷暴原生体尚不具备自身裂 变的条件下,或者雷暴群体尚处于整体磁场有序排列的情况下,此时雷电暴并不发生,云体显得极其平稳,亦不发生猛烈的垂直运动,只表现为“乌云压城城欲摧” 之势。当雷暴云体在飘移过程中,偶尔遇到反相单磁极的吸引时,云层中个别雷暴原生单体就会受到电磁感应。当着两个对应受感的单磁极同时开放,并形成一对正 —反螺旋的统一交变通路时,这个空中雷暴单体就如同一个微型台风的物理机制一样,而造成猛烈的垂直上升气流和短时间的低压旋转狂风。随着对应的超密脉冲天体核引力轨迹的迅速接近和碰撞爆发,一个初生前导雷就发生了。由于前导雷的爆发破坏了雷暴原生云体整体磁场的有序排列。于是,雷暴群体之间就形成了连锁反 应,闪电雷鸣此起彼落,一个成熟的雷电暴就会以弥漫扩散大范围的云雨天气而告终了。 116. 爆发雷电有哪些种类?其特征是什么? 答:地球内对流层的雷电爆发,虽然都表现为光和声,但是,它们是区分为种类的。雷电有5种8大类。 5种是:空—空雷、地—空雷、空—地雷、璧合连锁雷、晴空霹雳雷。 8类是:空中火蛇雷、空中菊花雷、空中倒挂枝状雷、空中火蛇钻地雷、空中正置枝状雷、火蛇腾空雷、壁合连锁雷、晴空霹雳雷。 (1) 空中火蛇雷——此为空中两个高能质点相互吸引,而受感副核就像一条弯曲行进的火蛇投向主核磁场。其声均匀而细长,呈滚动音。 (2) 空中菊花雷——此为空中两个高能质点相互吸引而碰撞爆发。其声先为爆炸,后有若干均细的尾音。 (3) 空中倒挂枝状雷——此为空中一个多核脉冲分立源质点受地下或水下多质点的吸引,空中质点在落地途中其衰变分立子核扩散而呈现倒挂的树枝形状。其声为先重后轻的扫帚音,并伴有骨节音。 (4) 空中火蛇钻地雷——此为空中独核的脉冲质点受地下高能质点的吸引,就像一条火蛇弯曲入地。其声为低空爆裂音,先脆后闷,并兼有地动感。 (5) 空中正置枝状雷——此为地下或水下一个多核脉冲分立源质点受空中多质点的吸引,地下质点在升空途中,其衰变分立子核扩散而呈现正置枯枝形状。其声为先闷后脆的爆裂音,并伴有骨节音和地动感。 (6) 火蛇腾空雷——此为地下独核脉冲质点受空中强质点的吸引,地下质点呈火蛇状弯曲腾空而起。其声先闷后脆,并兼有地动感。 (7) 璧合连锁雷——此为若干雷暴群体串联爆发,其闪电会映红半边天。表现为多种雷型的混合体。 (8) 晴空霹雳雷——此为剥离的自由脉冲天体核自身磁暴裂变,或由两个以上的自由脉冲天体核碰撞爆发而形成。其特殊表现是,在万里无云的晴空里骤然爆发出一个巨型闪电和炸雷,随之,以爆炸点为中心乌云翻滚而迅速扩散;闪电雷鸣而狂风大作,瞬间就造成一个局部独立的恶劣天气形势。 117. 当代公认的避雷原理认为避雷针可将云中放电安全引入地下,这对吗?那么,避雷针能起一定避雷作用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答:自富兰克林发明避雷针二百多年来,人们一直是把避雷理论归结为“避雷针可将云中放电安全引入地下”。其实,这个公认的原理学说是完全错误的。避雷针金 属导线接地的作用,根本不可能在雷电爆发的千分之几秒内,把几十亿伏的冲击过电压、10万安培以上的电流强度、1万摄氏度以上的高温,通过几厘米直径的通路安全引入地下。避雷针之所以能起避雷作用的真实原理,只是“均衡电位”。因为,当一个物场合理设置了避雷装置时,该场所泄漏的阳(+)极电位同地下的阴 (-)极电位之间就形成了一个闭合的电磁交变回路。这时,沿物场制高点上方的曲面上就形成了一个保护伞式的零态均衡电位。因此,物场就避开了同磁极开放的雷暴单体以及同雷电爆发分离子源之间发生电磁感应,从而,可以防止遭受分离的超密脉冲天体核的轰击。 118. 地球上的云雨果真是太阳辐射作用于地面水的“三相转换”凝结而成的吗?那么,地球上的水又是从哪里来的呢?空中降水的真正来源是什么? 答:当代云物理学把地球上云雨的物理成因,归结为太阳辐射能作用于地面水的三相转换。这个理论学说是完全错误的。因为,这个理论要引伸一步,它无法回答地球上的水又是怎样产生的。其实,太阳正常辐射所造成的地球现有总水量的三相转换,它也只能维持和调整地球大气层中的水气含量,其饱和剩余部分会以露、霜、 雾的形式降落地面。因此,太阳辐射同地球上的自然云雨完全没有关系,那是风马牛不相及的。 地球上的云雨,是来自外层宇宙空间衰变演化中的超密脉冲天体核的脉冲辐射,作用于大气空气粒子的必然结果。 119. 天空中的云是怎样形成的?到底是雷暴造成了云雨,还是云雨形成了雷暴?那么,晴空霹雳又是怎样发生的? 答:天空中的云并非当代云物理学所称的那样:“是太阳光照在海面上,海水被蒸发,流过海面的空气将水分带走,然后水气在大气中凝结成云。”请问,现代世界各国的气象卫星满天飞,有谁能提供一部“由大气中的水气凝结成云的物理过程”的真实录像片呢? 天空中的云层,是由衰变的超密脉冲天体核的脉冲辐射,作用于大气中空气粒子而形成的。是雷暴造成了云雨,并不是云雨形成了雷暴。所谓“晴空霹雳”就是明 证。当晴空霹雳发生之前,天空可以是万里无云。而当剥离的自由脉冲天体核在晴空中裂变,或两个自由脉冲天体核在空中碰撞爆发,就会立即造成乌云翻滚,闪电雷呜,暴风骤雨夹着冰雹瞬间来临。笔者50年前在山东老家就亲身目睹和经历过这种瞬变奇景。当时,乡亲们眼望万里无云,都在忙着晒麦打场,突然,西北半天空一个炸雷,顿时漫天乌云翻滚,狂风大作,暴雨倾盆,眼望到手的麦收被扫荡殆尽。我想,在现代空间高科技的条件下,如果人们有意要拍摄这种物理现象全过程 的录像片,应该是不难办到的。 120. 自然云雨形成的物理机制是怎样的? 答:地球上的云雨尽管种类繁多,形态各异,但究溯其源,都是同出一宗的。云雨形成的物理机制比较简单,不论是台风云系、热带气旋云系、雷电暴云系,或是 高、低压冷(暖)风云系,其形成的模式都是一样的。人们只要弄清一个雷暴单体演化的物理过程,全部云雨形成的物理机制都会一目了然。 每一个相对独立的雷暴单体都是由高能脉冲分立核的自转和公转迭加在一起而形成的一个小气旋。而当着一个衰变的闭合场将要解体时,都会磁极开放造成一个螺旋膨胀和垂直延伸的圆椎体。自然云雨就是由一个个这种圆椎体产生出来的。 (1) 由超密脉冲天体核的高能脉冲辐射造成的螺旋强磁场,在高空低温环境下形成了一个高温的暖心结构,这就是产生云雨的主机部分。 (2) 当螺旋强磁场相对于其对应体的单磁极一开放,就造成了一个垂直低压的涡旋上升气流,此时,周围空气粒子前来补充,于是,就形成了强烈的旋转风。 (3) 超强脉冲辐射不断电离着上升气流中的空气粒子,致使高空低温环境下所膨胀的高温等离子气体,遇冷后就在空中化合凝结成了大量的水汽分子螺旋积雨云层。 (4) 当积雨云层达到一定的丰度,更由于雷暴单体脉冲天体核的触发裂变,致使螺旋磁场中所携带的大量水滴顿时失去了依托,随着上升气流和地面(包括空中)旋转风的终止,大雨就在雷暴中心区域倾泻下来。 (5) 随着爆发膨胀云体的扩散和淡化,蔓延云区的降水量就如同辐射型潮汐一样,由雷暴中心向外逐渐减弱和消失。这就是一个完整的云雨单位演化的物理过程。
作者: crazy    时间: 2008-5-26 10:54
标题: 回复:当代自然科学162道难题(转贴)
水太深了。
作者: yuanzane    时间: 2008-5-27 09:11
标题: 回复:当代自然科学162道难题(转贴)
深水正好潜水。。
作者: 通天雷神    时间: 2008-5-29 09:25
标题: 回复:当代自然科学162道难题(转贴)
发这个的目的在于纠正一些常识性的错误。
作者: tiandiyingxiong    时间: 2009-2-2 15:50
很厉害了 顶
作者: 城市农民    时间: 2009-2-21 22:38
晕死,光雷电这块就和所学书上截然不同,神啊!救我
作者: 防雷小林    时间: 2009-2-24 14:34
标题: 看看...学学....
就喜欢听这种课,,,,有劲.... 通天雷神,赞....
作者: towhy    时间: 2009-6-7 22:40
通天也相信伪科学?
作者: liyangao712    时间: 2009-6-15 11:34
学习了,就是太高深了,跟楼主一样!
作者: 又见星空    时间: 2009-6-15 11:40
没时间看完,主要原因是越看下去头越晕.




欢迎光临 ASPCN防雷技术论坛 (http://asp.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