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PCN防雷技术论坛

标题: 潜心研究长垂直接地体在多层土壤地质结构下的数值计算 [打印本页]

作者: 通天雷神    时间: 2007-6-29 04:26
标题: 潜心研究长垂直接地体在多层土壤地质结构下的数值计算

最近少来上网,因在潜心研究长垂直接地体在多层土壤地质结构下的数值计算。

鼓捣了快15天(含度假4天),终于到昨天把大地网环境下的二层土壤地质结构长垂直接地体的接地电阻计算弄完了。虽然还不很完美,但是至少二层界面下,一般深度在30m内的计算是没有问题了。也算防雷接地方面的一点贡献。今天忙活半晚上都在演算计算过程的吻合性和误差。把俺累了个半死。呵呵。

何金良博士编的那本《电力系统接地技术》不错。是本好书。可惜,真能看的进去看得明白的人不很多。遗憾。俺基本快翻完了。其间诸多疑问蒙何大博士指点迷津,逐渐一一解开。很看中IEEE std 80-2000。这个东西在很多地方可以得到应用。仅仅知道和会用的人很少。

曾经似乎我说过防雷行业里还算有技术含量的三个技术问题的话。虽然是个玩笑话,但是要真弄明白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要下的工夫还很多。最近在接地上花了很多时间在弄。除了理论研究、分析计算、软件验证以外,还做了N多的实验。包括降阻剂、接地网络的数值验证等等。接地者那老兄知道我鼓捣的那些东西。其间颇有心得,好似哑巴吃蜜,也就自己开心一下。

很想拿些东西出来分享。和同行中不少喜欢研究点东西的兄弟们聊了一些,但是,结果不很好。基本,我说我的,他想他的。似乎不很能明白我在说什么。唉。最近就忙乎这个呢。有兴趣的话来聊聊这个也很有意思的。只是,在防雷行业,90%的做接地的兄弟们还不很清楚盘环理论和内插法,这就有点头痛了,不知道该从何说起。这个最最基本的东西没有弄明白,下面的就更说不明白了。

[此贴子已经被crazy于2007-7-9 8:55:46编辑过]

作者: 大胡子    时间: 2007-6-29 07:37

沙发

革命工作虽然重要,但楼主也要注意身体呀!这么晚还不睡.


作者: 通天雷神    时间: 2007-6-29 14:19

呵呵,胡子。

人生八苦,且歌且乐。又有什么所谓。


作者: 通天雷神    时间: 2007-7-1 17:19
答应了写论文了。很快。
作者: SophiaLee    时间: 2007-7-2 11:16
哎~~~~最近越发发现做这行不学点技术,光靠读通那几本彩页是没用的啊~~~~成了防雷盲也容易被其他的防雷盲转空子,麻烦事也多得多~~~头疼~~~好在事情总有解决的办法,只是好心办了坏事~~~我也要加强技术方面的知识。去工地多跟跟,真的是现场走一转好过看死书~~~
作者: aichen    时间: 2007-7-2 14:08

不会吧。领导刚刚布置下来,要做一个课题写一个论文。。。。让你先下手为强了


作者: leland    时间: 2007-7-2 14:17

佩服雷神的钻研精神,向雷神学习!

希望有朝一日,能为这个行业做出点贡献


作者: trx998    时间: 2007-7-4 15:21
写好发来看看
作者: 浩瀚    时间: 2007-7-5 08:40
雷神,向你致敬!你的钻研精神值得我辈好好学习!
作者: chenf36052    时间: 2007-7-5 16:47
<大地网环境下的二层土壤地质结构长垂直接地体的接地电阻计算>这个课题是用来做预算的吗?
作者: gao2006    时间: 2007-7-8 08:16
清华大学 何金良?
作者: 那片海    时间: 2007-7-9 00:40
干防雷这行就要不断的学习,因为它涉及的知识面太广了。
作者: 56490    时间: 2007-7-9 11:20
期待!
作者: ericowh    时间: 2007-7-9 15:04

呵呵呵!

土壤的复杂程度岂止两层三层,如果都要用这样那样的公式算出来,那还不算到哪年哪月啊!


作者: 通天雷神    时间: 2007-7-9 16:55

那要请问楼上的是怎么做接地?

甲方说:依据设备的需要,现在要做一个小于1欧姆的接地。

难道告诉他:“去,砸接地棒子下去。多少根不知道,砸到够了为止?”


作者: ericowh    时间: 2007-7-10 09:34

我没说不要计算,你不要误解我的意思。我只是想知道你怎么确定一个地方的土壤分层的,是分三层,五层?土壤的不均匀是我们无法用层这个概念来形容的。


作者: 通天雷神    时间: 2007-7-10 19:24

做分层的计算很简单。基本所有会做岩土报告的人都做得出来。

首先在高差平面图上均匀选取测点;然后使用AB/2=5、10、15、20、30的5点法对测点进行测量;最后使用高差点的6点平面钻探法对区域样本进行钻探。这样,在有高差平面图、测点数据平面图,钻探样本数据的情况下去计算区域内任意一点的土壤地质分层都很容易。可使用格林函数,也可不使用,仅仅使用统计法则。总之,做这个分层计算很简单。

因此,凡我做变电站设计,首先需要提供岩土报告。其次,我自己会去现场实地测量一验算岩土报告中数据的准确度。再其次,我会去看周围的地质开挖断面,以确定其地质年代以及地质特征。最后,我会确定其区域潜水层分布特征。然后,实地测量数据,表算数据,岩土报告数据三个结合起来就基本可以确定。

以我这近10年来所设计的300余个变电站的接地看,在数据上出错的不很多。10%以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7-10 19:25:30编辑过]

作者: fjndjyt    时间: 2007-7-11 07:02
这个10%的出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作者: 通天雷神    时间: 2007-7-11 09:21
以下是引用fjndjyt在2007-7-11 7:02:00的发言:
这个10%的出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1、区域内存在地质断层或者地质翻转区域。

2、区域内的地质层面为不连续分布。

3、区域的高差太大,超过15米(曾经有最大27米的),使得钻探资料的概括面有限;

4、岩土报告本身有错误(因我们主要参考它),使得数据偏差大;

…… 差不多就这些。


作者: 通天雷神    时间: 2007-7-11 12:14

论文发了。哈哈。

听专家组说可以进中国电力论文库。难得。


作者: wangjiantz    时间: 2007-7-11 12:33
现在研究防雷接地的人太少了,很多不知道的东西问问都找不到人问啊
作者: 石头    时间: 2007-7-12 17:52

这种问题还要研究!国外已经在1910年左右就有很好的研究啦!不要吹牛,还是做实际一点工作好些。


作者: 通天雷神    时间: 2007-7-13 00:36

哦。1910年……唐格他老人家不知道出生没有……

估计对楼上这位大侠来说是绝对没有什么好值得研究的了。因为天就井口那么大,难道眼睛会骗人吗?

[em01]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7-13 0:36:57编辑过]

作者: 通天雷神    时间: 2007-7-13 08:36

1972年以来,各国学者对接地系统接地参数的数值进行了大量的研究[418]。文献中提出的各种接地网的数值计算方法一般是基于恒流场的理论,任一点的电位满足拉普拉斯方程,通过将组成接地系统的导体进行分段处理,从而使计算电位的复杂积分变为求和的形式,然后通过计算各微段的自电阻和互电阻来求得接地网的泄流电流分布,从而得到所求的任一点的电位。

各种数值计算方法的不同点及其改进方法主要在于求解电阻系数与沿接地系统泄流电流分布的计算精度、计算繁杂程度、计算时间的长短及占用计算机内存的大小等方面的差别[19]。目前随着微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计算速度及内存的大小已经不再是阻碍计算方法应用的主要因素,计算方法应从计算精度、与实际情况的吻合程度等方面进行改进。如考虑接地网所处土壤的分层情况,而不是只对采用等值电阻率的均匀土壤结构进行分析。

1972GiaoSarma[4]首次在接地参数的数值计算方法中提出了将接地体分为微段的概念,假设每个分段的泄流电流相等,并将微段作为线元来处理以计算电阻系数。

1976Dawalibi[57]分别提出了求和法(将微段作为点源处理)与积分法(将微段作为线元处理)来计算电阻系数与地中任一点的电位。只有当无限细分接地体时,求和法得到的结果与在同样条件下按积分法计算得到的结果之间才将达到完全相等。另外他们还提出了多步分析法计算沿接地体的电流分布[8],用平均电位法(即先在接地体上选择适当的点计算它们的电位,然后求各点电位的平均值)计算互电阻系数。多步分析法能够快速求解电流分布不均匀系数,另外平均电位法则提高了计算电阻系数的精度。另外,根据以上原理开发了接地网参数计算软件[23]

1979Heppe[10]详细地推导了各线性导体段的自电阻和互电阻的计算公式,这些计算公式可以方便地用于编写接地网参数计算程序,同时充分考虑了接地网对称的特点,将具有同样泄流电流的微段进行归类处理,从而缩减矩阵的阶数,节约计算机内存和计算时间。

1980Kouteynikoff[11]采用“二次分域”的计算技巧,提出了计算临近导体段上某点电位的更为精确的表达式,因此在计算接地系统微段的自电阻与临近导体段之间的互电阻时,能得到更为精确的结果。

1983年陈慈萱教授[18]分别采用边界元零次插值法和边界元一次插值法计算各边界元的泄流电流分布。按一次插值法计算得到电流分布更接近于实际分布。另外在采用零次插值法计算时,采用了“等划分段加密法”,即对接地近交叉点的单元再划分为二。

1985Nagar[15]Loeloeian[16]对大型接地系统特性的计算方法进行了全面的综述,并讨论了各中方法的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

1986年陈先禄教授等[19]提出了按表面电荷法来计算接地参数的数值计算方法,采用该方法可以得到与国内外的一些数值计算方法极为一致的结果。

另一个受到国内外学者关注的问题就是接地网的优化布置[57917]1976Sverak提出了接地网布置的不等间距的概念。1955年重庆大学黄丽英及陈先禄等发表了他们在1987年的研究成果[17],通过分析计算提出了均匀土壤中接地网的不等间距布置规律,使接地网的泄流电流分布更为均匀,地表面的电位分布更为均匀,确保发变电站的安全运行。

20世纪末,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电磁场计算技术的进步,复镜像法[2021]、基数镜像法、直接的数值计算方法[2225]广泛用于接地系统参数的计算中。在我国,接地系统的设计已从过去的简单计算过渡到采用数值分析方法来计算接地电阻、电位分布、接触电压分布和跨步电压分布。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7-13 21:46:42编辑过]

作者: 雷打不动    时间: 2007-7-13 10:01

有了业内先行者的钻研精神,才有了技术的进步,行业的发展!

自身还无这个精力和能力,学习中!


作者: fanglei2010    时间: 2007-7-17 13:51
以下是引用leland在2007-7-2 14:17:00的发言:

佩服雷神的钻研精神,向雷神学习!

希望有朝一日,能为这个行业做出点贡献

很支持你的观点!

真希望在现在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多点象雷神这样的人,不要什么都以经济为中心。


作者: mjzzq    时间: 2007-7-19 16:24

<大地网环境下的二层土壤地质结构长垂直接地体的接地电阻计算>

什么方面用?????????






欢迎光临 ASPCN防雷技术论坛 (http://asp.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