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spd 发表于 2009-3-16 07:25:00

对避雷针的部分见解

对避雷针的部分见解 避雷针在我国已经发展有这悠久的历史,1688年,法国旅行家卡勃里欧列·戴马甘兰来中国游历之后,写了一部名叫《中国新事》的书。书里写道:“……当时,中国屋宇的屋脊两头,都有一个仰起的龙头,龙口吐出曲折的金属舌头,伸向天空,舌根连接着一根根细的铁丝,直通地下。这样奇妙的装置,在发生雷电的时候就大显神通,若雷电击中了屋宇,电流就会从龙舌沿线下行地底,起不了丝毫破坏作用。”由此可见,中国古代建筑师至迟在17世纪后期已经发明了避雷针。建社会人们在建筑物上面逐渐运用了些防雷装置,但还没形成一个安整的防雷体系。
 
  近年来大家把直接雷防护的焦点集中到避雷针上,使避雷针有了长足的发展,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避雷针,比较常见的有:预防电避雷针,消雷器,优化避雷针等等,已经在建筑物上大量运用。“预防电避雷针”通过在相对较低电势的情况下,使雷云“预先”泄放掉雷云中的电荷,从而降低雷电的危害,“预防点避雷针”在国内国外都已经有数年的发展历史,特别是法国,但是避雷针生产厂家至今也没有提供“预防电”的相关数据,对于“预防电避雷针”避雷针至今IEC也没有相应的规范,国家也相应的规定。有些“预防电避雷针”避雷针的原理经不住推敲,有些在原理上是可以讲通的,至少在工频电流下是有道理可讲的,却又存在着不安全因素。我个人认为“预防电”要实现的首要条件是:避雷针在有雷云的时候要首先产生上行先导,也就是在这个先到要比雷云的下行先导产生的要早,吸引雷云产生下行先导。现在大多建筑物的接地电阻都能达到几欧姆,甚至零点几欧姆,如果要使避雷针产生上行先导,就要接闪器内部必须有一个间隙,增加一个升压线圈。增加装置可能使避雷针能产生上行先导,也不能保证它每次必须都能产生上行先导。即使是有间隙和升压线圈的存在,也每次能产生上行先导,又使避雷针结构过于复杂,对于一个安装施工检测极为不方便的设备来说这是一个致命的弱点。一个避雷针的寿命要求有二三十年,一旦避雷针出现故障我们办法及时的掌握情况,导致它的保护范围大大缩小,使一些建筑和设施暴露在雷电下面,造成设施损坏。
关于消雷器,消雷器现在目前市场本人见到过的有两种:有多针消雷器,多达47根针,有文章表明35根效果最好;还有半导体消雷器,消雷器的推过者说,它可以“中和”雷电。
多针式消雷器说白了就是一个普通避雷针,上面增加了46根小针。现在这个产品已经不多见了,我们暂且不论。半导体消雷器的推广者说这个可以“中和”雷电。“中和雷电”怎么中和呢?会产生什么现象?他们却又却又说不清楚,一直在强调“中和”。“中和”一词源于化学上的酸碱反应,大多数酸碱反应会有热量放出,产生水雾,这个就是现象。国家原来给半导体消雷器出了一个规范,因为半导体消雷器自己出的问题太多,这个规范现在几乎已经没有人知道了。雷电“中和”有什么现象却不知道。
“优化避雷针”更多集中到限流型避雷针,它在避雷针内部串联一个线圈,通过互感连减小雷电变化的梯度,从而降低避雷针引下线在雷电流流过的时产生的电磁场强度。实际使用效果并不明显,特别在一些特殊的场合,比如油罐区,精密仪器设备附近等等。
 
  

luckeylau 发表于 2009-3-16 13:00:00

1688年,法国旅行家卡勃里欧列·戴马甘兰来中国游历之后,写了一部名叫《中国新事》的书。书里写道:“……当时,中国屋宇的屋脊两头,都有一个仰起的龙头,龙口吐出曲折的金属舌头,伸向天空,舌根连接着一根根细的铁丝,直通地下。这样奇妙的装置,在发生雷电的时候就大显神通,若雷电击中了屋宇,电流就会从龙舌沿线下行地底,起不了丝毫破坏作用。”由此可见,中国古代建筑师至迟在17世纪后期已经发明了避雷针。建社会人们在建筑物上面逐渐运用了些防雷装置,但还没形成一个安整的防雷体系。


这个如果不看这个贴,真是不知道。又学习了

西山一狐 发表于 2009-3-16 15:51:00

弱弱的改个错别字“提前预放电”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对避雷针的部分见解