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PCN防雷技术论坛
标题: [原创]关于两接地网并联的一点看法 [打印本页]
作者: 通天雷神 时间: 2005-3-9 21:48
标题: [原创]关于两接地网并联的一点看法
[watermark]某观点认为:假设一个接地网的土壤电阻率分布成2块,地网面积为A=A1+A2;其中,A1部分的土壤电阻率为ρl,接地电阻为R1;A2部分的土壤电阻率为ρ2,接地电阻为R2,根据接地电阻的简化计算式,则有:
总地网的接地电阻为R1与R2的并联值

当某地网的土壤电阻率分区数超过2个时,可以采用上述方式两两合并而得到总的等值土壤电阻率。
这个观点和计算对吗?请专家说点意见。[/watermark]
作者: 通天雷神 时间: 2005-3-9 21:50
我个人认为此计算欠妥。取极端例子:当ρ2→0;A2→0时。假设在一个盐水池中只放一根角钢。那么,难道R→0??不可思意。
按这样的计算,以后在改造变电站地网的时候,在一个土壤电阻率非常低的地方,打一个面积可以忽略不计的钢筋不就完了吗?呵呵。而这样的理论在我们防雷行业很流行。
还有,这样的东西并没有说两地网相距多远的时候可以并连。难道我在北京做一个地网,在上海做一个地网,两个连接起来接地电阻也这样算?
作者: 通天雷神 时间: 2005-3-10 21:36
哈哈。风雷剑老兄说的对。
作者: 呆鸟 时间: 2005-5-15 21:53
A2→0,ρ2→0时,从公式来看,推导不出来R会→0啊,所以通天的论点可能正确,论据错误,整体论证错误
作者: solemnity 时间: 2005-5-16 17:28
两个地网联合起来的接地电阻计算公式好象不是楼主说的哪个....
作者: solemnity 时间: 2005-5-16 17:29
所谓地网联合实际也是接地网并联的一种形式,但也不完全局限与并联或混联,单出的说地网之间的联合起之后的电阻也不完全是简单的两个电阻并联,地网联合后的接地电阻计算应考虑其独立地网的直径以及两地网之间的距离最后还要考虑两地网间的利用系数,以下公式可以参考计算两地网间距大于20M时联合后的接地电阻:
R=Ra*Rb/Ra+Rb * 1/η
η:效率,与两地网之间距离有关
Ra:A部分地网电阻
Rb:B部分地网电阻
L:地网之间距离
D:独立地网直径
若地网的面积相等则连接后电阻:
Rab=0.5ρ/√S *(Sh-1*L/D+D/L-√1+(D/L)2)
作者: 通天雷神 时间: 2005-5-16 19:53
哈。好~!看来我又可以给你们上课了。开心。进步真大啊。哈哈。我出差回来找一天给你把这些讲清楚:)要认真听啊。
作者: 呆鸟 时间: 2005-5-18 10:16
洗耳恭听,
作者: 呆鸟 时间: 2005-7-7 20:10
雷神呢
作者: chzchz416 时间: 2005-8-8 11:25
下面引用由solemnity在 2005/05/16 05:29pm 发表的内容:
所谓地网联合实际也是接地网并联的一种形式,但也不完全局限与并联或混联,单出的说地网之间的联合起之后的电阻也不完全是简单的两个电阻并联,地网联合后的接地电阻计算应考虑其独立地网的直径以及两地网之间的 ...
请问η怎么确定,和距离的关系怎么表示???
有没公式?
作者: 通天雷神 时间: 2005-8-17 00:28
恩。我看到一个标准里的公式,和我上面说的公式差不多,问了编标准的专家,觉得是有一定道理的。那就是两闭合地网并联后的接地电阻与地网各自的接地电阻有关,与地网各自的土壤电阻率有关,与地网各自的利用系数有关。
公式到不重要了。有空让solemnity做成图片发生上来好了。
作者: solemnity 时间: 2005-8-20 09:11
?您老人家的理论,我怎么敢班门弄斧啊?
作者: 通天雷神 时间: 2005-8-21 17:22
得了。我是画图没你画的好。只好麻烦你了。呵呵。
作者: 浩瀚 时间: 2005-8-22 17:05
我们还在等结果呢 ....
作者: 通天雷神 时间: 2005-8-23 17:18
等我回到广州做成图片发上来:)
作者: linian 时间: 2005-9-5 11:10
不知雷神的图片画好了没?!!
作者: 雷小二 时间: 2005-9-8 09:23
====
雷神的话该兑现了还等着呢
作者: 通天雷神 时间: 2005-9-13 17:34
哈。我这些天忙的快死了。等等吧……
作者: 飛雪 时间: 2005-9-15 18:32
版本太高了.没看明白.讲各位讲讲.
本人学习中....
作者: haozz 时间: 2005-9-28 11:56
马上国庆了啊
要等到什么时候呢??
雷神给个确切的时间好不好??
等待的煎熬真的让人有点....
作者: loveago 时间: 2005-10-12 12:11
阁下将公式的条件给省略了,其实这个公式运用范围是两块面积比不超过1:5的地方,且地电阻率的比也不超过1:10(如果超过了,那在高电阻率的地方建地网就是多此一举)
作者: shjiton 时间: 2005-10-16 10:59
出差还没有回啊,想听老师讲课啊,
作者: fjldd 时间: 2005-10-17 00:48
看来大家都被忽悠了
作者: 通天雷神 时间: 2005-10-18 12:09
呵呵。写了篇论文了。发出来后可以看看。中国防雷里。
作者: luoying 时间: 2005-10-18 13:17
有个问题有请教各位老师,我这边有个工程,有三栋房子,三栋房子所形成的位置看成凹形,建筑四周都为人行道,可用面积比较小,混凝土地面。他们的接地电阻经测量(基础接地)分别为:0.56、3.20、还有一栋没有接地。问题:要将这动未接地的建筑接地电阻达到1欧姆?(排除另做接地网的可能)。
请多指教!谢了!
作者: luoying 时间: 2005-10-18 13:18
补充未做接地的房子为砖混结构。
作者: 我不是可乐 时间: 2005-12-31 09:38
雷神还没忙完阿~~期待给我们上课呢
作者: 帅帅 时间: 2006-1-5 08:41
大家给人家luoying指点一下呀,我也好学学。呵呵!
作者: gugch 时间: 2006-1-5 09:18
学习中ing
作者: 大胡子 时间: 2006-1-7 23:34
真的深凹,板凳
作者: shanty 时间: 2006-1-10 23:29
关于接地的计算,有没有什么推荐的好书啊?
作者: 守护天使 时间: 2006-3-24 16:26
下面引用由luoying在 2005/10/18 01:17pm 发表的内容:
有个问题有请教各位老师,我这边有个工程,有三栋房子,三栋房子所形成的位置看成凹形,建筑四周都为人行道,可用面积比较小,混凝土地面。他们的接地电阻经测量(基础接地)分别为:0.56、3.20、还有一栋没有接 ...
05年的东西,06年看到!
作者: whbillion 时间: 2006-5-10 11:24
两个地网并联,是否接地电阻就会比两个地网接地电阻都要小呢?
作者: 通天雷神 时间: 2006-5-10 12:10
下面引用由whbillion在 2006/05/10 11:24am 发表的内容:
两个地网并联,是否接地电阻就会比两个地网接地电阻都要小呢?
1、看怎么连。2、不很一定,受条件限制。3、符合条件的一般情况下是这样。
作者: ericowh 时间: 2006-5-10 13:09
能不能说的更详细一点呢?象我们菜鸟看不懂啊!
作者: whbillion 时间: 2006-5-12 15:24
楼上的下伙子,很谦虚吗。你也发表一下撒,你也不错吗。哈哈,看后别打我啊。
作者: tk8452132 时间: 2006-6-18 13:41
所谓地网联合实际也是接地网并联的一种形式,但也不完全局限与并联或混联,单出的说地网之间的联合起之后的电阻也不完全是简单的两个电阻并联,地网联合后的接地电阻计算应考虑其独立地网的直径以及两地网之间的距离最后还要考虑两地网间的利用系数,以下公式可以参考计算两地网间距大于20M时联合后的接地电阻:
R=Ra*Rb/Ra+Rb * 1/η
η:效率,与两地网之间距离有关
请问η怎么确定,和距离的关系怎么表示???
有没公式?
作者: xiaoshi 时间: 2006-6-19 18:17
翔子 很认真嘛,工作之后就是不一样了啊。支持~~~~~~
作者: williams55 时间: 2006-9-7 10:57
雷哥```上面的 计算是错了啊, 总地网的接地电阻为R1与R2的并联值

取极端例子:当ρ2→0;A2→0时。假设在一个盐水池中只放一根角钢。那么,难道R→0??不可思意。????
对这个就完全不明白了```用数学的求极限法嘛``分子,分母都为零,求导的话,是0.5p1/A^0.5.也就是说R=无穷大``,怎么会是0呢
以后在改造变电站地网的时候,在一个土壤电阻率非常低的地方,打一个面积可以忽略不计的钢筋不就完了吗?(这个怎么解释啊)而solemnity给的是书上有的公式吧```我 等待雷神的归来
[em09][em08][em09]
作者: 从头再来 时间: 2006-9-15 09:20
其实楼主的公式是我们高中学物理时的一个在理想状态下的公式:
R总=R1+R2……
但该公式在书上时只指物理元件并联的电阻,受其他条件干扰较小;所以我觉得应该不适用于有相当条件限制的地网的计算。
不知该观点是否正确?
作者: 通天雷神 时间: 2006-9-17 21:46
[upload=jpg]UploadFile/2006-9/20069172145653343.jpg[/upload] 呵呵。以为看过我那论文了呢。没有关系,我最近写的,在下期《防雷技术》上发的论文里还有更详细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9-17 21:51:41编辑过]
作者: towhy 时间: 2006-9-29 14:44
其实,还有一个问题,单根垂直接地极或水平接地体、以及闭和接地网的接地电阻计算公式中的土壤电阻率为大范围内的平均土壤电阻率,比如,一根角钢接地极,理论上至少是半径20米以内的平均土壤电阻率。雷神犯了基本错误。应该是在接地体有效泻流范围内(立体)的土壤平均电阻率。除非你的测试极位置有问题。有高人说,在沙地上换土效果极好,我想应该是他的测试极正处在低电阻率区,否则,不会有如此大的作用。在地网40米范围内全部有降阻剂或金属粉,即使用摇表,0.5欧也不成问题。
作者: 雷小二 时间: 2006-10-13 16:57
好久没来了,正好学习到雷神的图呵呵!!
学习中!
作者: 通天雷神 时间: 2006-10-16 10:27
[B]以下是引用[I]towhy[/I]在2006-9-29 14:44:00的发言:[/B][BR]其实,还有一个问题,单根垂直接地极或水平接地体、以及闭和接地网的接地电阻计算公式中的土壤电阻率为大范围内的平均土壤电阻率,比如,一根角钢接地极,理论上至少是半径20米以内的平均土壤电阻率。雷神犯了基本错误。应该是在接地体有效泻流范围内(立体)的土壤平均电阻率。除非你的测试极位置有问题。有高人说,在沙地上换土效果极好,我想应该是他的测试极正处在低电阻率区,否则,不会有如此大的作用。在地网40米范围内全部有降阻剂或金属粉,即使用摇表,0.5欧也不成问题。
有问题在于,我们所说的“土壤电阻率”在理论上是指“均质土壤的土壤电阻率”。对于二层土壤,对于非均质土壤的工频接地电阻的计算是以边界函数来计算的。非我不会,实是和我们所讨论的这个话题没有关系。怎么能说我“犯了基本错误”?通常我们所说的“工频接地电阻”中所说的“土壤电阻率”从数学模型上讲,都是“均质土壤”条件下,假如改变这一条件,你所的就根本不对。 “应该是在接地体有效泻流范围内(立体)的土壤平均电阻率”。我不能理解你这个提议。因为“接地体”本身,在计算“工频接地电阻”的时候,仅仅是“表面电荷量与表面电场下表面电容的关系”。而不是一个“体积电容或者体积电荷”的关系。也就是说:“接地体”的“工频接地电阻”根本与和冲击有关的“泻流范围”没有任何关系。
作者: 通天雷神 时间: 2006-10-16 10:36
有高人说,在沙地上换土效果极好,我想应该是他的测试极正处在低电阻率区,否则,不会有如此大的作用。在地网40米范围内全部有降阻剂或金属粉,即使用摇表,0.5欧也不成问题。
——呵呵。你的这个说法,行业里叫“封”。乃邪派武功之一。就是把测试电极“封”在人工接地网内。也就是行业里很的人说的:“接地电阻不是做出来的,是测出来的”。等等。但是,你可知道,对于“非均质土壤的工频接地电阻的测量”是按“差等法”来测量的。就是要求1D/2D与4D/6D条件下测量的工频接地电阻为“等值”。如不相等取其大者。
难怪梅老先生说中国一半人不会测接地电阻。
作者: 葛生 时间: 2006-11-9 09:27
提个建议吧,雷神能不能做个教学的群网者网站,当然在你有时间的情况下,呵呵
作者: 通天雷神 时间: 2006-11-9 13:02
有群啊。“雷神之家”。26071778。
作者: 零电阻 时间: 2006-11-9 16:36
我加了,哈
欢迎光临 ASPCN防雷技术论坛 (http://asp.cn/)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