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雷神啊!“等电位”不就是起到“均压”的作用嘛!你的意思是说等电位就可以一点连接!均压就要多点连接吗???
下面引用由深海泉在 2004/09/13 11:02am 发表的内容:
国标33页:“环形接地体和内部环形接地导体应连到钢筋或金属立面等屏蔽构件上,宜每隔5m连接一次。”我不知道这一条能否解释!RE:不能很好的解释。
另外雷神啊!“等电位”不就是起到“均压”的作用嘛!你的意思是说等电位就可以一 ...
RE:我不是那样说的。均压:只针对建筑物。等电位:范围很广。
下面引用由九天雷神在 2004/09/13 11:21am 发表的内容:
等电位连接的选型不同(M/S型)连接方式不同
采用多点连接其效果较单点连接好,只是工程量多点(个人认为)
共用接地:也叫统一接地。它是把需要接地的各个系统统一接到一个接地装置上,或者把各系统原来的接地装置通过地下或者地上用金属导体连接起来,使它们之间成为畅通的电气接地统一地网,这样的接地方式为共用接地。共用接地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接地方式。
一点接地:把各系统的接地线接到接地母线同一点或同一金属平面上,这样的方法叫‘一点接地’法。一点接地法能解决各系统接地线的等电位问题,所以能够降低各系统之间的干扰程度,尤其是50Hz工频信号对系统的干扰基本上得以消除,所以一点接地法在工程上得到广泛应用。
一点接地消除了公共阻抗耦合和低频接地环路引起的干扰。能很好地工作于1MHZ及以上的额频率,当整个系统的连接点尺寸较小时(最大尺寸小于L /20,L为干扰信号的波长)可以应用到10MHz。
多点接地:各系统的接地线采用多点短连线的接地方式,称作多点接地。
当信号或电磁干扰的频率相当高或采用快速逻辑时,电容耦合效应将会产生某种干扰耦合,这时引线长度成为主要矛盾,必须采用多点接地使串联阻抗减至最小,并将驻波减至最小。多点接地方式应用于高频电路(f>10MHz)。
在二三十年以前,干扰被称为无线电频率干扰,因为绝大多数的噪音和干扰信号出自无线电频率。现今电子计算机、数字技术和逻辑电路不断扩大应用领域,现在的干扰被称为电磁干扰。电磁干扰包括导电性电磁干扰,其干扰能量通过导线或电缆从一电路传送到另一电路。减少导电性电磁干扰是通过电路的合理设计,采用滤波器和电路的合理接地来实现的;辐射性电磁干扰其能量是通过空气中的电磁场传送的。在设计外壳和箱体时,通过选用合理的屏蔽材料,构造技术和设备布置以及采用合理的接地技术等等来减少辐射性电磁干扰。其中处理好接地工程是防电磁干扰最重要的技术措施。
低频率干扰绝大部分是通过线路互相耦合而来的,即前面所提到的共阻抗耦合。当两个电路电流流经同一个公共阻抗时一个电路上的电流在这个阻抗上形成的电压就会影响到另一个电路,这就是共阻抗耦合。
如果一个公用的接地网在不同的地方分别接上连线。由于共阻抗耦合关系,各连线之间将有Vg1和Vgz的电压,各连线的接地点电压不会一样。Vg1和Vgz就是干扰电压,经放大后就可能直接影响通信或控制信号。
多点接地的优点允许存在许多接地环路,这时同时使用低频率的电路是有害的,如有上述情况时,可考虑采用混合接地的方法。
混合接地:所谓混合接地是在一部设备内的各电路板以最短的导线与机壳连接,或者信号电路相关的几部设备,以最短的导线与同一个金属体连接接地,然后多台设备分别用金属线接到地网的同一点上。像这样的接地方式称为混合接地。
混合接地在工程上最简单的办法,是在交流电源送进房屋的总开关处,把零线重复接地(或把零线接到房屋的结构主钢筋上),然后在电源的零线处引出一条PE线连接所有应该接地的点。
看了以上各位的回复,小弟明白了许多。
均压是使电压相等,减少电压降;
等电位是使电位相等,减少电位差,电位差就是电压。
区别在于:1、含盖范围不同。2、针对的对象不同。3、电压≠电势。
听不明白,电压\电位.电压差,电位差不就是一个意思吗
听不明白,电压\电位.电压差,电位差不就是一个意思吗
我晕。这差别可大了。
1、我认为一点连接好,这样直击雷造成的干扰要小一些。单从机房均压看要好点。
2、如果机房有专用引下线又有均压环就没有必要与机房的建筑钢筋连接。
3、单从机房内的设备讲,均压、等势、等电位是一回事。
真是越讲我越晕……
[em06]请教各位雷神爷,等电位连接端子、均压环、接地母排、均压带、接地干线它们的区别和用途,尽量详细,可以举例说明
谢谢
请教各位雷神爷?????还有各位雷神奶呢!!!!!!!!
[em01][em01][em01][em01][em01][em01]1、我认为一点连接好,这样直击雷造成的干扰要小一些。单从机房均压看要好点。
2、如果机房有专用引下线又有均压环就没有必要与机房的建筑钢筋连接。
3、单从机房内的设备讲,均压、等势、等电位是一回事。
想说来着。一想还是算了。有空我单独和你说。
老大,你满脑子的概念全混了啊。
欢迎光临 ASPCN防雷技术论坛 (http://asp.cn/)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