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PCN防雷技术论坛

标题: 人工增雨到底会不会加剧加强雷电? [打印本页]

作者: cugabc    时间: 2005-9-18 01:57
标题: 人工增雨到底会不会加剧加强雷电?
各位前辈,我听说人工增雨会加剧加强雷电,不知是不是对的。要是对的,请帮忙给个理由。谢谢!
作者: 帅帅    时间: 2005-9-19 16:39
IAg?是什么? 呵呵。我不是学防雷的,不太懂
作者: 56490    时间: 2005-9-19 17:09
下面引用由帅帅2005/09/19 04:39pm 发表的内容:
IAg?是什么? 呵呵。我不是学防雷的,不太懂

IAg?还是AgI碘化银?小姑娘装傻,HAHA。。。
作者: cugabc    时间: 2005-9-19 20:02
咱先不要去抠字眼了,那位兄弟故意跟我开玩笑呢,是他故意写成IAg的,呵呵。大家还是说说是不是有这个理啊?苦苦等待中啊……
作者: 浪子随缘    时间: 2005-9-19 21:34
嘿嘿

不会加剧雷电,
注: 碘化银在光照条件下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碘单质和金属银,整个过程中需要吸收大量的热量,。。。。。

但是碘化银对诱发雷电放电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作者: cugabc    时间: 2005-9-20 20:24
“但是碘化银对诱发雷电放电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也就是说会加大发生闪电的概率了,能给理由吗?谢谢!
作者: 浩瀚    时间: 2005-9-23 08:18
我先来说说最近我从书上看到的一些知识:
雷云:雷云是在某些适当的气象条件和地理条件下,由强大的潮湿热气流不断上升进入稀薄大气层后冷凝的结果.
雷云的带电肯那嘎是一个综合性过程,主要考虑以下三种效应:
1 水滴分裂效应  云中的水滴在强气流作用下会被吹裂,较大的残滴带正电荷,较小的残滴带负电荷.由于较小的残滴质量轻,会被气流携带走,于是在云的各个部分可能会出现不同的电荷.
2感应起电效应  大量测量测试结果表明,地球带负电,其电荷量约为50万C,而在地球上空存在着一个带正电的电离层,于是在电离层与地面之间就形成了一个电力线指向地面的大气电场.在这一大气电场的作用下,云中的水滴将被感应极化,其上部出现负电荷,下部出现正电荷.同时大气层中存在着射线,如地壳中放射性物质发出的射线和宇宙射线等,在这些射线的作用下,空气会发生电离,产生正负离子.极化后的水滴在重力作用下向下坠落,在下落过程中与空气中的离子相遇,水滴下部将俘获负离子,而正离子则被排斥而上升,就这样,整个水滴就带上了负电荷.
3水滴结冰效应  实验证明,水在结冰时会带正电荷,而未结冰的水带负电荷.因此,在云中的冰晶粒区中,当上升气流将冰晶粒上面的水分带走后,就会产生电荷分离,使冰晶粒带上正电荷.
雷云中的电荷分布在一般情况下,雷云内部的各个部分都会出现电荷,有的部分带正电荷,有的部分带负电荷,电荷分布很不规则,且分布的随机性很大.但是,如果从远出看雷云的外部,可以把雷云内部的电荷分布宏观的看成是3个电荷集中区.正电荷集中区在雷云的上部,负电荷集中区在雷云的下部,弱正电荷集中区在雷云的底部.如果从雷云下面观察雷云,雷云好像是带负电荷的,他在云与地之间产生电场的方向与晴天大气电场的方向相反的.因此,在雷暴到来时,常会观察到大气中电场会突然改变方向.当雷云发展到成熟阶段时,云与地之间的这种反向电场强度将进一步增大,这就为雷云向地面或地面目标的放电创造了条件.
   大多数雷电放电发生在雷云之间(或雷云内部),当两块雷云的异性电荷集中区之间的电场强度超过这里的空气绝缘强度时,雷云之间就会发生放电.雷云对地放电过程,可分三阶段,即先导放电阶段,回击阶段和余晖阶段.
1 先到放电阶段  带电雷云在地面上空形成后,由于静电感应的作用,雷云电荷在地面上感应出反极性的电荷.雷云下部的电荷大多数是负极性的,因此在地面上感应出的电荷多为正极性的电荷.
2回击阶段   下行先导通道发展到临近地面时,由于其头部与地面物体之间的距离很短,场强可达到非常高的数值,使得这里的空气急剧游离,从而把先导通道中的负电荷与地面或地面物体上的正电荷接通,正负电荷分别向上和向下运动,去中和各自异性电荷,于是就开始了回击阶段.回击也称为主放电.


累死我了  呵呵   先打上这部分  我看的是<<建筑防雷与接地技术>>  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作者: cugabc    时间: 2005-9-24 21:23
呵呵,辛苦了哥们,通过你的劳动,我现在基本知道了雷云形成的原理。但是我还是不懂人工增雨到底会不会加剧加强雷电。
作者: lsz168    时间: 2005-9-25 10:06
应该不会吧,俺做人工增雨的时候,雷都是消减的呀,再说了打大雷的时候是不可以实施作业的,就怕雷电把火箭弹给爆了。人工增雨的原理是发射火箭弹后,它在云体内自动播撒碘化银,碘化银这种催化剂的作用就是充当凝结核,加快降水机制的形成,往往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完成了降水的催化,在下雨的过程中,雷雨云会逐渐平衍成积云性的层积云或高积云,上升运动减弱,自然引发雷电的机制也就减弱了。
作者: 浩瀚    时间: 2005-9-25 10:09
啊  我打的就是雷电形成的一给大概啊   具体的人工降雨的步骤我不是很清楚的
是不是炮弹的整个轨迹划出一个通道?然后....
作者: 清洁工    时间: 2005-9-25 10:21
  偶不懂人工增雨那万一。但知道11楼讲的对。
  换一个角度考虑:人工增雨方式不外湖两个,飞机在云中播傻碘化银,火箭向云中播傻碘化银。如果人工增雨会加剧加强雷电,有几个英雄敢去云中播傻碘化银?又有几个哥门敢向云中发射火箭?
作者: yanwuguang    时间: 2005-9-26 11:38
应该不会加剧雷电吧!在往雷云中打AgI,起到凝结核的作用,加速雨滴的形成!并未是电离作用加强啊!再说这个过程应该是一个复杂的起电过程,不能凭空想象!实验结果才是准确的!
作者: 别问我是谁    时间: 2005-9-27 14:25
浩瀚 ,又在抄书吹牛拉!
作者: 56490    时间: 2005-9-27 15:34
越说越远了,只说一说火箭的弹道就行了。
另外,11楼的增雨是失败的。TO 13楼,飞机增雨作业多为层状云和波状云,而非积雨云。
作者: 斌哥    时间: 2005-9-27 15:43
能不能加剧不知道,俺只能告诉你俺发射火箭的经验,火箭上天后,火箭弹走过的那条路容易发生闪电,所以我们每次发射完会立刻离开控制器
作者: 浩瀚    时间: 2005-9-27 16:41
哈  来了个有过实践经验的   看来我的理解还是能占到边的   我还想到一种可能  火箭出炮的时候会不会摩擦起电   导致炮车带电
作者: 浩瀚    时间: 2005-9-27 16:42
" 别问我是谁"我偏要问你到底是哪个?什么叫"我又"晕!!!  
作者: cugabc    时间: 2005-10-2 10:25
以下是我在网上找的一段话,大家参考参考:
人工抑制雷电的一个方法是在雷雨云中用高射炮或飞机播撒数百万个、甚至数上亿个直径数十微米、长数厘米的金属细丝或镀有金属的尼龙细丝.在雷雨云中电场的作用下,细丝发生静电感应,由于尖端效应,细丝两端电荷密度极大,其附近电场极强.当场强达到起晕场强(仍大大低于闪电所需场强)时,发生电晕放电,产生大量正、负离子,使云中大气导电性能改善,在云中形成闪电通道,云内放电次数增加,则危害最大的云地雷电可以得到抑制.
  也可以在雷雨云中的过冷区播撒碘化银晶粒.根据结晶学原理,晶体在生成过程中首先形成晶核,而晶核可以用结构相似的其他物质代替.碘化银晶体结构和冰晶十分相似,是一种十分理想的人工冰核.因此在雷雨云中播撒了碘化银晶粒后很快可以形成大量冰晶,由于冰晶棱角锋利,可以起到和金属细丝相同的抑制雷电的效果.

按照这个说法,用火箭弹发射AgI人工增雨的同时应该也抑制了雷电,而不是加强、加剧了雷电。


作者: 浪子随缘    时间: 2005-10-8 18:19
[这个贴子最后由浪子随缘在 2005/10/08 06:30pm 第 2 次编辑]

支持上述观点。。。。。。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关于美军称为“电力开关”的一种炸弹的报道,在网上可以搜索到。。。。。。


楼上的朋友:
关于碘化银对诱发雷电放电的促进作用的解释:

1、碘化银在发生光照反应的的过程中需要吸收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自云中的水汽,从而产生跟多的凝结核,如冰晶等,扰乱大气电场平衡。。。。

2、人工增雨火箭弹发射的弹道为闪电放电通道的建立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可以看看累计的选择性,不难理解。。。。。

3、你还可以问问经常搞增雨防雹(用火箭)的朋友,有没有引雷德经历。。。。。


作者: cugabc    时间: 2005-10-8 21:06
“人工增雨火箭弹发射的弹道为闪电放电通道的建立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有没有理论基础?恳请给答案。
作者: lovintcm    时间: 2005-10-10 17:02
 楼主翻翻雷电学和气象学吧
作者: cugabc    时间: 2005-10-11 19:39
谢谢!
作者: 通天雷神    时间: 2005-10-14 11:46
威尔逊假说(Wilson)

至今尚未有一种被公认为无懈可击的完整学说,威尔逊假说被认为比较完善并经常被推荐的假说。以下是这种假说的概述:

根据大量科学测试可知,地球本身就是一个电容器,通常带了稳定地带负电荷50万库仑左右,而地球上空存在一个带正电的电离层,这两者之间便形成一个已充电的电容器,它们之间的电压为300KV左右,并且场强为上正下负。

当地面含水蒸气的空气受到炽热的地面烘烤受热而上升,或者较温暖的潮湿空气与冷空气相遇而被垫高都会产生向上的气流。这些含水蒸气的上升时温度逐渐下降形成雨滴、冰雹(称为水成物),这些水成物在地球静电场的作用下被极化,负电荷在上,正电荷在下,它们在重力作用下落下的速度比云滴和冰晶(这二者称为云粒子)要大,因此极化水成物在下落过程中要与云粒子发生碰撞,碰撞的结果是其中一部分云粒子被水成物所捕获,增大了水成物的体积,另一部分未被捕获的被反弹回去,而反弹回去的云粒子带走水成物前端的部分正电荷,使水成物带上负电荷。

由于水成物下降的速度快,而云粒子下降的速度慢,因此带正、负两种电荷的微粒逐渐分离(这叫重力分离作用),如果遇到上升气流,云粒子不断上升,分离的作用更加明显。最后形成带正电的云粒子在云的上部,而带负电的水成物在云的下部,或者带负电的水成物以雨或雹的形式下降到地面。当下面所讲的带电云层一经形成,就形成雷云空间电场,空间电场的方向和地面与电离层之间的电场方向是一致的,都是上正下负,因而加强了大气的电场强度,使大气中水成物的极化更厉害,在上升气流存在在情况下更加剧重力分离作用,使雷云发展得更快。

从上面的分析,好像雷云总是上层带正电荷,下层带负电荷。实际上气流并不单是只有上下移动,而比这种运动更为复杂。因此雷云电荷的分布也比上面讲的要复杂得多。科学工作者的测试结果表明,大地被雷击时,多数是负电荷从雷云向大地放电,少数是雷云上的正电荷向大地放电;在一块雷云发生的多次雷击中,最后一次雷击往往是雷云上的正电荷向大地放电。从观测证明,发生正电荷向大地放电的雷击显得特别猛烈。


作者: 通天雷神    时间: 2005-10-14 11:54
人工增雨过程增加了水成物的生成速度和数量,是“雨”更容易落下来,同时,其带走了大部分云内电荷,使云内电荷数量不断减少,使雷电的生成几率和能量都大为降低。从这个角度看,它是减少了雷电。但是,对于强对流天气下的“下行正雷”,它正好增加了其生成的几率。但是,“下行正雷”能量虽大,但概率很小,约占云地闪电的5%,就算几率有所增加也影响不大。
作者: fjndjyt    时间: 2005-10-14 12:32
但是,对于强对流天气下的“下行正雷”,它正好增加了其生成的几率.......

为什么?


作者: 通天雷神    时间: 2005-10-14 13:58
水成物带走了大量负电贺,那正电贺会去哪里呢?不会全跑电离层去吧。
作者: yuvictory    时间: 2005-10-14 17:05
我记得以前有一次去增雨,当晚雨很大,我们电视台的人也请过去了,谁知道2发火箭弹发出去,雨停了,天上的星星也出来了.当时很尴尬.
作者: 通天雷神    时间: 2005-10-15 01:13
哈哈。有意思。
作者: fjndjyt    时间: 2005-10-15 13:00
下面引用由yuvictory2005/10/14 05:05pm 发表的内容:
我记得以前有一次去增雨,当晚雨很大,我们电视台的人也请过去了,谁知道2发火箭弹发出去,雨停了,天上的星星也出来了.当时很尴尬.

人工消雨成功的范例!
作者: yzi1983    时间: 2005-10-15 21:29
据我所知 只有Cbcap这种云才会有雷电产生啊
作者: yuvictory    时间: 2005-10-15 22:14
楼上肯定是从事观测的,不然不会知道云的符号
作者: fjldd    时间: 2005-10-16 02:09
好深坳,但长知识,还是要多谢各位了
作者: cugabc    时间: 2005-10-23 14:37
谢谢雷神的合理解释,在下受益榧浅!其实通过在网上的学习,我也认为增雨不会增加雷电强度和概率,但是我们局长(我是气象局的,我们局长大人在气象工作岗位上近30年)在被问及“我们遭受雷电的概率增强是不是与贵局人工增雨有很大的影响?”时,却承认人工增雨是加剧了雷电。我没有充足的理由来说服领导承认自己说错话了,我想听听大家之言,寻求意见相同者,同时更深刻的理解这个问题。谢谢各位朋友,各位前辈的引导。
作者: 浩瀚    时间: 2005-10-24 12:42
雷神前辈的地位还是依然那么巩固哈
作者: 通天雷神    时间: 2005-10-31 11:58
下面引用由yuvictory2005/10/15 10:14pm 发表的内容:
楼上肯定是从事观测的,不然不会知道云的符号

所有做防雷的人都应该知道云物理。都应该知道什么是积雨云。

我不搞观测,估计ASP也不搞。




欢迎光临 ASPCN防雷技术论坛 (http://asp.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